最近,科學家在檢測發(fā)現(xiàn)于瑞士和意大利邊境的三疊紀中期(2.47億年前—2.23億年前)的海洋動物化石時,發(fā)現(xiàn)了兩頭被斷頸的蛇頸龍。其中一頭屬于一種大型蛇頸龍,其身長可達6米;另一頭屬于一種較小的蛇頸龍,其身長約1.5米。
咬痕檢測表明,這兩頭蛇頸龍都是被同一伏擊者俯沖下來咬中頸部致命部位而死的,而且都被一咬而斷??茖W家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頭蛇頸龍的身體,但它們殘留的頭部和頸部得以完好保存。這表明伏擊者行動迅速,攻擊相當準確,最終美餐了蛇頸龍多肉的身體。
究竟是什么伏擊者,竟敢對身長6米的蛇頸龍下毒手?科學家認為有三種可能性:身長可達5.5米的一種魚龍、身長可達7米的一種蜥龍或身長可達3.6米的一種盾齒龍。別看這種神秘的盾齒龍身子不算長,其前肢卻非常有力,尾巴十分靈活,牙齒極為鋒利,口鼻部很強健。
科學家認為,雖然蛇頸龍長長的頸子易受攻擊,但這樣的長頸子存在了大約1.75億年,說明它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同一地點一次就發(fā)現(xiàn)了兩種蛇頸龍,說明它們的頸子可能有不同的功能。科學家推測,相對小的腦袋和長長的頸子或許可以幫助蛇頸龍在能見度低的渾水中伏擊獵物,因為獵物根本看不見暗處的蛇頸龍。另外,蛇頸龍待在淺水中,大多數(shù)時候能避開大型天敵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