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剛開始寫作的那段時間,我的千字文頻繁出現(xiàn)在本地的各家報紙副刊上。某天,一名同事翻著報紙好奇地問我:“怎么什么事都讓你遇上了?”
我知道,他想說的是:“你怎么有那么多事可寫?我為什么覺得這些事沒啥好寫的?”
確實,不知道寫什么、沒有什么可寫的、寫不出來,是很多人都頭疼的問題,初中學生也不例外。
有了可寫的,也就是懂得了選材,剩下的就是寫作的技法;而不會選材,可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說到選材,就不得不提到那句話: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素材亦然。你若留心,生活中處處是素材;你若無意,滿地素材也不會進你眼、入你心。
比如寫這篇《樸素的母愛》,起因只是母親為兒孫親手做的鞋墊——對很多人來說,母親為兒女所做的奉獻實在太多,幾雙手工鞋墊根本微不足道。但對我而言,其中飽含著母親的牽掛和祝福。這種貌似落伍的、不合時宜的母愛,每每說起都讓我感到心疼——這就是我的“有心”。或者說,值得欣慰的是我和母親一樣,有一顆懂愛的心。母親的鞋墊就成了我必須寫的故事。所以,要有素材,我們首先就得做一個有心人,能敏感地接收到生活中的善意、愛意。
當我和同事們聊天時提到母親的鞋墊,他們也說起了自己的母親——同樣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讓我們看到了同一款老派而樸素的母親,她們的行事風格是那么相似,她們的心目中似乎永遠只有家和兒女,這讓我愈加感慨。于是,我在自己母親的故事后面,又附帶著寫了另外兩位母親。
這就涉及選材的另一個問題:圍繞中心選材。我們要表現(xiàn)一個主題,一件事不足以凸顯出來,可以再選擇另外一兩件相關事件來強化主題。在《樸素的母愛》中,三位母親以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同一種樸素又深沉的母愛令人感動。三個以小見大的故事的疊加,使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更有可讀性,也使文章主題更加鮮明、集中。我相信,如此這般將同一主旨的素材自然串聯(lián)到一起,也更能打動讀者,引發(fā)共鳴。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人和事,也有很多能觸動我們情感和靈魂的瞬間。愿我們主動打開心靈,愿我們明眸善睞,都成為生活的有心人,用我們的筆記錄下那些令我們感動的人和事——這些,就是生活賜予我們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