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艷
今天,母親打電話問我:“五一勞動節(jié)要到了,你們打算怎么過?”我沒遲疑便回答:“大概會安排周邊兩日游,然后在家里休息三天。打掃衛(wèi)生,吃吃美食,刷劇看書。你和爸爸怎么過呢?”
母親在電話那頭嫣然一笑,說:“農(nóng)村人過啥勞動節(jié),我們還不是每年都一樣,自己安排勞作,哪天都是勞動節(jié)。”
母親說得對。這么多年,她和很多鄉(xiāng)親一樣,遵循四季時令勞作不倦。農(nóng)忙時,風風火火爭分奪秒,與時節(jié)相搏,和時間賽跑。農(nóng)閑時,人也閑不下來,除了心系田地,還要操持一家人的衣裳鞋襪。一年從頭到尾,哪有幾天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真正地給自己放個假?即使看電視,手里還要干著活,不是縫縫補補,就是做一些其他雜事。那雙布滿溝壑的雙手,何時能停止勞作呢?
如此操勞一生的人,又何止母親一個!在我的家鄉(xiāng),多的是像母親這樣終年無休的鄉(xiāng)親。每次回到老家,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村子里,看到坐在一起談笑風生的女人們,她們總是一邊說笑,一邊干活。很少看到雙手空空無所事事的閑人。即使在下雨天或大雪天到鄰家串門,也會與主人一邊閑聊,一邊干點活兒。而剝花生、剝玉米,和針線活一樣,都是雨雪天常見的勞作。
再往前追溯,我記得最美的畫面是那一年秋天村子唱戲的情景。鄉(xiāng)親們坐在高低不平的荒地里,戲臺就在溝壑對面的馬路上。在野菊花如火如荼開放的荒地里,到處彌漫著野菊花獨特的清苦幽香。我和弟弟與幾個小伙伴,在母親們身邊采摘野菊花,好拿回家做枕頭。而母親和幾位嬸子,就坐在金燦燦的田埂上,她們的眼睛看著遠方的戲臺,懷中跳躍著翻飛的針線。她們有的在納鞋底,有的在繡鞋墊,有的在織毛衣……時至今日,只要一想到村子,我的腦海里首先浮現(xiàn)的就是這幅場景。那才是真正的活色生香,才是恬淡而幸福的美好生活??!而永不停歇的勞作,正是那幅美好畫面的底色。
在像母親一樣的千千萬萬的鄉(xiāng)親心中,雙手是永遠閑不下來的,似乎只要一閑下來,就渾身不得勁兒。可是,你不得不承認,在結(jié)束了一天的勞動后,帶著一身的疲乏心滿意足地躺在床上,仰望窗外深邃的夜空時,那種內(nèi)心的充實與愉悅是終日無所事事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厚實和充盈。而任何一個平凡卻并不平淡的人生,都需要持續(xù)而積極的勞動做基石。否則,一切的夢想和愿望都不過是海市蜃樓和無根之花。
想到這里,我心中滿是歡喜。仰望皎潔的月光,禁不住追思鄉(xiāng)下的月夜。不知道在明亮如水的月光下,父母在忙碌著什么。但我敢肯定的是,辛勞了一天的他們,在不經(jīng)意間看向月光的時候,心中必是踏實而安穩(wěn)的。因為,富足而充裕的生活,未必有詩和遠方,但一定要有日復一日的勞動來填充和支撐。
把每天都過成勞動節(jié),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的人生,也是他們令人敬佩和尊崇的緣由。而越來越富足美好的生活,正是這千千萬萬個像基石一樣的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
(插圖:馮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