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生偉
摘 要:中國援建也門薩那至荷臺達公路,是國際主義的無私行為,既有奮斗,也有犧牲。它擴大了新中國的國際影響,對當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失借鑒意義。
關鍵詞:友誼之路;壯舉;影響力
一個偶然機會,我收藏到兩本1959年全國第一屆全運會《體育日記》筆記本。筆記本經歷了60多年滄桑,竟然全新無損,可見主人對其的珍惜程度。翻開筆記本,紅色大字躍然出現在扉頁,一本寫著:“根據中也經濟技術援助協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于1958年11月選派了510名職工赴也門,幫助也門修筑從荷臺達到薩那一條長達230公里的公路。它象征著中也人民的友誼長存?!薄爸幸踩嗣裼颜x之路 王首道”。
另一本寫著:“援也筑路先進生產者獎品 中國公路專家組獎”;“你們援助也門建筑的公路,將會成為中也人民友誼之路。王首道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王首道(1906年4月—1996年9月13日),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交通運輸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時任交通部部長,后來任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看完兩本筆記,我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名多次參加海外項目施工人員,深知在國外工程工作的艱辛;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百廢待興之時,讓我不得不對援也公路項目做進一步深入了解,揭開那段早已不為人們熟悉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之初,要想在國際舞臺上站穩(wěn)腳跟,就需要更多國家的認可和支持。我國和也門王國于1956年建立外交關系,1958年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其中就包括我國援建也門從首都薩那至港口城市荷臺達的公路。該公路1959年2月開工,1962年1月通車,全長232公里。
修建公路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那時抗美援朝剛剛結束,百廢待興。援建也門是我國第一個海外援建項目,沒有任何經驗;加上公路要經過沙漠、山區(qū),工程艱巨復雜,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1958年底,交通部等部門抽調全國各地的專業(yè)人員,組成專家組(負責人是西北公路專家賈熾民),抵達也門視察、踏勘、測量;第二年就開始施工。修公路沒有任何標準和物資,大家就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苦干加巧干,邊學習邊實踐。援建人員克服了很多困難,終于征服了紅海之濱的沙漠,為新中國爭了光。那里一些國家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建成這條公路,可我們僅用了兩年多時間便完成了這一壯舉。在修路過程中,我們還毫無保留地把技術傳授給也門青年,培養(yǎng)了數以千計的也門知識青年和民工,使他們學到了公路建設知識和技術。后來他們成為了也門公路建設的主力,為也門經濟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除了修公路,我國還派出醫(yī)療隊前往也門,堅持數十年為也門群眾治病。也門國王病重,我國還派出著名醫(yī)生,前往診治,解除了國王的疾患,加深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工程師張其弦在修建這條公路過程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也在也門留下一座見證中也友誼的豐碑。
薩那至荷臺達公路的建成,改善了也門的經濟條件,過去要走七八天的路程,公路開通后只要5個小時就到了,從而有效地促進了也門的經濟發(fā)展。也門政府為紀念薩荷公路建成通車,于1961年特別發(fā)行了一套紀念郵票。
援也公路的勝利竣工,為新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形象,擴大了新中國外交的影響力。這以后,我國在中東、非洲的一些國家,援建的公路多達50多條。直到現在,在很多國家公路項目招標中,我國在這方面仍然有較大的優(yōu)勢。
我們今天回顧那些歲月,人們?yōu)樾轮袊ㄔO,不圖名、不圖利,只為國家榮譽,為世界和平,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其時大家明白,再苦再窮,但只要擰成一股繩,就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止我們前進的步伐。中國援助也門公路的往事,對于我們今天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失借鑒意義。
(題圖:薩那古城掠影)
作者: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退休前為中石油川慶鉆探公司國際工程公司高級工程師,多次參加過海外石油天然氣開發(fā)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