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ication effect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on fracture patients
Keywords fracture;clinical nursing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resilience;pain;combined intervention;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常規(guī)護理聯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應用于骨折病人中的干預效果。方法:選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骨折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聯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干預1個月后,觀察兩組病人遵醫(yī)行為、疾病康復情況、心理韌性量表(CD-RISC)評分、骨折腫脹指數、骨關節(jié)活動指數、疼痛數字評分(NRS)變化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因素、飲食因素、康復運動因素、骨折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CD-RISC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骨折腫脹指數、骨關節(jié)活動指數、NRS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骨折病人臨床治療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聯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可明顯提高病人心理韌性,提升其遵醫(yī)行為,并可有效緩解病人疼痛,促進康復,獲得明顯的護理有效性。
關鍵詞 骨折;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心理彈性;疼痛;聯合干預;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7.038
骨折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骨科損傷疾病,常由車禍、墜樓、外界暴力等引起,多見于兒童和老年人[1]。病人表現出疼痛、腫脹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和勞動能力[2]。目前,手術治療是骨折治療的有效方案,然而部分病人術后存在疼痛感、愈合時間長、肢體長期受限等困擾,易出現其他并發(fā)癥,導致術后療效不佳[3]。常規(guī)護理措施雖能改善病人住院生活,但在術后康復中影響有限。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具有豐富的特點和方法,致力于以病人為中心提供細致全面的中醫(yī)護理。針灸、推拿、中藥熏蒸或復方給藥等均可緩解疼痛、減輕壓力、改善微循環(huán)等,其在腦癱等病人中已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4]?;诖?,本研究主要探究臨床治療中給予骨折病人常規(guī)護理聯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骨折病人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為30~65(46.26±4.11)歲;骨折類型:開放性33例,閉合性17例;受傷原因:車禍25例,擠壓15例,高處墜落10例;骨折部位:尺橈骨8例,鎖骨7例,股骨20例,脛腓骨10例,骨盆5例。觀察組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為31~66(46.21±4.24)歲;骨折類型:開放性31例,閉合性19例;受傷原因:車禍24例,擠壓14例,高處墜落12例;骨折部位:尺橈骨7例,鎖骨8例,股骨18例,脛腓骨11例,骨盆6例。兩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為HZYLL2020046。病人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符合骨折診斷標準[5];2)符合中醫(yī)護理適應證者;3)對中藥物無過敏反應者;4)未合并有其他骨科疾病者;5)無嚴重出血性疾病者;6)骨折處無神經功能損傷者;7)均為四肢骨折者。
1.2.2 排除標準
1)伴有惡性腫瘤、泌尿系統(tǒng)疾病者;2)存在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3)多發(fā)性骨折者;4)存在認知障礙,治療配合度差者;5)合并顱腦外傷、脊髓損傷或其他重要臟器功能受損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入院后,術前給予病人常規(guī)健康宣教,主要宣教內容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案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以輕柔語氣與病人進行溝通,并指導其通過觀看電視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以舒緩自身負性情緒;指導其做好術前準備;術后給予病人疼痛管理,緩解其疼痛感;指導病人合理飲食,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營養(yǎng)物質,以促進骨折部位再生和恢復;并做好并發(fā)癥的預防工作;結合病人身體康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術后康復訓練。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具體步驟如下。
1.3.2.1 中醫(yī)心理護理
病人入院后,以望、聞、問、切的方式評估其病情,并依據病人年齡、病情、性格以及宗教信仰等安排病房,如陰盛陽虛的病人則安排在光線充足、溫暖的病房內;陽盛陰虛的病人則安排在涼爽、光線略暗的病房中。同時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宣講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轉歸的影響,以提高病人的重視度與遵醫(yī)行為;運用中醫(yī)辨證分型法對病人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進而給予情志相勝法或情志轉移法。如對易怒、眩暈、煩惱的病人,重點對其情志進行調節(jié),引導病人采用傾訴、談心的方法或聆聽音樂等方式舒緩自身情緒;并囑咐病人在心情郁悶時,不可進餐與飲酒,以防氣機郁結、肝氣不舒導致病情發(fā)作。
1.3.2.2 中醫(yī)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需結合病人具體病情,并按骨折3期辨證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手術早期病人以骨折筋傷、氣滯血瘀為主證:飲食需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蔬菜、水果、蛋類、豆制品、魚湯以及木耳等,以活血化瘀、補血益氣;同時還可給予紅花、三七泡水飲用,日常生活中需忌酸辣、油膩、燥熱等食物的攝入。手術中期病人需以瘀血未盡,筋骨未復為主證:飲食上應從清淡逐步轉變?yōu)檫m當高營養(yǎng)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所需;術后5周病人則以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為主證:飲食適當解除禁忌,多食用高熱、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促進骨痂生長。如偏陰虛型病人多食用驢肉、甲魚、枸杞等食物;偏陽虛型者可多食狗肉、蝦、羊肉、魚等;腎虛型病人可進食黃芪燉雞湯。同時飲食需以少量多次為原則,并嚴禁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同時避免發(fā)生過飽、過饑等情況。
1.3.2.3 中醫(yī)疼痛護理
正確評估病人疼痛程度,并結合中醫(yī)辨證分型給予病人疼痛干預。針對風寒濕痛型病人,可進行保暖、祛風寒護理;針對氣滯血瘀型病人,可指導病人食用田七煲去皮雞肉湯等中藥藥方食療法,以活血化瘀,補血益氣。對于伴有骨折腫脹狀況的病人,應給予中藥活血化瘀膏外敷于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腫脹。對于疼痛數字評分法(NRS)[6]>5分者,可給予耳穴貼壓法進行干預,穴位為神門、心、肝、皮質下、交感及骨折部位相對應的耳部穴位;NRS≤5分者可選擇冷熱療法以減輕病人疼痛感。
1.3.2.4 中醫(yī)康復護理
根據病人病情發(fā)展指導病人進行中藥熏洗、中藥針灸及推拿按摩以促進康復。1)推拿按摩:護理人員采用骨度量法選取病人中極穴、氣海穴、關元穴、三陰交、足三里、內關穴、委中、秩邊、承山、環(huán)跳穴等穴位進行按摩,每日點揉2次,每次按摩約2 min。2)針灸:取腎俞穴、陽陵泉、委中穴等為主穴,采取行泄法針灸,每次20~30 min,腎氣虧損病人可加承山、阿是穴、殷門、懸鐘等穴,隔2 d1次;寒濕癥嚴重者,可以使用艾條在病人疼痛部位進行散熱濕經。3)中藥熏洗:骨折穩(wěn)定性病人可給予中藥熏蒸,即遵醫(yī)囑將處方中草藥放入盆中,后往其中加入3 500 L的純凈水,浸泡30 min后將其煮沸,后繼續(xù)煎煮30 min,然后將藥湯濾出,待藥湯溫度在70 ℃左右時,將病人的患肢置于熏洗桶上,用浴巾蓋住患肢和桶,進行熏蒸,待藥湯溫度降至40 ℃左右時,揭開浴巾,將患肢浸泡于桶中。全程熏蒸浸泡約35~40 min??山Y合病人病情適當加減劑量,每日2次,每次30 min。
兩組病人均干預1個月。
1.4 觀察指標
1.4.1 遵醫(yī)行為與疾病康復情況
采用本院自制的遵醫(yī)行為調查問卷測評病人的遵醫(yī)行為,包括心理因素、飲食因素、康復訓練因素3個維度,共30個條目。采用Likert 5分評分法,各維度均為10~50分,總分為150分,分值越高,表明遵醫(yī)行為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96,問卷可信度較高。觀察并記錄兩組病人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
1.4.2 心理韌性
采用心理韌性量表(CD-RISC)[7]評估病人心理韌性,該量表包括堅韌性(13個條目)、力量性(8個條目)、樂觀性(4個條目)3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明病人心理韌性越高。
1.4.3 骨折腫脹指數、骨關節(jié)活動指數、NRS評分
采用NRS評分[5]評定病人的疼痛情況,總分為0~10分,其中疼痛劇烈,無法忍受計10分;無疼痛感計0分,評分越高,表示病人疼痛程度越重。骨折腫脹指數主要劃分為4級,0級代表無腫脹狀況,計0分;1級代表較正常皮膚腫脹,存在皮紋,計1~3分;2級代表皮膚腫脹伴皮紋消失,計4~6分;3級代表張力性水皰出現,計7~10分[8]。骨關節(jié)活動指數選取0~10數字予以表示,0代表關節(jié)無活動,肢體被動運動達到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1~5分,主動運動達到關節(jié)活動范圍為6~10分[9]。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遵醫(yī)行為與疾病康復情況(見表1)
2.2 CD-RISC評分(見表2)
2.3 骨折腫脹指數、骨關節(jié)活動指數、NRS評分(見表3)
3 討論
日常生活中導致骨折的原因很多,包括車禍、墜落和外界暴力。骨折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疼痛,如果病人不能及時得到合理治療,還易導致病情惡化,進而出現骨折處組織壞死,甚至影響神經功能,進一步加重病人的痛苦[10]。由于骨折病人術前、術后均會存在較為劇烈的疼痛感,因此病人常常出現情緒不穩(wěn)現象,嚴重影響臨床治療與預后效果。而手術后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手術成功的可靠保證。然而在骨折病人臨床治療期間,由于常規(guī)護理中的護理人員護理服務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進而易導致病人治療期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導致其預后不佳,因此應當充分重視骨折病人的合理護理。
中醫(yī)認為骨折屬“接骨”“正體”范疇,其是因氣血不暢、氣滯血瘀、骨折筋傷等導致活動受限、疼痛、淤腫[11]。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是基于中醫(yī)理論進行辨證施護的一種干預模式,主要從病人飲食、情志、疼痛等方面著手進行護理,采取針灸、中藥熏蒸及康復按摩等幫助病人提升恢復速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護理干預后,病人遵醫(yī)行為、恢復情況、心理韌性、骨折腫脹指數、骨關節(jié)活動指數、NRS評分等指標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骨折病人臨床治療中實施常規(guī)護理聯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可獲得更加明顯的干預效果。骨折病人傷及筋骨脈絡,氣滯血瘀,氣血不暢,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在短時間內難以達到理想的干預效果[12]。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是臨床護理的新理念,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是其特點,結合病人疾病情況對癥護理是其精髓點,其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更為靈活多樣[12]。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配合治療,降低應激反應,預防并發(fā)癥,促進早期康復均具有明顯影響[13]。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更為注重病人情志方面的調節(jié)。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與病人的溝通和指導,讓病人了解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身體恢復的影響,進而可提升其重視度,有助于骨折病人對自身心理狀況的逐漸認識,有利于提高其心理儲備和抗挫能力,提升其心理彈性。依照病人性格以及宗教信仰等為病人安排恰當的病房,并教會病人采用情志轉移法舒緩自身情緒,能有效避免病人負性心理的發(fā)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自信,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意志,改善心理彈性,進而能有利于其遵醫(yī)行為的提高。合理飲食對骨折病人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14]。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根據骨折3期特點進行辨證,給予其飲食調理,可確保病人康復過程中營養(yǎng)攝取的均衡性,進而能滿足其機體代謝需求,又可避免傳統(tǒng)傷后惡補過度或營養(yǎng)供給不足現象,從而能促進病人骨折愈合速度,提升康復進程,縮減住院時間。疼痛是骨折病人住院時間較長和康復時間延長的主要因素之一[15]。在中醫(yī)疼痛護理過程中,正確評估病人疼痛程度,并結合中醫(yī)辨證分型分析病人疼痛情況,進而給予其耳壓穴豆法、冷熱療法等方法,可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有效促進病人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腫脹與疼痛,利用骨關節(jié)活動度的改善。中醫(yī)學認為,骨折病人往往會因為組織損傷和創(chuàng)傷瘀阻而出現局部腫脹。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根據病人的具體病情給予其針灸干預,能符合骨折康復的生理特點,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新生筋骨,促使病人骨折更快愈合,防止以及矯治病人因骨折引起的功能障礙,提升其骨關節(jié)活動度。且針灸還可促進其氣血運行,緩解組織水腫、減輕病人疼痛程度,改善局部滲透壓等問題,進而可改善病人肌肉皮膚營養(yǎng),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組織肌肉修復、細胞代謝和再生。中藥熏蒸護理有濕敷和藥物治療雙重效應,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使機體氣血通暢,有利于瘀血的吸收和腫脹的消退,從而能有效降低骨關節(jié)腫脹指數。同時中藥熏洗的物理溫熱效應還可降低骨骼肌張力,提高痛閾,緩解疼痛,降低NRS評分。中藥熏洗還可改善肢體活動度,促進骨痂的生長速度,縮短肢體功能鍛煉的時間,促進康復進程。此外,推拿按摩護理可以放松肌肉、加速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排泄,促進軟組織康復,進一步減輕病人的疼痛感,促進病人術后良好恢復,改善其骨關節(jié)腫脹與活動指數。
綜上所述,將常規(guī)護理結合中醫(yī)特色臨床護理應用于骨折病人中,可明顯提高病人術后疼痛的控制效果,緩解其負性情緒,促進康復,提升預后。
參考文獻:
[1] Major Extremity Trauma Research Consortium(METRC),O′TOOLE R V,STEIN D M,et al.Aspirin or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a fracture[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3,388(3):203-213.
[2] LEDER B Z,MITLAK B,HU M Y,et al.Effect of abaloparatide vs alendronate on fracture risk reduc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20,105(3):938-943.
[3] 徐青,周佩敏,余冰,等.骨折聯絡服務干預策略在脊柱脆性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23,20(7):181-184.
[4] 劉悅.中醫(yī)特色護理在脊柱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及對中醫(yī)癥候、VAS評分和并發(fā)癥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20,38(2):204-207.
[5] JOSEPH S,MARVIN T.彭阿欽譯.骨折手術治療原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25-126.
[6] 張啟維,徐宏兵,尹自龍.中老年骨質疏松椎體骨折患者椎體成形術中疼痛評分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22,41(2):201-205.
[7] 董元梅,呂春花,曹丹丹.多維度協(xié)同護理對肺癌全肺切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1,30(10):1912-1914.
[8] 李逸梅,龔旭初,周靈杰,等.“宣肺續(xù)骨湯” 聯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氣滯血瘀型單純性肋骨骨折37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22,54(7):37-40.
[9] 古麗加克拉·艾山,陳嬋,高天昊,等.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常規(guī)康復對橈骨遠端骨折后復雜區(qū)域性疼痛綜合征Ⅰ型患者上肢功能影響1例報道[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20,26(2):232-236.
[10] LAUNONEN A P,SUMREIN B O,REITO A,et al.Operative 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2-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LoS Medicine,2019,16(7):e1002855.
[11] 劉潔,李姣,李晴.中醫(yī)特色康復護理對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刊,2019,54(1):91-95.
[12] 張留巧,盧敏,夏夢婷,等.中醫(yī)特色延續(xù)性護理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1,41(9):1456-1460.
[13] 蔣玉華,匡曉紅.中醫(yī)情志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骨折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9,37(3):199-201.
[14] 魏星,張巖,崔丹丹.中醫(yī)臨床干預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效果[J].世界臨床藥物,2022,43(9):1225.
[15] 陳林,陳芳,李婷,等.中醫(yī)綜合護理技術在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腫痛中的應用[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19,38(5):4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