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東,蘭小鈴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6)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實踐教學作為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思政課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應高度重視思政課實踐教學,并進一步思考優(yōu)化策略,提高實踐教學實效性。2021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明確要求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統籌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的實踐教學,落實學分(本科 2 學分,??? 學分)、教學內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這意味著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可作為一門獨立的公共必修課進行設置,為優(yōu)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指明了方向,即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
當前,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的研究,學術界主要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的必要性[1]和意義[2]、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的內涵和特點[3]、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體系、機制[4]等方面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進行論證。部分高職院校也進行了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建設實踐,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已有研究多是從理論層面、教學角度、單門課程進行分析,從課程角度、課程體系方面提出有效解決辦法并進行實證研究的比較少。開展的實踐探索多是一般性和短期性的,思想性強、規(guī)范性、長期持續(xù)且覆蓋全體學生的很少。鑒于此,本文擬在原有研究成果以及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政30分”實踐教學所取得成效的基礎上,從實踐教學課程的角度出發(fā),反思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為其他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
近些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了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規(guī)范和管理。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部分院校也嘗試探索實踐教學課程化的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作者從近幾年對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調研中發(fā)現,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建設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制約著其育人功能的發(fā)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目前,教育部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學時有著明確要求,但對其教材、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無規(guī)范化要求。不少學校嚴格遵守賦予實踐教學1個學分的規(guī)定,也積極開展實踐教學,但并沒有形成統一規(guī)范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實施細則和評價方法,更沒有形成從上而下的統一調動和協調管理,開展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隨意性、主觀性較大,存在實踐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課程要求相脫節(jié)的現象,甚至還出現實踐教學多頭無序、互相沖突的情況,實踐育人效果不明顯。
不少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內容還停留在依托授課內容組織開展課堂討論、主題辯論、觀看紅色電影、知識競賽、主題演講等,或者暑期組織學生“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等形式,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這些內容顯得陳舊枯燥,沒有新意。這樣的實踐教學內容不易激起學生的自主化、多元化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從而影響學生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興趣。
思政課實踐教學包括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等內容。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主要是以課堂實踐教學來開展思政課實踐活動,即讓學生通過小組形式參加教師設計的辯論、演講、情景再現、角色扮演等課堂情景活動來體驗思政理論知識。這種模式過于單一,沒有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真實環(huán)境,無法使學生在實踐情境中加深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實踐教學未必達到理想效果。
由于經費有限、場地容納量不足、安全問題等原因,大多數高校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只有少數學生黨員、學生干部能參加,難以做到全員參與。另外,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主要集中在某一學期,或是利用寒暑假進行,這樣的實踐活動是短期、臨時性的,持續(xù)性和長期性明顯不足,這與全過程育人的要求不相符合,實踐育人成效顯然不夠扎實。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與眾多高職院校一樣,在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實踐教學育人功能的發(fā)揮。為解決這些問題,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自2018年以來,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學生綜合素質培育為核心,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重點,依托學校實踐育人工作特色品牌 “思政30分”,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構建出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這是學校直面思政課教育教學現狀,回應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求的必要舉措。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建設具有其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和現實依據。
1.理論依據
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盵5]這意味著,人的思維和價值觀的形成,不僅需要理論的教育,更需要實踐的升華。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認知觀包括實踐觀與生活觀,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qū)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盵6]對于新時代如何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必須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顯而易見,馬克思主義實踐理論是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實踐教學課程化改革的深層理由和理論依據。
2.政策依據
早在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就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扑枷胝卫碚撜n現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扑枷胝卫碚撜n實踐教學。要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提供制度、條件和環(huán)境保障,確保不流于形式。”[7]在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再到2021年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都明確要求“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統籌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的實踐教學,落實學分(本科 2 學分,??? 學分)、教學內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實踐教學覆蓋全體學生,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8]。不難看出,國家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這為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指明了方向:把它建設成為一門課程,一門更具現實性、綜合性、實效性的立德樹人的課程。
3.現實依據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思政課建設也應得到不斷加強和提升。但實際情況是,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新問題,不少高校在認識覺悟、氛圍營造、師資建設、機制保障、人財物投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具體的實踐探索中,如前所述,有的高職院校在實踐課程化建設中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實踐育人作用的發(fā)揮,需要通過改革加以克服,以推動新時代思政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這是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改革的現實依據。
把思政課實踐教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加以建設,是解決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不足之處的重要嘗試。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積極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依托“思政30分”構建了實踐課程體系。
1.構建實踐教學課程
學校在整合優(yōu)化4門思政課必修課的實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結合高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興趣,深入挖掘實踐教學內容,構建了“時政要聞”“紅歌傳唱”“經典誦讀”等三門子課程。這些課程被安排在“思政30分”時間進行,每學期20周,一周一文?!八颊?0分”是指學校面向所有全日制在校學生,對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3、4節(jié)安排有教學任務的班級,由任課教師按照課程安排表在相關教室(實訓室)組織開展30分鐘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活動,也就是上第5節(jié)課。
2.明確課程性質與定性
“思政30分”系列課程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必修課程,是學院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構建“三全育人”格局的主要課程,也是與學生第二課堂學分相聯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質課程。每個課程都有各自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和具體課程內容。在教學活動上實行固定與靈活有機結合、教師引導與學生自覺相統一。
3.明晰課程建設目標
“思政30分”系列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構建內容系統、組織規(guī)范、時間連續(xù)、運行統一、實施可行、學生參與廣泛、制度建設長效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從而實現實踐教學的課程化、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和可持續(xù)。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理論認知,在認知中提升理論感悟,從而增強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確定課程內容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整合優(yōu)化4門思政課必修課的實踐教學內容,并以4門思政課主課為依托,以“思政30分”為載體,以學校黨性教育中心、VR體驗室及眾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為抓手開展實踐教學,具體內容見表1。
而每門實踐課程也建立相應的教學模塊內容。以“思政30分經典誦讀”課程為例。內容以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的經典詩詞文章以及在群眾當中膾炙人口的詩詞文章為主。數量按每學期20 周,實現“一周一文”(分 5 個學期安排課程,每學期的課程內容不同)。以2023年秋季學期的課程為例,根據理論教學主題和課程教學目標,結合高職大學生的實際,按照“學思踐悟”的原則整合提煉出凸顯主題現實性和時代感的4個教學模塊,分別為誦讀明理、誦讀增信、誦讀崇德和誦讀力行,確保實踐教學層層遞進、螺旋向上,最終實現育人目標。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不僅構建了系列思政課實踐課程,還積極開展課程實施,探索形成了“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理論+實踐”“思政+專業(yè)”的獨特教學運行模式,有效確保實踐育人的實效性。
1.線上與線下教學相互融合,形成師生良性互動的翻轉課堂模式
要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需推動思政課傳統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學校將新媒體、新技術引入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打破傳統教學場所、時長的限制,探索形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翻轉教學模式,增強了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實效性。線上側重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根據高職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能力特點,借助超星網絡教學平臺發(fā)布各種線上活動,引導學生線上進行探究式與自主性學習。線下面授教學中,側重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拓展與挖掘,協助學生鞏固內化所學知識;學生在線下則對所學內容進行實踐,如自主拍攝學習視頻作為考核作品上交超星學習平臺、參加紅歌傳唱、經典誦讀比賽等。這種線上自主學習、面授深度討論、線下進行實踐的混合式教學,大大促進師生及生生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知識生成,實現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化,教學互動廣泛深入,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2.課前、課中、課后貫通融合,統籌實踐教學課程“一盤棋”
教學是一個系統的知識傳授過程,高效的課堂要求把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任務與目標一體考慮,形成“三環(huán)一體”的整體聯動。從過程論視角來看,思政課實踐教學全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和課后鞏固3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具有不同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學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時,很好地將課前、課中、課后3個環(huán)節(jié)統籌實施,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一體化構建。具體來說,在教學實施前,實行“教師備+學生備”制度,教師精心備課,學生提前預習,確保教師和學生都“有備而來”。在教學實施中,注重“學”“思”結合,以“經典誦讀”課程為例,既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注重引導學生思考、體會經典文學作品所塑造出來的人格力量,使學生產生一種自覺追求個體生命精神和人格完滿的人文需求,并把這種追求作為指導自己行為方式的內部動力。在教學實施后,注重“踐”“悟”并舉,引導學生自覺將經典思想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現實生活中踐行經典詩詞所蘊含的豐富民族精神和文化內涵,從而規(guī)范自身行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學、思、踐、悟循環(huán)反復,螺旋上升,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將所學所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理論教育與實踐養(yǎng)成有機融合,實現“1+1>2”的育人效果
理論性是思政課的基本屬性,思政課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要求必須重視其理論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教學對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同樣不可或缺。要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就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思政30分”系列課程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在二者的有機融合中發(fā)揮實踐教學育人作用,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在理論講授中,緊扣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找準教學著力點,把時政要聞、經典歌曲、經典詩詞的背景、內涵以及蘊藏的文化、精神等介紹清楚,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學會運用理論知識與方法正確認識問題、理性分析問題、正面思考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在實踐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聚焦高職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期待,組織開展如微電影拍攝、話劇表演、走訪紅歌誕生地、探尋偉人足跡、大學生講思政課等多樣化的實踐活動。通過走出課堂,在現實生活中體會、踐行經典,自覺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1>2”的育人效果[9]。
4.課程設置與專業(yè)教育全方位融合,實現精準育人效果
思政課強調在思想上塑造人,專業(yè)課強調在實踐中鍛造人,專業(yè)課和思政課的有機融合既是題中之義,也是天作之合。學校聚焦高水平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遵循思政課改革方向,逐步探索形成了“思政課實踐教學+專業(yè)教育”的育人模式。該模式既強調思政課的重要性,也強調課程思政的功能性。專門開設專業(yè)教育課程,每個專業(yè)結合專業(yè)情況、專業(yè)特點、職業(yè)要求和發(fā)展前景等內容準備教學文件,用于“思政30分”專業(yè)教育教學工作,為思政教育和專業(yè)培養(yǎng)有機融合奠定了基礎。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程優(yōu)勢,以“思政+專業(yè)”為抓手,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專業(yè)相關案例,深挖案例背后蘊藏的專業(yè)情懷和職業(yè)素養(yǎng),拉近思政與專業(yè)之間的距離,在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行業(yè)認知、職業(yè)認同。此外,學校還充分發(fā)揮涉農辦學特色與優(yōu)勢,在專業(yè)課教學里開展“思政30分”,將“思政30分”的場所拓展至學校的果園、茶園、茶廠等實訓場所,將正確德育觀貫穿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知農、懂農、愛農的意識。通過“思政+專業(yè)”全方位融合,實現思政課與專業(yè)課互通互融、思政教師與專業(yè)教師協同育人,告別思政課、專業(yè)課“兩張皮”現象,實現精準育人。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實施的“思政30分”教學活動覆蓋全體在校學生,貫穿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有效解決了思政課實踐教學覆蓋面不廣、持續(xù)性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充分調動了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顯著。2019年以來,“思政30分”的評教率逐年上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滿意度、教師教學效果和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yè)生滿意度整體較高,98%的學生整體上比較認可思政課教師的課程教學以及學校提供的各種思政課資源、服務和支持。說明開展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同時,在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與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仍存在諸如課程內容與授課形式難以滿足學生與時俱進的學習需求,授課教師數量不足、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各部分如何相互配合、支持、合作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等問題,阻礙著教學過程的實施、課程目標的達成和課程效果的實現。因此,必須采取措施,進一步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
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關鍵是課程內容的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因此,要在結合高職教育特色和學生個性特點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深挖鮮活的課程內容,增強實踐教學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要直面高職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回應學生關切,使思政課實踐教學變得可愛可親,真正具有針對性、可讀性、親和力和實效性。深入挖掘地方性教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校史資源(如思茗文化)等,增加諸如歷史事件介紹、英雄人物故事講解、學院發(fā)展歷史沿革介紹、參觀黨性體驗館及校史館等內容,形成豐富多樣又與時俱進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資源庫。將當下最新理論發(fā)展成果與治國理政生動實踐,如最新的重大理論成果、重大問題、先進人物、典型事件等時代性資源融入教學,以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來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同時,要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fā)展大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形式,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增加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辦好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關鍵在教師。綜合性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一項涉及全體師生的工作,教師作為其設計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其數量、質量以及教學能力對于實踐教學能否實施、實施質量的好壞起著直接而關鍵的作用。因此,只有不斷加強優(yōu)化專兼職教師隊伍、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才能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成效。首先,要加大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把握“專職隊伍”,突出全員參與,形成龐大主體力量共同參與的實踐育人格局。其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與繼續(xù)教育,組織教師開展有關研討交流活動、舉辦教師思政實踐教學大賽,組織開展數字化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等,提升教師教學、科研和知識運用等能力。最后,教師要加強學習和備課,全面掌握教學內容,策劃靈活多樣、吸引學生的教學形式。要探清摸懂實踐教學規(guī)律與特點,準確把握學生的敏感點、關注點,杜絕千篇一律的實踐教學,減少實踐教學的同質化輸出,切實提升實踐教學質量。
健全完善的體制機制,是思政課實踐教學得以順利實施、行穩(wěn)致遠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頂層設計,學校黨委、教務處牽頭,建立全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體系,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和課程開發(fā)小組,并厘清各部門工作職責;各相關部門要通力合作,相互支持和配合,聚集各方資源和力量,形成協同育人機制。其次,健全保障體系,配足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師,確保師資有保障;協調做好課程實施場地的修建和安排,確保場所有保障;將實踐教學課程實施經費納入年度預算,確保資金有保障。最后,不斷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學院和各二級機構要加強對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改革實施工作進展情況的督促檢查,并將工作實施情況納入二級機構的績效考核中,確保建設質量和效率;完善教師考核和激勵機制,把教職工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與本人年終考核等級評定、評優(yōu)評獎等掛鉤,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完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立足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實踐規(guī)律,制定包括全方位考核、全過程考核和全員考核在內的科學規(guī)范的考核評價體系,確??己嗽u價的科學性、有效性。
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揮著獨特的教育引領作用。新時代背景下,要更好地發(fā)揮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育人作用,必須以立德樹人任務為核心,深化思政課實踐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化建設。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可為其他高職院校提供一定的借鑒。但為更好地鞏固建設成果,助推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高質量發(fā)展,需更加注意堅持以內容為王,豐富拓展實踐教學內容,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實踐教學需求,并注意完善教學考核方法,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性,確保實踐教學育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