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云南施甸人,從事革命工作近40 年,曾擔任云南省保山地委領導,他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為了兌現(xiàn)自己“為當?shù)厝罕娮鲆稽c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退休后,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 年,建成面積5.6萬畝、價值3 億元的林場,且將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楊善洲常說:“我手中是有權力,但它是黨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實實用來辦公事!”
1970 年,楊善洲夫人張玉珍生三女兒楊慧琴,家里缺糧,一家人靠野菜摻雜糧度日。鄉(xiāng)民政干部經(jīng)過看到這種情況,送去30斤救濟大米和30斤糧票。后來楊善洲知道了,責怪張玉珍說:“我是黨的干部,我們不要占公家的一點便宜,領導的家屬決不能搞特殊!這大米和糧票要攢了還給公家!”差不多過了半年,張玉珍東拼西湊,才還清了這筆糧款。張玉珍說:“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公家歸公家,個人歸個人,我曉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點,只是娃娃們餓著可憐啊……”
從小,楊善洲就教育子女:“別人的東西,即使是一分錢的也不能要?!?/p>
楊惠琴上初中時,一天遇到一位在甘蔗基地工作的好心阿姨,送給她3 根甘蔗。對于那個時代的孩子來說,能吃上甘蔗是一件高興的事。當她拿著甘蔗跑回家正準備美美地享用時,楊善洲回來了。他看見家里有甘蔗,問:“這是哪里來的?”“是農(nóng)場的阿姨給的?!睏罨萸僬f。他聽后臉一沉,厲聲說:“趕快送回去。不是早跟你們說過,不能要別人的東西,即使是一分錢的也不能要?!睏罨萸僦缓煤蹨I把甘蔗送了回去。
楊善洲在擔任地委書記期間,出差下鄉(xiāng)時從來都不讓家人搭順風車,每次二女兒楊慧蘭放假從保山回家,都是買好車票搭乘公共汽車。公車不私用這個規(guī)矩,在楊善洲上山植樹造林的20 年間都一直堅持。
1994 年,楊惠琴即將分娩,女婿跟楊善洲說:“爸,老三快生了,有些緊張,我媽說要來看看,她年紀大了,走路不利索,還暈車,是不是請林場的車子去接一下?”楊善洲說:“行,你和駕駛員去接。”可是把人接來后,楊善洲卻掏出376 元交給駕駛員,說是跑這趟車的油費、過路費,讓他拿回去交給財務人員。
因楊善洲經(jīng)?!白柚埂焙眯娜藢λ胰说膸椭?,楊慧蘭還曾跟他慪過氣。
楊慧蘭沒能考上大學,想回施甸找點事情做。她報考了當?shù)毓簿?,還特意給爸爸楊善洲打了電話,請他打個招呼。結果錄取名單出來卻沒有她。原來楊善洲根本沒打招呼。
后來,楊慧蘭和楊惠琴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學校,畢業(yè)后有了固定的工作,她們的大姐楊慧菊仍然還在農(nóng)村務農(nóng)。
楊善洲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時,楊慧蘭讀到了多年來埋藏在他心里的對家庭的歉疚:“ 我出來工作,家庭是很困難的,家有老母親、老伴兒,后來又有3 個娃娃,就靠老伴兒在家養(yǎng)老供小,我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我對家庭欠債很多……我從地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回到大亮山種樹,除了想為家鄉(xiāng)的群眾做點實事,就是想離家近一點,每個月都爭取回家看看?!?/p>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