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
1929年12月,國民黨軍兵分三路,“圍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茶陵、永新、寧岡三縣。為了牽制敵人,配合主力紅軍部隊向贛南、閩西方向運動,茶陵游擊大隊奉命在離井岡山一百多里的茶陵和永新之間的九龍山地區(qū)展開游擊戰(zhàn)。
當時,正值隆冬時節(jié),九龍山地區(qū)氣候十分惡劣,經常是濃霧不散,風雪交加。到了臘月,因為潮濕和寒冷,樹枝上常常掛滿冰柱。
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中,游擊隊員依然堅持斗爭。沒有山洞,他們就在懸崖下較為干燥的地面上睡覺,許多人夜里常常被凍醒。
游擊隊員不僅要忍凍,還得挨餓。由于敵人的“圍剿”,游擊隊員的駐地幾乎成了與世隔絕的孤島,沒過多久,游擊隊就徹底斷了糧。一些游擊隊員餓得實在沒有辦法,就只好抓一把雪塞進嘴里。臘月二十九這天晚上,偵察兵回來了,并帶來一個好消息。
原來,由于長時間困在山區(qū)再加上大雪封山,敵人的糧食也難以為繼,他們退出了九龍山地區(qū)。游擊隊隊長召集大家分析情況,認為雖然圍山敵人暫時離開了九龍山,但是外圍的敵人也許還沒有撤退,現(xiàn)在貿然出山,可能會有很大危險。
然而,大家已經斷糧幾天,這個時候如果不想辦法解決當前的困難,一定會給部隊造成更加不利的影響,甚至動搖大家的思想和信念。因此,為了統(tǒng)一思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游擊隊隊長決定召開一次黨支部會議。
第二天一早,茶陵游擊大隊的支部委員會便召開了。隊長首先發(fā)言:“同志們,現(xiàn)在我們正經受著大隊成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昨天,我們收到消息,敵人已經退出九龍山,但是外圍可能還有敵人?,F(xiàn)在,我們開會,來研究該怎么辦,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找一條出路!”
隊長話音剛落,一名身材瘦長的隊員便扶著石頭站了起來。他的聲音虛弱:“隊長、同志們,要我說,敵人雖然退了,但外圍還有敵人,我們最好把槍埋了,各自分散,回老家去做地下工作……”
一名青年隊員馬上發(fā)言:“我不同意!埋槍回家解除自己的武裝,無異于向敵人投降。毛委員走前囑咐我們堅持斗爭,我們不能把隊伍帶散了。我的意見是繼續(xù)堅持斗爭,九龍山待不下去,還可以去其他山,只要有群眾,我們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青年隊員發(fā)言完畢后,大家沉默良久。終于,一名同志站起來發(fā)言:“埋槍肯定不行,但轉移去其他山區(qū)也不現(xiàn)實。要經過敵人的防區(qū),一旦被敵人發(fā)現(xiàn),我們就避無可避了。依我看,當務之急是解決糧食和武器問題。最好找一個保安團,打土豪!有了糧食和武器,我們就能堅持更長時間。”
這番話立即引起大家的共鳴,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最終,隊長站起來作總結發(fā)言,他說:“同志們,我也同意第三種意見。毛委員常說‘要消滅敵人武裝自己,擴大紅軍力量。我們還是要先解決糧食和武器問題,然后依托九龍山繼續(xù)跟敵人斗下去!偵察員說,離這里一百多里的地方,有個黃沙莊,那里有一個只有一百多人的保安團。他們一百多人,我們也一百多人,敵在明,我在暗,打起來我們不吃虧。我們就打這個保安團,等解決了糧食和武器問題,再繼續(xù)堅持游擊!”
確定好目標之后,游擊隊員個個情緒高漲。隊長馬上制訂作戰(zhàn)計劃,分配戰(zhàn)斗任務。戰(zhàn)斗的關鍵在于突襲敵人,因此需要選取精干力量,打掉敵人的哨卡。隊長經過再三考慮,選出富有經驗、作戰(zhàn)勇猛的共產黨員彭貴云、彭協(xié)和、彭玉昌去打掉敵人的哨卡。
于是,下午兩點,游擊隊員全副武裝向黃沙莊進發(fā)。他們一路隱蔽行軍,終于在凌晨三點多鐘來到黃沙莊前。首先出場的是三位突擊戰(zhàn)士,他們化裝成商人大搖大擺地向村里走去。敵人的哨兵見狀立刻端起槍問:“不準動!你們是什么人?”
“我們是過路的商人?!迸碣F云沉著對答。
“有證明嗎?”
“有。”彭貴云一邊假裝在懷里掏證明,一邊慢慢向哨兵走去。忽然,他一個加速,箭步沖到哨兵身前,一手摁住哨兵的槍,一手卡住他的脖子,令其無法呼叫。另外兩位突擊戰(zhàn)士也跑上前去,奪了哨兵的槍。
三人收拾完哨兵,便朝大部隊發(fā)出信號。一時間,大家鉚足勁一齊向村里沖去,喊殺聲震天。一部分戰(zhàn)士跳上營房,端起槍占據制高點,一部分戰(zhàn)士拿起手榴彈堵在敵人宿舍門口。戰(zhàn)士們高喊:“繳槍不殺!數到三,再不出來我們往里扔手榴彈了!”于是,剛從睡夢中驚醒的敵人,一個個連衣服都沒有穿,就乖乖出來束手就擒了!
這次突襲黃沙莊,茶陵游擊大隊取得完全的勝利。不僅補充了糧食和彈藥,而且提振了士氣。從此,他們便堅持在黃沙莊一帶游擊,漸漸把該地發(fā)展成了新的根據地。部隊也由百余人逐步發(fā)展成幾千人,成為紅二方面軍紅六軍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摘自《蘇區(qū)的紀律故事》中國方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