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霞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為前提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心理檔案三年一貫的動態(tài)管理機制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強有力支撐。就初中學校心理檔案工作的現(xiàn)狀、內容、使用、管理及處置等方面在實踐基礎上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心理檔案;心理測評;應激事件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1-0063-03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是以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為前提的,因此學生心理建檔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學生心理檔案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jīng)歷、認知發(fā)展過程、智能狀況、個性特征等各方面進行系統(tǒng)地收集資料、作出評價的過程,是對學生的各種心理資料的整理匯總工作。本文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初中學校學生心理檔案工作的動態(tài)管理進行初步探討。
一、學生心理檔案工作的現(xiàn)狀及問題
(一)對學生心理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有些學校,心理檔案工作的開展僅僅為應付上級檢查,不能真正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檢查人員一走,檔案就束之高閣,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建立心理檔案的真正目的是為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不僅僅服務心理有問題的少數(shù)學生,是幫助全體學生不斷提高自我認識、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必要手段。
(二)心理檔案的內容單一,時效性不強
心理健康檔案的內容單一,很多學校的心理檔案中除了學生基本信息和幾次心理測評,再無其他內容。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要有動態(tài)管理意識,人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不是靜止的,是一個長期和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對心理檔案進行動態(tài)管理。 但由于人力和財力投入的嚴重不足,目前多數(shù)學校將建檔時間設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此后一般不再跟蹤記錄,這種靜態(tài)的心理檔案顯然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在中學三年的心理變化。
(三)心理檔案的作用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
有的學校花費了大量的人力、時間、精力對學生進行了心理建檔,但是由于人員的專業(yè)水平及精力有限,不能對學生的心理檔案資料進行充分的分析、歸納、整理和使用,沒有發(fā)揮其在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例如在初級中學,學生可能要經(jīng)歷初一到初二、初二到初三的兩次分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變化大,對學生交接工作的銜接可能不及時,容易在極端事件中處理不當。如果及時分析問題學生的心理檔案就可以少走彎路。
二、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與管理流程
學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位心理老師的工作,而是全體老師的共同工作,貫穿學生整個初中學習階段。一般情況下,心理檔案應該注意分階段收集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1)學生的個人簡要情況(出生年月、民族、身體健康狀況、疾病史等);(2)家庭成員情況(家庭結構、父母職業(yè)、學歷、經(jīng)濟水平、疾病史、子女對父母的喜愛程度等);(3)個人心理特點(興趣愛好、交際能力、自信心、同情心、獨立意識、師生及同伴關系等);(4)階段性他評、自評記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觀察,家訪會談紀要,學生自己寫的本學期的收獲、困惑和對未來的期望,任課教師的評價,學習小組學生的評價等);(5)各種心理調查問卷;(6)各種心理測驗(如本土化的學生幸福發(fā)展狀態(tài)測驗、學生生活狀態(tài)測驗等);(7)心理輔導記錄(次數(shù)、主訴及癥狀、疏導過程、措施及效果、轉介告知書、學生就診復印件等);(8)其他材料。
對于心理檔案的建立,限于人手、時間等外在條件,如何規(guī)劃心理檔案的內容搜集、時間安排、責任主體等,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流程顯得分外重要。這就需要學校根據(jù)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guī)劃,形成自己學校的檔案管理流程。這個流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的工作。
階段一,新學期新生入學時填寫信息。組織初一學生填寫心理檔案基本信息,內容涉及個人簡要信息、家庭成員信息、個人心理特點等一般性信息,一生一檔。
階段二,每學期的開學之初進行調查和測評。九月和三月對全校學生進行心理調查或者心理測評,由心理教師對測評結果進行整理歸檔,將測評結果放入一生一檔檔案袋中。對篩查中有問題的學生進行星級標注,根據(jù)嚴重程度進行普通、一星到三星的標注,分別對應普通學生、一般心理問題學生、嚴重心理問題學生、需要轉介問題學生,根據(jù)星級情況分別采取不同措施進行后續(xù)反饋跟蹤記錄。
階段三,學期中過程性材料的添加。由于每一個學生有一個心理檔案袋子,學期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家訪、會談,心理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心理課堂所作的涉及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的問卷、測試、心理繪畫表達等資料,可以隨時或者定期添加到學生的心理檔案袋中。學生檔案袋子的星級標注可以變動,該工作可以放在每學期結束,對各星級檔案學生進行評定,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星級進行評定。
三、如何更好地使用心理檔案
(一)檔案管理人員把握心理檔案使用的保密性與適度開放性
有的學校固守心理輔導保密性原則,以此為借口將心理檔案鎖起來,心理檔案不能發(fā)揮更大的功能。保密性原則是指學校心理輔導人員有責任對學生心理咨詢內容予以保密,而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遠比心理咨詢的內容更多更豐富,需要適度公開與分享心理檔案的內容,充分發(fā)揮其在教育教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機干預和科研學術等方面的應用價值。
因此,遵循這一原則,可以在確保當事人信息不會被曝光的前提下,適度地公開與分享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讓學校、老師和家長更加了解學生的能力、特長、氣質、性格、職業(yè)興趣愛好等狀況,有助于親子之間、師生之間溝通,為因材施教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支撐。
(二)重視心理檔案中心理調查、心理測評的使用
為了深入了解初三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發(fā)展情況,離不開各種心理測試及心理教師自行編寫的心理調查問卷。如何高效利用這些測評和問卷,是非常重要的??梢愿鶕?jù)問卷和測評的目的進行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如果心理問卷和心理測評的目的是發(fā)展性的,以了解和發(fā)展為目標。例如在心理課“五彩繽紛話氣質”中記錄學生的氣質類型,資料放入心理檔案,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也便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管理班集體。
(2)心理測評和問卷是以教育為目標,可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確定方向,提供依據(jù)。例如,學生復學后,通過心理健康問卷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壓力過大,于是建議學校取消復學后的入學檢測,另外建議全校進行以壓力為主題的心理班會。
(3)心理測評和問卷以診治為目標。對于經(jīng)過觀察、訪談判斷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教師要用診斷性量表進行測量,提供轉介的有力支撐。例如對學生中間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異常高者,結合具體癥狀及時告知家長,及時轉介到專業(yè)心理機構進行診治。
(三)重視心理檔案在學生應激事件中的作用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參與,他們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多,對學生的信息了解更為全面,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機也更多。在恪守保密原則的大前提下,心理教師可以適當?shù)貙n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向班主任、家長反饋,提出教育輔導建議,加強雙向溝通,形成立體的心理健康監(jiān)測、教育和干預網(wǎng)絡。
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在??赡軙Q班級,換班主任?,F(xiàn)在校園危機事件時有發(fā)生,假如學校對學生的各種情況了如指掌,那么就可以對學生的應激反應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理。例如,某學生突然出現(xiàn)厭學狀況,與家長發(fā)生激烈沖突,拒絕與家長和班主任進行任何溝通,學生工作陷入困境,求助心理教師。心理教師通過查閱學生三年的心理檔案,發(fā)現(xiàn)該生的父母為外地打工人員,從小很少有時間陪伴學生。在某個心理問卷中發(fā)現(xiàn),對于有了苦惱愿意與誰交流,學生選擇的是好朋友。心理教師由此建議,先不要著急勸說學生復學,等到周末,讓該生的朋輩好友來與他交流。后來在班主任和該學生好友的努力下,該生正常到校,并且找心理教師做了心理輔導。過后,班主任、心理教師又對該生父母進行了家庭教育指導,后該生堅持上學,考入職高,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汽修專業(yè)。
(四)重視心理檔案在校本化課程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學生心理檔案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提供了素材,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針對性、時效性。雖然各個地方都有心理健康的教材,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根據(jù)自己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校本化的課程設計,以符合本地區(qū)本學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心理檔案反映了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問題,為心理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提供了素材。仔細研究學生的心理檔案,可以幫助心理教師找準哪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需要進行預防性普適教育的問題,哪些方面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能力提升。例如,對2023年初一新生入學心理檔案的匯總發(fā)現(xiàn),非獨生子女高達80%多,二胎率占50%,很多學生因為二胎弟妹的出現(xiàn)與父母產(chǎn)生親子矛盾、家庭人際關系心理困惑。心理教師由此組織了同質性的小團體心理輔導;在班級內進行了專題心理授課“謝謝你,我的兄弟姐妹”;將這一情況匯報給學校相關領導、班主任、家委會主任,對家長進行相應的專題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使家長更客觀、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注意如何處理多胎家庭中的親子溝通,形成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
四、對心理檔案工作的兩點思考
(一)對學生離校后心理檔案的處置辦法
按照慣例,在學生離校后,學校對心理檔案繼續(xù)保存一定的年限,之后由于地方所限,這部分學生的檔案會被學校清理掉。現(xiàn)階段各個學校都是自己單獨建立心理檔案,到了新的學校,又會重復給學生建立檔案。如何讓心理檔案體現(xiàn)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連續(xù)性,又節(jié)約學校建檔的成本?對學生畢業(yè)之際心理檔案的處置,有兩種方式值得思考:(1)讓學生在畢業(yè)之際將檔案帶走,作為成長的見證,自己保存。(2)教育主管部門完善學生心理檔案的管理機制,學習學校團員檔案關系的管理模式,在學生升學時,心理檔案也隨學生進入高一級學校,讓心理檔案伴隨學生的學習生涯不斷更新完善。
(二)對心理檔案電子化的思考
受心理教師專業(yè)和精力所限,心理檔案以紙質為主,計算機只是一個輔助手段。開發(fā)研制實用有效的心理檔案采集管理系統(tǒng),減輕心理教師的工作量,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心理檔案的建立、動態(tài)管理將會更加科學化、系統(tǒng)化,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總而言之,心理檔案的建立、動態(tài)管理、使用和處置不僅僅是心理教師一人的工作,是整個學校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系統(tǒng)工作,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讓學生心理檔案工作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發(fā)揮更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任丹妮. 當前我國學校心理檔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4(7):34-35.
[2]李麗丹. 建立和管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檔案之我見[J]. 浙江檔案,2008(5):44.
編輯/張國憲 終校/高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