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拍父愛如山 拍與自我和解
票房:1.15億
豆瓣評分:6.5
翻拍自美國電影:《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
去年的票房爆款《孤注一擲》太過亮眼,相比之下,寧浩旗下壞猴子影業(yè)推出的另一部作品《二手杰作》表現(xiàn)黯淡,話題度不高、票房和口碑皆平平?!抖纸茏鳌贩淖?009年上映的美國喜劇電影《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盡管有原版電影的基礎在,但翻拍的《二手杰作》荒誕感依舊十分突出,在進行比較到位的本土化的同時,極盡能事諷刺出版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并把原版中的落腳點,對不完美兒子的深沉的愛,轉(zhuǎn)化為與自我的和解。
“翻”出精彩
“卷”系父親 雞娃不如雞自己
《二手杰作》將父親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即成為備受關注的暢銷書作家)視為第一目標,而《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關注的是面對一個不讓人驕傲的兒子時依然飽含深情的父愛。兩者思路不同,在影片呈現(xiàn)上也具有明顯差異化?!抖纸茏鳌分杏诤蛡ワ椦莸母赣H看到他假借兒子之名發(fā)表的作品備受歡迎后,堅決要以自己的名字來推出新作,并不借助兒子的名氣炒作,結(jié)果發(fā)布會上大雨滂沱,新書發(fā)售不順,他不惜自掏腰包大肆購書,以沖刺暢銷書排名……癲狂且虛榮的心理促使父親走上跳樓的“絕路”,也將影片的荒誕和諷刺意味拉滿,令觀眾唏噓不已。
原版中羅賓·威廉姆斯飾演的單身父親,成名的愿望并不似于和偉飾演的父親那般強烈,雖然被退稿的受傷心理一致,但他更希望生活走向一帆風順——與心儀的對象戀愛,講課時有人認真聽,兒子心理健康、學業(yè)進步,自己的作品能發(fā)表則是錦上添花。事實上,哪怕只有鄰居和兒子同學這兩個人欣賞自己的作品,他也覺得很受鼓舞,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威廉姆斯版父親很佛系。反觀《二手杰作》中父親對于成名近乎癲狂的“卷”,兩個父親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而就本土化的效果來看,《二手杰作》成功營造出被虛榮和焦慮裹挾著前進的氛圍,這一點對于當下的中國觀眾來說,頗有共鳴。
渡人亦渡己 高潮戲走心
看過《二手杰作》的觀眾,都會對天臺上父親想跳樓時,勸先被包裝成作家又被出版商揭穿老底的KTV女孩不要輕生,給她講人生道理的那一幕所打動,渡人亦是渡自己。為人師表的父親一生的“高光時刻”就在這里,這也被視為《二手杰作》的高潮戲。據(jù)導演王子昭介紹,墜樓的那一場戲是于和偉自己提出要加的,“這個時刻你要給觀眾一些外力上的刺激。咱們片子其實比較文,除了走邏輯走內(nèi)心,還得有動作上的高潮。”于和偉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建議導演加的這一幕戲劇性頗為突出的“動作戲”,受到觀眾好評。
綜合來看,《二手杰作》在內(nèi)容呈現(xiàn)上比《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要更豐富,原作中兒子凱文死亡后,父親是為了保護他而替他寫了遺書,沒想到讓兒子意外走紅?!抖纸茏鳌分袃鹤踊杳院笤陔娪爸卸尉托堰^來,促使父親開啟更瘋狂的計劃,才帶出了父親“盡皆過火,盡皆癲狂”的成名之戰(zhàn)。這樣的反轉(zhuǎn)對于觀眾的觀影體驗來說,更具吸引力。
“翻”后觀察
觀眾面要拓寬而非縮窄
《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豆瓣口碑7.4,《二手杰作》豆瓣口碑6.5。導演王子昭承認因為個人原因,他的觀點有點“落伍”,聚焦出版、文學等當下不算熱門的話題。也有不少觀眾認為《二手杰作》比較像寧浩早期的喜劇作品,盡管他拍攝的是“媒體造神”“烏合之眾”這樣符合喜劇原理的故事,但缺少撬動社會熱議話題的“鑰匙”,無疑讓影片在營銷上處于弱勢,很難掀起像《孤注一擲》那樣極具話題性的社會熱議。
《二手杰作》在道德層面也存在不小的爭議,尤其是郭麒麟飾演的兒子在影片中爬窗偷拍女同學涉及性騷擾,該角色在影片中未受指摘,成名后反而吸引被偷拍的女同學的情節(jié),引起部分觀眾不適。
此外,原版中在喜劇包裝下對父愛如山的展示似乎更具普適性、大眾性?!抖纸茏鳌冯m然在內(nèi)容呈現(xiàn)上更為豐富,但當父愛的深沉被父親一廂情愿的成功愿景所取代,影片的潛在受眾被壓縮,被打動的觀眾多是已體會到五味雜陳人生況味的中年,對于青年觀眾的吸引力極其有限。
業(yè)內(nèi)人士說
徐崢:“子昭導演慢工出細活,其實等待越長,期待越高,但即使抱著高期待來看這部電影,依舊覺得特別特別好看?!?/p>
申奧:“片中所有演員的表演出色且統(tǒng)一,這是導演的功勞,可見兩位監(jiān)制提拔出這么優(yōu)秀的導演,創(chuàng)造了這么一部醍醐灌頂、振聾發(fā)聵、擲地有聲的作品?!?/p>
觀眾說
褻瀆電影: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真是一部敢拍的諷刺喜劇。電影惹人發(fā)笑的同時,你可以從中看到各種現(xiàn)實的影子,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高級之處。
赤腳前往赫拉特:全片最荒誕是連出版商都有字幕審判唯獨偷拍沒有受到懲罰。
翻拍思考
從主創(chuàng)選擇“與自己和解”這個主題替代原版中的“父愛如山”開始,影片的受眾群就注定是收縮的?,F(xiàn)實題材電影更要注重與當下的共鳴,《二手杰作》沒能在文學熱的時代誕生,而是在短視頻走紅的時代去探討文學夢,缺少市場敏銳性。其實,重點不在于原作必須是新片,而在于翻拍者要從原作中找到與當下有共鳴的核心點。(文 呂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