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降低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程度,文章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軟件構建模型,對不同頂推力、注漿壓力和漿液強度下盾構鄰近建筑物變形規(guī)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建筑物的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隨著頂推力增大而逐漸增大,隨著注漿壓力和漿液強度增大而逐漸減??;頂推力越小,注漿壓力和漿液強度越大,建筑傾斜率越?。划敹軜嬊Ы镯斖屏?10 kPa、注漿壓力為190 kPa時,建筑的沉降變形相對較小,并宜選擇強度高的注漿材料。
關鍵詞:砂卵石地層;頂推力;注漿壓力;漿液強度;建筑變形;有限元模型;傾斜率
中圖分類號:U455.3+9
0 引言
地鐵對于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具有重要意義,近些年來我國加大了地鐵建設的規(guī)模和投入,一大批地鐵建設項目正在規(guī)劃建設中。盾構施工因其擾動小、效率高、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小等優(yōu)點,已成為地鐵建設的主要施工方法[1-2]。
在盾構施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地層和鄰近建筑物產(chǎn)生影響,特別是在地層條件復雜的地區(qū),對鄰近建筑物變形的影響更大[3-4]。砂卵石作為一種力學極其不穩(wěn)定的地層,當盾構機在砂卵石地層中進行開挖掘進時,地層的反應是非常靈敏的,原有的相對穩(wěn)定或者平衡的狀態(tài)極容易被盾構施工所打破[5],形成地層的損失和圍巖擾動,進而導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同時造成地面既有建筑物的傾斜變形,嚴重的會危及建筑安全。因此,有必要在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時,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如控制掘進速度、采取注漿手段等,其中控制盾構施工參數(shù)是最主要的技術手段[6-8]。
本文在前人研究經(jīng)驗和理論基礎上,采用有限元分析法,探討不同盾構施工參數(shù)下,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對既有鄰近建筑物變形的影響規(guī)律,以期能為類似地質(zhì)條件下的地鐵盾構施工提供借鑒。
1 工程概況
廣州地鐵21號線某區(qū)間段全長954.2 m,采用土壓式平衡盾構法施工,管片的外/內(nèi)徑為6.4 m/5.8 m,管片的厚度為0.3 m,盾構每次推進距離為3.2 m(2個管片長度)。沿線主要既有建筑物包括JF商業(yè)大廈、JHA大酒店、XL學校、YC文化宮、YC立交橋、CL小區(qū)、CLY小區(qū)等。工程區(qū)主要為沖積平原地貌,整體為第四系松散地層,自上而下分為雜填土、黏土、粉質(zhì)黏土和泥質(zhì)粉砂巖夾卵石層,盾構隧道位于泥質(zhì)粉砂巖夾卵石層中,褐紅色,層狀結構,遇水易軟化,失水易開裂,局部風化裂隙發(fā)育。
本文以盾構穿越JF大廈為例。該建筑共有7層,為框架結構,基礎采用6 m深的樁筏板,縱向和橫向樁間距分別為5 m和3 m,地鐵盾構隧道與最外側樁之間的間距為10 m,兩個隧道的中心間距為14 m,隧道的埋深為14.8 m,在大廈旁邊2 m處,有一條埋深為3 m的供水管。地鐵盾構隧道與JF大廈位置關系見圖1。
2 模型構建
2.1 本構模型
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模型構建盾構隧道及建筑物模型,模型建立采用摩爾-庫倫準則,模型的長度為80 m,寬度為79 m,厚度為19 m。雜填土、黏土、粉質(zhì)黏土、泥質(zhì)粉砂巖夾卵石層、建筑物、注漿層采用3D實體單元;建筑物筏板、盾構外殼、管片、給水管采用2D單元;建筑物立柱樁采用1D單元。模型采用以六面體單元為主、四面體單元為輔的混合網(wǎng)格生成網(wǎng)格,將模型劃分為24 439個網(wǎng)格單元和13 680個節(jié)點單元,見圖2。在模擬過程中,考慮建筑物自重所產(chǎn)生的自重應力,由于埋深較淺,只考慮隧道上半部分自重所產(chǎn)生的應力場。
2.2 參數(shù)選取
各地層土體主要參數(shù)根據(jù)設計院地勘報告進行合理選取,見表1。建筑物和隧道主要結構的材料和屬性情況見表2。在模擬過程中,為了簡化計算,將樓板、上部結構和柱視為無重力混凝土,且不考慮墻的影響。
2.3 工況設計
本文主要探討盾構頂推力、注漿壓力、注漿液強度(漿液彈性模量)等3種施工參數(shù)對JF大廈變形的影響。盾構頂推力分別設計100 kPa、110 kPa、120 kPa和130 kPa 4種工況,注漿壓力分別設計110 kPa、150 kPa、190 kPa和230 kPa 4種工況,注漿液強度(彈性模量)分別設計5 GPa、10 GPa、15 GPa、20 GPa 4種工況。
3 結果分析
3.1 頂推力的影響
不同頂推力作用下JF大廈的沉降值和水平位移變化規(guī)律見圖3。從圖3中可知:隨著盾構掘進長度的增加,不同頂推力下建筑物最不利位置處的沉降值和水平位移逐漸增大,且不同頂推力下的變形量差異在逐漸增大,相同掘進長度下,千斤頂推力越大,建筑物的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越大;在100 kPa、110 kPa、120 kPa、130 kPa頂推力下,當盾構掘進長度為80 m時,最不利位置處的沉降變形分別為4.9 mm、4.95 mm、5.1 mm和5.85 mm,水平位移分別為3.2 mm、3.4 mm、3.6 mm和4.05 mm;當頂推力≤120 kPa時建筑最不利位置處的變形量基本相等,當頂推力gt;120 kPa后建筑最不利位置處的變形量開始明顯增大。因此,在實際盾構施工過程中,應將千斤頂推力(掘進壓力)設置在合理大小。
3.2 注漿壓力的影響
不同注漿壓力下JF大廈的沉降值和水平位移變化規(guī)律見下頁圖4。從圖4中可知:隨著盾構掘進長度的增加,不同注漿壓力下建筑物的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逐漸增大,且不同注漿壓力下的建筑物變形差異在掘進長度為40~60 m時最大,在掘進初期和掘進過后差異較小,相同掘進長度下,注漿壓力越大,建筑物的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越小;在110 kPa、150 kPa、190 kPa、230 kPa注漿壓力作用下,當盾構掘進長度為80 m時,最不利位置處的沉降變形分別為5.2 mm、5.1 mm、5.1 mm和5.1 mm,水平位移分別為3.6 mm、3.5 mm、3.6 mm和3.6 mm。由此可見,注漿壓力對建筑變形的影響較小。
3.3 漿液強度的影響
不同漿液強度下JF大廈的沉降值和水平位移變化規(guī)律見圖5。從圖5中可知:隨著盾構掘進長度的增加,不同將液強度下建筑物變形在逐漸增大,且差異值也隨盾構掘進長度逐漸增加;相同盾構掘進長度下,漿液強度越大,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越??;在5 GPa、10 GPa、15 GPa、20 GPa漿液強度下,當盾構掘進長度為80 m時,最不利位置處的沉降變形分別為5.2 mm、5.2 mm、3.2 mm和2.1 mm,水平位移分別為3.6 mm、2.6 mm、1.65 mm和1.7 mm,說明漿液強度對于建筑物變形的影響幅度在不斷減?。划敐{液彈性模量gt;15 GPa后,漿液強度對于建筑物橫向變形有明顯的影響,對于盾構側穿之后的變形則沒有明顯影響。
3.4 建筑傾斜率與盾構施工參數(shù)的關系
根據(jù)數(shù)值模擬結果,對建筑物最不利位置處的差異沉降和傾斜率進行計算,結果見圖6。從圖6中可知:隨著頂推力的增大,JF大廈的差異沉降和傾斜率逐漸增大,當頂推力為100 kPa、110 kPa、120 kPa、130 kPa時,建筑傾斜率分別為0.031%、0.032%、0.036%和0.042%;當頂推力由100 kPa增加至110 kPa時,建筑傾斜率僅僅增加了0.001%;當頂推力從110 kPa增加至120 kPa后,建筑物傾斜率增加了0.004%;當頂推力從120 kPa增加至130 kPa后,建筑傾斜率增加了0.006%。因此,應將盾構千斤頂推力控制在110 kPa最為合理。隨著注漿壓力和漿液彈性模量的增大,建筑物的沉降差異和傾斜率逐漸減小,當注漿壓力gt;190 kPa之后,建筑物傾斜率基本保持不變,均為0.042%。因此注漿壓力應控制在190 kPa,漿液強度的增加會不斷降低建筑物的傾斜率,在盾構施工時應盡量選用強度更高的注漿材料。
4 結語
本文利用數(shù)值模擬方式,對砂卵石地層下不同盾構施工參數(shù)影響下的鄰近建筑變形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隨著頂推力的增大,建筑物的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逐漸增大;隨著注漿壓力和漿液強度的增大,建筑的沉降變形和水平位移逐漸減小;注漿壓力相對頂推力和漿液強度,對建筑變形的影響較小。
(2)建筑差異沉降和傾斜率隨著頂推力增大而增大,隨著注漿壓力和漿液強度增大而逐漸減小。
(3)為盡量減小建筑的變形,宜將盾構千斤頂推力控制在110 kPa,注漿壓力控制在190 kPa,宜選擇強度高的注漿材料。
參考文獻
[1]王 凱.富水地區(qū)地鐵襯砌壁后注漿防滲加固試驗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 49(9):64-67,80.
[2]張 瑩,符瑞安.盾構法施工“側始發(fā)”方案研究及設計[J].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2022(9):68-71.
[3]張 斌,王 瑞,汪 優(yōu).南通地鐵盾構下穿既有建筑誘發(fā)基礎沉降分析[J].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報(中英文),2023,45(3):24-33.
[4]何小華.地鐵盾構下穿建筑物群地層沉降控制技術[J].交通世界,2021(33):79-80.
[5]夏洪波.富水砂卵石地層長時間降水段大直徑盾構施工技術[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20,18(1):61-64.
[6]于開貞,李 忠.砂卵石紅砂巖復合地層土壓平衡盾構渣土改良試驗研究[J].特種結構,202 39(4):96-101.
[7]劉丹娜,周 勛,王 偉,等.砂卵石地層盾構區(qū)間地表沉降變化規(guī)律及參數(shù)控制研究[J].公路,202 67(8):410-416.
[8]虞 楊,李洋溢,秦鮮卓.砂卵石地層盾構隧道施工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21(5):93-96,182.
收稿日期:2023-10-16
作者簡介:覃健世(1988—),工程師,研究方向:道路與橋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