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吨袊逃F代化2035》明確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苯逃且粋€民族、一個國家進步的基石,特殊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發(fā)展程度直接反映一個國家教育事業(yè)現代化的整體水平,也是教育強國建設的特別標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要建成教育強國,特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夠發(fā)揮不可或缺的獨特作用。
——全面提升殘疾人的綜合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殘疾人事業(yè)也要現代化,14億多人口整體邁向現代化,殘疾人不能掉隊。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支撐,教育賦能能夠充分提高殘疾人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有力促進殘疾人的成長和發(fā)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一樣,肩負著立德樹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光榮使命。通過特殊教育能夠把廣大特殊兒童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匯聚成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發(fā)展特殊教育能夠全面提升廣大殘疾人的受教育水平,為殘疾人提供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務,使他們接受公平而合適的教育,提高全體殘疾人的綜合素質。
——助力殘疾人實現共同富裕。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與普通人群相比,廣大殘疾人由于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障礙,難以更好地學習、就業(yè)和生活,在實現幸福美好生活方面存在著更大更多的困難和障礙。特殊教育能夠提高廣大殘疾人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讓廣大殘疾兒童都接受適合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和工作技能,拓展就業(yè)渠道,增強就業(yè)本領,提升殘疾人的致富能力。特殊教育通過向殘疾人這一特別困難的群體提供有效的教育,促進殘疾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xié)調發(fā)展,對殘疾人群體邁向現代化發(fā)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在現代化進程中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有助于避免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的現象,符合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切實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保障殘疾人的基本權利?,F代化體現的是社會文明進步,特殊教育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價值。特殊教育的發(fā)展反映了現代化的進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程度,是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殘疾人作為社會中一個特殊困難群體,能否與普通人一樣享受均等的教育權利,進而享受其他政治、社會權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中的大事、難事。只有大力發(fā)展特殊教育,才能切實保障殘疾人的各項權益,有效增強其參與能力,拓展其參與渠道,使其與普通人一樣融入社會,參與社區(qū)工作、基層治理以及其他各項經濟社會事務。
鑒于特殊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黨的十九大提出辦好特殊教育,黨的二十大提出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我國實施了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目前正在積極實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大大推動了特殊教育發(fā)展。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不斷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
第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教育引導廣大殘疾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必須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務各方面、各領域、各環(huán)節(jié)。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必須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廣大殘疾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與全國人民一道齊心協(xié)力,匯聚起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牢固確立為廣大殘疾人服務的初心使命。在發(fā)展特殊教育、實現特殊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牢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發(fā)展特殊教育,必須聚焦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服務廣大殘疾人包括廣大特殊兒童為初心使命,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進一步改善特殊教育的辦學條件。強化特殊師范教育,提升特殊師資教育的水平,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待遇。改革特殊教育的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加強職業(yè)教育,加大國家通用盲文手語的推廣力度,促進特殊教育的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和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
第三,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體系,形成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良好格局。提高政治站位,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充分認識特殊教育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著力建設高質量的特殊教育體系,包括政策體系、制度體系和辦學體系。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著力辦好特殊師范教育,培養(yǎng)素質高、數量足、復合型的特殊教育師資,著力開展針對性、有效性的教育,滿足廣大特殊兒童對特殊教育的需求,適應不斷增加的多種類型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構建以特殊教育學校為核心的資源中心,一方面在特殊教育學校內部對部分重癥、多重殘疾特殊兒童開展特殊教育,另一方面通過提供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及遠程教育發(fā)展融合教育,建設由特教、心理、康復多方專家組成的融合教育團隊,形成特殊教育普惠發(fā)展的良好格局。
第四,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實現特殊教育的融通轉型。在邁向現代化新征程中,在積極建設新工科、新農科、新醫(yī)科、新文科的背景下,特殊教育也面臨從傳統(tǒng)特教向新特教的轉型。發(fā)展新特教應當采取融通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建立融合化的綜合交叉的學科知識體系,積極吸納信息化包括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研究方法,體現強有力的實踐化教育導向。著力開展個性化、探究型教育,實施有效協(xié)同的團隊化教學,強化特殊師范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建立世界一流、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范式,貢獻特殊教育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第五,培育形成現代殘疾人觀,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當前,整個社會尊重、關心殘疾人意識不斷增強,但依然存在歧視殘疾人、損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殘疾人融入社會的障礙、參與社會的阻力、參與能力不足的現象仍然存在。要弘揚社會主義博愛文化,營造關心支持和辦好特殊教育的良好氛圍,通過宣傳教育、榜樣示范和實踐踐行,推動全社會確立平等、包容、參與、共享的價值理念,促進殘疾人自信、自立、自強,促進殘疾人事業(yè)全面發(fā)展,充分展示現代化進程中中國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作者系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責任編輯: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