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篆書作為一種古老的漢字字體,在經(jīng)歷了隸變楷化的發(fā)展之后已經(jīng)不再被作為一種常用書寫體使用,但是其并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反而在墓志碑刻范疇有相當高的使用頻率。篆書主要出現(xiàn)于墓志蓋部分以及碑額部分。采用篆書進行篆刻,使得成文有一種古樸莊重的典雅氣質(zhì),具有很高的文字藝術(shù)價值。本文在對唐明兩代碑刻篆書進行收集整理之后,對其中出現(xiàn)頻率較高且兩代墓志中均有出現(xiàn)的字形進行對比分析后,將其記錄成文,同時與《說文解字》小篆進行比對,分析其異體產(chǎn)生的成因,希冀對漢字篆書的研究作出一點微小的貢獻。
關(guān)鍵詞:墓志篆書;《說文解字》小篆比對;唐明兩代篆書對比
篆書在墓志碑刻材料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直至民國時期,墓碑墓志蓋或碑額處仍有篆書字體的身影。通常,人們是出于篆書字形古樸、典雅端莊的藝術(shù)成分選用篆書進行篆刻,這也變相證明了篆書字體的藝術(shù)價值。人們常以墓志蓋的形式記錄墓主人的簡單生平,一般以“官職+名字+墓志銘/壙志銘/之墓”的格式進行撰寫,體式相對固定是其特點,且大部分墓志蓋均以小篆進行篆刻,少部分以楷書撰成。筆者在對墓志材料進行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將墓志蓋中出現(xiàn)的常見小篆字形進行歸類,再從歷史的角度對這類字形進行分析歸納,同時將材料與《說文解字》中的小篆進行對比分析,在小篆的書體層面盡可能記錄其字形字跡的演變過程,按從唐至明的朝代順序進行墓志蓋拓片的整理和篩選,最后進行記錄,試圖從中找出字形變化的特點和成因,記錄小篆在墓志方面的時代演變樣貌,希望能對漢字研究在篆書層面作出一些細微且有價值的貢獻。
在選取篆書的標準上筆者依以下標準選?。?/p>
(1)仔細觀摩原拓片材料,以字跡清晰、線條筆畫走向清楚為基準。
(2)與《說文解字》小篆對比,字形變化差異有較大出入和不同的選取收錄。
(3)與《說文解字》小篆對比,字形變化不大但依據(jù)年代不同進行選取記錄。
(4)字形按朝代年號順序進行排列記錄。
(5)唐明兩代墓志蓋中均出現(xiàn)的字。
可以看到明代“誌”的小篆出現(xiàn)“誌”“志”混用的現(xiàn)象。
根據(jù)喻遂生在《文字學教程》中對小篆字形特點的論述可以總結(jié)為以下幾點:
首先,筆畫完全線條化,脫離象形特征,粗細一致,曲筆圓潤,折筆圓中寓方,字形方正勻稱;其次,構(gòu)件寫法和形式相對固定。但是從整理的材料可以看出,至少在墓志這一范圍,小篆的字形變化還是相對豐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大部分字形是沿襲于《說文解字》小篆正體,整體變化不大,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筆畫的異寫上,包括增筆減筆、筆畫朝向不同、筆畫異寫、筆畫替換等,因此會造成異體字現(xiàn)象;其次是字形和《說文解字》有較大出入和變化的篆書,從唐明兩代墓志篆書材料來看,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構(gòu)件的替換和異寫,有時采用古文字字形或者籀文字形的寫法,也會造成異體現(xiàn)象,有的字形會發(fā)生結(jié)構(gòu)上的變化,如從左右結(jié)構(gòu)構(gòu)字變?yōu)榘氚鼑Y(jié)構(gòu);此外,構(gòu)件減省和混用是明碑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例如上文所說的“誌”“志”混用。
根據(jù)趙平安老師的《說文小篆研究》中的理論,《說文解字》的小篆并不全都是沿襲自秦代篆書寫法,漢代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改寫,且秦代通行的文字其實是隸書,篆書也已不算通用文字。因此,將《說文解字》小篆作為對比研究參照,僅是將其作為一部以篆書著成的漢字結(jié)構(gòu)字書來使用,并未考慮漢字字跡的演變軌跡,需要得到指正;其次,限于篇幅,筆者在此也僅拋磚引玉,淺要記錄和分析墓志材料中兩代小篆常見字形的歷時字形,闡述其變化和成因,要系統(tǒng)地記錄和研究篆書在唐明兩代的演變,還需要更廣泛的材料收集整理,再將材料按年號分類,通過斷代的方法進行共時和歷時結(jié)合的方法作一個更全面的分析,這樣才能窺其全貌,希望未來的篆書研究可以填補這方面的空缺。
作者簡介
侶舒宇,男,漢族,河南清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字學。
參考文獻
[1]許慎.注音版《說文解字》[M].徐鉉校訂,愚若注音.2版.北京:中華書局,2022.
[2]趙平安.說文小篆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
[3]孟玲英.唐代篆書發(fā)展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4]喻遂生.文字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5]中國文物研究所,千唐志齋博物館.新中國出土墓志·河南卷叁 千唐志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6]故宮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文物出版社.新中國出土墓志·江蘇貳[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