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對其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牙齦指數(shù)(GI)、菌斑指數(shù)(PLI)的改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成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青少年正畸患者92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6例,常規(guī)正畸治療)與觀察組(46例,微型種植體支抗技術(shù)進行正畸治療)。兩組均治療24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4個月后的正畸效果、正畸成功率,治療前后牙周指標、咀嚼功能、血清與牙周組織相關(guān)指標。結(jié)果 治療24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磨牙移位較對照組更小,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差距較對照組更大,正畸成功率較對照組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SBI、GI、PLI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升高,且觀察組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血清骨橋蛋白(OPN)、肌動蛋白結(jié)合(Fascin)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觀察組較對照組高,牙周組織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MMP-9)、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低(均Plt;0.05)。結(jié)論 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可改善牙周指標,提高正畸治療的成功率,增強咀嚼功能,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血清、牙周組織的相關(guān)指標表達,臨床效果顯著。
【關(guān)鍵詞】正畸 ; 微型種植體支抗 ; 青少年 ; 牙周指標 ; 咀嚼功能
【中圖分類號】R78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3.006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3.022
口腔正畸治療是臨床上用于矯正牙齒的主要方式,現(xiàn)階段,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常用支抗有固定舌弓、橫腭桿、口外弓固定等。傳統(tǒng)支抗能夠顯著提高口腔生物力學水平,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及牙齒美觀程度,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舒適性較差、操作繁瑣等,影響整體正畸效果[1]。微型種植體支抗穩(wěn)定性較強,在治療中可以有效對抗矯治力所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并可以有效減少術(shù)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憫梦⑿头N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成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青少年正畸患者92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6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11~16歲,平均(14.16±1.43)歲;疾病類型:牙弓前突16例,開唇露齒18例,牙列擁擠嚴重12例;BMI 18~23 kg/m2,平均(20.78±1.12) kg/m2。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11~17歲,平均(14.12±1.36)歲;疾病類型:牙弓前突17例,開唇露齒19例,牙列擁擠嚴重
10例;BMI 18~24 kg/m2,平均(20.85±1.24) 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口腔正畸臨床拔牙矯治指南》 [3]中的相關(guān)診斷標準;②無正畸治療史;③有口腔正畸適應證等。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口腔疾?。虎谙忍煨匝例X缺失;③牙齒嚴重受損。本研究經(jīng)成縣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正畸方法,首先行椎體束CT掃描,確定患者牙齒畸形,然后帶環(huán)試戴,取束CT掃描,確定患者牙齒畸形,再帶環(huán)試戴,取模,試戴口外弓;接著對口外弓進行固定,除蠟后給予焊接,去除包埋石膏,筑堤,對石膏模型予以浸泡,去除多余的水分,輔以牙托粉進行凝固,拆除筑堤,打磨拋光,試戴,整個過程牽引力和時間適度控制。給予觀察組患者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正畸治療,選擇微型種植體支抗(德安科司股份有限公司,型號:VectorTAS),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江蘇晨牌邦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018,規(guī)格:每毫升含葡萄糖酸氯己定1.2 mg和甲硝唑0.2 mg)漱口,口腔內(nèi)部局麻。首先,分開待植入支抗位置的牙齒,標記植入部位;再檢查牙根情況,切開牙黏膜(牙槽翻膜部位),植入微型種植體;術(shù)后確定牙尖牙根的關(guān)系,并接受抗感染措施,及時更換鏈狀橡皮圈。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4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正畸效果、正畸成功率。治療24個月后,采用面部X線攝影的方式檢測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差距情況,并統(tǒng)計正畸成功情況;正畸成功:恢復美觀,種植體固定良好,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水平[3]。②牙周指標。對患者治療前和治療24個月后牙周指標進行評價,包括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 [4]、菌斑指數(shù)(PLI) [5]、牙齦指數(shù)(GI) [6]。其中SBI 0~5分,分值越高,牙齦出血情況越嚴重。PLI 0~3分,分值越高菌斑越多。GI 0~3分,分值越高,牙齦炎癥情況越嚴重。③咀嚼功能。采用數(shù)字化咬合分析系統(tǒng)(Tekscan公司,型號:T-Scan Ⅲ)測量患者治療前和治療24個月后咬合力,使用稱重法計算咀嚼效率(咀嚼效率=咀嚼前后質(zhì)量差/咀嚼前質(zhì)量×100%)。④血清與牙周組織指標水平。治療前和治療24個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后取上層血清,選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骨橋蛋白(OPN)、肌動蛋白結(jié)合(Fascin)蛋白水平;取支抗牙周組織,對其進行消化、培養(yǎng)處理后,得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組織中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9)、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經(jīng)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 Plt;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正畸效果、正畸成功率比較 和治療24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患者正畸成功率更高,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差距更大,磨牙移位更小,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牙周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PLI、SBI、GI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咀嚼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均升高,且觀察組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升高幅度均高于對照組,治療24個月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清與牙周組織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血清OPN、Fascin蛋白水平均降低,但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牙周組織MMP-9、IL-1β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lt;0.05),見表4。
3 討論
口腔正畸治療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牙齒矯正方式,使用穩(wěn)定、有效的支抗尤為重要,既往正畸治療中,固定舌弓、橫腭桿等支抗雖可發(fā)揮一定作用,但其穩(wěn)定性較差,易發(fā)生支抗丟失情況,且矯治過程極度依賴于患者的配合程度,可獲取的臨床療效具有明顯局限性。
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較好的穩(wěn)固性,且體積小巧、重量輕便,不易損傷患者口腔,同時還可抑制牙齒向負方向移位,進而能提升正畸成功率,發(fā)揮良好的正畸效果,增強咀嚼功能[7]。本研究中,治療24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正畸成功率更高,上中切牙傾角差、上中切牙凸差距更大,磨牙移位更小,這提示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修復對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穩(wěn)定性更佳,牙齒畸形矯正改善更好,且臨床效果較常規(guī)正畸更高。
由于口腔正畸治療在應用中需固定矯治器械,進而會改變口腔微環(huán)境,影響牙周組織健康狀況,其中齦溝出血是牙齦炎活動期的表現(xiàn),SBI反映牙齦炎癥活動狀況;GI主要反映牙齦的健康狀況,指數(shù)越高則表示牙齦炎癥越嚴重;PLI常用于評價口腔衛(wèi)生狀況,指數(shù)越高表示口腔狀況越不理想。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SBI、GI、PLI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提示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修復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周狀況,同時也有效提高了治療后咀嚼功能和咬合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傳統(tǒng)的正畸治療方式多采用口外弓來壓低切牙和磨牙并充當支抗,易造成牙周組織的損傷;而微型種植體支抗正畸治療可以在任何位置植入,且植入后不受患者配合度的影響,同時操作較為簡單方便,種植體移動的風險小,對牙周組織損傷較輕,并且牙周組織的健康也維持了患者的咀嚼和咬合力的功能[8]。
口腔正畸治療在應用中不僅會阻礙牙齒的自潔作用,還可使植入微型種植體支抗的部位解剖形態(tài)發(fā)生改變,進而易形成牙周炎癥微環(huán)境,損傷牙根及牙周組織。而MMP-9、IL-1β作為炎癥因子,當其含量增加時,表明炎癥損傷加劇,正畸治療產(chǎn)生的炎癥感染嚴重。OPN、Fascin蛋白能夠參與牙周組織重建、修復過程,在機體發(fā)生感染時,兩者含量會異常降低。本研究中,與治療前比,治療24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血清OPN、Fascin蛋白指標均降低,但觀察組更高,牙周組織MMP-9、IL-1β水平均升高,但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提示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可調(diào)節(jié)患者血清、牙周組織相關(guān)指標的表達,能有效降低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體內(nèi)的炎癥反應,發(fā)揮改善牙周狀態(tài)的治療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常規(guī)的直絲弓矯正方法不僅過程繁瑣,且容易損傷到口腔組織,增加患者術(shù)后的感染風險,而且使用的弓絲、托槽等會對口腔清潔產(chǎn)生限制,導致口腔衛(wèi)生維護欠佳,牙齦炎癥反應改善欠佳;而微型種植體支抗因為對患者牙周組織的創(chuàng)傷小,所以術(shù)后感染的風險也就更?。淮送?,微型種植體支抗可通過改善牙槽骨自我保護能力,增強牙齒固定穩(wěn)定性,糾正口腔結(jié)構(gòu),以有助于減輕牙周組織、牙根損傷,進而減輕炎癥刺激,減輕口腔正畸治療對血清OPN、Fascin蛋白含量的影響[9-10]。
綜上,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可改善牙周指標,提高正畸成功率,增強咀嚼功能,調(diào)節(jié)血清、牙周組織相關(guān)指標表達,正畸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吳紫璇, 侯佩宜, 翁翠屏, 等. 青少年正畸治療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飲食保健, 2019, 39(6): 25-26.
蘆志方, 楊濤, 鄒晶. 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治療對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狀況、咀嚼功能和美觀程度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 2022, 33(5): 598-602.
段銀鐘. 口腔正畸臨床拔牙矯治指南[M]. 北京: 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11: 125-126.
左志剛, 李洪發(fā), 徐津, 等. 三種正畸矯治器對牙周炎癥及齦溝液炎性因子影響的長期研究[J]. 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8, 34(11): 1223-1227.
余樹容, 陳浩. 正畸治療患者不同結(jié)扎方式對菌斑指數(shù)和齦溝出血指數(shù)的影響[J].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15, 40(10): 1352-1353, 1356.
仲東. 3種材料種植體植入義齒修復鈷鉻合金聚合瓷冠、鈷鉻合金烤瓷冠、以及二氧化鋯全瓷冠對種植體周圍牙齦指數(shù)和齦溝液的影響[J/CD]. 全科口腔醫(yī)學電子雜志, 2016, 3(3): 77-78.
曹宇皎, 謝紅梅, 張守用, 等. 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口外弓支抗對錯頜畸形患者牙周炎性微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 2019, 31(9): 82-86.
朱利娟, 張立娜. 青少年口腔正畸中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應用效果及對骨橋蛋白Fascin蛋白水平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7): 1120-1122.
王全智, 符建青, 張云霞. 正畸治療中內(nèi)收前牙時微型種植體支抗的應用及其有效性分析[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9): 1477-1479.
吳英浩,劉素芳,李琳琳.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深圳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23, 33(7): 106-109.
作者簡介:彭安新,大學???,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牙科正畸、修復疾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