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澄
人物形象塑造就是演員把劇作家筆下的文學形象通過二度創(chuàng)作變成直觀的、鮮活的舞臺形象,使人物從劇本中走出來,讓我們更親近他、更理解他。人物形象塑造即演員塑造劇本中所提供的人物形象,劇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固定的,雖然演員可以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塑造人物,但不能偏離劇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的固有條件。
以我飾演的話劇《無人生還》中沃格雷弗這一角色為例,劇本中沃格雷弗這一角色是患有絕癥的退休法官,他設計了一出戲,把曾經(jīng)犯過罪但由于各種原因逃脫制裁的九個人聚集到一起,以正義之名審判他們,然后巧妙地殺死他們。沃格雷弗自覺正義,手段卻十分殘忍病態(tài)。倘若只把他當作一個單純的有正義感的法官,對人物的理解就太過單一片面,沒有把握人性的復雜程度。所以我要做的就是通過劇本想象他的過往,通過臺詞內容可以了解到他曾武斷地判處一個人死刑,他不僅不覺得是錯的,還得到了極大的快感和成就感,所以這個人物的心理是病態(tài)的。既然是病態(tài)的,就一定有他個人思想上成為決定因素的弱點,為了給他的那些弱點(如過度自尊、不滿現(xiàn)實、不切實際)找到合理的根據(jù),我把他設定成一個曾經(jīng)見過很多不公平審判的人,并且這種不公平就發(fā)生在對他而言很重要的人身上,例如親人、戀人或朋友,見識了很多不公又無能為力,導致他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于是,通過想象,一個受到過不公待遇且因此受到精神創(chuàng)傷的可憐人形象在我腦海里明晰起來。
分析劇本與角色可以使演員感受、觸摸人物及其生活圖景,對劇本及角色產生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這種認識和理解集中表現(xiàn)為對劇本與角色的生活有更真切的感受,同時能激發(fā)演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促使演員對劇本中所描述的生活及角色的生活進行體會,從而在后期排練過程中讓塑造出來的人物擁有精神世界,而不只是在演一個空殼。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我最初所感受到的—不管是好是壞,最后一定在我的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不論用什么辦法來誘導我擺脫掉最初的印象,這些印象卻總是保留在腦子里。要把它們磨滅是不可能的,卻可以使之趨于完善或者得到?jīng)_淡。所以最初的印象會深深銘刻在演員的記憶中,成為未來體驗的萌芽?!?/p>
之前我塑造過很多角色,大多是和我形象、性格相近的角色,而沃格雷弗這一角色離我和我的生活很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演員和角色認識的時刻可以比作未來戀人或夫妻的初次見面,這樣的時刻是難以忘懷的?!蓖ㄟ^閱讀劇本,我感受到自己與角色的極大差距。首先,時代背景差距很大,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英國社會離我很遙遠,我對那個時代的社會不了解,對那時候人的生活習慣、語言習慣、衣著服飾都沒有了解。其次,職業(yè)身份差別很大。劇本中的沃格雷弗是從業(yè)幾十年的老法官,對法律知識了如指掌且具有極強的判斷能力,作為一名戲劇專業(yè)研究生,我可以說對法官這一職業(yè)一無所知,對法律也缺乏了解。再次,我與角色的年齡差異很大。年輕人的思維方式和老年人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也有所差別。除了思維方式,老年人與年輕人在外形上也有不同,所以在外形塑造方面要多下功夫。最后,在性格特征方面也有極大的不同。沃格雷弗這一角色非常沉穩(wěn)嚴肅,這與生活中的我性格差異極大。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有針對性地尋找解決辦法,認識到這些不同以后,才能合理有效地開展接下來的角色塑造工作。先有心象,再有形象,角色構思是演員角色塑造的開端。
(作者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