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英,朱 玲
(高郵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高郵 225600)
手指肌腱損傷是臨床常見外傷,可影響患者的掌指關節(jié)活動度及正常生活[1]。顯微縫合術是臨床治療手指肌腱損傷的一種常用方法,可以將肌腱斷端牢固連接,恢復手部功能[2]。但手部解剖結構復雜,在手術治療后需要通過積極的康復鍛煉來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預防肌腱粘連的發(fā)生,促使患者更快恢復正常生活[3]?;诖?,本研究以2022 年1 月至12 月期間在我院行手指肌腱損傷顯微縫合術的84 例患者為例,深入分析針對性康復護理對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病例采集時間為2022 年1 月至12 月,研究對象為在我院行手指肌腱損傷顯微縫合術的患者84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A 組(42 例)、B 組(42 例)。在A 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3 例、19 例,最小年齡22 歲,最大年齡65 歲,平均年齡(46.35±4.28)歲;致傷原因:絞軋傷6 例(14.29%),擠壓傷19 例(45.24%),切割傷17 例(40.48%)。在B 組中,男、女患者分別有24例、18 例,最小年齡20 歲,最大年齡67 歲,平均年齡(45.89±4.27)歲;致傷原因:絞軋傷10 例(23.81%),擠壓傷19 例(45.24%),切割傷13 例(30.95%)。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1)符合手指肌腱損傷相關診斷標準[4];(2)滿足顯微縫合術指征;(3)無凝血功能障礙、血液系統(tǒng)疾??;(4)臨床資料完整;(5)年齡≥20 歲;(6)可正常交流,有良好的認知功能;(7)知悉研究內容,表示支持,自愿參與配合。排除標準:(1)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由其他原因導致患者術后無法配合開展康復鍛煉;(2)合并重要器官如心、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3)先天性手部畸形;(4)肌腱損傷部位伴嚴重感染;(5)中途退出研究。
(1)A 組。本組患者術后采取常規(guī)護理,囑患者顯微縫合術后的注意事項,協(xié)助患者進行洗漱、吃飯等日?;顒?,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及時換藥,保持切口干燥清潔,協(xié)助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B 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對本組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護理方案如下:①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紹顯微縫合術對患者手功能的改善作用及術后常見問題等,進一步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了解程度。強調術后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對手功能恢復的重要性,讓患者從主觀上樹立積極的康復鍛煉意識,提高其治療配合度。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對患者表示關心,為患者分析手術治療有效性,列舉一些康復良好的病例,使患者可以接受患病現實,樹立康復信心。③功能鍛煉。為了預防術后肌腱粘連的發(fā)生,需要評估患者的手功能,并以此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手功能鍛煉計劃。護理方案應遵循循序漸進和由弱到強的原則,在開始階段可由護理人員按摩患者患側的掌指部位(從指尖逐漸向掌部推進),每次按摩3 min 左右,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協(xié)助患者在石膏托內進行腕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的被動運動,以“屈”“伸”為主要鍛煉動作,幅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每次5 min,每天鍛煉2 ~3 次。術后2 ~3 周為纖維組織增生期,此階段可將被動運動轉變?yōu)橹鲃舆\動,以“敲”“旋”為主要鍛煉動作,適當延長鍛煉時間至每次10 ~15 min,以患者不疲勞、局部輕度酸脹為宜,鍛煉過程不宜操之過急,以免造成肌腱再次損傷。術后4 ~5 周為肌腱重塑期,完全去除石膏,強化主動屈伸練習,增大訓練幅度、強度,鍛煉手部的抓捏功能,如抓捏皮球等,每次鍛煉20 min 左右,每天2 次,此外可對患者進行超短波治療等局部理療。術后6 周至3 個月為穩(wěn)定期,此階段患者可進行患指靈活性和漸進性鍛煉,主要鍛煉動作有“伸掌”“握拳”等,讓患者通過玩陶土或橡皮泥來增加手部的活動范圍和力量,并進行打字、扣扣子等日常生活訓練,以逐步恢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對患者開展個性化功能鍛煉指導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以關節(jié)活動度為評價標準,根據患者功能鍛煉的完成情況,來對功能鍛煉方案進行動態(tài)調整,以更為貼合患者的實際,提升鍛煉的有效性。
以關節(jié)活動度、焦慮情緒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評分為觀察指標,評價不同護理模式在手指肌腱損傷顯微縫合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效果。(1)關節(jié)活動度:術后8周分別測量兩組患者手指關節(jié)活動度。(2)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5]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6]評分,SAS 中含有20 個條目,50 分為臨界評分,超出50 分則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ADL 為百分制量表,由10 個維度組成,如行走、穿衣、洗澡等,評分和生活自理能力成正比。
采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數據,x-±s描述計量資料,以t檢驗,%描述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 8 周,B 組患者指關節(jié)活動度(215.03±10.52)°明顯優(yōu)于A 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8 周指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s)
表1 兩組術后8 周指關節(jié)活動度對比(°,±s)
組別例數關節(jié)活動度A 組42192.35±10.21 B 組42215.03±10.52 t 值-10.026 P 值-<0.001
護理前,兩組SAS 評分、ADL 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SAS 評分、ADL 評分均有所改善,且B 組SAS 評分顯著低于A 組,ADL 評分顯著高于A 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 評分及ADL 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AS 評分及ADL 評分對比(分,±s)
組別例數SAS 評分ADL 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A 組4256.32±3.1446.67±3.2446.21±4.6660.34±4.27 B 組4255.85±3.0942.19±3.1745.89±4.2768.02±4.13 t 值-0.6916.4050.3288.378 P 值-0.491<0.0010.744<0.001
近些年,手指肌腱損傷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患者可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等,影響手指的屈曲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7]。顯微縫合術是治療手指肌腱損傷較為有效的一種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可恢復肌腱正常的解剖結構以及手指正常的活動能力[8]。人的手指結構精細且復雜,手指肌腱損傷患者在接受顯微縫合術后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以往臨床多對手術后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其功能鍛煉方法缺乏針對性,護理效果并不理想[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8 周,B組患者指關節(jié)活動度(215.03±10.52)°明顯優(yōu)于A 組(192.35±10.21)°(P<0.05)??梢?,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對行顯微縫合術的手指肌腱損傷患者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可以更好地促進患者手功能的恢復。分析原因主要為,針對性康復護理在實施過程中對患者進行了積極的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術后積極進行康復鍛煉對手功能恢復的重要性,從而更為積極主動地配合臨床康復鍛煉。為了讓手功能鍛煉計劃更為科學,針對性康復護理在實施的過程中對患者的手功能進行評估,針對患者的情況制定個性化鍛煉方案,在不同時期指導患者進行不同的手功能鍛煉,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幅度、強度,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術后肌腱粘連的發(fā)生,促進患者手指活動能力的恢復。在康復鍛煉期間,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手功能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價,適當調整鍛煉計劃,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鍛煉的有效性。此外,在護理過程中重視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予持續(xù)性安撫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康復的信心,使患者可以堅持完成鍛煉,以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11-13]。本研究還顯示,護理后,B 組的SAS 評分顯著低于A 組,ADL 評分顯著高于A 組(P<0.05)。提示針對性康復護理的應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針對性康復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指導患者進行持續(xù)功能鍛煉,并配合理療措施,來減少患處感染及水腫的發(fā)生,從而獲得了更為理想的干預效果[14]。
綜上所述,在手指肌腱損傷顯微縫合術后的功能鍛煉中應用針對性康復護理,可使患者積極參與術后功能鍛煉,促進關節(jié)活動度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復,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