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會
油鹽醬醋茶,是我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而醋的歷史尤為源遠(yuǎn)流長。醋最早是用來治病的,可追溯到周朝。相傳武王伐紂,為了解決士兵水土不服和日夜行軍勞累無神,軍師姜子牙責(zé)令其夫人專門制造一種能醒神的藥水,這種藥水就被命名為醋。士兵帶上醋,人困馬乏的時候在鼻子上聞一下,立馬神清氣爽,醋也有避邪的作用。由此,醋就流傳了下來。
也許始于故土的緣故,食用醋、做醋的歷史,在關(guān)中西部大地,不但人人皆知,而且家家戶戶都會做。在西岐,看誰家媳婦利氣不利氣,至今主要看兩個方面:一是能不能搟一案薄勁光的好面,能不能熗一鍋酸辣香的臊子面湯。二是能不能做出味道純正的好醋?!俺源琢恕奔仁乾F(xiàn)代人的嫉妒語,也是過去行軍打仗時軍司令的口語,演繹到今天卻成了情人之間心生嫉妒的代名詞,實在是有趣。封神演義里封神大師姜子牙把他的老婆馬師都封成了醋壇神,可見醋的歷史淵源多么的漫長。當(dāng)然,馬師也是一個利氣的人,要不怎么能上得了封神榜,供萬世朝拜呢。
西岐人吃飯,寧可無鹽,不可無醋。特別是在做醋時的那種神圣、那種虔誠,是到骨子里了。在做醋的整個過程中,總是每天點香上表,念叨醋神婆保佑。
母親是做醋的高手,我也是聞著醋香長大的。母親每年總會在自留地里種一方比炕稍大的大麥,母親說:“大麥做的曲酵好,做的醋香濃、口味厚淳?!泵磕犒溩邮崭詈?,母親就著手準(zhǔn)備做醋了。先把晾曬干凈的大麥用水淘洗又晾干,然后上磨子磨。上磨前,母親怕粗細(xì)不好掌握,提前在已干燥的大麥粒上灑適量的開水,叫麥醒醒,這樣處理后,磨出的麥糠麩大小黏稠剛剛好。麩面不能太細(xì),也不能太粗,麩面過細(xì)酵曲不透氣,黏度大,沒有空隙,易結(jié)塊變腐。太粗則黏不住,空隙大,發(fā)酵不好,做好關(guān)鍵的第一步,做醋的程序就正式開始了。
第一步踩曲。曲模子(模具)比過去蓋房用的胡基木子(模具)稍小稍薄點,大約一尺長、八寸寬,厚度一般五公分。做曲一定要在三伏天做,成曲酵時,要在磨好的大麥麩皮內(nèi)炒些五谷雜糧,碾碎加入,再用做饃時留下的酵頭搗碎,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拌均勻,在模具上用腳踩實。當(dāng)然不直接用腳踩在曲胚上,必須在模具下面和上面都墊鋪一層厚厚的棉布袋,人的腳在布袋上踩。曲酵成胚時都是父親幫忙做的,曲料的調(diào)配比例、酵頭摻入的多少、踩曲用力的多少,這都是經(jīng)驗,很難掌握,雜糧多了醋味分散,酵母頭多了味道苦澀,曲胚采實了發(fā)酵不起來,踩虛了容易出霉,做好的曲胚都要用燒紙一類的紙全部包裹嚴(yán)密,防止蚊蟲叮咬、細(xì)菌滋生。一般會放在窗臺有陽光的地方,為的是在發(fā)酵過程中易干燥,不變質(zhì)腐變。
第二步煮醋。煮醋是醋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最關(guān)鍵的一步。一般在麥種上農(nóng)閑時節(jié),拌醋那天一般要看一個好日子,吉利的日子。每每拌醋前,母親都要在幾位大神位前叩頭作揖,看香點天亮,嘴里常常念念有詞,說一些聽也聽不懂的話,然后才在大黑老鍋里憑經(jīng)驗下五色雜糧,一般是圓顆糧食,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六七個小時。我記著母親常常會在煮醋料的鍋里下些干玉米棒,連同醋料一起煮,待醋料煮好時,玉米棒也就熟透了,這個時候的玉米棒吃起來,那嚼勁、力道及香味,可不比嫩玉米棒遜色多少。
醋料煮好后就要在醋老甕里進(jìn)行發(fā)酵處理,這個過程大約兩個星期,主要也與時間與溫度有關(guān),將煮熟透的醋料先盛入甕內(nèi),然后將早已準(zhǔn)備好的胚曲搗碎,用木制的棍棒搗拌均勻,濕軟硬程度以含水量能使胚曲與煮的料發(fā)酵為宜。母親也常常在煮醋前就將家里那個黑大老甕洗了再洗,擦了再擦多次,再放在太陽底下暴曬,甕口隨著太陽照射的方向的變化,不停地滾動甕口變化著暴曬。母親說,在太陽底下曬的時間越長、甕吸收的太陽光越多,做的醋越香。這也難怪,這口甕是我家專門用來做醋的,黑黝黝的釉面油光發(fā)亮,人走在它跟前一影一影的都像是它跟著你的腳步閃動呢。醋料在甕里發(fā)酵的這些天,時不時的就傳來“咕咚、咕咚”的聲音,在甕里醋料面層上釋放出雞蛋大的水泡,如果你站在跟前,不小心就有水泡瞬間被氣浪推開的水珠醒過來,在你的眼里、在你的睫毛上、在你的嘴唇邊,也有了酸酸的香味呢。大約快發(fā)酵好了的時候,發(fā)出的聲音就成“噗哧,噗哧”的,香味就越來越明顯,醋味也濃烈了起來。
第三步拌醋。醋料發(fā)酵煮好后,就是拌醋了,一定要放在?籃里拌,母親說?籃里拌的醋透氣、保溫、好發(fā)酵。在醋料未進(jìn)?籃前,每年都要在太陽下好好地曬幾個日頭,防止酶細(xì)菌繁衍,影響醋料的發(fā)酵。
拌醋是個力氣活,一般要兩個人才能完成,一個人攪拌,一個人從甕里一勺一勺地舀出,和提前粉碎的胚曲小麥麩皮及五谷雜糧攪拌均勻,干濕必須合理,這些都是經(jīng)驗,全憑個人技能掌握。攪拌好,把上面抹平,在?籃的上口蓋幾層保溫用的布袋,如果溫度低,有時候還要加蓋棉被。
從料胚進(jìn)?籃到發(fā)酵好,這個過程大約二十天,這期間才是考驗?zāi)懿荒茏龀纱住⒆龊么椎年P(guān)鍵時刻。
我家有窯洞,一般拌醋時間相對較晚幾天,醋料在?籃里的二十幾天,主要是發(fā)酵過程,如果溫度低,不發(fā)酵,料熱不起來。如果溫度過高,蓋得太嚴(yán)實,醋料熱得快,出來的醋淡,不濃釅,沒有味。我??吹侥赣H前一天在?籃上蓋被子,等一天又取掉。如果料不熱時,還給料送吃的,就是用隔年的老陳醋做成酸酸的拌湯攪在料的中心地帶,然后捂蓋上被子。有時候還在醋料里放一個瓷盆,盆里盛上開水,捂上棉被。有的人家為做好醋,還“記門”。記門就是在做醋的房間門上掛一個紅色的門簾,不許外人進(jìn)去。如果連續(xù)幾年做不好醋時,記門有時就記在頭門上,如果誰家這個時間段在頭門出水口(我們叫水眼)放一個小瓦,下面扣著麥秸稈燒下的草灰,一定是這家人戶做醋或者添小娃了。有時候還要請一些醋做好的醋家婆去使“法術(shù)”,無非就是點香、燒紙錢,再尋找一個碗,盛多半碗水,找三根筷子,然后念念有詞,什么“妖魔鬼怪都走開,醋家婆你回來,給你燒香送錢了,不要再為難了,神靈靈,顯靈靈,醋家婆你顯靈”,全家主要人等都把頭磕得不停,這個時候,三根筷子在碗的水里立住了,就說明感動了神靈,醋家婆顯神了,醋馬上就熱了,一家人齊齊磕三個響頭,再作揖。如果立不住,就要重新開始,如此反復(fù)還不行,就要請有大“法術(shù)”的醋婆了。這個時節(jié),母親常常被人叫去當(dāng)醋家婆,深更半夜才回家。
第四部淋醋。醋料一般要三熱三涼后就成功了。那個時候,母親常常把捂在?籃上的遮蓋物收回后,全院都是濃濃的醋香味,可竄可竄了。淋醋就成了最后一道工序。那個時候用的都是瓷瓦盆,叫醋缸,在醋缸里置放好發(fā)酵好的料,再加上從深井里攪上的清水,滲透幾個小時,就開始淋了。淋醋大約一個星期,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地進(jìn)行。那一個星期,不只是醋香撲鼻,濃烈的味道常常在彌漫中使眼睛也有酸酸的感覺,一會兒醋出盆的聲線如萬馬奔騰,一會兒又是斷斷續(xù)續(xù)、跌跌撞撞的樣子,一會兒高昂,一會兒低沉。母親常說:“醋淋三遍無味,四遍比水還淡?!蹦赣H還說:“醋從淋下到食用,它都在發(fā)酵的過程中,顏色味道都會變化,好的醋,越放越香?!?/p>
對于農(nóng)家來說,淋醋是快樂的、開心的。醋淋好后,母親一般都要給左鄰右舍送上一碗,那家端去一小盆,左鄰右舍也常常會把自家淋的醋送來嘗嘗鮮,看哪家今年的醋成了。那個時候,特高興給大家送醋了,不但能聽到褒獎母親的話,夸母親的運(yùn)氣,好的時候,還能掙上一塊饃饃呢。那些沒有做成醋的人家也不用愁,今天這家送點、明天那家端點,總之不會沒有醋吃。那種濃濃的親情、鄉(xiāng)情,相互送醋的情景,到今天想起來,都是滿滿的感動、親切。
作者簡介:
徐斌會,陜西岐山人,現(xiàn)居寶雞太白。中國散文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太白縣文聯(lián)副主席,《太白文藝》主編。文章先后在《星星》《延河》《參花》《鴨綠江》《作家報報》《云南日報》等發(fā)表。出版散文集《掬情熱土》《在這里,慢下來》,散文詩集《春山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