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筠
成器,指的是人成為有實用功能的器具、在某方面堪當重任的專才,使社會受益;不器,指的是君子超越此種特定實用功能所帶來的局限和束縛,對國家有通用之用。成器和不器,看似二元對立,實則對立統(tǒng)一。只要把握好度,我們就能更好地為社會書寫發(fā)展的華章,為時代繪就無限的精彩。故曰:成可用之器,致不器之境。
成器為先,我們要使自己成為踏實謀大事、精心做實事的專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我們要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攻堅克難,披荊斬棘,經歷千百次打磨,方能成為質地上乘的大國重器、利器、寶器。屠呦呦提取出挽救無數(shù)生命的青蒿素之前,歷經380多次實驗、190多個樣品……她不棄微末,不舍寸功,腳踏實地,最終采擷成功的果實?!叭f嬰之母”林巧稚一生接生了5萬多個孩子,甚至在去世前一天還接生了6個嬰兒。林大夫說:“只有把自己的志愿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出路。”我們也要有屠呦呦、林巧稚等大國重器的實干精神,擇一事,終一生,在某個領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才?!顿Y治通鑒》說:“夫賢者,國家之器用也?!碧热魶]有如切如磋的專注,何以成有用之才?
不器為后,我們更要超越器之局限,成為有大襟懷、大氣度、大視野的通才。
《易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比魞H著眼于成局部的器,最終會被“器”的壁壘束縛。因此,不器是視野開闊、思維轉化,在成大器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扳叶〗馀!?,一個人最初殺牛,眼睛看到的全是牛,三年以后技藝嫻熟,看到的便是皮骨間隙的精髓。同樣的,文學流派中的解構主義者們不僅是把文本理論拆解,而是當理論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通過解構破繭重生,賦予理論更現(xiàn)代化的含義。解牛不見牛,解構不見全篇,他們并沒有否定器本身,而是把“器”當成基石,踩著它探尋本質的真理,從而致“不器”之境。毛澤東說“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用更長遠的目光、更寬闊的眼界去看待萬物,方能抵達“不器”的騰飛之境。
求索漫漫人生,靜思悠悠歲月,我們先成實用之器,于家于國做有用之人;后致不器之境界,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之大格局。
作者簡介:
徐雪筠,女,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