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韓國營
平時,我們看到的苔蘚都是綠色的??墒牵阒绬?,苔蘚植物中也存在呈現(xiàn)白色或細胞呈現(xiàn)白色的植物體。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真蘚分布廣泛,在地面、石面、樹干皆能找到它的身影。它曾長期被叫作“銀葉真蘚”,因其常呈銀白色而得名。
為什么它會呈現(xiàn)銀白色呢?如果用顯微鏡觀察其葉片,問題便迎刃而解。原來,它的葉子呈長卵形,上部的細胞無色透明,下部的細胞呈現(xiàn)綠色,因為細胞中含有葉綠體。這些葉片在真蘚的莖上就像瓦片一樣排列,下面葉片的上部壓住上面葉片的下部,苔蘚學者稱其為“覆瓦狀排列”。
當光束照在真蘚上時,上部透明細胞把光幾乎都反射出來,因此植物體呈現(xiàn)銀白色。有時,植物體新鮮時,會呈灰綠色,因為葉片基部綠色細胞占優(yōu)勢,把顏色通過透明細胞映襯了出來。
銀蘚群落
在河流、池塘、水庫的沿岸以及潮濕的泥土環(huán)境中,容易見到銀蘚屬。相比真蘚,它的植物體更加纖細,植株呈亮綠色,看上去給人銀光閃閃的感覺,因此而得名。銀蘚屬和真蘚屬同屬于真蘚科。銀蘚屬葉呈卵圓形,緊密覆瓦狀貼在莖上,或許是葉表面較光滑,反射出來的光譜多,抑或葉細胞的透光性較好,折射出來的光譜多,使其植物體具有銀色光澤。
泥炭蘚的葉片,就像大型透明細胞和小型綠色細胞交織呈網(wǎng)狀的結構。透明細胞負責儲存水分,綠色細胞負責光合作用。
當泥炭蘚活著時,綠色細胞能夠映襯出來,植株呈灰綠色。當泥炭蘚死亡后,綠色細胞被內(nèi)容物隱藏起來或者葉綠體被分解,則呈黃白色。不同的季節(jié),泥炭蘚群落也會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在生命旺盛的春天,泥炭蘚呈綠色;在冬天,泥炭蘚呈休眠或半休眠狀態(tài),則變成灰褐色,仿佛死亡了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泥炭蘚是苔蘚植物中吸水能力最強的類群,可以吸收自身質(zhì)量10 倍以上的水。我曾親自測試,最多可達18 倍。因此,泥炭蘚群落在自然界中可謂是一個天然的蓄水庫,發(fā)揮了重要的生態(tài)價值。
泥炭蘚的葉細胞
濕潤的檜葉白發(fā)蘚呈灰綠色
我國苔蘚植物學奠基人陳邦杰先生和學生們曾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研究方向,都選擇了一種苔蘚名作為自己的代號。陳邦杰先生說,因為自己年齡最長,已經(jīng)有了白發(fā),因此自己的代號就是“白發(fā)蘚”。
白發(fā)蘚的葉片由無色細胞和綠色細胞構成,無色細胞含水量的變化,使得白發(fā)蘚葉片呈灰綠色或白綠色,水分越少,越偏白。若白發(fā)蘚標本長期放置,葉綠體分解后,則呈黃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