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怡
青青艾草,不與群芳爭艷,不與蒼松比挺,它靜靜地站在春的微風里,把平凡的日子,點綴得馥郁而溫馨。從《詩經》的采艾,到養(yǎng)生的艾灸,再到餐桌上的艾團,這無處不在的純天然野生植物,見證了艾文化的悠久與神奇。
在“艾”的世界里,蘊藏著豐富的品種。其中,艾草與艾蒿雖同屬菊科蒿植物,卻各具特色。艾草因其藥用價值,常作為中藥材,用于艾灸等中醫(yī)療法:艾蒿因其食用價值,更適合做青團、糍粑類糕點美食。面對清明前后草地上、田野里到處可見的“艾”,我們該如何正確區(qū)分呢?
艾草的生長周期比較長,初期身披細密的絨毛,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脫落。它的植株高大,可以生長到端午節(jié)前后。艾草葉一般呈現青灰色,葉片寬大肥厚,葉面平整,褶子少,背面分布有白色蛛絲狀小絨毛,葉片周邊鋸齒小而密。艾草的香味偏濃烈,有點像清涼油的味道。
艾蒿生長周期比較短,一般到清明之后葉子就開始變老,所以高度相對較低,稈無棱,主干也比較細小,莖部呈暗紅色,長勢最好的蒿草,高度也不過10厘米左右。葉子呈灰白色,會有明顯的泛白。葉片細長單薄,葉面褶多,葉片周圍紋路呈鋸齒狀,紋路較深。艾蒿的香味偏淡一些,就是普通的青草香。
《本草從新》中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崩顣r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醫(yī)草”,素有“婦科之寶”“純陽之草”的美譽。艾草在中醫(yī)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治療疾病、保健養(yǎng)生的功效。
●艾草泡腳
使用曬干后的艾草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疲勞、提高睡眠質量,特別適合坐月子的女性。但需注意,坐月子期間用艾草泡腳最好是在血性惡露消失之后,建議每周2~3次。
做法:取50克艾葉,鍋內加水燒開,水開后再熬10分鐘關火,將艾草水倒入盆中,等其自然冷卻到450C左右的溫度即可開始泡腳。泡腳時間不能過長,應控制在15~20分鐘,至全身微汗即可結束。隨后按摩涌泉穴50下。請注意,皮膚過敏者需謹慎使用。
●艾灸
將艾絨制作成艾條艾灸,可用于穴位保健,達到溫通經絡、調理氣血、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其中,艾絨是制作艾條的原材料,是由艾葉經過反復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粉塵,而得到的軟細如棉的物品。
做法: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距皮膚2~3厘米,進行艾灸,應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鐘,至皮膚紅暈為度。艾灸需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使用。
●艾草精油
艾草精油可以用于驅趕蚊蟲、調節(jié)痛經、提升免疫力、舒緩疼痛、鎮(zhèn)咳化痰、感冒傷風。
做法:取適量艾草精油涂抹在所需部位,以打圈按摩的方式直至被皮膚完全吸收,以一個月為周期,每周連續(xù)使用5天停2天或者連續(xù)3周停一周的方式進行。
春天是吃艾草的節(jié)氣,這個季節(jié)的艾草最為鮮嫩,是最有春天味道的點心,艾草清香撲鼻,色澤喜人,可以作為一劑調味料,用來制作老艾母雞湯、艾草煎雞蛋等,也可作為甜點的主要原材料,制作艾草吐司、艾草湯圓、艾草刀切饅頭。現推上兩道艾蒿美食供參考:
●艾葉紅棗煮雞蛋
原料:新鮮艾葉10克,土雞蛋1個,紅棗5個,紅糖5克,生姜3片。
做法:
1.艾葉、雞蛋和紅棗洗凈后放在鍋里,生姜切成絲放在鍋里,加水燒開。
2.雞蛋煮到六成熟時撈出來,敲出裂紋后再放回鍋里,加紅糖后再小火煮5分鐘左右。
3.關火,浸泡至雞蛋入味即可盛出,帶湯食用。
●艾青團
原料:鮮嫩艾葉50克,糯米粉150克,粘米粉50克,白砂糖30克,花生醬150克,生姜10克。
做法:
1.艾葉洗凈后氽燙一下,和生姜一起用料理機打碎,加糯米粉和粘米粉摻勻。
2.白砂糖加適量清水煮成糖漿水,趁熱倒入米粉中,揉成光滑的米粉團。
3.把艾葉米粉團揪成小劑子,壓扁,包入適量花生醬,收口,再揉成光滑的青團胚子。
4.蒸鍋水開后放入青團胚子,大火蒸10分鐘左右即可。
編輯/羅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