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興 肖華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將這一科學理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對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與科學性以及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F(xiàn)從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注重實踐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和創(chuàng)新融入思政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討這一科學理論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思政教育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捍衛(wèi)意識形態(tài)安全前沿陣地的高校,肩負著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責任。在新形勢下,高校不僅需要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培養(yǎng)品德高尚、專業(yè)素質(zhì)過硬的優(yōu)秀人才,更需要引導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這些都離不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引領。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學指導
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求大學生必須站在新時代的高度,承擔新時代的光榮使命與歷史責任。新時代的中國是日漸強大的中國,強就強在新時代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證和更加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有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思想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指導實踐中,展現(xiàn)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因而需要將這一科學理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不斷發(fā)揮科學理論的引領作用,這對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實效意義重大。積極推進這一科學理論入腦入心,對于高校堅定正確教育方向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支撐
沒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堅定,大學生在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影響其正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在這樣的現(xiàn)實條件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精神滋養(yǎng)。堅持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修養(yǎng),體現(xiàn)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性與目的性的統(tǒng)一。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時,必須深入挖掘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育人養(yǎng)料,潛移默化地涵養(yǎng)大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人文情懷,幫助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
(三)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滋養(yǎng)
高校是黨和國家傳承紅色基因、賡續(xù)紅色血脈的重要場域,必須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的頭腦和血脈,尤其是學習和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激發(fā)新時代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引導他們堅定文化自信。在新時代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大學生必須不斷領悟這一科學理論的豐富內(nèi)涵,科學認識到這一思想體系不僅借鑒吸納了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還牢牢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校要站在中華文明傳承和發(fā)展的維度,讓大學生深刻領會這一思想體系蘊含的深厚的文化積淀。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論素養(yǎng)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意識形態(tài)屬性,對教育工作者專業(yè)知識水平的要求較高。因而,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基于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客觀需要,必須努力打造專業(yè)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意識,自覺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為了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導向和價值取向,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話語權,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必須結合大學生的思想以及學習生活實際,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引導大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堅持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和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著作,加強理論學習,豐富自身專業(yè)知識;應著重引導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領會這一思想體系的理論魅力和真理力量,學會運用這一思想體系與時俱進看待問題、全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大學生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此外,高校需要定期組織開展思政教師的培訓工作,開展關于這一科學理論的知識競賽和交流研討。
(二)注重實踐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理論學習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石,實踐教育是提高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顯著路徑。在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前提下,可以將實踐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發(fā)揮實踐教育活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大學生參加實踐教育活動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和全心全意為大學生服務的工作宗旨,從而實現(xiàn)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發(fā)展、務實發(fā)展。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精心打造大學生“行走的思政課堂”等活動,引導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研究,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感受發(fā)展成就。同時,走進大學生群體當中,解決他們“急難愁盼”的問題,把“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工作方法堅定不移地落實到各項決策部署與實際工作中。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緊緊圍繞新時代大學生的現(xiàn)實狀況,以鼓勵、支持、引導大學生發(fā)展為著力點,不斷關注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增強大學生對這一科學理論的現(xiàn)實指導價值的認識,激發(fā)大學生學習這一科學理論的積極主動性。此外,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想大學生所想、急大學生所急,注重實踐教育活動的針對性和影響力。
(三)創(chuàng)新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上進行不斷嘗試。通過舉辦主題教育知識競賽,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搭建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創(chuàng)造機會讓大學生以賽促學。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方式,把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從而深化大學生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精神譜系和歷史經(jīng)驗等問題的理解。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聽、看、記協(xié)同,發(fā)揮線上線下協(xié)同作用,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行宣傳推廣,促使這一科學理論“觸手可及”“妙趣橫生”,使大學生“習而察之”,從而教育引導大學生不斷筑牢政治根基,推動大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走深走實。
三、結語
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實踐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緊緊圍繞新時代這一重大歷史背景,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不斷提升知識水平與實踐能力。同時,作為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并不斷學習、積極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引和感召下,推動這一科學理論充分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參考文獻:
[1]馮敬一,關爾群.以紅色文化資源提升新時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
[2]陳紅升,宋崇立,張毅翔.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
[3]何小云.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探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11).
[4]李玉強.立德樹人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
[5]謝向波.紅旗渠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12).
責編:司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