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空間辯證法的舞蹈: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理論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爭辯與辯證*

        2024-04-13 11:13:32劉懷玉
        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24年1期
        關(guān)鍵詞:辯證法矛盾生產(chǎn)

        劉懷玉

        本文試圖從更深入的角度研究列斐伏爾的《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特別是其中的核心思想與概念在英語世界傳播影響與爭論的問題??傮w而言,該書最重要的概念莫過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三元/三維空間辯證法”(une dialectique de triplicite/three-dimensional dialectic)。文章圍繞這些問題根據(jù)一手經(jīng)典文本并參看當代西方學者的一些代表性研究成果,理出一條通往歷史唯物主義空間化理論地平的道路,同時批判西方學界有意無意把后期列斐伏爾空間思想誤讀為后現(xiàn)代主義與后馬克思主義的偏向,強調(diào)理解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思想,必須回歸到其產(chǎn)生的德國辯證法語境,并認為其空間生產(chǎn)理論最重要的貢獻并不是推動所謂后現(xiàn)代式的空間理論轉(zhuǎn)向,而是提出了社會空間批判認識論與空間矛盾辯證法。

        一、傳播:一部風格獨特、思路譎異的哲學天書及其曲折而復雜的接受史

        整整半個世紀之前(1974),年逾七旬的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1901—1991)出版了他一生最有影響的著作《空間的生產(chǎn)》。迄今為止,此書已經(jīng)成為一部橫跨人文科學諸多專業(yè)領(lǐng)域的名著,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史上名副其實的經(jīng)典,可與《歷史與階級意識》《啟蒙辯證法》《獄中札記》《拱廊街計劃》等不杇宏論大作比肩而立。此書法文版先后有四個重要版本(1974、1981、1986、2000)①Henri Lefebvre,La production de l'espace,Anthropos.1e édn [Paris: Anthropos,1974];2e édn [Paris: Anthropos,1981];3e édn [Paris: Anthropos,1986],avec une préface de Henri Lefebvre;4e édn [Paris: Anthropos,2000],avec une préface de R.Hess.,并被譯成意大利語(1975)、日語(2000)、西班語(2013/2020),朝鮮語(2011/2014),漢語(2021、2022)②參見[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2022 年。,特別是英語(1991)③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Blackwell Ltd,1991.譯本,并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學術(shù)影響。但由于本書是以“口授的”方式寫作而成的,再加上“大量理論論證,它有很多含蓄的指涉,難懂的組織結(jié)構(gòu)和經(jīng)常的離題”,④Brenner,Neil/Elden,Stuart (2001): Henri Lefebvre in Context: An Introduction.In Antipode,33/5,pp.767.這增加了此書理解的難度。特別是由于該書并非“傳統(tǒng)文本”,其思想闡釋不是按照通常循序漸進、平鋪直敘的方式展開的。而是“采用賦格曲的形式來寫作的。這是一種復調(diào)手法……《空間的生產(chǎn)》的七個章節(jié),每一章都既是對其他章節(jié)的重復,又是截然不同的闡釋。似乎是為了強調(diào)對照法,這支賦格曲以‘結(jié)論’收場,同時它又是‘開頭’或‘開場’”。⑤[美]愛德華·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陸揚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74 頁。他的文本充滿了論戰(zhàn),突發(fā)奇想,表面上毫無根據(jù)的離題,突然的、意外的問題。⑥Christian Schmid,Stadt,Raum und Gesellschaft,Henri Lefebvre und die Theorie der Produktion des Raumes,Franz Steiner Verlag,2010,p.16.總之,列斐伏爾之為列斐伏爾,在于他總是出于更加靈敏的突發(fā)奇想而不循規(guī)蹈矩或拘泥于某個封閉體系。他的理論之所以難以把握與應用,主要歸咎于“其思想的流動性、動態(tài)性與開放性,可以用他那種最尋常的回答問題方式來做最恰如其分的概括:‘是的,但又不是的’”。⑦Eleonore Kofman and Elizabetn Lebas,Lost In Transposition -Time,Space,and the City,in Henri Lefebvre,Writings On Cities,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Eleonore Kofman And Elizabetn Lebas,BLACKWELL,Publishers Ltd.,1996,p.8.

        正是由于這種離奇古怪、恣肆汪洋、情類莊周《南華經(jīng)》的文體風格及其海納百川、雄心勃勃的百科全書性質(zhì),《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的傳播與理解經(jīng)歷了一個復雜而曲折的過程:先是在自己祖國同行內(nèi)并不被接受與理解的孤獨命運,后是在英語國家被片面地接受、運用與理解的歷史。自從《空間的生產(chǎn)》發(fā)表以來,在西方英語學術(shù)語境中出現(xiàn)了三次研究閱讀列斐伏爾的高潮或曰“星群”(constellations)①Kanishka Goonewardens,Stefan Kipfer,Richard Milgron,Christian Schmid (eds.),Difference,Everyday Life -Reading Henri Lefebvre,Rouledge,New York,2008,pp.12-16.:首先是自20 世紀70 年代起由哈維(D.Harvey)發(fā)起的城市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他將列斐伏爾的城市馬克思主義及其空間辯證法引入英語學界;其次是20 世紀80 年代以來由索亞(Edward W.Soja)所發(fā)起的后現(xiàn)代地理學研究,他將列斐伏爾的思想引入到空間文化以及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語言學轉(zhuǎn)向領(lǐng)域;而第三次是2000 年以來對列斐伏爾思想的更加經(jīng)驗化與廣泛化的研究與運用,遍及諸多領(lǐng)域,包括全球化、城市化、國家空間等方面的社會政治理論以及差異與節(jié)奏理論、建筑學、藝術(shù),乃至于教育學、生態(tài)學、女性主義問題,等等。

        二、空間辯證法的舞蹈:列斐伏爾、哈維、索亞、詹姆遜等的領(lǐng)舞與起舞

        列斐伏爾的《空間的生產(chǎn)》最重要的概念莫過于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三元/三維空間辯證法(”une dialectique de triplicite/three-dimensional dialectic)。列斐伏爾對“三元空間辯證法”的多種表達起到了領(lǐng)舞的作用,而哈維、索亞、詹姆遜等則圍繞這一問題“翩翩起舞”。

        (一)列斐伏爾對“三元空間辯證法”的多種表達

        《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最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也最具有爭議的問題,是本書所提出的三元辯證法(trialectics)。關(guān)于空間三分法,他有好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通過借用與改造黑格爾的普遍性、特殊性與個別性三種概念判斷形式的辯證邏輯,而提出的三元空間辯證法:與普遍性相對應的精神空間,與個別性相對應的自然空間,以及與特殊性相對應的是社會空間,其合題或者核心是社會空間的辯證法;②[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18、333 頁,第51 頁,第58~59 頁。第二種說法依據(jù)黑格爾的正題-反題-合題三段論敘述模式,也依據(jù)馬克思關(guān)于社會結(jié)構(gòu)的再生產(chǎn)性辯證法即生產(chǎn)方式-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上層建筑三元組合的再現(xiàn)性結(jié)構(gòu),而提出的最為著名的三元辯證法:“空間的實踐或物理空間,空間的表象或精神空間以及再現(xiàn)性/表征性空間即社會的空間”;③[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18、333 頁,第51 頁,第58~59 頁。第三種三分法是現(xiàn)象學的或者身體化的:知覺的空間或感性實踐意義上的空間,構(gòu)想的空間或空間的表象,以及生命體驗式的空間或表征性空間。④[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18、333 頁,第51 頁,第58~59 頁。

        空間三分法還有其他說法,如語言學意義上的,即:一是作為空間實踐的轉(zhuǎn)喻式空間,意味著語言行為中的橫向組合(syntagmatic)或句法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日常生活實踐中的社交禮儀活動;二是作為空間表象的隱喻式空間,空間表象類似于語言學中的語言的縱向結(jié)合(paradigm)或詞型變化,也就是范式變化;城市地域國家等層次的空間的規(guī)劃設計屬于空間的表象;三是作為表征性空間的“提喻-修辭性空間”,這不是空間本身而是某種其他象征,這是語言的賦義過程,從而與某些物質(zhì)性的象征物聯(lián)系在一起,如風景名勝⑤[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204~205 頁;Cf.C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s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Towards a Three-dimensional Dialectic,in Kanishka Goonewardens,Stefan Kipfer,Richard Milgron,Christian Schmid (eds.),Space, Difference, Everyday Life: Reading Henri Lefebvre,pp.36-37.??傊?,“我們可以把橫向組合結(jié)構(gòu)(鏈接、串聯(lián)、聯(lián)系)歸諸空間實踐。縱向結(jié)合維度及其二進制對應于空間的表象。而象征的維度及其紀念碑性質(zhì)與優(yōu)勝性位置,象征著整個宇宙、世界、社會,或者國家,而指涉到表征性空間?!雹貱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Zachary King,Verso,London.New York,2022,p.310.列斐伏爾還說過,三元空間辯證法分別是馬克思的物質(zhì)生產(chǎn)空間論、黑格爾的精神生產(chǎn)的空間表象論以及尼采的文化批判式的表征性空間論。②[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195~205 頁;Cf.C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s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Towards a Three-dimensional Dialectic,in Kanishka Goonewardens,Stefan Kipfer,Richard Milgron,Christian Schmid (eds.),Space, Difference, Everyday Life: Reading Henri Lefebvre,Rouledge,New York,2008,pp.27-45.

        對此,有英語世界學者這樣評價說: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的核心貢獻就是突出空間在社會理論研究中的基礎性地位,并提出了一個空間生產(chǎn)的辯證法理論框架。他的“三位一體”的空間概念意義可以通過把空間實踐和社會空間性組織與對創(chuàng)造了空間的表征性形態(tài)的權(quán)力與意義形態(tài)的運作分析聯(lián)系在一起。③[英]安杰伊·齊埃利涅茨:《空間和社會理論》,邢冬梅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 年,第65 頁,第106 頁。列斐伏爾關(guān)于空間生產(chǎn)的復雜性理論展現(xiàn)為一種三維立體組合,對于闡述一種關(guān)于空間問題的真正的知識提供了必要的元素。他對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貢獻就是為空間問題的社會分析提供了一個結(jié)構(gòu)性框架,展示了復雜的多重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這種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這就是,空間的真正知識能夠通過對動態(tài)的三位一體的必需要素的考量而獲得,需要研究解釋與證實的問題是:空間是如何生產(chǎn)的、空間是如何在分析的話語中得到表征的,以及日常生活的意義及其如何影響空間的表征同時受制于空間表征的。④[英]安杰伊·齊埃利涅茨:《空間和社會理論》,邢冬梅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 年,第65 頁,第106 頁。

        (二)大衛(wèi)·哈維的三元空間辯證法:一種結(jié)構(gòu)功能主義理解

        在英語世界,創(chuàng)造性解釋并運用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思想的學者,首推大衛(wèi)·哈維。早在《社會正義與城市》以及《地理學中的解釋》等著作中,哈維先是公開承認他主要是通過英語世界最早論述馬克思內(nèi)在關(guān)系辯證法(實際上是結(jié)構(gòu)功能主義)的著作——奧爾曼的《馬克思的異化理論》一書來理解馬克思的辯證方法的。接著,哈維提出了作為基本觀點方法的空間三分法,或者三種空間理論。這就是絕對空間、相對空間與關(guān)系性空間。絕對空間(牛頓)即物自體,有獨立于物質(zhì)之外的存在,它擁有一種結(jié)構(gòu),可用來為現(xiàn)象分類歸位或賦予個性。相對空間(愛因斯坦)被理解為物體之間的關(guān)系,其存在只是因為物體存在且彼此相關(guān)。關(guān)系性空間(類似于萊布尼茲的“單子”),也就是內(nèi)在關(guān)系,是相對性空間的一種變種,這種空間包含在物體之中,亦即一個物體只有在它自身之中包含且呈現(xiàn)了與其他物體的關(guān)系時,這個物體才存在。

        在《后現(xiàn)代的狀況》一書中,哈維認為,列斐伏爾的《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對空間的三個向度的辯證關(guān)系來全面把握。它不等于是黑格爾—馬克思式的否定之否定的三個階段或?qū)哟危潜舜瞬豢煞蛛x的同時并存的三個維度:第一,物質(zhì)性的空間實踐,即那些發(fā)生在空間中的并穿越空間的自然的與物質(zhì)的流動、轉(zhuǎn)輸與相互作用等方式,以保證生產(chǎn)與社會再生產(chǎn)的需要。第二,空間的表象,包括所有的符號與意義,代碼與知識。第三,表征性空間,即精神的虛構(gòu)物,以便為空間性實踐提供某些具有嶄新意義或可能性的想象。①D.Harvey,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Blackwell Publisher,1990,pp.218-219,p.219.

        哈維認為,列斐伏爾將空間的三個維度的特征分別概括為體驗、感知與想象。但問題在于,列斐伏爾只是強調(diào)了體驗、感知與想象之間的辯證的而不是因果決定論的關(guān)系,然而哈維還是強調(diào)了空間實踐在列斐伏爾的空間三分法中的“歸根到底”(恩格斯)的決定意義,而不是互為前提的平行的辯證關(guān)系。②D.Harvey,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An Enquiry into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Change,Blackwell Publisher,1990,pp.218-219,p.219.

        我們大致上可以做出這樣的假設與推定,哈維的絕對空間(馬克思的“使用價值”)可與列斐伏爾的空間實踐相對應,哈維的相對—相關(guān)性空間(馬克思的“交換價值”)可與列斐伏爾的空間表象相對應,而哈維所情有獨鐘的關(guān)系性時空(馬克思的“價值形式”)則可與列斐伏爾表征性空間相得益彰了。③參見[英]大衛(wèi)·哈維:《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fā)展理論》,臺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8 年。

        (三)愛德華·索亞的第三空間論:對三元辯證法的本體論化理解

        在英語世界,對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具有原創(chuàng)性闡釋并產(chǎn)生空前影響的第二位人物是洛杉磯學派代表人物愛德華·索亞(Edward W.Soja,亦譯蘇加)。他認為,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主要不是來自于空間實踐、空間表象與表征空間的三分法,而是始于自然、精神與社會三分法:列斐伏爾把客觀的物理空間與主觀的精神空間融合為社會空間。而第三空間概念正具有列斐伏爾始終要賦予社會空間的多重含義。它既是區(qū)別于物理空間與精神空間的,或者說第一空間與第二空間的空間,又是超越所有空間的混合物。列斐伏爾始終認為,思考空間的每種方式,人類每個空間性領(lǐng)域(包括物理的、精神的與社會的),都要同時被視為真實的-想象的、具體—抽象的、實在的—隱喻的,但這只是一種預期目標。根本任務是要解決西方哲學史上空間理論的二元對立,首先必須突出強調(diào)空間的社會性或者“第三化”。他者化或“第三化”遠不止是黑格爾或馬克思的那種辯證綜合,后者也是以完整的正題、反題與合題及時間序列為基礎的。第三者引入了關(guān)鍵的不同選擇項,它通過他性來言說與批評,也就是說,它不是源于先前二元項的簡單疊加,而是源于對它們所假定的完整性的與拆解與臨時重構(gòu),從而產(chǎn)生一種開放的選擇項?!暗谌蓖ㄟ^侵入性的破壞對辯證法進行重組,“第三化”所生成的那種東西,最好叫做累積性的三元辯證法,它對另外的他者性徹底開放,對空間知識的持續(xù)擴展徹底開放。換言之,堅持“第三化”就是徹底解構(gòu)了歷史階段論時間性結(jié)構(gòu),就是不斷地擴展的破壞鏈。它打開了封閉的完整的結(jié)構(gòu),這個“第三性”并不是神圣的三位一體,而是要繼續(xù)建設,要在已知之外不斷擴大知識的生產(chǎn)。

        列斐伏爾首先批判了近代在理性主義與唯心主義那里盛行的透明的空間即精神空間的拜物教。而實在論的空間幻象則從一種自然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與經(jīng)驗主義角度強調(diào)世界的具體性,認為客觀事物比思維更真實。這是一種不透明的幻象。通過突破這種二元對峙的空間概念,列斐伏爾開辟了第三空間的道路?!犊臻g的生產(chǎn)》就是圍繞著這個“第三化”展開的。列斐伏爾從中形成了一個空間性的三元辯證法(triple dialectic/une dialectique de triplicite),這個具有本體論意義的三元辯證法概念是索亞在理解列斐伏爾思想方面所做出的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也是常常讓人犯糊涂與詬病的禍根。所謂本體論的三元辯證法,即空間性、社會性與歷史性的三元并存。這就是存在(本體)具有了三元性、三重性,即歷史性、社會性與空間性三位一體。在此基礎上,索亞提出了本體論的空間性維度或空間性向度。索亞認為,在列斐伏爾之前本體論只有社會性與歷史性這兩個維度。雖然海德格爾等人意識到空間的本體論意義或存在論意義?!爱敶嬖诘娜匦员缓喕癁闅v史性與社會性這二重性關(guān)聯(lián)時,空間性通常便被邊緣化排擠到背景之中,作為一種反映的背景或容器或舞臺,環(huán)境,或?qū)θ说幕顒优c社會活動的一種外在制約。我們可以在從康德到黑格爾到海德格爾和薩特等人的著作中,也可以在諸如齊美爾、克拉考與本雅明、吉登斯與哈維等的社會批判理論家那里,讀到有關(guān)將空間放在一個更加中心位置上的無聲的努力。”①[美]愛德華·索亞:《第三空間——去往洛杉磯和其他真實和想象地方的旅程》,陸揚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年,第71 頁。

        (四)詹姆遜:認知圖繪或總體性的空間認識論辯證法

        在英語世界,對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做出創(chuàng)造性闡釋從而引起同樣廣泛影響的第三位學者是弗里德里克·詹姆遜。他雖然從來沒有專門系統(tǒng)研究過《空間的生產(chǎn)》的文本,但深刻地挪用了列斐伏爾的表征性空間概念,提出了著名的空間認知圖繪理論。

        雖然同樣重視列斐伏爾的第三空間概念,但與索亞的后現(xiàn)代式多元主義的本體論理解不同,詹姆遜是從社會批判認識論角度來理解空間問題。如果說列斐伏爾僅僅突出了從空間角度來理解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性,認為資本主義已經(jīng)從物的生產(chǎn)轉(zhuǎn)向空間的生產(chǎn),空間成為資本主義權(quán)力控制與社會主義日常生活解放的核心領(lǐng)域,那么詹姆遜則認為后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巨大的符號空間、超級空間、失去了深度的即平面化的符號社會或超現(xiàn)實的超空間的社會。詹姆遜既把空間視為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重要統(tǒng)治對象,又將其理解為一種批判后現(xiàn)代社會無歷史意識的一種辯證的歷史話語方式。隨著資本主義成功跨入更富有制度彈性與技術(shù)動力的全球化發(fā)展階段,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作為一種抽象的時間統(tǒng)治機制(即速度),把時間擴展到了全球,于是超越一切地點—空間限制的“同時性”發(fā)生的時間(極限速度)把自身“悖反性”地變成了“靜止的”空間,表現(xiàn)為同質(zhì)性空間對時間的統(tǒng)治。因此,“根據(jù)時間性試圖尋求的一切,必然會首先經(jīng)過一種空間的基質(zhì)才得以表達。”②[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遜:《文化轉(zhuǎn)向》,胡亞敏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年,第61 頁。所有的歷史都變成了“空間性”。今天,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辯證法必須采用空間的辯證法形式,他為此提出了一個既是本體論又是認識論的概念,即認知圖繪,或者身體化空間實踐再現(xiàn)論概念。而詹姆遜這種理論是對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的時間化敘述邏輯或歷史主體總體意識的邏輯一次成功的轉(zhuǎn)碼,是將盧卡奇對現(xiàn)代主義資本主義或高度物化的壟斷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的批判邏輯成功轉(zhuǎn)換成為后現(xiàn)代的全球化的資本主義時代的空間辯證法。簡言之,以階級意識為主體的歷史辯證法被認知圖繪這個空間辯證法認識論所取代。③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張旭東編,陳清僑等譯,三聯(lián)書店,1997 年,第508~515 頁。

        (五)對三元空間辯證法第三項的過度詮釋及其爭執(zhí)

        在英語世界首部研究列斐伏爾思想的專著《列斐伏爾,愛與斗爭——空間辯證法》一書中,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謝爾茲指出,列斐伏爾從一開始便將黑格爾的時段性意義上的對矛盾與沖突的“揚棄”環(huán)節(jié)加以空間化解釋,而納入到“既是—又是”這樣一種三段論綜合之中了。這個“既—又”模式確切地說是“既”(既肯定又否定)—“又”(第三者/他者)。這種空間意義上的辯證法概念通常被過分簡單化為一種現(xiàn)時性的超越。實際上,這個他者并不是我們平時所說一個具體的獨立的靜止的第三者或另一個,而總是活躍不定的、生成與轉(zhuǎn)換的過程。生成不是自我肯定的這樣一種斷裂,而是一種無限轉(zhuǎn)化的連續(xù)不斷的別的與他者的。列斐伏爾的打算是要把辯證法重新空間化,堅持認為否定之否定不是作為放置于線性運動過程的一個點,而是一個完全的外在者,一個超越者或者說一個他者,是在與其最初的二元性領(lǐng)域或點,即肯定與否定完全不同的基礎上構(gòu)成的。實際上,這就是從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段論轉(zhuǎn)向了肯定—否定—其他性。它類似于列維納斯、霍米—巴巴、巴赫金所說的無限的異者/他者倫理與政治美學,而不是與自身保持同一性的那種總體性的辯證法。①Rob Shields,Lefebvre, Love and Struggle, Spatial Dialectics,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 1999,p.152.

        英語世界另一位列斐伏爾重要研究者英國華為大學教授斯圖亞特·埃爾登則指出,不能草率地像索亞與謝爾茲等人那樣認為,《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辯證法變成了空間辯證法,使辯證法從二元變成三重性?!傲徐撤鼱栠\用尼采的超克而不是馬克思的揚棄來理解與重思空間問題這個事實,并不意味著辯證法的被空間化,而毋寧說是用一種非目的論的辯證法來闡明空間問題。”②Stuart Elden,Understanding Henri Lefebvre: Theory and possible,London: Continuum,2004,p.169.最為重要的是,對列斐伏爾論空間著作的重要性的強調(diào)必須和他對時間性與歷史性問題的重思結(jié)合在一起,空間與節(jié)奏共同構(gòu)成了其著作的一貫主題。

        三、回歸德國辯證法:是三維認識論,而不是三元本體論

        相比較而言,我更認同德語學者、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ETH)建筑學系教授克里斯蒂安·施米德(Christian Schmid)對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思想的把握。這位成長在瑞士蘇黎世1980年“五月風暴”運動中的德語建筑學家,2005 年出版了德國世界首部研究列斐伏爾空間生產(chǎn)理論的著作,也是他的博士論文《城市、空間與社會:列斐伏爾與空間的生產(chǎn)理論》③Christian Schmid,Stadt, Raum und Gesellschaft: Henri Lefebvre und die Theorie der Produktion des Raumes,Franz Steiner Verlag,2005.,后遂成為德語學術(shù)界列斐伏爾空間辯證法研究團體及“蘇黎世都市規(guī)劃應用研究中心”的中堅人物,也是“國際都市研究與行動網(wǎng)絡”的創(chuàng)始者(INURA)。他明確地向英語世界以索亞為代表的后現(xiàn)代地理學或洛杉磯學派發(fā)起挑戰(zhàn)。2022 年他將此書用英語出版。在這本新著④C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Verso,London.New York,2022.中,他指出列斐伏爾的空間哲學首要問題就是要理解“什么叫空間的生產(chǎn)”,或者“為什么空間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空間的生產(chǎn)’問題”,而不是“空間本身、空間對象”,而是“空間生產(chǎn)過程、生產(chǎn)的結(jié)果”的問題。施米德認為,列斐伏爾是在通過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的正—反—合邏輯與馬克思的辯證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邏輯加以區(qū)別之后,而提出了一種三維辯證法(dreidimensionalen Dialektik)。這是一種空間的生產(chǎn)的辯證法(die Dialektik der Produktion des Raumes),或空間生產(chǎn)的三個維度(die Dreidimensionalitat der Produktion des Raumes,即:空間實踐、空間表象與表征性空間;自然的、精神的與社會的空間;作為空間實踐的可知覺空間,作為空間的表象的可構(gòu)想空間,作為表征性空間的可體驗空間;等等)。這個辯證法,是以空間的生產(chǎn)為基礎的開放的總體性,是一種將時間納入到過程中的空間辯證法。其理論主體并不是空間本身,甚至不是空間中的物與人造物的秩序??臻g只能被理解為一種能動的意義、一種關(guān)系的網(wǎng)絡,理解為不斷的繼續(xù)的生產(chǎn)與再生產(chǎn)。①Christian Schmid, Henri Lefebvre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p.41,p.322.因此,我們只能把分析的主題與對象理解為空間生產(chǎn)是能動地發(fā)生于時間中的生產(chǎn)的過程。總之,空間生產(chǎn)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只能一視同仁地加以理解??臻g同時既是可感知的、可構(gòu)思的與可體驗的。其中的每個維度均不能作為絕對出發(fā)點,正像三個主題沒有一個具有優(yōu)先權(quán)與開釋權(quán)一樣。這個空間化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不會定型或終結(jié)的,因為它是被不斷地再生產(chǎn)的,因而是始終是與時間不可分離的。②C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p.41,p.322.

        克里斯蒂安·施米德的深刻性就在于,在回到德國古典辯證法的語境中,還原了列斐伏爾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真諦——在矛盾中及其無限轉(zhuǎn)化中,而不是在封閉的揚棄式統(tǒng)一的邏輯中,理解辯證法的開放的本性。對于列斐伏爾而言,重要的并不是索亞所突出的三元辯證性(trialectic),核心問題仍然是辯證法(dialectic)。古希臘語的前綴dia-并不是“二元”的意思,而是指“通過”,黑格爾所理解的辯證法是仍然基于矛盾(二重性)的運動。③C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p.317.解決黑格爾邏輯哲學同一性強制與封閉的非歷史性的弊端的方式,就是用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輪回概念游戲。結(jié)果就是一種永遠處于矛盾及其轉(zhuǎn)換中的、既是開端又是終結(jié)的、共時性的即互為前提性—關(guān)系性的辯證法畫面。照此來看,施米德的在矛盾的轉(zhuǎn)化過程中理解多維的(包括空間維度的)辯證法的用心是深刻的。在施米德看來,哈維運用了奧爾曼的內(nèi)在關(guān)系辯證論理解空間辯證法,這是一種自然主義的功能主義的,甚至是結(jié)構(gòu)主義的辯證法,哈維的辯證法根基是受到了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的結(jié)構(gòu)主義影響,是體現(xiàn)了馬克思的辯證法的認識論與歷史主義的精神影響,是看到了必須在矛盾轉(zhuǎn)化過程中理解辯證法,但這種辯證法仍然是結(jié)構(gòu)功能的自我完善的表現(xiàn)。索亞的空間化辯證法的根本問題是把列斐伏爾的空間生產(chǎn)的總問題理解為從歷史辯證法向空間辯證法的轉(zhuǎn)向。而列斐伏爾的本意是用馬克思的矛盾辯證法將空間問題理解辯證法化,也就是在矛盾辯證法基礎上,甚至可以說是在歷史矛盾的歷時性與共時性解決與表現(xiàn)的意義上,在抽象與具體的辯證法的意義上理解空間問題。簡而言之,并不是將辯證法“空間化”,而是對空間問題進行“辯證法化”理解,不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都市空間問題化解釋,而是對都市空間問題進行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化解釋。列斐伏爾并不是像哈維與卡斯特等人所指責的那樣犯了空間拜物教的錯誤。索亞的問題,是將列斐伏爾的三維的空間辯證法這個認識論視野轉(zhuǎn)換成為三元的空間辯證法,將空間問題直觀地、非反思地理解為自然、社會與空間三個本體論之一元,特別是夸大了列斐伏爾所說的空間實踐、空間表象與表象性空間中的第三維的超越性綜合性的意義,仍然是隱性的黑格爾的正反合三階段自我揚棄式的邏輯強制與目的論思維。

        施米德進一步指出,除了哈維與索亞各執(zhí)一端對列斐伏爾的解釋導致了許多混亂之外,謝爾茲對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理解其實質(zhì)是將列斐伏爾所說的空間的三維度最終整合成為第四個維度,這是一種既包含著空間性也包含著時間性的綜合統(tǒng)一的空間化的維度,仍然因襲了黑格爾的合題式辯證法的積弊。埃爾登對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的理解雖然突破了索亞等人的后現(xiàn)代的空間轉(zhuǎn)向的缺陷,認為并沒有一個空間轉(zhuǎn)向或空間辯證法,而只是通過空間問題研究突破了傳統(tǒng)的歷史目的論強制,列斐伏爾是通過尼采的超克概念取代了黑格爾的目的論的自我揚棄敘述與思維邏輯。但施米德認為,埃爾登的問題是他并沒有意識到“超克”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地用黑格爾的合題來終結(jié)矛盾的表現(xiàn)。因為超克就意味著超越矛盾,這也就是終結(jié)矛盾。實際上,馬克思與列斐伏爾的辯證法是沒有終點的,而是永遠處于矛盾轉(zhuǎn)化與矛盾并存過程的開放的差異的總體性。①Christian Schmid,Henri Lefebvre and the Theory of the Production of Space,pp.312-322;Space, Difference, Everyday Life Reading Henri Lefebvre,pp.41-43.在施米德的中肯看法基礎上,我想進一步指出的是,包括戈利高里的《地理學想象》②D.Gregory,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Basil Blackwell,Oxford,1994.在內(nèi)以及詹姆遜的空間圖繪理論,固然是擺脫了后現(xiàn)代式的空間本體論神秘直覺束縛與迷惑,而試圖將空間辯證法問題理解為透視與把握全球資本主義社會矛盾共時化性復雜現(xiàn)實的一種想象與敘述形式,也就是空間圖繪以一種辯證認識論形式再現(xiàn)了資本主義全球化發(fā)展中各種矛盾與不平衡現(xiàn)實交織與共時存在的現(xiàn)實,克服了傳統(tǒng)的歷時性歷史辯證法無力把握復雜矛盾現(xiàn)實的抽象性簡單化弊端,但仍然存在著不重視空間實踐而強調(diào)表征性空間維度的片面性問題。

        施米德對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的理解是認識論的矛盾論的具體辯證法。就此而言,他的研究是開闊且有內(nèi)在合理性的。但我認為這里仍有隱性多元主義、折中主義幽靈在作怪,實際上列斐伏爾的辯證法是基于新人本主義異化邏輯與馬克思主義矛盾辯證法調(diào)和融合中的、處于無限的矛盾轉(zhuǎn)化與異化的重復差異的開放的總體性。

        四、是三元辯證法,還是空間矛盾辯證法?

        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說到底是馬克思的社會矛盾辯證法的空間體現(xiàn),換言之,三元空間辯證法歸根結(jié)底是一種空間矛盾或者空間性矛盾的辯證法,是社會不同歷史時代不同階段的時間性矛盾的共時性/集中化表現(xiàn)。也就是說,空間辯證法是原來的馬克思主義所理解的歷史性/歷時性的辯證法的共時性和集中化的表現(xiàn)。列斐伏爾實際上是不自覺地用多元主義的三元的空間辯證法來超越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辯證法,或者說想用一種差異的空間的辯證法,來取代或顛覆資本主義同質(zhì)化的抽象空間統(tǒng)治。他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能擋住后現(xiàn)代主義那樣的多元主義、相對主義誘惑,但從內(nèi)心深處來說,他想表達的最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是一種空間性矛盾辯證法。從文本結(jié)構(gòu)上說,《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的重心并不是人們通常重視的第一章導言,而是第五章“矛盾的空間”與第六章“從空間矛盾到差異空間”。許多學者之所以認定《空間的生產(chǎn)》一書的核心思想是三元空間辯證法,就是因為他們只看了本書開頭的部分所突出提出的這個概念,而沒有認真細致地去閱讀本書靠后半部分所提出的空間的矛盾辯證法思想。在這一問題上,前面提及的戈利高里是一個驚人的例外,他除了強調(diào)列斐伏爾的空間辯證法的歷史辯證法本質(zhì)意義之外,也與詹姆遜一樣都發(fā)現(xiàn)了列斐伏爾的空間矛盾辯證法思想的重要意義。①Rob Shields,Lefebvre, Love and Struggle, Spatial Dialectics,pp.178-183;D.Gregory,Geographical Imaginations,p.348.

        列斐伏爾關(guān)心的空間的矛盾,到底是什么?

        第一,質(zhì)與量或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矛盾。歷史地看,資本主義社會不同于從前社會,就在于其摧毀了以往歷史空間而為自己生產(chǎn)出了抽象空間。其濫觴是商品經(jīng)濟的世界化或世界市場。由此可見,空間之質(zhì)與量的矛盾源于商品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這個古老的二重性矛盾。在商品的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之間的永恒矛盾,在今天就“空間化地”轉(zhuǎn)化為“全球網(wǎng)絡與生產(chǎn)和消費的具體位置”之間的辯證矛盾。②[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503~504頁,第519~520頁,第522~523 頁,第523~524 頁。

        第二,空間的生產(chǎn)與消費之間的矛盾。當代資本主義的空間生產(chǎn)把空間一分為二:“一種區(qū)域是以(消費品的)生產(chǎn)為目的并依靠(消費品的)生產(chǎn)而發(fā)展的地區(qū);另一種區(qū)域是以空間的消費為目的并依靠空間的消費而發(fā)展的地區(qū)?!雹踇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503~504頁,第519~520頁,第522~523 頁,第523~524 頁。消費品生產(chǎn)的空間是一個市場空間,該空間是被嚴格量化的。而對空間的消費(旅游、購物、休閑),顧客們要求的乃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空間。他們所需要的是保質(zhì)保量、稱心如意的使用價值。

        第三,全球性(整體性)與地方性,即同質(zhì)化的與碎片化的空間之間的矛盾。于列斐伏爾而言,這是首要的空間矛盾。正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說,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私有制與生產(chǎn)力的社會化發(fā)展,空間的主要矛盾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私人財產(chǎn)造成的空間粉碎化,另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尺度上處理空間的科學與技術(shù)(資訊)能力;一方面是全球(或全世界)規(guī)模的想象和處理空間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各式各樣的生產(chǎn)程序或過程所導致的空間的碎片化,即空間的自我碎片化。④[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503~504頁,第519~520頁,第522~523 頁,第523~524 頁。

        第四,中心與邊緣的矛盾。抽象空間是一個集中的、放射形的空間。世界市場就是以地域(從流動和網(wǎng)絡的角度)和政治(從中心和邊緣的角度)來界定的。通過整合與瓦解國家—地域的空間,一個世界性的嚴格等級制空間正趨于成型。⑤[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503~504頁,第519~520頁,第522~523 頁,第523~524 頁。

        第五,支配與取用的矛盾。一方面,空間變成被支配的私有物,而另一方面,空間永遠具有不可私人占有的共同“使(取)用性”特征;一方面是被支配的(以及支配性的)私有化空間,也即一種被技術(shù)、實踐所改造和調(diào)節(jié)過的空間,而另一方面,相反的陣營則認為世界上有永遠“不可私人占有”的公共空間或公共綠地,他們試圖去“取用”而非“占有”空間的力量。①[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578 頁,第189 頁,第79 頁。

        然而,這五對矛盾中哪一對最重要?解決空間矛盾的根本途徑是什么?人類未來前景究竟如何?列斐伏爾似乎有些猶豫不決。一方面,他樂觀地、信心十足地說,解決問題之要津是實現(xiàn)從資本主義的空間生產(chǎn)向社會主義的空間生產(chǎn)過渡,即從對空間的私有化占有、商品化生產(chǎn)交換與消費到對空間的公有化取用或共享;但另一方面,他又悲觀地警告說,如果未能實現(xiàn)這種過渡,就會有讓人無法接受、讓人絕望的未來。而阻礙向新的空間生產(chǎn)方式過渡的最大癥結(jié)是:一方面資本主義空間生產(chǎn)擁有著全世界規(guī)模的巨大的資源與戰(zhàn)略,而另一方面目前反抗這種力量的只是規(guī)模狹小且分散的利益群體與個體。不過,他作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家最終還是以必勝的信心斷言,資本主義由于其無法克服的空間矛盾而必然讓位給新社會:“空間的矛盾,并沒有消除從歷史時間產(chǎn)生出來的矛盾,而是把歷史留在身后,并把那些舊矛盾在全世界的范圍內(nèi)同時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當這個矛盾的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新的意義,指向‘一些其他東西’——另外一種生產(chǎn)方式”——的時候。其中的一些矛盾就被削弱了,另外一些則加劇了?!雹赱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578 頁,第189 頁,第79 頁。但這個新的生產(chǎn)方式究竟是什么?列斐伏爾并不明示,只是神秘兮兮地名之曰“差異性空間’”③[法]亨利·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chǎn)》,劉懷玉等譯,商務印書館,2021 年,第578 頁,第189 頁,第79 頁。。這樣,他又從空間矛盾二重性辯證法回到了三元空間辯證法上來了。

        猜你喜歡
        辯證法矛盾生產(chǎn)
        咯咯雞和嘎嘎鴨的矛盾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shù)
        論辯證法的總規(guī)律
        再婚后出現(xiàn)矛盾,我該怎么辦?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8
        用舊的生產(chǎn)新的!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對矛盾說不
        童話世界(2020年13期)2020-06-15 11:54:50
        “三夏”生產(chǎn)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xiàn)生產(chǎn)交付
        關(guān)于質(zhì)量的辯證法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极品少妇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国偷拍自产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有限公司|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精品人妻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九九九| av网站免费观看入口| 成人免费看aa片|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久熟女老人|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免费看视频少妇高潮|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成熟乱| 国产成人综合色在线观看网站| 中文人妻AV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av色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日本不卡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天堂网站在线观看禁18 |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一级片内射老|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精品| 国产人妻大战黑人20p|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精品| 污污内射在线观看一区二区少妇|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av天堂亚洲另类色图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喷水在线观看| 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81|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