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對“民主”與“威權”話語敘事的認知及評判
        ——以民主峰會的議題為例*

        2024-04-13 11:13:32趙宬斐
        國外社會科學前沿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家

        趙宬斐

        從2021 年舉辦第一次“民主峰會”開始,美國打算每年都舉辦一次類似峰會,目的是沿襲自我設定的民主話語霸權邏輯,推行其集團政治,炮制出“‘民主對抗威權’敘事,給相關國家扣上‘威權’的帽子,實質是打著民主旗號,將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作為打壓他國、推進地緣戰(zhàn)略的工具”。①《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jbxw_new/202303/t20230320_11044478.shtml。美國在處理國際關系中,以意識形態(tài)為工具進行劃界選邊人為地將國家之間正常的交往劃分為“民主和不民主陣營”。美國“把本國定義為民主,把別國定義為威權,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表現(xiàn)”,①《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jbxw_new/202303/t20230320_11044478.shtml。以舉辦民主峰會的形式在展示其“民主捍衛(wèi)者”的虛偽形象的,美國也暴露出分裂世界的真面目。在自身民主情況如此糟糕形勢下,美國依然召開民主峰會,并沒有提振全球民主自主性發(fā)展,反而在全球制造出更多地緣政治危機。

        一、“民主”與“威權”的話語敘事認知

        自東歐劇變以來,世界歷史演進呈現(xiàn)出“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國名副其實地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中的主導力量,憑借其話語權霸權,粗暴地把世界國家劃分為“民主國家”和“非民主國家”,屬于“民主國家”行列意味著是對民主的鞏固和對專制的對抗,屬于“非民主國家”行列意味著對專制的固守對民主的反叛。

        (一)對“民主”與“威權”話語敘事的認知

        二戰(zhàn)之后,英國首相丘吉爾發(fā)表了著名的反蘇聯(lián)、反共產主義的鐵幕演說。這一演說對歐洲政局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從此,歐洲陷入戰(zhàn)后的長期冷戰(zhàn)階段,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歐洲社會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的對立。這兩大制度的對立,對民主與威權不同政體的劃分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意大利學者薩托利對民主與威權政體采取了簡單的二分法,并提出來若干論證與闡釋。美國學者亨廷頓在《第三波——20 世紀后期民主化浪潮》對該二分法進行了推波助瀾,使民主與威權提法逐漸受到人們關注。在《西班牙的威權政體》一文中,美國學者胡安·林茨首次提出了威權政體的概念,采取了比較法對西方自由民主政體和前蘇聯(lián)共產主義政體進行比較和闡釋,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威權”概念的廣泛流行。這種把民主與威權拿過來進行簡單二分法的行為也對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樣一來,西方學界在政治體制中人為地制造出一個“威權”的概念,把其設置成和民主對立的一個極富有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tài)內涵的概念。這種簡單的二分法也被西方一些謀求霸權統(tǒng)治的國家拿來作為維護推行自由主義民主以及反對其他民主模式的主要工具之一。

        對民主與威權二分法涉及以下幾個假定:一是民主與威權被看作是對立關系,從而排除了其對比的可能性,這樣兩個概念之間就是排他性關系而不是比較性關系;二是在民主與威權之間沒有留下緩沖地帶,兩者之間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所以,有學者指出:“二分法的前項被認為擁有道德制高點、運行良好/善治,因而是可欲的;后者則在對立面的意義上得到界定,并輔之以其他參數(shù)來‘驗明正身’。”②景躍進:《民主理論的發(fā)展:超越與重構》,《政治學研究》2022 年第1 期。民主與威權二分法被構建為善與惡、優(yōu)與劣的符號象征。在這樣的界定下,人們對經驗世界的認知被框定在特定維度之中,被定向于特定目標之中。這種二分法具有濃厚的對抗性色彩,不只是冷戰(zhàn)思維的一種映射,更是一種霸權行為表現(xiàn)。如果頑固地戴著民主—威權二分法的眼鏡來認識理解中國以及其他主張獨立自主發(fā)展的國家,可謂緣木求魚。其實,世界上有多種多樣的政體,將多樣化的政體簡單地二分為民主和威權本身就是不嚴謹?shù)?。美國竭力想在國際社會中制造一種所謂的“威權”概念,很難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同。這種對“威權主義”的界定只是美國的一廂情愿而已,也不可能獲得其他國家的廣泛響應與支持。

        美國通過話語霸權把西方政黨制度中“競爭性”“一人一票”“三權分立”等標榜為“真民主”,對沒有按照這種政黨模式建構的其他一些政黨攻擊為威權型政黨或專制型政黨,人為地制造話語沖突,搞話語陷阱。在這種話語論調支配下,西方媒體對中國政治體制、政黨制度、人權狀況、民族問題、宗教事務等報道,從議題選擇、新聞素材取舍到敘事結構和觀點安排等方面充斥著西方的邏輯思維、評判標準和價值立場。在話語霸權的影響下,西方民主早已經脫離了其原初語境中的本質特征,逐漸淪落為西方話語霸權的工具,即把西方的自由民主、資本主義民主等相關理論轉換成一個普世性概念,滲透至世界上其他國家進一步深化民主和威權的二元對立。民主與威權兩者之間并不存在二元的對立,問題在于通過話語霸權的介入,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搞話語標簽,人為地將不同政治體制模式劃分為民主與威權,把任何對西方統(tǒng)治不滿的其他政治勢力一律歸類為專制和獨裁的陣營。任何能夠削弱西方民主的對立性力量以及影響西方統(tǒng)治的外部力量,都會被西方認為是“威權”對民主的威脅。如果有其他國家對西方民主展開批評,那么這些國家就會一概被美國劃入“威權”國家的陣營。話語霸權介入民主與威權的對立的另一種主要方式,就是根據(jù)民主對抗威權的話語敘事,按照自我民主價值觀來支配世界民主政治,以此給世界帶來動蕩和混亂。這種敘事后果就是使一些真正的民主價值被刻意回避或遮蔽了。例如,民族獨立和人民獨立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對民主政治進行的獨立自主探索,這些都被西方通過話語霸權形式刻意排除;再者,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乃至中等新興國家,在民主探索中陷入西方“自己永遠正確”“西方中心論”“普世價值”等西方話語霸權的陷阱中,導致這些國家的民主探索不僅被西方的敘事邏輯所主宰,也使民主發(fā)展陷入沖突和自我否定之中,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己國家民主的話語權。

        (二)“民主”與“威權”話語敘事的動機

        “民主”與“威權”話語敘事的實質就是“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chuàng)造出一個世界”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4 頁。,試圖建構出一整套服務于自身利益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關于民主與威權的一系列界定與闡釋構成了美國話語霸權中的核心敘事,成為其維系全球統(tǒng)治地位的理論基石。那些被排除在民主之外的“威權”國家政治體制及其實踐則在這種“民主”話語霸權敘事中落入“塔西佗陷阱”,被人們僅憑感性經驗和外在評價賦予刻板印象。英國學者卡洛斯·馬丁內斯指出美國早已習慣把自己裝扮成“民主典范”,通過“民主峰會”想打出“新冷戰(zhàn)”的牌,實質上就是搞“霸權峰會”,這是一場充斥著政治營銷和霸權思維的“鬧劇”,這句話是對民主峰會給出一個十分準確的詮釋。美國舉辦民主峰會,自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民主國家,依然在全球具有很大的領導力,能夠充當全球民主領袖,不僅能夠依靠民主峰會繼續(xù)推行所謂美國民主掩飾下的霸權主義,滿足其推進大國競爭的圖謀,同時也能夠改變全球民主衰敗與倒退的現(xiàn)狀。事實證明,美國自身民主發(fā)展狀況令人擔憂,一直持續(xù)頹廢,陷入結構性危機之中;美國卻不顧及自身民主身陷囹圄,不僅繼續(xù)向全世界推行其糟糕的民主理念及糟糕的民主模式,同時,還為了實現(xiàn)打壓其他國家的民主探索,妄圖以“民主”和“威權”虛假敘事輸出美式民主。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堅持以三權分立、多黨政治、私有經濟來闡釋自我民主價值觀念,專斷地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所謂民主的大國;同時,將其他“非民主國家”發(fā)展中遇到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武斷地歸結于是這些國家由于實行了一種“民主缺失”和“專制集權”的政治體制;美國對其他“非民主國家”進行意識形態(tài)攻擊,在不同的平臺上大肆渲染、傳播,煽動其他“非民主國家”人民群眾的反政府情緒。

        美國通過“民主”和“威權”敘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重構并強化其日益衰敗的聯(lián)盟體系。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背后有不少依附于美國進行逐利的同盟國,但是美國把同盟國當作維護自身霸權的工具,要求這些“盟友”必須服從美國意志,甚至為了美國利益需要作出“犧牲”。在中東戰(zhàn)爭、貿易制裁等重大事件中,很多美國的盟國已經對其所作所為失去信心,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盟體系正在走向解構與衰敗。為維系和挽回日漸走向衰敗的霸主地位,美國又通過民主峰會,搞出“民主”和“威權”的虛假敘事,試圖通過以“價值”和“觀念”等方式建構一種新同盟體系,以美式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念拉攏其盟友將中俄作為主要的戰(zhàn)略對手。這些年,隨著美國硬實力的衰落,其價值觀體系或許已經成為為數(shù)不多能夠捆綁盟友和遏制對手的關鍵。美國想要維持自己的霸權地位,如果繼續(xù)搞集團對抗則不合時宜,開始以“民主”“人權”“價值”標簽劃線站隊,以“民主對抗威權”敘事方式建立新的同盟體系。通過“民主”和“威權”的敘事,也可以為美國在世界制造混亂提供借口。長期以來,美國不斷通過利用小國挑釁大國,讓大國反擊,然后自己則扮成救世主的套路指責這些“非民主國家”如何欺負那些“民主國家”,再號召所謂“民主國家”共同起來反對“非民主國家”。例如,美國挑撥立陶宛等一些小國以臺灣問題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當中國出來反對時,美國就用“民主”與“威權”的說辭開始指責中國“霸凌”。此外,美國還把這種套路運用至國際事務與國際交往中。例如,美國國際發(fā)展署署長鮑爾公開稱中俄為“威權政府”,鼓動西方國家捍衛(wèi)“民主”,來共同對抗“威權”。以民主對抗威權的話語敘事,為美國制造世界混亂提供一個很好的借口。

        (三)“民主”與“威權”的二元敘事套路

        拜登自從登上總統(tǒng)寶座以來,一直大肆渲染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二元敘事,企圖在其盟友和中俄等國之間畫出明顯的“楚河漢界”。2021 年,美國在舉辦的首屆“領導人民主峰會”中公然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人為將國際社會分成所謂“民主和不民主陣營”,發(fā)起“民主對抗威權”,來制造世界分裂。鼓吹冷戰(zhàn)思維,干擾破壞正常國際合作。美國政府“炮制‘民主對抗威權’敘事,給有關國家扣上‘威權’的帽子,實質是打著民主旗號,將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作為打壓他國、推進地緣戰(zhàn)略的工具”。①《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jbxw_new/202303/t20230320_11044478.shtml。事實上,“美式民主”空有民主之名卻無民主之實,美國自身民主的百孔千瘡已讓這個自詡為“山巔之城”的美國淪為“民主洼地”。一方面,美國為了盡量轉移國內面臨的民主退化、貧富分化以及種族對立等深刻的社會危機,積極在世界挑起代理人戰(zhàn)爭,對其他國家進行財富掠奪與收割。比如,在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美國視其為從中漁利的機會,非但沒有做出任何有利于停戰(zhàn)的有益舉措,反而不斷拱火澆油,在軍工、能源等領域大發(fā)戰(zhàn)爭橫財。美國還把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等援助,美其名曰為“民主對抗威權”;另一方面,美國為了把其政治體制中的“競爭選舉”“多黨輪替”“三權鼎立”等特征轉化為民主的“普世”標準;對民主的概念及本質屬性進行改造,盡力排除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平等及政府對人民回應性等因素。美國大肆渲染所謂“民主對抗威權”的二元敘事,采取自我擴張和保持自己權勢地位的取向來分裂世界,大搞意識形態(tài)宣傳,自認為民主國家之間更容易維持和平,而非民主國家更容易導致戰(zhàn)爭,以此,來污蔑和攻擊中國政治體制,大搞民主輸出。民主和威權的二元敘事加速了世界陷入更為崩潰和混亂的狀況之中,特別是在一些接受美式民主輸入的國家,紛紛陷入內戰(zhàn)、混亂和沖突的困境之中。

        把學界還沒有搞清楚的“民主”與“威權”的復雜關系,生硬地套在國際政治中,根據(jù)自我需求搞出一套“民主對抗威權”的說辭,其實就是把“民主對抗威權”作為美國拉桿結盟的招牌。以“民主對抗威權”使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不約而同形成了一個“價值同盟”、民主同盟,他們以“價值”標簽劃線站隊,似乎他們代表了人類價值訴求最高水準。其實,美國一直精心打造“極權主義”一詞,當蘇聯(lián)社會主義國家政治體制建立起來時,就攻擊“蘇維埃民主”,妄圖把蘇聯(lián)式民主看成是民主的另類,想盡一切辦法把蘇聯(lián)式民主排擠出民主家譜,隨著蘇聯(lián)解體和蘇式民主的衰落,也讓全世界親眼目睹和深刻體會到這種以民主對抗威權進行“稱謂”和“歸類”發(fā)揮的有效作用。在冷戰(zhàn)之后,美國又用這種套路來分析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政體和政治行為,鼓動西方國家捍衛(wèi)“民主”,共同對抗所謂“威權”。其中,烏克蘭危機、美西方與俄中等國間的種種矛盾表現(xiàn)都是“民主對抗威權”的現(xiàn)實腳本。即使一個國家探索民主制度與模式無論多么有生機與活力,只要與美式自由民主政體不符合,那么就被歸類到“威權”陣營中。即使一個國家無論各方面情況多糟糕,只要被歸入自由民主政體,就會得到西方國家的同情和憐憫,劃到“民主”的陣營中去。我們對以“民主”對抗“威權”這套說辭不能視而不見,更不能躲閃回避,要主動深入了解進行系統(tǒng)分析,揭示其本質內涵,提升學術話語的主動權。

        二、“民主峰會”的議題設置及其意圖

        美國認為要以具體行動推動世界民主政治發(fā)展,以“加強世界各地的民主”為名主導“民主峰會”并進行了相關議題設置?!懊裰鞣鍟钡恼匍_也顯示出當今世界民主發(fā)展正處于一個新的拐點,那就是民主如何擺脫政治對抗與對外掠奪的困境,沖破西方話語霸權的約束,真正走向各國獨立自主探索民主的真諦與價值。

        (一)“民主峰會”與世界民主發(fā)展的拐點

        美國從2021 年12 月舉辦第一次民主峰會以來,至今已經舉辦兩屆。據(jù)報道,第三屆將在美國授意下由韓國主辦。第一屆民主峰會主要涉及對抗威權主義、反腐敗、宣揚人權等議題。第二屆峰會是對第一屆峰會議題的延伸與強化,本質上就是美國想要從戰(zhàn)略上、技術上以及模式上等三方面共同行霸權之實。從戰(zhàn)略上來看,美國舉辦民主峰會表面上是為了推動全世界民主的發(fā)展,實際上是拜登政府的重大外交行動,背后的真正意圖是為了鞏固美國傳統(tǒng)的世界領導地位,以挽回民主在美國日益衰敗的困境以及滿足其對外戰(zhàn)略需要。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加蘭·尼克松一針見血指出民主峰會實質就是打著民主幌子,回到搞冷戰(zhàn)的舊路,維系美式全球霸權。峰會期間,美國還利用烏克蘭危機繼續(xù)重塑民主與專制(威權)的對立敘事以維護其霸權需要。從技術層面來看,美國借民主峰會召開之際,以人權作為借口來加大對中國數(shù)字產品的出口控制,這顯然是利用“人權”問題專門打壓中國的數(shù)字技術。從模式上來看,世界民主不應該局限于一種固化的模式,而應該有多種形式。美國總是自詡是世界民主國家的典范,把自我的民主模式強加給其他國家。隨著民主在美國的不斷“異化”以及美國多年來肆意向其他國家實施非法制裁,美國早已經不能代表世界民主發(fā)展的潮流,因而向其他國家輸出也必然遭遇失敗。世界民主發(fā)展未來會告訴人們,贏得最終勝利的,必定是那些能夠找到符合自己國情的民主模式。

        在2022 年1 月舉行的慕尼黑安全會議等多個場合的演講中,美國總統(tǒng)拜登就闡述了所謂“拐點”論。他所謂的拐點是指世界政治正面臨著專制與民主之間的較量,認為兩者之間的較量將決定未來國際秩序的走向。拜登的意圖十分明顯,那就是拉攏一些國家跟隨美國參與一場抗衡所謂威權主義的國際結盟行動。在世界政治大變革的關鍵時期,世界民主的發(fā)展也處于一個特殊的“拐點”。一方面,在世界大變局中,西方民主體制逐漸陷入衰敗的困局之中。西方民主體制以其固有的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和政治偏見阻礙了民主制度的更新,使西方民主政治和社會體制無法應對社會產生的各種危機。有學者指出西方民主的衰敗表現(xiàn)為“結構性衰敗、有效性衰敗和正當性衰敗”。①陳堯:《西方民主體制的三重衰敗與“歷史終結論”的終結》,《紅旗文稿》2018 年第8 期。結構性衰敗是指西方國家政治權利內部的結構失衡;有效性衰敗是指西方民主體制對國家治理效能的喪失;正當性衰敗是指民眾逐漸對西方民主體制失去信心。西方民主體制的衰敗也表明:一是在一些國家中以西方民主為模板的民主政治遭遇著重重危機,美國用其民主體制和意識形態(tài)進行拉幫結派越來越不能適應世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趨勢;二是抵制西方民主固化模式的力量不斷加強。隨著西方地緣政治力量的相對衰落,世界上的非西方式民主政治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獨立自主探索民主模式的國家也越來越多,對以美國為主導的西方民主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三是引入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將會更加理性地對其展開反思與批判。一些引入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感知到西方民主并不是解決自己國家問題的靈丹妙藥,開始修正民主形式。例如,伊拉克、利比亞、阿富汗和敘利亞等國家接受美式民主的輸入不但沒有推進本國民主政治有序發(fā)展反而制造出種種動亂;美國搞民主輸出的真實意圖是以此實現(xiàn)對這些國家控制。今天世界上的民主演進兩大趨勢十分明顯:一是不斷民主化;二是民主的多元化。不斷民主化和多元化必將是世界民主發(fā)展的潮流。美國主導的民主峰會重拾冷戰(zhàn)思維,根據(jù)自己的標準用“民主”“威權”的概念將世界一分為二,顯然與世界民主發(fā)展潮流背道而馳。

        (二)“民主峰會”的架構及議題設置

        民主峰會的召開形式,主要是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從民主峰會的主辦方來看,第一屆主要由美國一家承辦,第二屆增加了主辦方,在美國主導下,韓國、荷蘭、贊比亞和哥斯達黎加等共同參與,這些國家分別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參加的代表基本上都是美國精心物色的。例如,美國拉攏荷蘭參加的主要目的是想讓荷蘭停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芯片光刻機,以支持美國對中國發(fā)起的芯片競爭;拉攏韓國是因為韓國不僅是美國“芯片聯(lián)盟”的國家,同時也是美國經營亞太聯(lián)盟的主要盟友。

        從民主峰會的議程來看,第一屆民主峰會是美國主持全程會議;第二次民主峰會分為三個板塊,包括美國國內高級別會議、參會領導人全體會議以及五個主辦國聯(lián)合舉辦活動。民主峰會基本架構可以分為:一是一個發(fā)起者,就是美國。二是兩個考量,即對內和對外:對內是指政策體現(xiàn)政治正確、服務于政治需要;對外是指政策鞏固美國領導地位要求其他國家配合美國的大國競爭戰(zhàn)略。三是三種目標:(1)美國要以民主峰會的形式來重塑美式“普世價值”的全球感染力;(2)聚力打擊地緣政治對手;(3)故意脅迫和分裂國際組織。四是四個協(xié)辦方,即韓國、荷蘭、贊比亞和哥斯達黎加。五是五個支持,即美國聲稱在未來一年內將與國會合作,支持獨立媒體、支持反腐敗、支持民主改革者、支持民主科技、支持自由和公平的選舉與政治程序。從議題設置來看,第一屆民主峰會主要設定三個主題:尊重人權、打擊貪腐、對抗威權主義。第二屆民主峰會依然圍繞這些主題展開,但議題有所擴充,外延更廣、內容更多,還把烏克蘭危機、技術與民主關系、強化青年角色、媒體自由等納入其中。無論議題如何變化,依然圍繞“民主對抗威權”進行虛假敘事,把國際社會分為三六九等,搞小圈子,在世界上制造分裂,維護霸權戰(zhàn)略服務。美國主導的民主峰會議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民主輸出議題設置。美國通過峰會搞民主輸出議題,主要體現(xiàn)在經濟制裁和強化經濟援助、捍衛(wèi)他們心中的人類價值觀、加強民主輸出的國際合作和拓展民主輸出的國際交往這四個問題。美國長期以來憑借自身在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實力,把本國的政治觀念和政治制度強行向其他國家推銷以達到其民主輸出目的。美國的民主輸出戰(zhàn)略一直在美國外交政策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尤其是在俄烏沖突之下,美國在國際社會中搞出民主峰會作為自己爭霸全球的一個主要手段,以圖達到其全球戰(zhàn)略目標。當美國設定所謂“領導人民主峰會”這個議程的時候,更多國家擔心的是會制造更多對立,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的世界會導致世界陷入更多的沖突與分裂之中。

        二是數(shù)字民主議題設置。美國在第二次民主峰會中新增“為民主推進技術”的議題。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數(shù)字技術對民主政治的影響日益增強。美國利用數(shù)字技術,加強對民主的形式及程序進一步改造,特別注意以數(shù)字技術改造民主選舉程序中的一些變量,以此來維護西方選舉民主合法性。在國際社會中,美國還利用數(shù)字技術優(yōu)勢來限制和削弱發(fā)展中國家成為發(fā)達國家的可能。雖然以美國為代表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數(shù)字帝國主義,卻依然抵擋不住數(shù)字技術帶來的另一面沖擊;其實,數(shù)字技術對西方虛偽民主的沖擊也越來越大,對全球民主制度與模式作出了更加真實的成色檢驗。美式民主就是被數(shù)字技術檢驗出來的不合格產品。這種以精密程序設計的民主,掩蓋了整個社會的高度不平等,也為少數(shù)精英統(tǒng)治提供了法理性支持,但是卻在數(shù)字技術的沖擊下,其缺陷暴露無遺。

        三是民主獨尊化議題設置。美國不僅自詡為“民主燈塔”“民主教師爺”“民主樣板間”等;認為只有美國式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即“順我者民主,逆我者專制”;同時,還自夸自己是“天選之國”,即美利堅合眾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獨一無二的以自由、個人主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等思想為建國基礎的國家,具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之處,因此,理所當然地享有更高的民主地位和更大的民主話語權。比如在民主峰會中,所涉及的所有議題都是美國在出題,要求各國答卷和兌現(xiàn)承諾,并由美國來批卷和評定,整個過程絲毫不具有民主、平等、包容和透明的特質?!斑@種美國教其他國家該做什么事,該如何建設所謂的‘民主’機構,是不可接受的。因為如今的美國并不是按照民主國家來運行的,這不是美國開國元勛們所理解的民主。”①《美國人吐槽“民主峰會”:這不是我理解的民主》,《中國日報》2023 年3 月30 日。

        (三)“民主峰會”的真實意圖

        美國舉辦民主峰會反映出其推進大國競爭與霸權的真實意圖:一是想建構一個真正統(tǒng)治全球的平臺。美國企圖通過平臺不僅為追隨它的國家提供活動,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的壟斷地位而獲取利潤;美國通過平臺企圖對世界實現(xiàn)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控制。民主峰會的舉辦恰恰暴露出了美國想要建構一個真正統(tǒng)治平臺的意圖。多米尼加科學院院士在《今日報》上發(fā)表文章,揭露了美國策劃民主峰會的真正意圖就是建立一個統(tǒng)治平臺以此對其他國家施壓,對整個世界造成威脅。二是以冷戰(zhàn)思維制造對抗。真正的民主應該具有包容性、多元化,而不是以冷戰(zhàn)思維來制造對抗,搞民主固化。民主峰會實質上就是拜登政府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陰謀,堅持以自我利益為主,進一步構建一個經濟和軍事聯(lián)盟,服務于美國統(tǒng)治階級的霸權利益,并對其他一些獨立自主探索民主政治道路的國家進行遏制與打壓。美國根據(jù)自我意識形態(tài)觀,按照民主與威權二分法對世界各國進行分類;同時通過冷戰(zhàn)思維將世界劃分為不同的利益集團,人為地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制造沖突與矛盾,把整個世界推到沖突軌道上。很明顯,民主峰會是拜登政府以冷戰(zhàn)思維意圖聯(lián)合一些國家來反對被其視為競爭對手的國家,搞出的一種帶有帝國主義性質的峰會。三是將民主概念私有化。美國以“民主峰會”為幌子把自己國家的民主定義為一種具有普世價值的“民主制度”,給非西方國家戴上“不民主”“反民主”“邪惡國家”的帽子;同時還抹黑和詆毀這些國家的民主文化與價值觀。美國把自我民主打扮成人類社會唯一的“民主圭臬”,凡是與美式民主文化和價值觀不相同的國家均被攻擊和詆毀為“不自由不民主”。美國還頑固地把自我價值觀強加于其他國家,打擊與自己理念不同的國家。美國在對民主進行改造和修飾的同時,還通過學術交流和宣傳機構對它進行神圣化和絕對化的宣傳。搞話語霸權主義是美國進行其民主話語體系和話語權建構的主要手法。美國以“民主價值觀”劃線建立所謂“民主陣營”,試圖以集團優(yōu)勢迫使“非民主國家”“改弦更張”;同時,美國還對民主本來含義進行篡改,對民主形式進行裝扮,強調民主是通過選舉程序進行統(tǒng)治的一種方法。這樣一來,民主就變成了“人民選舉統(tǒng)治者”,由“民選統(tǒng)治者對國家實行統(tǒng)治”;“人民統(tǒng)治”被換成了“人民選舉”,“人民”變成了“選民”。人民的民主權利體現(xiàn)在“一人一票”的選舉權利和選舉活動中;民主由原來的主權在民原則淪落為“一人一票”實為“少數(shù)精英統(tǒng)治”的形式民主。在美國,社會民眾只能通過定期的大選投票表達政治行為,卻無法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政策和法規(guī)的制定、實施和監(jiān)督等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四是維護自身霸權。在民主峰會上,美國以“民主和非民主國家”進行劃線,組織所謂“民主陣營”對其他小國拉攏施壓使其依附于美國,同時對“非民主國家”進行民主價值觀等攻擊以及“自由”和“人權”抹黑,強迫其他國家承認和接受美國的“民主制度”,確立美式霸權需要。多年以來,美國都享受著全球霸權帶來的紅利,對霸權形成高度的依賴性,民主峰會的舉辦似乎更像是美國以民主峰會形式“威逼”其他國家對其民主霸權的承認和維護。根據(jù)美國以民主峰會名義邀請參與國家和地區(qū)的名單就能看出,這次會議真切反映出美國政治的真實企圖,也進一步證明美國在國際政治中表面是打著民主的旗號,實際上采取霸權主義行動。比如,民主峰會的參與名單里有中國的臺灣地區(qū),但是沒有中國大陸。根據(jù)美國民主峰會,開出受邀請的國家和地區(qū)的參會名單來看,與其說體現(xiàn)出其民主作風,不如說更反映美國維護霸權的需要。比如在拉美,美國政府就經常打著民主的旗號使用武力來實施霸權行為,不遺余力通過制裁封鎖、扶植反對派等手段顛覆委內瑞拉政權。另外,美國還經常在國際交往中通過“民主價值觀外交”來維護美國霸權。

        在推進人類民主政治發(fā)展中,美國確實做過一些有益探索,結合本國的文化與制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模式,這種模式和歐洲一些國家的民主模式也不盡相同,不僅對美國的政治文明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也對其他政治文明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由于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不同,對民主的探索絕不可能同質化,關鍵在于是否符合本國國情,能否獲得人民擁護和支持,能否帶來政治穩(wěn)定、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能否為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貢獻。美國通過“民主峰會”設置議題,人為地把世界割裂為民主與威權兩部分,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冷戰(zhàn)思維,是一種變相的霸權行為表現(xiàn)。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國家的強力制裁,同時,又毫無理由地接連退出“伊核協(xié)議”“巴黎氣候協(xié)定”和“中導條約”等,對中國也不斷搞小動作,難道說美國種種行為是民主行為?更不用說美國搞民主輸出,從“布拉格之春”到“阿拉伯之春”,從“顏色革命”到“民主對抗威權”等,難道不是美國借民主之名行威權之事?美國以“威權”為理由攻擊和干涉他國內政的理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也無法令人信服。當前,全球正處于一個風險與日俱增的時代,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歷史時刻,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只會割裂世界,阻礙全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世界不需要“新冷戰(zhàn)”,如果打著民主旗號挑動分裂對抗,將民主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本身就是對民主精神的踐踏,不得人心,貽害無窮。各國應該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基礎上實現(xiàn)和平共處,還民主以清白之身,還世界以團結和諧,共同為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注入動力。

        三、對“民主”與“威權”話語敘事的評判

        近些年,雖然美國按照自我的意識形態(tài)標準給其他國家進行“民主”或“威權”劃界,充當民主的教師爺,但是無法掩蓋自身民主政治陷入的長期頹勢與衰敗。例如,法國《世界報》以及美國《華盛頓郵報》《紐約客》等刊文指出美國民主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瑞典智庫“國際民主及選舉協(xié)助研究所”民調也認為美國在民主方面退步十分顯著。美國的布魯金斯學會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都發(fā)布報告指出美國民主制度面臨系統(tǒng)性危機,美國民眾對美式民主深感失望?!度A盛頓郵報》和馬里蘭大學聯(lián)合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民主的自豪感急劇下降,從2002 年的90%下降到2022 年的54%?!雹佟?022年美國民主情況》,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jbxw_new/202303/t20230320_11044478.shtml。昆尼皮亞克大學民調顯示“67%受訪者認為美國民主制度有崩潰危險,48%認為美國可能再次發(fā)生類似國會暴亂的事件”。②《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jbxw_new/202303/t20230320_11044478.shtml。在美國陷入民主的重重困境之際,拜登政府又在國際交往中搞出個“民主對抗威權”的名堂,顯然與當今世界民主發(fā)展趨勢背道而馳。我們要對這種“民主對抗威權”的虛假敘事保持清醒的認知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剖析與評判。

        一是要始終把握人民主權原則。民主的本質體現(xiàn)為人民主權原則,即人民是否當家作主,這應當是區(qū)分“民主”與“非民主”的關鍵。在西方民主話語敘事邏輯中,衡量和評判“民主”主要依靠一套由政治精英制定的一些程序,而不是依靠多數(shù)人的當家作主支持與認同,對那些沒有按照上述標準探索民主的國家來說,“即使多數(shù)人支持其體制,如果沒有民主程序,它也不會成為民主”。③[德]克里斯托夫·莫勒斯:《民主:苛求與承諾》,趙真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年,第42 頁。從民主的概念界定和價值取向來看,不論什么樣的民主程序都應當服務于民主的實質,形式是服務于內容的,不存在脫離內容的形式。意大利馬克思主義者葛蘭西就明確指出絕不應“把人們的注意力從問題的核心轉移到外殼”④[意]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曹雷雨等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 年,第156 頁。,民主問題的核心在于人民當家作主,民主的程序應當服務于民主的這個核心。

        二是防止“民主”與“威權”敘事中的意識形態(tài)陷阱。馬克思指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xiàn)”,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98 頁。這種觀念的作用確能“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727 頁。話語權是意識形態(tài)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服務于特定的階級利益需求,不存在任何純粹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對于世界民主理論本身的發(fā)展進路而言,不僅要批判與解構不適合世界民主潮流的霸權話語,破除西方“民主”話語敘事中的意識形態(tài)陷阱,而且要對“威權”這一概念進行深刻反思,特別是西方為何屢屢用“威權”當說辭,而且把其當作和“民主”直接對立的概念,只有把其中深層緣由說清楚說透徹,才能更有效抗御民主的異化、僵化和去功能化,促進世界民主健康有序發(fā)展。

        三是警惕“民主”與“威權”敘事中的貼標簽。美國把與其他國家的戰(zhàn)略競爭包裝成為“民主與威權”的對決,把自己貼上“民主”的標簽,卻枉顧本國民意民情,把大批民眾排斥在政治過程之外,無法有效保障和實現(xiàn)正當權利需求;同時還處心積慮為那些“非民主國家”貼標簽、立人設。例如,美國公開地給中國、俄羅斯等國家貼上所謂“威權國家”的標簽,企圖以“楔子戰(zhàn)略”瓦解破壞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密切政治交往,制造區(qū)域國家的分裂與對抗。

        四是抵制在“民主”與“威權”敘事中的拉幫結派。美國以民主峰會尋求“價值觀聯(lián)盟”以把其他國家拉到美國的陣營里面。例如,在第二次民主峰會中,美國在亞洲里挑選了韓國作為代表,那么按照結盟親密程度來說,日本更適合美國目的訴求,那么為何不挑選日本而挑選韓國呢?可能因為日本多年以來一直是死心塌地地跟隨著美國,已經被看作為死黨,而韓國則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民主峰會也成為美國想要拉幫結派的重要平臺。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美國想拉攏的國家打造國際輿論“擴音器”,想進一步加大攻擊中國、俄羅斯等所謂“威權主義”的意圖。

        五是破除“民主”與“威權”敘事中的數(shù)字化套路。美國主導的“民主與威權”的對決不僅是為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非民主國家”進行打壓和戰(zhàn)略競爭,更為重要的是處心積慮地利用數(shù)字技術搞“泛意識形態(tài)化”,以“技術民主”的幌子打壓中國數(shù)字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企業(yè)。近年來,美國采取多種策略遏制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的數(shù)字技術發(fā)展。美國防部下屬機構長期在推特等社交媒體通過操控話題、欺騙性宣傳等手段干預中東國家輿論認知,不斷激化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對立,強化冷戰(zhàn)思維。

        六是揭露“民主”與“威權”敘事中的雙重標準。美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凡是涉及國家主權、人權、反恐、環(huán)保和政治體制等問題時,總是按照自我的價值觀念和民主觀對其他國家指手畫腳,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進行恣意評判,不惜扭曲、歪曲事實,玩弄“雙重標準”,人為地制造一種先進與落后、文明與野蠻、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對立。其實,這種“雙重標準”背后反映出美國長期以來的“西方中心主義”霸權思維慣習。一方面,美國長期打著“民主”“人權”旗號,在處理各種國際與地區(qū)事務中奉行雙重標準。這種雙標做派已經成為這個超級大國的“特有病癥”;另一方面,美國對本國民主存在的結構性衰退無能為力的同時,還以各種借口干涉別國內政,四處見縫插針地煽風點火、挑動和激化地區(qū)和國際矛盾,試圖坐收漁翁之利。美國近年在一些國家中搞出的一些顏色革命、雙重標準等,最終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2022)表明美國政府治國能力和民主責任感近年不斷下降,在推進大規(guī)模改革、解決選舉公正以及媒體造假等諸多問題上缺乏有力措施。美式民主政治越來越表現(xiàn)為金錢政治。例如,2022 年中期選舉兩黨耗資超過167 億美元,刷新了2018 年140 億美元的紀錄,超過全球70 多個國家2021 年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巨額的競選資金消耗并未轉化為有效的國家治理。美國國內民主陷入重重困境,越來越成為政客的操弄的根據(jù),失去了應有的治理效能,這也是對美國在國際社會制造的“民主對抗威權”的莫大諷刺。從民主峰會可以看出,美國早已脫離了“民主”的本真意義,對內將民主作為謀取個人和黨派利益的工具,對外則把民主作為維護美國霸權的工具。

        四、結論與討論:民主政治的本真及回歸

        美國長期占據(jù)全球民主話語和敘事的主導權,根據(jù)自我需求將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民主和非民主的國家,這不僅是基于西方社會現(xiàn)在流行的二分法思維,即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對立、民主與威權對立、西方與東方的對立,而且也彰顯出美國依靠話語霸權優(yōu)勢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民主制造話語陷阱的別有用心。美國借助于自身發(fā)展優(yōu)勢,從自我利益和立場出發(fā),攫取了壓倒性的話語權,在全球知識界掌握了強大的統(tǒng)治力和解釋力。美國學者詹姆斯·彼得拉斯在《二十世紀末的文化帝國主義》一書中專門對美國文化帝國主義霸權行徑提出過批評;在《文化與帝國主義》中,薩義德也對話語體系和知識結構中的文化霸權問題展開過討論,指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一些國家按照自己的面貌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世界,按照統(tǒng)一的政治標準改造非西方國家,以期推動世界的同質化過程。把那些探索與美國不同民主政治模式的國家一律劃為“威權”主義,實質上就是文化霸權的體現(xiàn);其實,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民主制度,當民主面對國家治理中重重的社會問題與困境時,便會在一種理想的政治和具體治理實踐之間產生一定的落差,如何順利跨越這樣的落差,仍然是今天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要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當我們以治理的眼光來看待民主政治時,民主或許就有了其真正的實質性內涵,那就是民主政治不再是完美的,總是存在不斷改善修正的空間,需要通過人們的實踐探索進行推進。由于各國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不同、習俗不同、歷史語境不同,對民主的探索必然是差異性與多樣化的,不能以一種普適性的民主理念和制度付諸所有國家,必須顧及這個國家與社會真正的具體情況和運行狀況。雖然“西方國家建立了早期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又逐步推行普選制。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民主的進步,但是并不意味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于民主具有獨占權,也不意味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于民主政治有著專屬解釋權”。①楊嶸均:《全過程人民民主: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時代創(chuàng)新》,《學術界》2022 年第3 期。事實上“從人類社會民主政治發(fā)展進程來看,民主的觀念不會固步自封,不會停滯不前,更不是強加于他人頭上的一種宏大敘事表達;人們對民主的界定和看法也是一個不斷調整與發(fā)展的過程”。①趙宬斐:《民主觀念譜系及創(chuàng)新: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的闡釋性建構》,《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4 期。我們必須將民主和不同國家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并作為一種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手段的有效方式,這也意味著民主是一種開放性的永無止盡的政治探索過程,在這過程中民主善治的意義將不斷被升華,民主應當表現(xiàn)為一種不斷修正完善的治理過程,需要和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在探索中不斷豐富民主的治理內涵。

        中國共產黨人一直把民主作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為人類進步事業(y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②《2022年美國民主情況》,http://russiaembassy.fmprc.gov.cn/wjbxw_new/202303/t20230320_11044478.shtml。我們要正確看待和理解民主的共同性,這種共同性不是既定的,也不是封閉的,更不是某少數(shù)國家拿自己的標準強加于人而得到的,這種共同性的形成應是一個各國參與、共同協(xié)商、形成民主共識的過程。中國在推進民主政治建設中,提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要建構中國民主自主知識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期望能夠對中國的民主政治道路、民主政治邏輯給出科學的解釋,還要能夠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民主作為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內涵,為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和民主制度選擇提供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更期望能夠與西方一些國家展開平等對話,助力世界終結西方的話語霸權,迎來世界民主美美與共、和諧共生的話語時代。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jié)!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當代水產(2019年4期)2019-05-16 03:04:56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國家為什么會失敗
        上海國資(2015年8期)2015-12-23 01:47:33
        亚洲av永久综合网站美女|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豆国产95在线 | 亚洲| 久久久久久AV无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公司| 国产喷白浆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乱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女人色熟女乱|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大白屁股流白浆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av日韩专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老太脱裤子让老头玩xxxxx| 一国产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农村妇女一区二区三区| 黄片视频免费观看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国产美女露脸口爆吞精| 亚洲国产成人AⅤ片在线观看|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男人吃奶摸下挵进去啪啪软件| 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 日韩熟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av四季|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浪潮AVⅤ| 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日韩| 综合亚洲伊人午夜网|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9| 麻豆国产成人AV网| 人妻少妇艳情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18久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 久久婷婷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 |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