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娟
摘要:“雙減”政策的落地為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提供了契機,其中“共讀”為解決英語閱讀匱乏提供了新的視角。可以從三個方面實現(xiàn)有意義的共讀,一是師生共讀,通過“有料、有效、有趣”的閱讀體系的建構(gòu),讓閱讀更有力量;二是同伴共讀,通過伴讀復述、接力預測與導圖引領,讓閱讀更有效果;三是親子共讀,通過《共讀指導手冊》《導讀單》和共讀反饋表的落實,讓閱讀更有溫度。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外閱讀;師生共讀;同伴共讀;親子共讀
英語閱讀應該是一個不斷內(nèi)化、積累與遷移的過程,夯實這一過程的關鍵在于一個“共”字。師生共讀,重構(gòu)英語課外閱讀的新方向、新秩序與新框架;同伴共讀,讓分享、互促和激勵成為閱讀中的常態(tài),發(fā)揮“1+1>2”的作用;親子共讀,以生命溫暖生命,實現(xiàn)親子間的心靈溝通與情感浸潤。
“雙減”政策落實的過程中,課后延時服務為英語課外閱讀提供了契機,師生共讀成為現(xiàn)實,在這場閱讀的盛宴中發(fā)揮重要的引領作用。閱讀資料的甄別與篩選、閱讀目標的確定與達成、閱讀活動的方式與方法,均考驗著教師。如何開展有料、有效、有趣的共讀活動,值得教師邁開創(chuàng)新性步伐。
(一)有料:盤活優(yōu)秀的閱讀資源
英語閱讀材料種類繁多,需要教師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使之“有料”,為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提升助力。一個“有料”的閱讀資源庫是學生充足閱讀的保證。閱讀資源的篩選應該注重趣味性與生本性,前者針對教材,后者針對學生,如《跟上兔子》系列繪本就是依據(jù)上述兩“性”選擇的結(jié)果(見表1)。
有趣又豐富的閱讀資源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既保證了學生在課外有書可讀,又為“雙減”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徑。
(二)有效:指向素養(yǎng)的共讀目標
師生共讀的前提是有一個明確而有意義的目標。新課改背景下,指向英語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確定不可或缺,如在繪本My friends的閱讀中,可以確定如下師生共讀目標:
1.語言能力:通過閱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2.學習能力: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3.思維品質(zhì):發(fā)展學生觀察、思辨、探究能力,力爭做到思維縝密、邏輯清晰、獨立判斷、辯證分析等。
4.文化意識:引領學生感知文化的差異,體驗文化的魅力,在比較鑒賞中強化文化意識,傳承和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文化。
以上目標基于學科素養(yǎng),成為師生共讀的方向,師生在熱烈的討論和分享中體驗成長的溫暖,在優(yōu)美的朗讀和講述中豐富學習的路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三)有趣:基于學情的共讀活動
師生共讀不能因為教師的存在而讓學生感到緊張、壓力大,相反,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是一個低壓力的環(huán)境。教師應創(chuàng)設搖曳生姿的共讀活動氛圍,帶給學生濃濃的趣味感。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立場”,選擇基于學生實際學情的趣味場景,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讓“悅讀”成為師生共讀的常態(tài)。
如共讀經(jīng)典繪本I like me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活動:編寫真實而有趣的兒歌介紹自己。有的學生從身材、長相、穿著等方面介紹自己,有的學生從記憶力特別好這方面介紹自己,有的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方面介紹自己……介紹自己時是否做到了真實而全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發(fā)、勇于敞開自己內(nèi)心的勇氣,才是學習中更加重要的境界。
學生與同伴共同參加英語社團活動,為有效的同伴共讀提供了契機———同伴示范、同伴咨詢、同伴監(jiān)督、同伴評價等都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閱讀中學生發(fā)音方面的錯誤、詞匯和句型使用的不規(guī)范,最早是同伴發(fā)現(xiàn)的,而非教師。閱讀的持續(xù)、鞏固與監(jiān)督,也離不開同伴。以小組為單位,共讀英文書籍,彼此欣賞、互相促進、共同反饋,不僅讓閱讀更有效果,還會收獲友誼與共情力。
(一)伴讀復述,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開始之前,根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組建小組,盡量讓每組都包括不同層次的學生,避免“強強聯(lián)合”或“弱弱聯(lián)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為指導者、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為學習者,必要時可以互換角色。
Step1: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先讀5分鐘;
Step2: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停頓的地方繼續(xù)閱讀5分鐘;
Step3:所有學生在2分鐘內(nèi)輪流復述文本概況(包括主要內(nèi)容與中心主旨);
Step4: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從上一個5分鐘結(jié)束的位置開始閱讀,然后用10個字進行總結(jié);
Step5: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接著閱讀,也用10個字進行總結(jié)。
總結(jié)過程中,當學生出現(xiàn)沒有說出主角配角、字數(shù)過多、重復啰嗦、半句或病句時,其他學生為其糾正,力爭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提升閱讀力。
(二)接力預測,發(fā)揮同伴效應
運動會中的接力賽是最為緊張刺激的,也是最為精彩的,英語閱讀中的接力預測同樣可以達到以上目的。預測:學生依次對所讀內(nèi)容做出預測;讀:所有學生同時閱讀;檢查總結(jié):判斷預測是否準確,總結(jié)預測不準的原因。
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提供糾正性反饋,真正發(fā)揮同伴效應。
(三)導圖引領,發(fā)展閱讀品格
同伴共讀中的精讀與泛讀不可或缺,可以借助發(fā)散性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通過化繁為簡的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降低課外閱讀的難度,另一方面,可以為同伴共讀提供有效閱讀的腳手架,更好地發(fā)展閱讀品格。
例如,課外閱讀Agreatcountry:China的教學中,教師提供思維導圖的架構(gòu)(見圖1),學生互相合作,共讀共思、補全思維導圖中留白的部分,完成知識的延伸與學習的遷移。
英語課外閱讀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可以嘗試將教師的指導力、學生的閱讀習慣等遷移到家庭閱讀中[2]。親子共讀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如My Family的繪本閱讀,采取以下措施:給家長發(fā)送《共讀方法與建議》《共讀指導手冊》《導讀單》,上傳第一級My Family繪本書籍和繪本視頻,上傳親子共讀視頻,提交共讀反饋表等等。
《共讀指導手冊》重在共讀過程的步驟建議,閱讀步驟為:1.聽錄音,跟讀標題;2.推測故事內(nèi)容,形成具體的閱讀目的;3.帶著猜測,翻開內(nèi)頁。然后進階為:1.聽錄音,跟讀句子;2.驗證猜測,并給出下一個猜測;3.驗證猜測,并梳理信息。《導讀單》更為詳細,讓親子共讀更易操作(見表2)。
學生的學習起點與閱讀進階能力不一樣,《共讀指導手冊》與《導讀單》也應該更細微一點,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選擇;更簡化一點,以便讓親子閱讀更便捷化。這就意味著共讀手冊及導讀單要不斷豐富、優(yōu)化,不但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深度閱讀,還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富有建設性意義的共讀結(jié)束后,多方合力要做好共讀反饋,有效檢測共讀成效,激發(fā)學生及家長閱讀的后續(xù)力,其中學生及家長的反饋不可或缺(見表3)。
學?;蚪處煂τH子共讀中涌現(xiàn)出的典型給予家庭“閱讀之家”的稱號,并頒發(fā)共讀證書,也可發(fā)送至家長群,通過搭建可視化平臺,讓正能量、正效應充盈在更大的空間內(nèi)。
英語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fā)展,師生共讀、同伴共讀與親子共讀為教學延伸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3]。教師應該打造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共同體,不斷催生學生英語閱讀的內(nèi)生力,注重有效閱讀的技巧與方法,讓身處其中的閱讀者受沐浴、滋性情、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磊.“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英語,2021(10).
[2]姚達文,林小漫,吳少芹.打造區(qū)域“C-SFA”閱讀生態(tài)圈提升學生英語閱讀素養(yǎng)[J].教學月刊·小學綜合版,2022(5).
[3]7"林雅菁.以“單元拓展式”課外閱讀培養(yǎng)英語語言能力[J].福建教育,2017(15).
課題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指導策略研究”(GS[2023]GHB1288)
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