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磊磊
“二次寫作”指的是作文點評后的修改,學生要根據(jù)批改、講評的意見,自己修改作品,提高文章質(zhì)量,提升寫作能力。二次寫作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重要手段。認識論認為二次寫作是學生在首次“認識”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再認識”和“再實踐”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掌握二次寫作的正確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一次寫作,奠定二次寫作基礎
1.記錄筆記,寫下未解難題
很多學生在一次寫作的時候,并沒有形成后續(xù)要修改提升的意識,忽略了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際上,這些信息都是后續(xù)自我提高的基礎。故此,在學生一次寫作的時候,教師要引導他們準備寫作筆記本,將自己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為二次寫作奠定基礎。
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時,教師可引導學生一邊構思寫作,一邊記錄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暫定的解決方案。等完成寫作后,再回過頭來看看此前記錄的筆記,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可以根據(jù)“收集資料階段、整理信息階段、寫作階段”這幾個階段整理問題,如一名學生在“收集資料階段”提出問題:“如何才能收集更多的信息?”他當時想到的是通過網(wǎng)絡搜索信息,卻不知道如何提升搜索效率。在后續(xù)的討論中,他認識到可以調(diào)整關鍵詞,加入“起源、習俗、美食”等方面的信息,精簡搜索范圍,提升搜索效率。在“整理信息階段”,學生提出問題:“信息太多,如何才能整理歸納?”整合調(diào)整后發(fā)現(xiàn),可以給各種資料設計關鍵詞,然后用數(shù)據(jù)庫的形式整理起來。在“寫作階段”,學生遇到的問題更多,如怎樣調(diào)整詳略順序、如何體現(xiàn)出專業(yè)性、如何讓語言更生動有趣。這些問題都很難快速找到解決方案,所以值得記錄下來,留待后續(xù)深入研究。在某些時候,學生遇到問題后很難快速解決,得到最優(yōu)解。如果能及時記錄,逐步分解問題,反而會“柳暗花明”。故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記錄下遇到的問題,為后續(xù)探究指明方向。
2.拓展思考,找到發(fā)展方向
由于寫作主題和字數(shù)的限制,學生在作文中不可能將所有的想法都寫進去,即使有很多獨特的想法,也不能寫到作文中。教師要鼓勵他們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留待二次寫作的時候,拓展新的寫作方向。
寫“XX讓生活更美好”的時候,教師可鼓勵學生說說可以從哪些方向入手寫作。學生分別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向,其中包括:某種科學技術對人類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探討科學技術的優(yōu)點和缺點,反思如何更好地運用科學技術;用科幻小說的形式,展望以后的科學發(fā)展圖景。寫作的時候,學生只能選擇其中一個寫作方向,如果有學生對其中的另一個方向也感興趣,可以在后續(xù)的拓展學習中,進行二次寫作。如有學生寫的是“交通問題”,寫了汽車、地鐵、輕軌等交通工具的發(fā)明,讓城市更發(fā)達,讓交通更便利。但是隨之也產(chǎn)生了問題,那就是產(chǎn)生了交通擁堵。他在寫作中選擇了現(xiàn)實的寫作角度,辯證分析了交通發(fā)展給人們帶來的優(yōu)缺點。在后續(xù)的二次寫作中,他轉(zhuǎn)換了寫作角度,寫在未來社會,可以發(fā)明在空中飛的汽車,這樣就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通過記錄拓展思考的信息,學生認識到寫作并不只是當前完成的某個任務,而是值得后續(xù)深入探究,找到研究方向。這樣一來,寫作就有了延續(xù)性,學生不僅可以在一次寫作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寫作,還可以順勢參加更多寫作活動。
二、二次寫作,破解一次寫作瓶頸
1.拓展細節(jié),優(yōu)化語言表達
魯迅強調(diào):文章寫完后要修改,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這樣才能讓文章精煉流暢。教師在指導學生二次寫作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要讓學生圍繞作品的語言表達進行思考,刪掉和主題無關的文字。還要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寫得不夠深入,沒有展現(xiàn)出的細節(jié),要采用擴寫的方式補充完整,這樣才能讓文章的語言變得緊湊而細膩,提升表達效果。
寫“我的動物朋友”時,教師引導學生對照課文進行思考,先看看《貓》《母雞》《白鵝》等文章的寫作方法是什么,作品中圍繞動物的哪些角度進行細化寫作。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照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看看在細節(jié)描寫上還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別從外貌細節(jié)描寫、動作細節(jié)描寫等角度入手進行分析。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我寫的是養(yǎng)烏龜?shù)倪^程,我將烏龜比喻成老者,描寫其走路時的樣子,用了細節(jié)描寫,卻沒有想象此時烏龜?shù)膬?nèi)心活動是什么,如果能結合老者的內(nèi)心世界補充一些細節(jié)描寫,那么烏龜?shù)男蜗蟊厝粫S富?!庇谑窃搶W生便補充了這方面的內(nèi)容,寫了烏龜搶食失敗后的感受,寫出了“老者”的豁達之情。在添加了細節(jié)描寫后,烏龜?shù)男蜗笠沧兊酶毮伾鷦印?/p>
在指導學生進行二次寫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修改前后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找出其中的差異之處,看看修改后的作品是否在語言上更為自然、順暢,描寫是否更細膩、生動,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懂得煉字煉句,讓文字凝練而簡潔,從而提高作文水平。
2.調(diào)整結構,凸顯個性思維
科學安排文章結構才能使得文章突出重點。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二次寫作的時候,要引導其關注作品的結構,對需要調(diào)整的地方及時進行調(diào)整。教師先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在課堂閱讀中掌握的知識,總結文章的基本結構,然后對照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看看自己用的是哪一種,思考如果調(diào)整結構。通過這樣的修改,能將個性思維融入作品中。
寫“我想對您說”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看看這些作品在結構上有什么不同。如有學生發(fā)現(xiàn)《父愛之舟》用的是回憶的方式,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則體現(xiàn)了父母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用了對比的手法。教師繼而引導學生在二次寫作中也同樣使用對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如有學生提出:“既然題目是‘我想對您說,那么如果用第二人稱寫,能產(chǎn)生傾訴的感覺,效果會更好?!边€有學生提出:“我覺得可以采用倒敘的手法,先寫一下對方已經(jīng)離開了自己,然后寫對方對自己的好,這樣顯得更深情?!痹诮處煹墓膭钕拢瑢W生圍繞自己的想法改寫,試著調(diào)整作品結構。
好文章需要作者精心構思,在謀篇布局中科學設計,從而針對寫作主題搭建科學的框架,這樣才能讓作品更具活力,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引導學生調(diào)整作品結構。如對于一篇文章除了按照順敘的方式來寫作以外,還可以使用插敘、倒敘等手法,若有條件還要試著加入承上啟下的詞句,這樣文章的結構才更合理。
3.拔高立意,升華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在引導學生修改作品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文章的立意入手分析,看看這篇文章主要寫的是什么,是否存在故意拔高或者立意平淡的問題。學生認識到要適當拔高立意,同時也要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想法融入作品中,這樣寫出的作品讀起來真誠自然,讓人回味無窮。
寫“神奇的探險之旅”的時候,學生都展開想象,寫了自己和同伴冒險的故事,但是學生大多只關注寫“神奇”和“探險”,注重情節(jié)是否離奇,卻忽略了拔高立意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互動探討,看看能否在原有作品的基礎上升華,讓文章變得耐人尋味。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探險的原因、途中遇到的人事物、收獲、啟迪這幾個角度入手寫作。這給了學生一定的啟發(fā):有學生寫去森林冒險的事,和野狼爭奪食物,從這些內(nèi)容拓展開來,思考為何野狼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為何人類要侵犯它們的領土,這樣就從單純的冒險拓展到了對環(huán)境保護的思考,升華了立意。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唯有立意正確,才能寫出符合主題的文章。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看看作品的立意是否存在問題,并討論該如何修改,這樣學生才能得到啟迪,形成正確的立意,這既有助于優(yōu)化作品,實現(xiàn)“改”和“寫”并重,更有利于寫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形成良性循環(huán),在點滴之間提升作文水平。
三、綜合歸納,提升寫作素養(yǎng)
1.端正學生思想,形成修改意識
在完成了二次寫作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整合一次寫作和二次寫作的收獲,說說有哪些寫作經(jīng)驗,進而提升他們的寫作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通過這次活動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讓他們認識到修改是寫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設置二次寫作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寫“我的拿手好戲”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茶話會的活動中。學生可以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戲,說說自己在學習該技藝的時候,遇到了什么困難。然后再對照自己的文章,看看是否翔實細膩地描寫了拿手好戲的特點,并加以修改。這樣能讓學生意識到互動交流是一種獲取寫作經(jīng)驗,提升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有趣的游戲融入教學中。如有學生寫自己的拿手好戲是騎自行車,卻不知道該如何寫好這一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參與游戲“接龍講故事”,每個學生說一段,講講自己為何要學習自行車、第一天學騎車的經(jīng)歷如何、在此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擾、如何戰(zhàn)勝困難。通過接龍游戲,學生從其他人的表述中得到啟迪,發(fā)現(xiàn)要寫好“學騎自行車”,其實并不難。在二次寫作時,就可以借鑒他人的觀點,并加入自己的想法,寫出新意。
教師可以采用茶話會、游戲等方式,減輕學生的負擔,并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二次寫作是負擔,反而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中。
2.提供多種支架,化解寫作難點
小學生的寫作思維是內(nèi)隱的,很難自主找到寫作的方法。所以教師要在學生二次寫作的時候適當提供支架,幫助他們化解寫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點,從而提升作文水平。
寫“我做了一項小實驗”的時候,學生在一次寫作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如何才能將實驗的過程寫清楚,二是怎樣才能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參與實驗的心理融入寫作中。在學生二次寫作中,教師可以結合這兩個問題,分別提供支架。針對第一個問題,可以提供思維導圖支架。學生先了解如何繪制思維導圖,然后將實驗過程用思維導圖記錄下來,包括實驗分多少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步驟是什么、需要哪些實驗器材和材料。學生發(fā)現(xiàn),運用思維導圖,能讓思維更清晰,在寫作的時候就能有條理地寫清楚整個過程。針對第二個問題,教師可以提供交流支架,讓他們說說在每個實驗環(huán)節(jié),心情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從同伴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啟迪,都可以寫入作品中。通過提供寫作支架的方法,教師搭建了“腳手架”,幫助學生化解寫作中遇到的難點。學生可以在支架的指引下,進行二次寫作,解決一次寫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學者葉圣陶認為:“寫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這是好習慣。”《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diào)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修改作品,好文章離不開多次修改,唯有反復潤色,不斷提煉,才會讓作文更富魅力。修改既是良好的寫作習慣,更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二次寫作,對作品進行自我加工、潤色和完善,從而讓作品得以升格,使寫作更靈動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