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媛
村里很少有人搭戲臺的,入了夜,滿天的星子壓下來,人便靜了。
城里卻不同,才子佳人,王侯將相,水袖如云,走馬燈一樣,從戲臺上鏗鏘而過。戲臺子撐起了一個綺麗的空中樓閣,像一場火樹銀花的夢。
在我很小的時候,外婆總帶我到城里看戲。
看著還未完全消失的月亮,霧水打濕了衣裳。
“京劇可是好東西,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國粹啊!”
外婆臉上彌漫著幸福滿足的神情。唱戲聲混雜著嘈雜的說話聲和燒烤攤烤香腸的滋滋聲。我卻一臉茫然地看著臺上涂著油彩的人走來走去,蹦蹦跳跳,唱著永遠聽不懂的內(nèi)容。只有臺上的花旦是我所喜愛的,俏滴滴,機靈靈,一停一頓間頭上的冠滴溜溜地晃,那始終是兒時一個不真實的夢。
后來出于對那身行頭的好奇,點燃了我對京劇喜愛的火種。
“外婆,我小時候鬧時,你總會唱幾句哄我,我現(xiàn)在還想聽著學(xué)學(xué)?!?/p>
外婆聽到我的話后特別開心。
那幾年,跟隨外婆聽了很多名家名段,心中總是盤旋著一種聲音,京劇如此美,更應(yīng)有人傳承。
捏起戲本,深入其中才發(fā)覺,中國戲劇美在起承轉(zhuǎn)合,美在音韻和諧。驀然覺得京劇老了,老的東西更有韻味,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大美。
一個午后,我拉著外婆又去看戲。
“外婆,我們?nèi)タ础舵i麟囊》吧?!?/p>
于是,兩張京劇的票靜靜躺在手中,上面油墨縱橫匯成一花旦的模樣。
步入會場,里面的觀眾不乏年輕的面孔。大幕緩緩拉開,鑼鼓鐃鈸齊鳴,臺上的燈照得極亮,那戲服上的花紋都有些失真。
“春秋亭外風(fēng)雨暴,何處悲聲破寂寥……”薛湘靈隔簾只見一花轎,與自己的這轎相比實在寒磣。她手腕翻轉(zhuǎn),明艷的臉從簾中探出:“我正富足她正少,她為饑寒我為嬌,分我一只珊瑚寶,安她半世鳳凰巢?!?/p>
只覺得臺上人輕抬蘭花指,微撇的眉都是極美的。
歌詞好似一顆顆玉珠,濺到空中,落在我的心里,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
“這才是人生難預(yù)料,不想團圓在今朝……種福得福如此報,愧我當(dāng)初贈木桃。”這唱腔有著攝人心魄的魅力,唱畢,臺上的兩人定格在那里,我才緩過神來。
出了會場,已是深夜,手中的票上仍是那墨勾的旦,一雙媚眼眼珠脧動,朱唇輕啟。
回首唯余燈火,想要再看看那薛湘靈的青褶子,趙守貞的藍帔。江風(fēng)乍起,那水袖與燈影便都陷入了萬千星河里……
(指導(dǎo)教師? 柴?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