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qū)宋家小學 周 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又是聽覺的藝術。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更好地學習音樂技能,提高音樂素養(yǎng),從而可以在具體教學中使學生更快地進入音樂意境,受到音樂感染,準確地進入音樂意境,受到音樂感染,準確地捕捉音樂形象,進入角色。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這是至關重要的。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的一個意境和環(huán)境。我認為在教唱歌曲時結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創(chuàng)造音樂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音樂源于自然”,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學生拘泥于室內的學習,應當讓他們在體驗活動中回歸生活,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
在上欣賞課《森林的歌聲》時,讓學生自己來準備小樂器模仿森林中的各種聲音。上課時,同學們帶來了礦泉水瓶、易拉罐、餅干筒、報紙、樹葉等,有的還在可樂瓶里面裝豆、米、沙或石子?;顒訒r,孩子們興趣很濃,有的用報紙模仿風聲,有的用樹葉吹出動物的叫聲……整個活動過程中允許每個學生圍繞活動目標,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
學生通過尋找、發(fā)現(xiàn)、探究、模仿、表現(xiàn)的過程創(chuàng)造出教學內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了學習興趣,烘托了課堂氣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也鍛煉了實踐能力。
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圖畫再現(xiàn)教材情境,實際上就是把歌曲內容形象化,符合兒童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知特點。在用圖畫再現(xiàn)情境時,需要教師加以點撥,從而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如教學《大鹿》一歌時,教師在黑板上或者事先準備好一幅森林圖,圖中有被狼追趕的小兔,還有童話中的面包房,房中站著大鹿向外張望的場景,讓學生通過畫面情境,體會兔子當時被狼追的害怕著急的心情,并會很好地表現(xiàn)出歌曲中的情感。
音樂與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充分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通過有聲有色的表演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歌曲中的角色不只是在音樂教材上,而就是同學們自己。這樣,學生們對教材中的角色必然產生親切感,加深了內心體驗;另一方面,由于運用了表演,不僅使歌曲所描繪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而且罩上了情感色彩。這種生動的形式使學生特別高興,他們既可以聽到,又可以看到,而且富有戲劇性,學生積極性高、印象深刻是很自然的結果。以角色扮演體會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話、故事中角色的扮演。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才不致于成為沉重的負擔。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huán)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fā)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愉快的夢》這首歌曲時,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畫面:在蔚藍的大海里悠悠飄蕩著一只小船,慢慢地飄向一座孤獨的小島,島上放射金光……將安靜的情境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沉浸在其中;在把抽象的現(xiàn)象形成具體的東西,學生也就學得有趣,學得扎實。集音、形、色、像為一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求知創(chuàng)作的欲望,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參與。又如南湖之春某老師教學欣賞課《望月節(jié)》時,先讓同學們觀看動畫片《寶蓮燈》,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在讓學生通過音樂想象祭祀舞蹈的場面后,老師又讓學生欣賞動畫片中的舞蹈場面,與自己想象的作對比,通過這些動畫,使學生對音樂有了更深的理解。
錄音、錄像、投影、電視、計算機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具有豐富表現(xiàn)力,它能提供直觀、多彩生動的形象,把許多看不到、摸不著的事物現(xiàn)象和場景再現(xiàn),調動學生多感官受刺激,從而能有力地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fā)他們的認知興趣,把他們帶到興趣橫生的環(huán)境中去探求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去學習。
新課改力圖逐步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首先在親歷生活過程中感知音樂。生活化情境伴隨著學生的生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得到積極的啟發(fā)和暗示,在此過程中發(fā)展了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其次在模擬生活角色中體驗音樂情感。模擬生活角色就是指角色體驗。在學習中進行角色模擬,目的是讓學生重歸真實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體驗生活,回歸人性的本質。再次,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達音樂思想。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真實可感的場景、條件等,讓學生在實境體驗中感悟知識,體驗生活。
我在剛教完歌曲《山谷靜悄悄》后,引導學生:“我們走過這個幽靜、美麗的山谷后,來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腸小道》這段音樂。通過制造一種神秘的情景,引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用心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將學生的無窮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有個學生聽了音樂后,這樣描述:在一個黑暗恐怖的大峽谷里,有一頭驢媽媽正在尋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可驢媽媽堅信自己會找到自己的孩子,還是勇往直前。終于,她穿過了小道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樹林里,接著,驢媽媽在樹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著了,她夢見了自己與孩子團聚了。我終于相信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驚人的,無窮的想象蘊含了無盡的創(chuàng)造。正如新大綱中指出:作為教師要能根據(jù)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聯(lián)想的廣闊空間。
小學音樂課的情境教學有利于小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審美意識的增強,人格品質的完善,小學音樂課的情境教學,使小學生形成高尚的審美情感和優(yōu)秀的審美品質。由此同時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培養(yǎng),在更加深入了解世界的基礎上必將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將積極主動充滿熱情地進入歌唱學習中,這樣我們才是成功的,這樣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真可謂:以境動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