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天河區(qū)華康小學 嚴湘婷
隨著多媒體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廣泛應用,有部分小學數(shù)學教師對于課堂板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本人參加過兩屆的“全國中小學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大賽暨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專家指導時曾經提出:參加白板大賽,注重的是多媒體的應用能力,所以,不建議有黑板板書。所以,有的課堂將所有板書制作成一張張精美的多媒體圖片展示,到了下課,黑板上一點板書都沒有或者只剩下課題。
那么,在多媒體普及的數(shù)學課堂,到底還要不要寫板書?如果要,在什么時候寫?應該寫什么內容?
近年的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增加課堂情境真實性、展示及時性、將抽象問題直觀化等優(yōu)點,越來越多的老師更注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而忽視甚至沒有傳統(tǒng)的板書;在屏幕上快速地推導,黑板沒有留下思維痕跡的板書,給學生感官刺激的時間偏短,學生很難對重難點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主要采用邏輯分析法,在整理文獻、了解現(xiàn)狀,梳理問題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反思總結和邏輯建構,研究如何設計課堂板書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完整性
課堂板書有“微型教案”之稱,所以板書應該使用精煉的文字,輔以圖、表等形式,提煉出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但是在板書時,要注意板書的時間不宜過長,內容不宜過多。
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38 頁例5 是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逆向問題。板書設計:閱讀與理解:小明有4 本書,他的書比小東少。小東有多少本書?(說明:為了對比教學,這里修改了教材的題材與數(shù))
教學線段圖的板書:先找出關鍵句,在關鍵句里面確定單位“1”。畫一條線段,表示單位“1”的量。畫對應量的線段時,要找到關鍵句里面的分率,分率是四分之三,就將單位“1”的線段平均分成分母的份數(shù)四份。接下來找關鍵詞,“多”則對應量的線段長,“少”則對應量的線段短?!吧佟彼姆种褪侨∷姆葜械娜?。
回顧與反思環(huán)節(jié)是修訂版教材新加入的內容,要求學生能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有利于學生形成檢查與反思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所以,該環(huán)節(jié)也是必備板書。
2.對比性。板書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把教師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示范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有觀察、思考、領悟的時間與過程。(1)色彩的對比性。解決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找到單位“1”,在題目中,師生共同尋找單位“1”并用彩色粉筆板書出來,彰顯單位“1”的重要性。(2)知識的對比性。每一屆的六年級學習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都是難點,而這一類題目則更是難中之難,學生很容易將單位“1”未知的“小明的書比小東少”這類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錯誤列式為分數(shù)乘法,并且把分率改變?yōu)椋?+,即正確列式應為,學生錯誤列式為。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設問:“小明比小東少是否表示“小東比小明多并將本例題對比作圖,直觀展示小明的與小東的長度不相等,從而讓學生明確“小明比小東少不等于“小東比小明多,繼續(xù)追問原因——原來他們的單位“1”不同,所代表的就不一定相等。
3.趣味性?!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jù)小學生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地設計板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6 頁“比多少”,教師可以利用簡筆畫將圖中的小動物、水果、物品等畫出來,一一對應比較,有趣、直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
4.互動性。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分析,多種注意相互替換,才能使學生的注意持久。板書既是老師將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方法、思維過程完整、精煉地呈現(xiàn)給學生的一種手段,更是學生觀察、思考、領悟的一種方式,所以,板書應該具備互動性,激勵學生上講臺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