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要】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疾病認識及復發(fā)的影響。方法:選取宜春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護理干預時間進行分組,2020年8月—2021年7月干預的患者為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2021年8月—2022年8月開始干預的患者為研究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每組30例。對比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復發(fā)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較對照組高,整個護理干預期間疾病相關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且研究組復發(fā)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積極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取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及疾病復發(fā),進而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重癥肌無力 臨床護理路徑干預 疾病認識 并發(fā)癥 復發(fā) 生活質量
Influ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on Disease Awareness and Recurrence of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LI Fe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04): 0-09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on the disease awareness and recurrence of myasthenia gravis.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Yichun People's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2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ervention from August 2020 to July 2021 were group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 from August 2021 to August 2022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and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rate of mastery of disease knowledge, related complications, recurrence rat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mastering disease knowled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disease-related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whole period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tervention for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can achieve more ideal nursing effect,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 knowledge of disease,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disease recurrence,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Myasthenia gravis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tervention Disease awareness Complication Recurrence Quality of life
重癥肌無力為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由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骨骼肌、呼吸肌及眼部肌肉等[1]。患者臨床癥狀常表現為部分、全身骨骼肌無力和易疲勞,活動后癥狀加重,經休息后癥狀減輕,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但若未及時治療,疾病進展,可累及呼吸肌等造成呼吸衰竭,甚至是造成死亡等情況[2-3]。目前,臨床對于治療重癥肌無力患者主要實施藥物治療,雖能緩解疾病進展,但部分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治療,在長久的治療周期中,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會逐漸減低,且部分患者疾病認知能力較低,自我效能不強,常導致其發(fā)生肌無力危險,嚴重情況可危及其生命健康安全,還需進一步加強護理干預[4-5]。既往臨床實施常規(guī)護理,雖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缺乏系統(tǒng)性及全面性,整體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能以護理目標、方式和護理效果作為橫軸,以時間作為周期進行護理干預,更具系統(tǒng)性及全面性[6]?;诖?,本研究將重點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疾病認識及復發(fā)的影響,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宜春市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重癥肌無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護理干預時間進行分組,2020年8月—2021年7月干預的患者為對照組,2021年8月—2022年8干預的患者為研究組,每組30例。(1)納入標準:①與文獻[7]《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中重癥肌無力疾病診斷相符合;②因肌無力癥狀加重均在本院治療,伴有明顯的病態(tài)疲勞感;③年齡>18歲;④藥物治療后病情趨于穩(wěn)定。(2)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或存在認知功能及溝通能力障礙;②存在心臟功能、腎臟功能、肝臟功能缺陷或障礙;③有惡性腫瘤或存在免疫性缺陷;④合并嚴重腦血管疾?。虎萑砑毙愿腥炯昂喜⒚庖呦到y(tǒng)缺陷;⑥臨床資料不完善;⑦治療依從性差,無法接受院外隨訪干預。本研究經過宜春市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颊咦栽竻⑴c本研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在患者入院后盡可能早的對其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告知其重癥肌無力具體治療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及相關并發(fā)癥等,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并及時解答患者疑難問題等。
研究組: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組建臨床干預小組:選取1名護士長及若干名護理人員,其中護士長為組長,進行日常護理工作培訓及進行護理工作分工,明確每個護理人員職責。(2)建立個人檔案:由臨床干預小組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建立個人檔案,包括疾病檢查結果、既往病史、病情情況、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等方面,并根據個人檔案制訂相應的個人護理方案,并嚴格要求每個護理人員按照相關護理方案開展護理工作。(3)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參考患者個人檔案、個人護理方案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包括具體講解患者本身病情嚴重程度、疾病發(fā)展機制、現階段治療方法、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疾病具體臨床表現、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相關并發(fā)癥預防措施及注意事項等,并且對于認知能力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實施一對一疾病健康知識教育,以提升其對于疾病的認知。(4)心理健康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進行交流溝通,并在交流溝通中對其進行心理評估,對于存在嚴重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者,在了解其產生負性情緒的具體原因后,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例如因擔心治療效果而產生焦慮、抑郁患者,護理人員可向其具體介紹本院醫(yī)療水平、技術等,并列舉本院既往治療成功案例,讓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開展,以便于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進而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及安全感,避免或減輕其焦慮、抑郁情緒。(5)飲食指導:根據患者病情、飲食習慣及個人護理方案制訂個體化飲食方案,如針對病情,囑咐患者每日應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等,保證每日攝入營養(yǎng)均衡,并且指導患者在食物選擇上應選擇富含蛋白質、鉀物質類食物及低鈉食物,避免因不良飲食對病情造成影響。同時,對于存在吞咽障礙類患者,護理人員應給予其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在喂養(yǎng)過程還需注意喂養(yǎng)方式,如喂養(yǎng)時抬高患者頭部,避免發(fā)生誤吸引起窒息或氣道堵塞。(6)康復訓練,根據患者個人檔案及護理方案,為其制訂具體的康復訓練措施,如針對四肢肌無力患者,可進行骨骼肌、四肢肌群訓練,采取拿法、?法對患者進行按摩,以促進肌群血液循環(huán),提升肌力。同時,可指導患者自主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做伸屈腿聯系、上舉練習,并在護理人員或家屬的協助下進行邁步、上下爬樓梯訓練等,但需注意康復訓練應循序漸進,以適量為主,不影響患者病情為宜,避免應康復訓練對病情造成影響。(7)隨訪干預:于患者出院前,再次對其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囑咐其嚴格遵從醫(yī)囑、按時服用藥物及合理飲食等,以進一步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同時,在患者出院后通過電話等當時進行隨訪干預,隨訪干預內容包括了解疾病控制情況、治療依從性等,并在隨訪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護理干預,如服藥依從性差者,需再次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服藥的重要性,以及私自減少服藥劑量、漏服、誤服可能引發(fā)的問題等,保障患者在院外仍能得到有效的護理干預。(8)護理工作反饋:詳細記錄每位患者護理方案實施完成情況及實施干預后患者病情變化等,然后再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析、探討,針對在臨床護理路徑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整改,并制訂出下一步護理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疾病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采用本院自制的疾病相關問卷調查表在護理干預1個月后對患者疾病認知能力進行評分,調查表主要從致病因素、臨床癥狀、用藥知識、相關的防護知識及并發(fā)癥預防知識5個維度展開,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分為3個層次,90分及以上為優(yōu),70~89分為良,70分以下為差??們?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總例數×100%。(2)并發(fā)癥: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整個護理干預期間出現壓力性潰瘍、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3)復發(fā)率: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出院半年內復發(fā)情況,并計算出復發(fā)率。(4)生活質量:采用生存質量表對于護理干預后進行調查評估,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4個維度,每個維度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8]。(5)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于結束護理干預時對兩組進行評估,問卷包含護理工作的質量、效率、態(tài)度,滿分為100分,分值高于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3~72歲,平均(45.63±5.28)歲;學歷:??埔韵?4例,???例,??埔陨?例;病程2~35個月,平均(16.37±1.55)個月。研究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22~74歲,平均(45.71±5.19)歲;學歷:??埔韵?3例,???例,??埔陨?例;病程3~37個月,平均(16.42±1.64)個月。兩組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192,P=0.023),見表1。
2.3 兩組患者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整個護理干預期間疾病相關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706,P=0.030),見表2。
2.4 兩組患者出院后第一個階段復發(fā)情況對比
在出院后第一個階段中,研究組共存在1例患者復發(fā),對照組存在8例患者復發(fā),研究組復發(fā)率為3.33%,較對照組的26.67%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4.706,P=0.030)。
2.5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6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89.08±6.71)分,較對照組的(84.37±6.43)分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76,P=0.007)。
3 討論
重癥肌無力主要表現為患者骨骼肌等明顯受累后發(fā)生疲勞,進而在短時間內發(fā)生的收縮肌力下降情況,初次發(fā)生癥狀常表現為外眼受累,隨后全身性無力,活動后癥狀加重,經休息后癥狀減輕[9-10]。據相關研究顯示[11],重癥肌無力可發(fā)生于各個年齡階段,其中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約為3∶2。隨著病情的進展,骨骼肌出現明顯疲勞、無力感覺,顯著臨床特點為肌無力于下午或傍晚勞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減輕,被現象稱之為“晨輕暮重”,若不及時治療,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可發(fā)生嚴重呼吸肌無力現象,最終導致死亡[12]。目前,臨床對于治療重癥肌無力患者主要實施常規(guī)藥物治療,并加以護理干預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疾病進展,但既往傳統(tǒng)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雖能為患者提供一定的護理服務措施,整體效果并不理想,且該種護理模式主要在遵從醫(yī)囑的形式上展開,存在較大局限性[13-14]。因此,還需要尋找更為有效的護理方式,以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幫助其早日康復。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它以護理目標、方式和護理效果作為橫軸,以時間作為周期,制訂每個周期內護理人員的具體工作,是一種針對指定疾病的最佳標準化護理管理模式[15]。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優(yōu)良率較對照組高,且相關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這一結果提示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積極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取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主要原因為: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通過具體的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康復訓練等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認知能力,糾正其錯誤的疾病觀念及護理觀念,提高自我主觀能動性,使其在院外仍能得到有效的護理干預,進而減少或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16-17]。同時,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復發(fā)率較對照組低,這提示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積極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取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減少疾病復發(fā)及患者再入院情況發(fā)生。主要原因為:在臨床護理路徑下實施護理干預,通過為患者制訂個體化護理方案及實施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飲食護理、康復訓練等,不僅能很好地提升患者疾病認知能力,使其明白遵從醫(yī)囑開展治療的重要性,積極配合相關治療護理工作開展,還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減輕其抵觸心理及負性情緒,使其自我效能及依從性等得到明顯提升,使得其在出院后自我管理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得到增強,進而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減少再入院等情況發(fā)生[18-19]。
此外,干預后研究組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積極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提供更為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而積極提升重癥肌無力患者生活質量,進而較高的認可及滿意度。主要原因為:對患者實施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過程中常會以口頭教育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且多關注患者疾病治療情況,而忽視患者對于疾病治療的主觀能動性,常導致患者整體疾病認知能力不強,嚴重情況還可導致部分患者產生嚴重負性情緒,無法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開展,進而導致整體治療效果不理想。與之相比,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從患者疾病本身、心理健康、飲食、用藥及康復訓練等多維度進行護理干預,能有效保障護理工作的系統(tǒng)性、全面性及有效性,進而使患者能得到有效的護理干預,積極提升其生活質量,獲得較高的滿意度[20-21]。
綜上所述,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積極進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取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及疾病復發(fā),進而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陳頔,殷劍,田曉鑫,等.藥物基因檢測干預對重癥肌無力患者他克莫司治療效果及費用的影響[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22,29(4):291-294.
[2]常婷,李柱一.中國重癥肌無力研究進展近十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22,29(5):349-355.
[3]劉星華,陳梅,湯甜,等.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圍手術期胸腺瘤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9,57(18):153-156.
[4]許會弟.個體化康復護理在重癥肌無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空軍航空醫(yī)學,2022,39(6):361-363.
[5]戴秀,謝云香,田玉潔.早期主動活動護理在行機械通氣重癥肌無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2,8(8):13-16.
[6]王蘭君.臨床護理路徑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0,18(7):274-275.
[7]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學分會.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1,18(5):368-372.
[8]豆楠楠.基于知識-信念-行為理論的護理在重癥肌無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22,34(12):170-173.
[9]李文文,李然,劉欣欣,等.重癥肌無力胸腺切除術后緩解與復發(fā)的臨床觀察[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20,27(1):9-14.
[10]曹雪莉,徐安,唐?;?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支架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3,8(2):167-169.
[11]文英花.臨床護理路徑在42例ICU重癥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22,45(3):197-198.
[12]李曦,吳曉英,陳文勁,等.服藥依從性宣教方案對兒童重癥肌無力復發(fā)率的作用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10):71-74.
[13]張麗,陳愛妹,張敏,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血管病介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23,21(3):72-76.
[14]梅翠紅,李玲.重癥肌無力共病門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現狀調查[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21,16(10):619-620.
[15]劉東苗,李鑫,李殊,等.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疾病認知及復發(fā)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20,23(2):158-161.
[16]趙麗麗,李巧麗.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神經外科重癥患者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yī)藥研究,2022,1(10):120-122.
[17]鄭菲,白阿紅.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行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藥術治療的老年黃斑變性患者QLI評分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3,8(1):146-148.
[18]覃莉.臨床護理路徑對重癥肌無力患者病情恢復的影響分析[J].醫(yī)藥前沿,2021,11(7):164-165.
[19]楊若瀾,巨紅燕,楊蕊.基于知識-信念-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對重癥肌無力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負擔的影響[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21,18(1):115-119.
[20]任珂珂,陳詩儀,崔茵茵.激勵式干預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23,47(1):101-104.
[21]劉金榮.臨床護理路徑在重癥肌無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8,29(8):102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