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龍
喚回是衡量一頭警犬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既能夠彰顯警犬的威懾作用,又能避免在實戰(zhàn)應用中出現(xiàn)誤傷的情況;既能充分體現(xiàn)出訓導員與警犬關系的親密度、警犬對訓導員口令的理解程度和堅定執(zhí)行命令的牢固意識,也能體現(xiàn)出訓導員的訓練水準及其助訓團隊背后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訓練警犬的實踐經(jīng)驗,談談警犬的喚回訓練。
針對有撲咬基礎的犬,為了防止犬咬傷助訓員,就要給犬建立對示意動作的動力定型,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入訓導員作為第一助訓員。在犬“坐”或“臥”的服從訓練基礎上,訓導員與犬保持一段距離進行調引,讓犬過去咬靶,并與之搏斗調高其興奮性。訓導員感覺犬的興奮性較高時,等犬再來咬時高舉靶不讓其咬到。若犬躥跳要咬,訓導員即用口令或手持擊打棒進行控制,待犬不再上躥下跳時落下護袖給其獎勵,并與之進行拔河或搏斗游戲。這一步就是給犬建立一個動力定型:訓導員舉起護袖時不能咬,平端護袖時可以咬。在此階段的訓練中,給犬的真咬要多、訓導員的舉手要少。
此步驟的目的是給犬建立“來”的口令,讓犬返回。在訓導員作為助訓員訓練的成果顯現(xiàn)后,可以引入他人作為助訓員進入第二步的訓練。由他人代替訓導員作為助訓員,再給犬建立:“舉起護袖時不能咬,平端護袖時可以咬”的動力定型。這一步訓練中要注意的關鍵點在于:防止犬咬傷助訓員。他人作為助訓員在前方調引,訓導員在剛開始訓練時要給犬戴上長繩,便于控制與犬的距離,讓犬全力奔跑又不傷到助訓員,這需要訓導員和助訓員兩者之間的配合,以及訓導員對于長繩的收放有準確的把握。犬快到助訓員跟前時,訓導員使用語言控制再加上長繩的拉扯,給犬以壓力,讓犬減速,犬此時會出現(xiàn)在助訓員前坐或者圍著助訓員轉圈的情況,訓導員此時就要用長繩進行控制,可以令犬坐或吠叫示警。一旦犬能減速不咬而吠叫報警,助訓員就要進行獎勵:放下護袖讓其咬到。訓導員在牽引長繩時,也可以隨著犬奔跑往前推進,讓長繩在自己的手中滑過,以便隨時能控制犬。
等訓練到犬看到助訓員舉手就能主動減速吠叫報警,不再對助訓員上躥下跳時,可以開始進行喚回訓練。由助訓員獎勵改變成訓導員喚回犬到自己跟前進行獎勵。在此步驟中,如果犬不會主動回到訓導員身邊,訓導員的語言控制對犬也不太起作用時,需要訓導員使用長繩進行控制。使用長繩進行刺激后,犬回到訓導員身邊,就要即刻進行獎勵。如此強化幾遍,讓犬明白:等候在助訓員跟前沒有獎勵、聽“來”的指令到訓導員身邊才有獎勵,犬就會慢慢形成對“來”指令的理解。一旦犬明白訓導員下“來”的口令之后,自己返回速度越快就能越快得到獎勵,犬返回的速度自然就會提升。
此步驟的目的在于讓犬快速返回,初步建立喚回的動力定型。引入雙助訓員的必要性在于,犬理解了“來”的口令后,要做到的不僅僅是要返回到訓導員身邊,還要能做到快速,這就需要另一個動因能驅使犬如此行動,此階段引入雙助訓員就勢在必行。
雙助訓員站立于訓導員一前一后的位置,把訓導員處在中間呈三點一線,便于犬回頭時迅速地鎖定目標。訓練剛開始的階段,最好兩名助訓員距離要近一些,為了犬聽到“來”的口令回頭時能夠及時鎖定目標進而得以強化。距離的遠近要根據(jù)犬的狀態(tài)做實時地調整,犬狀態(tài)好、興奮性高,就可以把距離拉大一些,犬狀態(tài)不佳、興奮性低時,就要適當?shù)乜s短距離。
雙助訓員與訓導員3 人之間的配合默契,對于犬興奮性的提升,進而快速使犬掌握喚回科目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犬對“放”“來”“襲”口令的理解、咬上靶后的撕咬力度以及對訓練節(jié)奏的適應,與助訓員、訓導員之間的默契配合緊密相關。
此階段的目標是消除犬前期通過訓練習得的“舉手不可以咬、平端護袖可以咬”動力定型,在助訓員沒有任何提醒動作的條件下,訓練犬對“來”口令的堅決執(zhí)行,完成喚回科目。
1.訓導員作為助訓員的介入
此步驟的目的是建立犬即使訓導員平端護袖也不能咬的動力定型。如第一階段一樣,訓導員作為第一助訓員,讓犬處在坐或臥的狀態(tài),平端護袖與犬分開一段距離,下口令“襲”,犬跑到跟前時,訓導員令犬坐,不讓其咬到護袖,如此重復數(shù)遍,慢慢給犬建立“平端護袖也不能咬”的動力定型。
在這一步驟的訓練中,訓導員需要注意:一是以真咬為主、不咬為輔,要時刻注意犬的狀態(tài),以真咬為主以免犬前來的動力下降;二是及時獎勵,在犬不咬停下來時,就要第一時間給其獎勵,獎勵其減速停下不咬的動作。
2.他人作為第一助訓員的介入
此步驟的目的是建立犬在他人作為助訓員時,沒有動作提示條件下不咬的動力定型。他人代替訓導員作為第一助訓員平端護袖站于訓導員和犬前面一段距離對犬進行調引,此時犬戴上長繩,訓導員手持長繩控制犬,待犬鎖定目標后,訓導員下口令“襲”,犬奮力向前出擊。在犬快到助訓員跟前時,訓導員下“坐”的口令,同時用長繩控制犬防止其偷咬,助訓員此時也可以幫助訓導員用口令控制犬。等犬減速停下時,助訓員及時進行獎勵,隨著訓練進度的推進,訓導員可以下達“來”的口令,犬回到自己跟前進行獎勵。
在這一步驟的訓練中,訓導員注意:一是對距離的掌控,助訓員與犬的距離以比長繩的長度稍遠些為宜,訓導員便于控制犬,又不至于犬距離助訓員太遠不能及時得到獎勵;二是獎勵要均衡,此步驟訓練前期,以助訓員給予獎勵為主,隨著訓練的推進,再以訓導員喚回犬到跟前自己獎勵為主,再往后助訓員和訓導員都可以獎勵,防止犬形成向固定目標等待獎勵的不良習慣。
3.雙助訓員的介入
此步驟的目的是讓犬明白,在沒有提示動作條件下,當聽到“來”的口令后也能迅速返回的動力定型。訓導員攜犬立于兩名助訓員中間的位置,適當?shù)匕芽鼐嚯x的遠近,給犬帶上長繩。訓導員手持長繩,給犬下口令“襲”,犬咬上第一位助訓員后,訓導員遠距離控制犬令其放口,同時下達“來”的口令,令其“襲”第二位助訓員,此時第二位助訓員不斷調引,一旦犬奔襲前來時手平端護袖處于靜止狀態(tài),訓導員要在犬還沒有咬到時下達“來”的口令,同時手持長繩便于控制犬,以防犬不聽命令,導致訓練失敗。當犬減速并返回時,第一助訓員要及時地吸引并奔向犬,給其充分的獎勵。
在這一步驟的訓練中,需要注意:一是注意口令的變換,讓犬猜不到什么時候能咬什么時候不能咬,有可能是要連續(xù)咬到兩個助訓員,有可能是連續(xù)兩次喚回,根據(jù)犬的狀態(tài)和興奮度適時變換;二是兩名助訓員要與訓導員配合默契,在訓練中3 人要保持思路一致,訓練中一次失敗都可能前功盡棄;三是訓導員對犬的控制要嚴謹,主要在于使用長繩的熟練程度,要堅決避免因為長繩沒有控制好讓犬咬到進行自我強化的情況發(fā)生。
此階段的目的是消除犬返回前來時對第二助訓員給予獎勵的動力定型,訓練思路是由第二助訓員進行獎勵轉變成由訓導員進行獎勵。
1.訓導員與第二助訓員交替獎勵
剛開始此步驟訓練時,以第二助訓員獎勵為主,主要獎勵犬對“來”口令的執(zhí)行??梢栽? 次訓練中,兩次由第二助訓員進行獎勵,一次由訓導員進行獎勵,逐步過渡到訓導員進行獎勵占比居多。
2.訓導員獎勵
當犬奔襲第一助訓員過程中聽到“來”的口令返回時,訓導員令其來到自己身邊左側靠,一旦犬左側靠,由訓導員即刻對其進行獎勵,不再獎勵犬對“來”口令的執(zhí)行,而是獎勵犬能夠左側靠。
3.他人獎勵
犬能夠順利完成返回和左側靠后,訓導員要繼續(xù)將訓練往前推進,開始隨行操作,一旦犬能開始隨行,他人作為第二助訓員就要及時出現(xiàn)對其進行獎勵。
在此階段中,訓導員要注意進行隨行的抗干擾訓練,讓犬在隨行狀態(tài)下,沒有訓導員“襲”的口令,犬不能自主襲擊。
在去掉第一助訓員的舉手提示動作,又去掉第二助訓員對犬返回的及時獎勵,最后達到犬隨行狀態(tài)下,聽到“襲”的口令快速出擊奔向目標,途中聽到“來”的口令能夠果斷回頭、折返到訓導員跟前左側靠呈隨行的狀態(tài),即已達成喚回訓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