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鸚鷹
課文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通過蘊含課文主要內容的中心句來體現的。課文的中心句是作者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泉眼,起到總領全文和總結全文的作用。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句,也就抓住了課文的中心思想。而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有利于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準確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以下是《生命的林子》一課的教學片段:
教師:請同學們先自由閱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再與同學商討課文的中心思想。閱讀后,互相交流,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你們的成果。
學生1:我們商討的課文中心思想是:一個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群體的。
學生2:我們商討的課文中心思想是:一棵大樹,是不能遠離樹林的。
教師:很好!下面我們隨同方丈到法門寺后面走一走。請大家到課文里找一找,法門寺后面是什么?
學生3:法門寺后面是一片松樹林。
教師:請同學們再到課文里找一找,方丈先把玄奘帶到了什么地方?那個地方的景色怎么樣?
學生4:方丈先把玄奘帶到了不遠處的山頭上。
學生5:站在山頭上,眼前的景色是樹木稀稀落落,有一棵最高大的松樹,不但枝干短小,而且枝干扭曲。
教師:這樣一棵松樹,能有什么用呢?
學生6:只能做煮飯燒菜的柴火。
學生7:也可以在寒冷的冬天生火取暖。
教師:是的!下面請同學們繼續(xù)在課文里找一找,方丈又把玄奘帶到什么地方了?又看到了什么?
學生8:方丈又把玄奘帶到松樹林子里。
學生9:松樹林子遮天蔽日,一棵棵松樹郁郁蔥蔥,修長挺直。
教師:方丈先把玄奘帶到不遠處的山頭上,又把玄奘帶到松樹林子里,是什么用意呢?請四人一組合作探究。
學生10:方丈的用意是要玄奘做“選擇題”,在法門寺和山野小寺兩者中是選擇法門寺,還是選擇山野小寺。
學生11:方丈的用意是要玄奘做“辨析題”,辨析大林子和遠離林子的樹,誰優(yōu)誰劣。
學生12:方丈的用意是對玄奘循循善誘。
教師:(課件再次呈現課文中心句)大家對課文的中心有什么樣的理解?請說一說。
學生13:大樹離開林子,不可能修長挺直;玄奘離開法門寺,也不可能出人頭地。
學生14:一棵樹不長在林子里,就會枝干扭曲;一滴水不融入大海里,就會干涸消失;一個人不生活在群體里,就會荒廢沉淪。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通過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將其與課文內容進行有機結合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中心進行閱讀、查找、討論和交流,讓學生了解方丈為了勸阻、啟發(fā)和感化玄奘,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同時,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方丈為什么先將玄奘帶到山上,然后再帶進樹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簡化課文內容,還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清晰明了,并進一步升華課堂教學的主題。因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
其一,抓住核心思想。抓住課文的中心思想,首先要對課文進行初步了解,然后找出課文的核心句子,緊緊圍繞該句進行認真品讀、仔細品評和扎實品析。一篇課文就像一塊精美的花布,技法嫻熟的裁縫能夠根據圖案裁剪,并制作出一件令人滿意的衣裳。裁縫的第一刀直接關系到成衣的質量。同樣,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就在于抓住課文的核心思想,這直接關系到閱讀教學的質量。
其二,讀懂課文內容。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課文之間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關鍵在于高質量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夠讀懂課文,并從課文中獲取精神營養(yǎng)。教材中的課文只是學生閱讀世界的一小部分,而讀懂課文能夠為學生未來的閱讀打下基礎。如果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能力,有可能在未來的閱讀中迷失方向。因此,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閱讀,還要求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使其成為學生終身閱讀的能力與素養(yǎng)。
其三,閱讀教學“四度”原則。閱讀教學需要把控好“取”與“舍”。最佳方法就是深入研讀課文,分析并理解其中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確認哪些內容必須教授,哪些內容可以簡要說明。“取”與“舍”的標準只有一個,即與課文主題的密切度。把握住課文的中心思想就可以確定必須教授的內容。閱讀教學需要遵循“四度”原則:密度、精度、深度和亮度。
密度主要指閱讀量。要想閱讀教學有密度,僅僅閱讀課文是不夠的,還應該精心選擇相關的補充閱讀材料。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有的教師將課文分成兩節(jié)或三節(jié)來教授,這使得學生的閱讀量過少,會存在“吃不飽”的情況。而有的教師則要求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閱讀量過多,導致學生“吃得過飽”。有密度的閱讀教學應該既不讓學生“不飽”,又不讓學生“過飽”,特別是不能讓學生過度接觸“粗劣食物”。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并適量增加閱讀的難度和廣度。
精度主要指匯集精華教學內容,精心運用教學資源,精準選擇教學方法,精致安排教學過程。精度是“四度”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如果閱讀教學沒有精度,就會陷入固有的教學方法中,難以出現精彩課與精品課。
深度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過程都需要足夠深入,使學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理解,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深度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對課文有透徹的理解,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構建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關系。
亮度是指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形式等的出彩之處,使學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不斷出現亮點。
課文中心句在閱讀中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是全文閱讀的基礎。作者在表達思想和情感時,中心句常常體現了寫作的目的和意圖。通過課文的中心句,學生可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脈絡。如果教師抓住課文的中心句,圍繞著它展開教學,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情感的活力不斷涌現。
總之,教師需對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認真分析、仔細思考,讓全文與課文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中心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感情以及感悟人物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