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潤,左 濤,易萍萍
下肢骨折是一種常見的創(chuàng)傷,嚴重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1]。手術治療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然而手術后的康復過程往往較長,需要依賴多種手段來加速康復進程[2]。中藥袋熱敷與物理療法結合在骨折術后康復中被廣泛應用,通過溫熱作用、緩解疼痛和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方式,對骨折修復和組織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3-5]。然而,目前對于這種聯(lián)合療法的療效還存在爭議,因此旨在探究中藥封包加溫帶中藥熱敷配合物理療法對促進下肢骨折術后康復的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前瞻性選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擬行下肢骨折手術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實用骨科學》[6]、《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中診斷標準,病人存在明確外傷史;2)于本院行擇期內(nèi)固定手術治療者;3)年齡18~70歲;4)病人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2)熱療禁忌證者;3)感知減退或障礙者;4)合并多發(fā)性、開放性骨折;5)合并惡性腫瘤者;6)合并全身感染者;7)認知障礙不能配合本研究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病人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5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本研究方案已取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單位:例(%)
表3 兩組VA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腫脹情況比較 單位:cm
表5 兩組康復情況比較
對照組予以物理療法治療,入院后完善檢查,行骨牽引或皮牽引,排除手術禁忌證后均采取內(nèi)固定手術。術前常規(guī)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常規(guī)治療,包括預防切口感染、消除腫脹、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等。術后復查平片,指導病人進行功能鍛煉。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藥封包加溫帶中藥熱敷治療,獨活、乳香、紅花、沒藥等12味中藥加入黃酒100 mL拌勻后,裝入大小合適的布袋中,扎緊袋口,隔水蒸熱至60~70 ℃后,用厚毛巾包好,快速提起、放下熱敷,避開手術切口敷于患肢一側或足三里、三陰交、涌泉穴上并固定,每天2次,每次30 min。
1)療效:骨折部位無疼痛、紅腫癥狀,腫脹消失或者減輕1級為顯效;癥狀明顯減輕,腫脹減輕但未減少1級為好轉;未獲得上述結果為無效[8]。2)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兩組病人疼痛程度進行評估。3)腫脹情況:于治療前和治療2周后通過測量兩組大腿周徑差、小腿周徑差評價肢體腫脹程度。腫脹值=患肢周長-健肢周長。4)康復情況:記錄并比較兩組術后下床行走時間(術后至下床行走時間)、住院時間。
下肢骨折是指發(fā)生在下肢骨骼中的骨折,通常包括大腿骨(股骨)、脛骨和腓骨的骨折。這種創(chuàng)傷常常由于意外事故、運動損傷或其他外力導致[9]。下肢骨折在全球范圍內(nèi)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數(shù)據(jù),每年全球約有350萬人因下肢骨折而需要住院治療[10]。其中,交通事故、摔跤和運動傷害是最常見的引起下肢骨折的原因[11]。術后康復治療對于下肢骨折病人來說非常重要。骨折手術的目的是通過手術修復骨折部位,但手術后僅僅修復骨折并不能使病人完全康復[12]??祻椭委煹哪繕耸菐椭∪嘶謴拖轮δ?包括行走能力、關節(jié)活動度和肌肉力量等,并減少相關并發(fā)癥。中藥封包加溫帶中藥熱敷是指將中藥草藥制成藥袋,然后通過熱敷的方式應用于病人的下肢骨折部位。
本研究中,通過對對照組予以物理療法,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藥封包加溫帶中藥熱敷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VAS評分的時點、組間、交互效應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1周、2周后VAS評分與入院時相比均降低(P<0.05),且治療1周、2周后研究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認為,中藥草藥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通過將中藥草藥制成藥袋,貼在病人的下肢骨折部位進行熱敷,藥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受傷組織,發(fā)揮藥理作用[13]。這些藥物成分可能具有抗炎、抗菌和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有助于加速下肢骨折的愈合過程。熱敷可以通過增加組織溫度,刺激熱感受器,干擾疼痛信號傳導,從而減輕疼痛感。熱敷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氧氣供應,從而緩解炎癥反應和降低疼痛感[14]。同時,熱敷還能促進肌肉松弛,減輕肌肉緊張和痙攣,從而減少疼痛。中藥草藥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鎮(zhèn)痛作用。通過將中藥制成藥袋,貼在下肢骨折部位進行熱敷,藥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受傷組織,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這些藥物成分可能通過抑制炎癥介質的釋放、阻斷疼痛傳導途徑等方式,減輕下肢骨折病人的疼痛感。兩組治療2周后小腿周徑差、大腿周徑差與治療前比較均降低(P<0.05);且研究組治療2周后小腿周徑差、大腿周徑差差值均大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下床行走時間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是由于熱敷可以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從而促進血液循環(huán)。當下肢骨折發(fā)生時,受傷部位可能會有組織損傷和炎癥反應,導致局部血管收縮和血流減少。通過熱敷,血流得以增加,新鮮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可以迅速運送到受傷部位,同時代謝廢物也能更快地排出,從而減輕腫脹。中藥草藥中含有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其中一些成分具有消腫作用。通過將中藥制成藥袋,貼在下肢骨折部位進行熱敷,藥物成分可以直接作用于受傷組織,發(fā)揮消腫作用。這些成分可能通過抑制炎癥反應、促進局部淋巴液回流,以及調(diào)節(jié)體液平衡等方式,減輕下肢骨折病人的腫脹情況。熱敷本身具有舒緩效果,可以減輕下肢骨折病人的不適感。當病人感到舒適和放松時,身體會釋放出內(nèi)啡肽,具有鎮(zhèn)痛和舒緩效果,并能夠調(diào)節(jié)血管舒縮[15]。通過熱敷可以減輕下肢骨折病人的腫脹程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局部的血流量。同時,熱敷會加速代謝廢物的排出,減少局部水腫,從而降低小腿周徑差和大腿周徑差。
綜上所述,中藥封包加溫帶中藥熱敷配合物理療法應用于下肢骨折術后病人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減輕疼痛程度,緩解腫脹情況,促進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