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中國的民間小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明、清兩代達到高峰。作為帝王之都,人文薈萃之地,清代的北京已經(jīng)成為全國小曲流傳的中心。天南海北,全國各地的小曲不斷傳入京城,如《湖廣調(diào)》《邊關(guān)調(diào)》《山西五更》《洛陽調(diào)》等,融合了北京的風俗和語言,演化成為地道的北京民歌小曲。作為輻射全國的文化交流中心,這些小曲又從京師流傳全國各地,形成許多同宗民歌。
北京的情歌小曲《十二月探妹》就是一個突出代表。
明、清以來,北京地區(qū)流傳的民間小曲多如牛毛,浩如煙海,僅傅惜華先生著述的《北京傳統(tǒng)曲藝總錄》中就收錄了小曲四千多首。隨著時光的流逝,真正傳到現(xiàn)在的已不足十分之一。由于時代變遷和戲曲、曲藝的沖擊,北京的小曲日漸衰落,一直處于邊緣化。解放后,一些有識之士出版了北京民歌小曲專輯,保留下珍貴的藝術(shù)資料。這包括王曉莉女士的《京味情歌/京華俚曲十一首》(1989年),李丹書先生的《老北京情歌》(2008年),趙俊良先生的《良曲俊存/北京小曲集》(2014年),三張專輯雖然風格、題材各異,但都不約而同地收入了這首經(jīng)典的《十二月探妹》。
正月里探妹正月正,
我?guī)е∶妹萌ス浠簦?/p>
逛燈是假的呀,
妹呀,試試你的心呀,伊呼呀呼嗨……
這支小曲常在花會中演唱,據(jù)李家瑞先生1933年編著的《北平俗曲略》記載:“北平迎神賽會,常有這種玩意兒(跑旱船)……亦雜唱各樣小曲,《十二月探妹》流傳最廣?!币晃焕先嗽诨貞浲晟顣r說:“1925年大年初一,家里請來一些舞獅子和跑旱船的,藝人們一進門就把獅子頭套在頭上,前呼后擁給老爺、太太拜年……一個好看的女子站在假船中,雙手扶船沿,邊扭邊唱,一中年男子持彩條鞭對唱——正月里探妹正啊月正,我?guī)е∶米庸浒』簦粢淮罅锇?,妹子,灑你一身油??!伊啊呀哎呦……?/p>
在北京老一代人口中,這首小曲也叫“談梅”,因為唱到“探妹”兩字時發(fā)的“談梅”的音。小曲兒演唱家趙俊良先生介紹,這是北京一首少見的“倒字兒”小曲。無論唱戲、唱曲藝都講究字正腔圓,但《十二月探妹》卻與眾不同,最后一個字都唱“倒字兒”,如“試試你的心哪”的“心”發(fā)二聲,“扶著我的腰啊”的“腰”唱“搖”音,“莫把心來耽哪”的“耽”唱“膽”音,只有這樣唱才是原生態(tài)的北京鄉(xiāng)音。在演唱風格上也有字尾不倒,字頭倒的,如“正月”的“正”唱二聲,“二月”的“二”唱二聲,“三月”的“三”唱“散”音,質(zhì)樸無華,突出了北京的地域特點。北京人好幽默,有好事者根據(jù)“談梅”又編出了“二十四月痰迷(“痰迷”是一種病,好開玩笑者編的此歌)”,唱什么“十四月痰迷大麥黃,我?guī)∶妹蒙媳毖?,撞見袁世凱,妹呀,帶你到上海,哎呀哎子呦”,荒誕而搞笑。
《十二月探妹》是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愛情小曲兒,樂句很短,唱詞卻有十余段,歌曲中情哥哥對小妹妹的試探、關(guān)愛、體貼、牽掛,質(zhì)樸純真,真情畢現(xiàn),唱出了兩情相悅的幸福和愛情的美好,感人至深。演唱風格亦莊亦諧,既可唱得樸實流暢,亦可唱得歡快活潑。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各地民歌風格不同,如陜北的《蘭花花》,山東的《包楞調(diào)》,安徽的《鳳陽花鼓》,湖北的《龍船調(diào)》等,各有鮮明的地域特征。但這首《探妹》調(diào)卻能跨越地域,廣泛流傳在黃河、長江流域。據(jù)統(tǒng)計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東北三省、陜西、寧夏、甘肅、內(nèi)蒙古、新疆、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四川、云南、貴州、廣東等二十多個省市都有傳唱,雖然歌詞略有變化,但曲調(diào)沒有變異,全國都是一個調(diào)。這在民歌的流傳中是一個比較罕見的現(xiàn)象。
《探妹調(diào)》在外地也叫《探妹》《單探妹》《探小妹》《探妹子》《雙探妹》(男女對唱)、《四月探妹》《四季探妹》《六月探妹》《十探妹》《十二月探妹》等,豐富多彩,不一而足,在江蘇如皋亦稱“談媒調(diào)”,是當?shù)刂≌{(diào)。
好聽的曲調(diào)總會被東北二人轉(zhuǎn)所吸收和采用,《探妹》亦不例外。在二人轉(zhuǎn)的小帽中,《探妹》有兩種唱法,男女對唱用的是傳統(tǒng)老詞,單人演唱用的是《十二月古人名》的詞,唱的是《西廂記》《獨占花魁》《王二姐思夫》《王三姐剜菜》《李三娘受苦》《梁祝》《牛郎織女》《白蛇傳》《馬皇娘》《穆桂英/楊宗?!贰端{橋會》《孫二娘開店》等民間傳說故事,加花潤色,一唱三嘆,獨具黑土地風格。
南方的演唱與北方略有區(qū)別,把最后一句的襯詞“伊呼呀呼嗨”換為唱詞演唱,使歌曲的表達內(nèi)容更為豐富。山歌、漁鼓、花鼓戲、花燈戲都有演唱,而且男女對唱居多,載歌載舞,聲情并茂,或情意綿綿、深情優(yōu)美,或熱烈歡快、自由舒展,百余年來傳唱民間,經(jīng)久不衰。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湖北省在修建黃石水庫時,利用《探妹》的曲調(diào),編演了新民歌《四季探妹》,歌頌了年輕一代心懷集體,舍小家,為國家,拼搏奮戰(zhàn),忘我勞動的動人情景。
春季里探妹百呀百花嬌,
我看我的小妹妹不怕路途遙,
妹要修水庫呀哎呀呀,
哥哥我好心焦,你知道不知道……
歌詞樸素動人,健康向上,令人耳目一新,是新民歌的優(yōu)秀代表。
劇作家曹禺先生1937年創(chuàng)作的話劇《原野》第一幕中,仇虎用低沉沙啞,夾帶著粗野的聲音唱起《探妹調(diào)》,在這優(yōu)美的情歌背后,是仇虎與花金子之間的通奸偷情,金子是仇虎被拆散的初戀情人,也是他報復(fù)焦閻王一家的載體和工具。歌曲中“我?guī)е∶妹萌ス浠簟?,正是二人雙雙要逃離黑暗現(xiàn)實,對過上自由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夢想,這亦正亦邪的演唱,真實地表達了仇虎的復(fù)雜心情。
在電影《九月殺》中,土匪們演唱了東北風情的《探妹調(diào)》,歌詞里的“妹子”都唱成“悶兒”,粗魯而油滑。令人驚異的是,在遙遠的新疆,居然也傳唱著《探妹調(diào)》,愿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都唱響這古老、美麗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