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瑩
當前對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許多一線教師的目標都集中在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研究領(lǐng)域里,實際上作業(yè)講評也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堂優(yōu)質(zhì)的講評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所存在的問題、鞏固基礎(chǔ)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還可以促使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是筆者根據(jù)自己的作業(yè)講評實踐研究提煉出的作業(yè)講評六步法,希望給大家提供參考。
第一步:整體簡析,了解情況
要求教師通過對作業(yè)的批閱情況做好統(tǒng)計,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對作業(yè)題目及出錯根源進行分析,制訂出相應具體糾錯措施,做到整體把握,有的放矢。然后通過總體簡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整體情況,準確定位自己的個人水平。同時,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樹立信心,明確目標。
第二步:自悟糾錯,反思態(tài)度
教師在講評前,提前把批好的作業(yè)發(fā)下去,讓學生了解本次作業(yè)的正誤情況。有些錯誤,學生一看便知錯在哪兒了,很快就訂正好了。如7900平方厘米=(7.9)平方分米,錯誤理由:“因為題中基本上是體積單位換算,我以為這道題也是體積單位換算,所以做錯了?!?改正:7900平方厘米=(79)平方分米,反思:以后做題時,要先認真讀題,寫上進率,圈出關(guān)鍵詞,再動手解題。
第三步:互幫互糾,智慧分享
同伴互助糾錯題,這類題目做錯的學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為什么是錯的,讓做對的學生幫助他們分析錯因,理解正確的解題思路。如呈現(xiàn)講評習題一:
10.5立方分米=(10.5)立方分米(10500)立方厘米×
10.5立方分米=(10)立方分米(0.5)立方厘米×
10.5立方分米=(10)立方分米(500)立方厘米√
師:說一說為什么前面兩種做法是錯的,后面一種做法是對的呢?
生1:10.5立方分米是由右邊兩部分組成的,第一種做法變成右邊是左邊的2倍了,等式不成立,可能這位同學誤認為10.5立方分米=(10.5)立方分米=(10500)立方厘米了,所以做錯了。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分析的有道理嗎?生:有道理。
師:下次做類似題目,要看清楚是幾個等號噢。那第二種做法10和0.5合起來不是剛好是10.5嗎?為什么也錯了呢?
生2:10.5立方分米是由10立方分米和0.5立方分米組成的,第二種做法沒有把0.5立方分米化成立方厘米,所以錯了。只要把0.5立方分米化成立方厘米就對了。
通過分析,做錯的學生知道了自己為什么會錯,同時理解了正確的做法。
在講解的過程中,講的人自信堅定,聽的人神情專注。通過錯因分析,促進知識學習更深入,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思維的展現(xiàn),發(fā)現(xiàn)學生的理解誤區(qū),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有效幫助出錯的學生理解學習內(nèi)容,跟上教學進程。
第四步:疑難講解,拓展思維
對于小組內(nèi)合作仍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重點講解。因為這類題目做對的人很少,解題思路剖析比較復雜,有些學生雖然做對,但也很難把思路描述清楚。如一個長方體的高減少2厘米,表面積減少了40平方厘米,變成了一個正方體,求原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我課前精心準備學具,課中當場操作用剪刀截取,變成正方體,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正方體下面用剪下來的長方體哪個面來補?學生都說把下面剪下來補上。我動手剪下來補上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正方體比長方體少了哪部分的表面積?學生直觀理解了減少的40平方厘米表示截取長方體四周的面且四個面相等,然后自然求出一個面的面積和正方體的棱長,再求長方體的高,最后求長方體的體積就水到渠成了。借助直觀演示,學生輕松理解了題意,知道了每一步算式的由來。再問學生,你原來這題為什么會做錯?學生說:“我題目沒讀懂,不知道40平方厘米表示哪一部分。以后要跟老師一樣,多動手剪剪、畫畫,提高作業(yè)正確率?!痹谥庇^刺激下,學生注意力集中,教師展示了思維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盡快掌握解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第五步:隨堂檢測,鞏固強化
作業(yè)講評一結(jié)束,就進行檢測。我們的檢測題與評講糾錯題在知識內(nèi)容、易錯點、解題思路上是很相似的。以下是體積單位換算作業(yè)講評課的隨堂檢測題。
(1)12.07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一根長方體木料長3.7米,橫截面是一個邊長為3分米的正方形。50根這樣的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合多少立方米?
(3)在一個棱長是8分米的正方體的棱上,挖去一個棱長是2分米的正方體,大正方體的表面積有何變化?
由于明確了作業(yè)講評后就有檢測, 學生在講評中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到講評課教學中去,一改學生原來“要我學”為現(xiàn)在“我要學”,課堂氣氛一掃沉悶而變得靈動活躍。通過認真完成隨堂檢測題,對某個知識從多個側(cè)面、多個角度進行合理的發(fā)散延伸,加深了對同類問題的理解,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第六步:訂正錯題,理解正誤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作業(yè)訂正時,要在錯題邊上寫上錯誤的原因,還要寫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如一段長方體木料長2米。它的橫截面是一個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這段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2米=200厘米,200×5=1000立方厘米=10立方分米×
錯因是橫截面的邊長5厘米當成橫截面面積來算。V=sh
正確的思路是:V=abh? 2米=200厘米,200×5×5=5000立方厘米=5立方分米
正因為要寫錯因,所以在講評課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錯題分析、探究正確的解題思路中來,因為如果上課不認真聽,學生就無法完成這項特殊的作業(yè)。
高效的數(shù)學作業(yè)講評課,應凸顯學生主體,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注重學法指導,精選評講題,突出針對性,注意講評方式多樣化,使作業(yè)講評課真正起到糾正錯誤,鞏固基礎(chǔ)知識,改善認知結(jié)構(gòu),促進自我反思,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