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個白胖子?!边@個謎語中提到的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花生,是不是很形象呢?但你了解花生的身世嗎?它可不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戶”,而是“漂洋過?!眮淼街袊摹巴鈦韺殹薄?/p>
花生是一種全身是寶的作物,美味的炒花生米和油炸花生米讓人停不下嘴。它的果實還能用來榨油,那味道,別提多香了。
說起來,花生的原產地在遙遠的南美洲的巴西、秘魯等地。16世紀,隨著歐洲航海大發(fā)現時代的到來與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的航海者和廣東、福建等地的僑商順著海上絲綢之路,將花生帶到了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qū)。比如,明朝浙江的方志中就有“落花生原出福建”的說法,清朝人的藥物學著作中,也有“長生果產閩北”的說法,這些都說明,福建地區(qū)的人們早早就開始引種花生了。
當然,上面提到的這些只是第一批被引入中國的小花生,這些小花生最初只是船隊的補給物資與貿易商品。到了19世紀60年代,中國再次引入了美國的大花生,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首先在山東成功“落戶”。山東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花生生長得很好,漸漸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推廣,成了廣受歡迎的優(yōu)質農作物與經濟作物。
花生其實是來自植物王國的雙子葉“小精靈”,因為它的種子發(fā)芽后有兩片子葉,就像兩個小翅膀一樣。
這個“小精靈”喜愛高溫、干燥的環(huán)境。每年6至7月,花生就會開花,9、10月份進入果期?;渲?,種子的子房就鉆入土中,慢慢發(fā)育成莢果,所以人們也稱花生為落花生。當然,花生在古代是有許多不同名字的,比如長生果、地果、南果、地豆、落花參、落地松等。
雖然生長過程不容易,但花生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脂肪、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品。
在中國,我們不僅用花生制作出各種美食,還賦予它許多吉祥、美好的寓意。
比如,它是春節(jié)期間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年貨,表達了人們希望新的一年能吉祥如意、家庭和睦、幸福美滿。另外,花生的莢果內一般有多個緊密相依的籽粒,因此花生又被視為“多子多福”的象征。花生也常被當作祭祖的祭品,用來表達敬老祈福的心意。每到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家家戶戶就要“祭灶”,浩浩蕩蕩擺開的十幾種“祭灶糖”里,往往就有花生糖的影子。
花生,這種把果實深埋在地里,看上去毫不起眼兒的植物,打破了地理距離的限制,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來到我們身邊,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長河中激起了層層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