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敬,楊 林,李正旭,劉桂蘭
(畢節(jié)市水產(chǎn)技術推廣站,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灰裂腹魚(Schizothorax griseus)屬鯉科(Cyprinidae)裂腹魚亞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魚屬(S c h i z o t h o r a x)裂尻魚亞屬(Racoma),又名細鱗魚,屬我國特有的高原魚類,喜歡生活在暗河、急流之中,為冷水性底棲魚類,主要分布于金沙江、烏江、瀾滄江、龍川江、大盈江水系,在貴州分布于南盤江及烏江上游六沖河流域等[1-3]。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含肉率達71.22%,肌肉營養(yǎng)成分豐富,富含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和鐵、錳、鋅等多種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灰裂腹魚對環(huán)境要求較高,生長慢、懷卵量低、胚胎發(fā)育時間長等原因導致其自然資源量較少。目前關于灰裂腹魚的研究報道較少,僅見王思宇等[4]研究評價了其肌肉營養(yǎng)成分,何勇等[5]研究了其遺傳多樣性特征,筆者等[6]對灰裂腹魚親魚在人工繁殖后如何減少細菌性病害及提高親魚產(chǎn)后成活率作了技術性總結。本研究總結了灰裂腹魚親魚的促熟方法,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選擇苗種培育開口餌料豐富了灰裂腹魚繁殖生物學資料,可為養(yǎng)殖戶提供參考。
2020年10月,從烏江上游六沖河流域七星河、盤大河、總溪河等河段收集灰裂腹魚野生資源,經(jīng)馴化,2022年5月,選擇體重500 g/尾以上、年齡4齡以上的親魚進行培育。
親魚培育池為長方形,面積分別為1號池30 m2、2號池80 m2和3號池120 m2,長寬比為(4~6)∶1,池深1.5 m,水深1.2 m,池水交換1~2 h/次,分別投放親魚90尾、210尾和300尾。養(yǎng)殖水源為地下涌泉水,水溫10~17 ℃,溶解氧6 mg/L以上,pH值6.8~8.5。在產(chǎn)卵前1個月用水泵沿池面沖水,加大池水流動。
投喂沉性魚用配合飼料,飼料粒徑2.0 mm,蛋白質含量38%,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4%~6%,早上8:00、中午1:00、下午6:00投喂,早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中午占30%。每次投喂時間不低于20 min,早晚巡塘。
對照組為普通成魚養(yǎng)殖池,面積50~200 m2,放養(yǎng)密度8~10尾/m2,執(zhí)行常規(guī)養(yǎng)殖。
1.2.1 成熟親魚雌雄鑒別 性成熟灰裂腹魚在繁殖期雄魚吻端“珠星”凸出、明顯,體表鱗片粗糙,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性成熟雌魚在繁殖期腹部膨大、屯圓、有不規(guī)則斑點,生殖孔微紅、略微外凸,卵巢輪廓不明顯。
1.2.2 人工催產(chǎn)及授精 2023年3月15—19日,水溫13.5~15.5 ℃時,分別從3個親魚培育池及普通成魚養(yǎng)殖池中隨機選擇性成熟親魚使用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魚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馬來酸地歐酮(DOM),按雌魚每千克體重注射HCG 1 200 U +LRH-A220 μg +DOM 8 mg。雌魚采用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劑量為總劑量的1/3,第二次注射劑量為總劑量的2/3。針距時間為48 h。雄魚在雌魚第二次注射時同步一次注射,注射劑量為雌魚總劑量的1/2。注射采用胸鰭基部胸腔注射法。將注射催產(chǎn)劑的親魚按雌雄2∶1的比例放入催產(chǎn)暫養(yǎng)池暫養(yǎng),暫養(yǎng)池的水流速度加大到1~3 m/s,池頂加蓋防逃網(wǎng)。按照以上方法,同時從普通成魚養(yǎng)殖池中選擇親魚開展人工催產(chǎn)對比試驗。
距親魚第二次注射催產(chǎn)劑24 h后,需做好采卵授精準備。按雌雄親魚2∶1的數(shù)量采卵、采精后使用干法人工授精[7]。同時根據(jù)卵粒數(shù)量及時加入稀釋液10~30 mL[8],并繼續(xù)搖動1~2 min后靜置3~5 min,讓其充分授精,用清水漂洗卵粒3~5次后轉入流水孵化。
灰裂腹魚卵為沉性微粘性卵,呈灰白色或淺黃色,吸水前卵徑1.6~2.0 mm,授精2 h后吸水膨脹達到最大,為2.3~3.2 mm。
1.2.3 人工孵化 孵化用水經(jīng)200目篩絹過濾,灰裂腹魚受精卵人工孵化采用流水孵化箱盛卵,孵化箱規(guī)格為42 cm×35 cm×25 cm,每箱放入受精卵4萬~6萬粒,蓋好遮陽蓋板,調節(jié)水體流速至0.05~0.10 m/s。孵化期間及時去除發(fā)白卵或卵黃上帶白點的死卵,使用3 mg/L高錳酸鉀溶液浸卵20 min,1 d/次。水溫13.5~15.5 ℃(平均14.8 ℃)時,經(jīng)162 h孵化后開始出膜。
受精率=(原腸中期存活授精卵數(shù)/孵化魚卵總數(shù))×100%;孵化率=(出膜魚苗數(shù)/原腸中期存活受精卵數(shù))×100%。
初孵魚苗全長7~9 mm,出膜后1周在混合營養(yǎng)期投喂切碎的紅線蟲作為開口餌料,先用3%食鹽水浸泡消毒10 min,經(jīng)充分漂洗后切碎投喂。9~12 d時卵黃吸收完畢,能自主上浮,出膜2周時投喂微粒子魚苗開口料,投喂時把飼料拌水后捏成塊狀。當魚苗長到2 cm左右時,按每萬尾每日投放20 g投喂斑點叉尾鮰魚苗飼料進行飼養(yǎng),每15 d抽測1次體長或體重,以便適時調整投飼量。
親魚催產(chǎn)率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軟件,試驗結果平均催產(chǎn)率(%)用“x±s”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后用非配對試驗樣本均數(shù)差異顯著性檢驗(t檢驗)對結果進行比對,以P>0.05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表示差異顯著[9]。
用于培育的試驗親魚在年齡上已達到性成熟年齡要求,通過近1年的培育,在2023年3月進行繁殖時,1號親魚池培育的雌性灰裂腹魚親魚催產(chǎn)率不足70%,2號池、3號池培育的雌性灰裂腹魚親魚催產(chǎn)率均在90%以上。對照組(普通成魚養(yǎng)殖池)培育的雌性灰裂腹魚親魚催產(chǎn)率僅為29.05%(表1)。所有雄魚經(jīng)注射一次催產(chǎn)劑均可正常排精。
表1 灰裂腹魚親魚催產(chǎn)情況
試驗組的催產(chǎn)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 號池、3 號池的催產(chǎn)率均顯著高于1 號池(P<0.05);2號池與3號池間差異不顯著(P>0.05)。
從163尾產(chǎn)卵親魚中隨機抽測了15尾親魚,體長為28.5~39.3 cm,平均34.8 cm;體質量為592~1 283 g,平均985 g。絕對懷卵量為6 425~14 108粒,平均11 334粒/尾,相對懷卵量為84~141粒,平均125粒/g。
3月18—22日試驗組分3批次共催產(chǎn)灰裂腹魚雌魚187尾,產(chǎn)卵163尾,獲卵粒184.7萬粒。在水溫13.5~15.5 ℃(平均14.8 ℃)時,受精卵經(jīng)162 h孵化開始出膜,出膜持續(xù)時長34 h。在胚胎發(fā)育到原腸中期時抽測統(tǒng)計,最高受精率為82.6%,最低受精率為70.2%,平均受精率為78.4%;在出膜完畢時抽測統(tǒng)計,最高孵化率為71.3%,最低孵化率為58.1%,平均孵化率為67.2%。共孵出魚苗97.2萬尾(表2)。
表2 灰裂腹魚人工繁殖情況
灰裂腹魚出膜期仔魚全長7~9 mm,出膜后第1~2 d都是臥于孵化箱底部。出膜3 d后胚體平直,卵黃囊呈棒狀,血液變紅沿胚體一周循環(huán)。出膜后4~5 d時腰點出現(xiàn)(鰾形成),魚苗常扎堆集中在孵化箱角落處,部分可間歇性躍起。出膜1周后魚苗開始上孵,此時投喂切碎的紅線蟲作為開口餌料。出膜2周時改喂微粒子魚苗開口料,當魚苗長到2 cm左右時,按每萬尾每日投放20 g斑點叉尾鮰魚苗飼料進行飼養(yǎng),隨著魚苗生長逐步加大投喂量。經(jīng)過60 d培育,獲得全長2.3~3.5 cm魚苗64.8萬尾,魚苗培育成活率66.7%。
親魚培育質量是魚類人工繁殖的關鍵,若越冬前投喂的飼料不能滿足其性腺發(fā)育需要,在繁殖期就會常常出現(xiàn)親魚成熟不足或懷卵量明顯減少的現(xiàn)象;若越冬后仍大量投喂脂肪含量高的飼料,則容易造成脂肪過多,導致不能正常產(chǎn)卵[10]。野外環(huán)境下親魚總是自主去尋找最適宜于自身發(fā)育、索餌、越冬等的河流環(huán)境。使用流水池塘,溶解氧在6.5 mg/L以上,常年水溫12~18 ℃,適合于昆明裂腹魚的生長與發(fā)育[11]?;伊迅刽~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選用常年水溫10~17 ℃的水環(huán)境,雖然與天然環(huán)境相比缺少了夏季的高溫期與冬季的低溫期,缺少了急流、險灘等天然環(huán)境,但培育能取得成功說明選擇環(huán)境恰當,且試驗組3個親魚培育池培育的親魚催產(chǎn)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通過對比人工催產(chǎn)成熟親魚的產(chǎn)卵情況發(fā)現(xiàn),1號池培育的親魚催產(chǎn)率明顯低于2號池和3號池。3個親魚培育池選用的培育親魚、水源、流速、飼料、放養(yǎng)密度等基本一致,但1號池僅30 m2,而2號池為80 m2,3號池為120 m2,這說明親魚培育池過小不利于親魚培育。研究發(fā)現(xiàn),適合灰裂腹魚親魚培育的魚池面積應在50 m2以上、水深1.2 m以上。在產(chǎn)卵前模仿野生環(huán)境用加大沖水刺激性腺發(fā)育,提高繁殖效率,這與陳禮強[12]研究細鱗裂腹魚人工繁殖時加快性腺發(fā)育的方法基本一致。
試驗組親魚培育養(yǎng)殖密度為2.5~3.0尾/m2,明顯低于對照組8~10尾/m2的養(yǎng)殖密度。此外,試驗組親魚培育池池水交換率較高,在產(chǎn)卵前1個月每2 d用水泵抽水沿池面沖水1次,加大池水流動,促進了親魚性腺發(fā)育,更有助于卵的成熟。
魚類促性腺激素(GTH)的分泌受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和多巴胺(DA)的雙重調節(jié),GnRH能促進GTH的釋放誘導排卵,而DA對GTH則是抑制作用[13-14]。注射外源性激素可誘導魚類排卵,但要使其順利產(chǎn)卵,常常還需要適宜的外部環(huán)境因素,如大流速的水流、合適的水溫等。試驗采用外源性激素(HCG和LRH-A2)和DA的拮抗物馬來酸地歐酮(DOM)三種特質按雌魚每千克體重注射HCG 1 200 U +LRH-A220 μg +DOM 8 mg劑量,取得了較好的催產(chǎn)效果。灰裂腹魚在注射催產(chǎn)素后因體內短時間激素水平升高,雌雄親魚均表現(xiàn)出異常興奮,一是有相互追逐現(xiàn)象,二是特別愛跳躍,因此要加蓋防逃網(wǎng),勤觀察、勤檢查,防止親魚跳出催產(chǎn)暫養(yǎng)池造成損失。
人工授精時有效地延長精子成活時間及劇烈運動時間對提高受精率有極大促進作用,0.8%NaCl溶液激活四川裂腹魚的精子讓其受精率大幅度提高[15],參照DB42/T 1857—2022《齊口裂腹魚人工繁殖技術規(guī)范》[8],在灰裂腹魚人工繁殖時使用0.45%的生理鹽水激活液激活精子,其平均受精率達到78.4%。
在孵化水溫為13.5~15.5 ℃(平均14.8 ℃)時,灰裂腹魚受精卵孵化所需時間為162 h。與同期繁殖的昆明裂腹魚168 h[11]、四川裂腹魚158 h[16]相當。長時間的孵化會造成工作量增加,也會給各種病害的發(fā)生帶來更多機會。孵化期的水溫、死卵為水霉菌的繁殖帶來了有利時機。為防止死卵著生水霉感染正常發(fā)育的受精卵,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及時去除死卵防止水霉病,但該方法工作量較大;二是孵化期間使用3 mg/L高錳酸鉀溶液浸卵20 min,1 d/次。
胚胎發(fā)育結果顯示,在水溫13.5~15.5 ℃(平均14.8 ℃)的情況下,灰裂腹魚卵在孵化4 h后出現(xiàn)卵裂溝,開始進入細胞分裂期。大部分未受精的卵也能正常完成細胞分裂,部分受精卵及未受精的卵主要死亡時期在囊胚階段,即受精后的第2天。原腸期可作為灰裂腹魚胚胎發(fā)育拐點,胚胎發(fā)育順利通過原腸中期后便很少死亡,大部分可正常發(fā)育到魚苗孵出?;伊迅刽~胚胎發(fā)育較為同步,從受精到孵出歷時162 h,積溫2 400 ℃· h。
胚胎發(fā)育具有種的特異性,主要是種的遺傳因素來決定,受精卵的發(fā)育速率受環(huán)境因子影響較大[17]。灰裂腹魚的卵呈圓球形,灰白色或淺黃色,為沉性卵,微粘性,初孵仔魚全長7~9 mm,心跳劇烈,血液循環(huán)明顯。在水溫13.5~15.5 ℃(平均14.8 ℃)的情況下孵化歷時162 h出苗,這與同科同屬的拉薩裂腹魚[18]胚胎發(fā)育所需時間相差較大。
灰裂腹魚初孵仔魚全長7~9 mm,全身透明,體視顯微鏡下可見此時心臟跳動頻率達到150次/min左右,血液僅在心臟部位和尾部為紅色,其余部位無色。初孵仔魚第1~2 d都是臥于孵化箱底部。出膜3 d后胚體平直,全身血液變紅。出膜4~5 d后魚鰾開始形成,部分可間歇性躍起,體表色素開始出現(xiàn),各鰭呈透明狀,無鰭條,營養(yǎng)來源全部依靠卵黃囊。出膜1周后魚苗開始上孵,此時腸道通暢,下頜、鰓蓋可正常開合,鰓絲變紅,卵黃囊吸收基本完成,魚苗處于混合營養(yǎng)期,投喂切碎的紅線蟲作為開口餌料。仔魚的開口時間、餌料的適口性、營養(yǎng)性及投喂方法,是影響仔魚成活和生長的關鍵技術[19]。紅線蟲作為大多數(shù)魚類的開口餌料,其營養(yǎng)豐富、全面,且適口性好,經(jīng)切斷后未被魚苗吃下的還能成活,不易污染水質。出膜2周時魚苗各器官已形成,改喂微粒子魚苗開口料,當魚苗長到2 cm左右時,按每萬尾每日投放20 g斑點叉尾鮰魚苗飼料進行飼養(yǎng),后期隨著魚苗生長逐步加大投喂量。
本研究從親魚培育、雌雄鑒別、采卵授精及人工孵化、苗種培育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灰裂腹魚人工繁殖的技術要求,投喂蛋白質含量38%全價配合飼料可以滿足灰裂腹魚親魚的營養(yǎng)需求,成熟灰裂腹魚的絕對懷卵量為6 425~14 108粒(平均11 334粒/尾),相對懷卵量為84~141粒(平均125粒/g);受精卵在孵化水溫為13.5~15.5 ℃(平均14.8 ℃)時,經(jīng)歷162 h孵化開始出膜,所需積溫2 400 ℃·h,初孵魚苗全長7~9 mm,使用紅線蟲作為開口餌料,經(jīng)2次轉食,培育60 d后全長可達2.3~3.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