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培紅 王歡歡 單帥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女性絕經后雌激素水平和卵巢功能逐漸降低,機體骨重建平衡被破壞,造成代謝相關病變即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約絕經后50%以上女性會出現骨質疏松[1]。該病如未得到重視,隨著病程的延長骨折風險會大大增加。臨床治療以改善骨代謝,增加骨量為原則,通過使用磷酸鹽、鈣劑等進行治療,雖然有較佳的短期療效,但長期效果并不理想,故尋求更好的長期用藥方案十分必要[2]。
阿侖膦酸鈉具有抑制骨吸收,促進成骨細胞分化、增殖等作用,還可使骨密度增加,是臨床骨質疏松治療的常用藥物[3]。研究指出絕經期女性普遍存在同型半胱氨酸高表達現象,與骨折發(fā)生關系密切[4]。葉酸對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調節(jié)效果,將其應用于絕經期骨質疏松可能對改善其長期效果有積極意義,故本研究試將葉酸與阿侖膦酸鈉聯(lián)合應用于絕經期骨質疏松,分析其對患者纖維細胞生長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FGF)、骨代謝指標及骨密度指標的影響,報道如下。
采用抽簽法將2020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我科收治的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 106 例隨機分為兩組(n=53),觀察組,年齡48-61 歲,平均年齡53.74±5.11歲;初潮年齡13-16 歲,平均15.72±1.24 歲;絕經年齡,43-50 歲,平均47.34±4.18 歲;對照組,年齡47-61 歲,平均年齡53.38±5.36 歲;初潮年齡14-16 歲,平均15.52±1.44 歲;絕經年齡,44-49 歲,平均47.08±4.04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可比。納入標準:均經相關診斷確診為骨質疏松[5];經促卵泡激素、雌二醇檢測診斷為絕經后;絕經時間>1 y;近期無抗生素服用史;倫理委員會許可,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有其他骨減少疾病及骨軟化等癥;合并甲亢、糖尿病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者;合并乳腺、卵巢病變者;研究用藥禁忌癥者;有骨折史者。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侖膦酸鈉(國藥準字H20059029,北京萬生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10 mg 以及硫辛酸(國藥準字H20100158,江蘇萬禾制藥有限公司)0.6 g,每日1 次,持續(xù)口服6 m。
研究組患者口服阿侖膦酸鈉(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以及葉酸(國藥準字H10970079,北京斯利安藥業(yè)有限公司)2 片,每日1 次,持續(xù)口服6 m。
1.3.1 骨密度指標
治療前、6 m 末以骨密度測定器(型號:BMDA1,廠家:徐州品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對患者股骨大轉子、股骨頸、股骨干及第二腰椎-第四腰椎(L2-L4)處骨密度進行測定。
1.3.2 骨代謝指標
治療前、6 m 末取患者晨起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1離心5 min 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其保護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 кB受體激活因子配體(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I 型膠原交聯(lián)C-末端肽(type I Ctenninal cross linked peptide,CTX-1)水平,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測定其骨鈣素(Bone glaprotein,BGP)。
1.3.3 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水平
治療前、6 m 末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患者FGF-23 和FGF-21 進行。
1.3.4 不良反應
觀察患者治療期間藥物相關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6 m 后,研究組患者股骨大轉子、股骨頸、股骨干及L2-L4 骨密度水平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骨密度情況對比(±SD,n=53)
表1 治療前后骨密度情況對比(±SD,n=53)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研究組患者6 m 末,OPG 及BGP 水平較對照組高,RANKL 和CTX-1 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OPG、RANKL、CTX-1 及BGP 水平對比(±SD,n=53)
表2 治療前后OPG、RANKL、CTX-1 及BGP 水平對比(±SD,n=53)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研究組患者6m 末,FGF-23 和FGF-21 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患者血清FGF-23 和FGF-21 水平治療前后對比(±SD,n=53)
表3 患者血清FGF-23 和FGF-21 水平治療前后對比(±SD,n=53)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對照組比,#P<0.05。
治療期間,研究組出現1 例頭暈,1 例惡心,對照組患者1 例頭暈,1 例惡心,1 例下肢痙攣,兩組各不良反無顯著差異(P>0.05)。
絕經后骨質疏松發(fā)生機制有:絕經后雌激素分泌減少,對成骨細胞的調節(jié)降低,引起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間平衡紊亂,導致骨質疏松發(fā)生;絕經后抗氧化和氧化平衡失衡,骨組織對氧化應激的抵抗能力隨著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弱化,氧化物直接損傷細胞核、細胞膜,使成骨細胞凋亡增加,骨代謝失衡;絕經后腸道上皮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被破壞,相應免疫功能和碳水的酵解進程被破壞,從而誘導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等[6],故目前臨床上對絕經后骨質疏松主要以鈣劑、維生素補充,磷酸鹽、雌激素抑制骨吸收和氟化物促骨形成來進行治療,短期效果良好,但欲取得較好長期效果仍需尋合理的聯(lián)合用藥方案[7]。
因為BGP 主要由牙和骨中的成骨細胞分泌,與骨的礦化密切相關,當人體骨吸收和骨轉化較快時,沉積在骨中的BGP 會游離到血液中,所以臨床常把BGP 血清水平作為評價成骨細胞活性和骨轉化情況的標志物[9]。RANKL 是介導破骨過程的重要因子,和OPG 在破骨-成骨平衡中發(fā)揮著重要調節(jié)作用。CTX 則可對機體骨基質降解過程中有關膠原蛋白水平進行直接反應,本研究發(fā)現治療6 m 后,研究組患者股骨大轉子、股骨頸、股骨干及L2-L4 骨密度水平較對照組高,OPG 及BGP 血清水平較對照組高,RANKL、CTX-1、FGF-23 和FGF-21 水平均較對照組低,說明阿侖膦酸鈉聯(lián)合葉酸口服對骨質疏松患者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骨代謝的調節(jié)作用以及骨密度的增加效果優(yōu)于阿侖膦酸鈉和硫辛酸聯(lián)合。原因可能為:阿侖膦酸鈉可以被骨細胞較好的吸收,在骨質抑制破骨細胞的生長,待破骨后阿侖膦酸鈉有效成分從骨細胞中釋放出來,后再吸收入破骨細胞,抑制破骨細胞活性,循環(huán)往復,從而達到增加骨密度的效果,治療骨質疏松的短期效果顯著,但需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才能獲得良好長期療效[8]。硫辛酸為三羧酸循環(huán)中的一類維生素類脂肪酸,與能量代謝關系密切,具有較強抗氧化作用,對年齡有關的神經肌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改善效果,還可改善、治療氧化應激以及炎癥相關路徑引起的骨損失。葉酸不僅可通過改善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謝,刺激一氧化氮及相關酶表達,對失衡的破骨-成骨細胞耦聯(lián)進行調節(jié)、糾正,從而改善骨量流失狀態(tài);而且可保護細胞內遺傳物質,減少相關氧化應激反應,避免骨細胞的凋亡損失。此外,FGF-21在機體脂質代謝和血管硬化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FGF-23 可對骨代謝過程中磷、鈣水平進行調節(jié),參與骨質疏松的形成。葉酸可通過調節(jié)磷、鈣吸收及其介導的相關反應,對成骨細胞分泌FGF-23 和FGF-21過程進行調節(jié),從而有效減少磷、鈣異常代謝對骨質疏松的促進作用[10]。葉酸從上述多方面對骨代謝、轉化進程進行調節(jié),較硫辛酸單一的調節(jié)機制對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骨代謝、骨轉化以及骨量流失過程的調節(jié)更有效,故研究組較對照組改善效果為明顯。
由于葉酸在肉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廣泛存在,攝入不超過最低需求20 倍時有較高安全性,故聯(lián)合應用后并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阿侖膦酸鈉與葉酸合用可有效、安全的調節(jié)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FGF 和骨代謝,提升其相關部位骨密度,本研究用藥時長、例數均有限,骨質疏松為長期病變,遠期效果是否理想,仍需后期進行補充性、長期研究,以為臨床提供科學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