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苗
【摘要】? 目的? 探討自我效能干預在提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社會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將2020年5月- 2023年5月醫(yī)院收治的70例R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學歷、病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額外開展自我效能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自護能力、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情況。結果?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各項自護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上述自護能力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各項社會支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上述社會支持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RA患者展開自我效能干預可強化患者自護能力,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與社會支持度。
【關鍵詞】? 類風濕關節(jié);自我效能干預;自護能力;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 R593.2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5--03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十分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小關節(jié)會出現(xiàn)慢性、進行性的炎性滑膜炎表現(xiàn),最終可出現(xiàn)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障礙,嚴重損害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缺乏治愈RA的有效手段,雖然合理服用藥物可控制病情進展,但想要進一步降低疾病負面影響,十分依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有效的社會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疾病對患者心理造成的影響,促使患者積極應對問題。故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高質量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臨床治療效果[2]。自我效能感是個體進行某種行為所持有的信心,會對個體的行為狀態(tài)產生很大影響。對于患者來講,較強的自我效能感能幫助患者以積極的態(tài)度應對疾病,產生一系列的正向效應,從而促進患者預后的改善[3]。本研究探討自我效能干預在RA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20年5月- 2023年5月醫(yī)院收治的70例R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組間性別、年齡、學歷、病程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男14例,女21例;學歷: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7例;年齡29~73歲,平均50.41±5.59歲;病程1~17年,平均8.75±1.64年。觀察組男13例,女22例;學歷: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20例,大專及以上8例;年齡31~76歲,平均50.34±5.65歲;病程1~15年,平均8.71±1.69年。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本次研究。
(1)納入標準:①符合《內科學(第9版)》[4]中RA診斷標準;②年齡不低于18歲的成年患者,且各項臨床資料完整;③認知正常,可配合完成本次研究;④首次接受相關研究。
(2)排除標準:①入組前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可能影響到研究結果;②已經出現(xiàn)肢體功能障礙情況;③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虎芎喜⑵渌麌乐芈圆?,如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惡性腫瘤等。
1.2? 自我效能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向患者講述RA相關知識,了解患者用藥情況,給出用藥建議。給予患者飲食、運動等方面的生活指導。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開展自我效能干預,詳細如下。
(1)直接性經驗:依據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制定階段性行為目標,將患者需要掌握的自我護理知識與技能分成多個容易實現(xiàn)的小目標。護理人員每個階段檢查相應目標完成情況,確?;颊吣苎驖u進完成各個目標,最終完全掌握自護技能。同時,在完成每個小目標后,護理人員都要給予夸贊和獎勵,讓患者獲得成功體驗,提升自尊心與自信心。如果發(fā)現(xiàn)未達成現(xiàn)階段目標,護理人員應在了解現(xiàn)狀的基礎上與患者共同分析失敗原因,同時結合患者情況制定改進策略,幫助患者克服困難,正確在下一階段達成目標。
(2)替代性經驗:護理人員可積極聯(lián)系一些病程較長、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讓該患者分享抗病經驗,強化其他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組織病友交流會,鼓勵所有患者積極參與,患者之間可以交流,分享抗病心得,這能讓他們獲得抗病新思路,從而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今后的生活。
(3)言語指導: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保持每天至少1次的溝通頻率。在與患者交流時,護理人員要注意自身的語言與態(tài)度,更多地使用“你可以”等鼓勵性話語來增強患者信心;態(tài)度誠懇、親切,贏得患者信任。在患者表現(xiàn)較好時,及時鼓勵,促使患者表現(xiàn)出積極態(tài)度與行為;在糾正患者不好之處時也要注意言語,培養(yǎng)患者的自我反思能力,逐漸幫助患者建立起良好心態(tài)與行為習慣。
(4)心理與社會支持:護理人員要動態(tài)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于表現(xiàn)出不良情緒的患者,及時給予心理方面的疏導。如部分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但服用藥物需要大量消費,這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情緒。護理人員要說明遵醫(yī)囑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同時在了解患者用藥情況的基礎上推薦更具性價比的用藥方案,消除經濟壓力帶給患者的焦慮感。同時,護理人員還可以添加患者的聯(lián)系方式,方便患者隨時咨詢,切實解決患者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多與家屬溝通,向家屬介紹RA相關知識,這能讓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來自家庭的溫暖也能幫助患者樹立健康心態(tài),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自護能力:使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評分反應,量表包括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4個維度,包括32個正向條目與11個反向條目,均采用0~4分5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護能力越強。
(2)自我效能感:分別在干預前后應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評價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0個問題,每個問題評分為1~4分,分值與患者自我效能感成正比。
(3)社會支持:使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評價,包括家庭、朋友、其他3個支持維度,每個維度包含4個問題,采用1~7分評級,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度越強。
1.4? ?數據分析方法
應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各項自護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上述自護能力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社會支持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各項社會支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上述社會支持評分均提高,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RA有著高患病率、高致殘率且不具備特效藥的特點,其會從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等不同方面影響到患者日常生活。在使用藥物控制病情,降低疾病致殘率的同時,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5]。將患者作為醫(yī)療中心,結合患者需求展開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掌握相關自護技能,建立起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自護技能、自我效能感評分提升幅度更大。在長時間抗病過程中,RA患者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這會影響到患者對自身自我效能感的判斷。同時,在缺乏專業(yè)醫(yī)療指導情況下,患者很難獨自應對各種病理問題,這也會導致其自信心不斷下降。自我效能干預是一種相比常規(guī)干預目的性更明確的護理模式,在該模式下,護理人員會將整體的醫(yī)療目標化分成不同小目標,在完成一個一個小目標中幫助患者建立起信心,更積極地對抗疾病[6]。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會得到強化。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能幫助患者更好地監(jiān)控自身身體健康情況,更好地完成自我護理活動,同時其又能對患者形成一種內在激勵,進而形成正性循環(huán),實現(xiàn)改善疾病結局的最終目標[7]。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社會支持評分提升幅度更大。社會支持作為RA患者的保護性因素受到廣泛關注,有效的社會支持有著一定緩沖作用,其能影響到應激反應結果,增強患者適應性行為。也就是說,患者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強,應對問題的態(tài)度和行為就會越積極[8]。本研究嘗試對RA患者建立起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包括來自患者自身、護理人員、患者家屬及其他患者各方面的支持,護理人員的支持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其他方面的支持則來源于護理人員的引導,在眾多支持中,在成體系的支持下,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被有效控制,患者會產生更強的抗病信心,這不僅能控制病情進展,還有助于患者盡早回歸家庭與社會,回到正常的生活當中。
綜上,對RA患者采取自我效能干預可強化患者自護能力與自我效能感,幫助患者建立起社會支持系統(tǒng)。但本研究目標對象較少,并未觀察該干預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后續(xù)需進一步增加樣本容量并開展縱向研究,深入剖析自我效能干預與患者生活質量間的關系,從而得到更加客觀、準確的結論。
4? 參考文獻
[1] 溫馨,楊婷,鄭佳,等.疾病不確定感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領悟社會支持與心理一致感之間的中介效應[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23,39(6):628-634.
[2] 馬利文,雷夢.基于動機性訪談的護理干預在CHF患者中的應用及對自我效能、自護行為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0,17(11):106-110.
[3] 徐菁.多維自我效能促進性護理干預在多發(fā)性骨髓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23,39(28):95-97.
[4]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9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807-812.
[5] 許燕琴,張勤聰,喬德紅.Snyder希望理論模型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希望水平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1):77-80.
[6] 王衛(wèi)敏,狄貫騰,鄭輝.基于自我效能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干預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19(3):103-106.
[7] 周黎雪,姜云霞,周云平,等.自我效能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社會支持和經驗性回避之間的中介效應[J].護理學報,2022,29(3):7-11.
[8] 盛榮,季倩雯,王玲,等.自我效能感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殘疾接受度與社會支持間的中介效應[J].河北醫(yī)藥,2022,44(20):3103-3106.
[2023-11-13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