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宋文人林逋的梅花詩對朝鮮文人金宗直梅花詩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表現(xiàn)手法、審美追求、格律借鑒、作詩章法等方面。金宗直的梅花詩不僅對林逋的梅花詩進行了詩句的引用與化用,在意境的構(gòu)建和典故的運用上也多有借鑒。兩位詩人都注重梅花內(nèi)在品格和高雅精神的追求,金宗直更是在林詩的基礎上進行了突破創(chuàng)新,他的梅花詩立足于性理學者的立場詠物言志,展現(xiàn)了士林文人積極出仕的精神風貌。金宗直對林逋詩歌的借鑒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對林逋人格和精神的推崇,具有深刻的典范意識;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中韓兩國古典文學領域里的互動和融通,在中韓文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林逋;金宗直;梅花詩;影響
梅花詩,泛指以梅花為意象中心進行創(chuàng)作的詩歌。它始于兩晉,興于唐,盛于宋。中國最早的梅花詩是南朝宋鮑照(約414-466)所作的《梅花落》。此后,詠梅詩大量出現(xiàn),但是描寫十分簡單,沒有形成特色,直到北宋初期,詩人林逋將梅花賦予“全新的精神意義和思想價值,上升為崇高的文化象征”[1]。林逋(967-1029),字君復,謚號和靖,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性格孤傲,淡泊名利,年輕時曾游歷于江淮一帶,后來歸隱于杭州西湖,終身不仕不娶,曾自言“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留有《和靖先生詩集》。他的詩作“平淡邃美”[2],為后世所稱頌,影響波及海內(nèi)外。
韓國的梅花詩創(chuàng)作源自晚唐留學于中國的新羅文人崔匡裕(?-935)所作的《庭梅》。此后以梅花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的文人和作品紛紛涌現(xiàn)。高麗王朝林椿、李仁老、李奎報、陳華等人的詩作中有少量梅花作品,這一時期梅花也大多以報春使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詩文中。高麗中期以后,隨著性理學的抬頭,李谷、李穡、李集、鄭夢舟等人的梅花詩逐漸呈現(xiàn)出歌頌梅花脫俗高潔的傾向。朝鮮前期,梅花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徐居正、金時習和金宗直均有相當數(shù)量的梅花詩作。作為朝鮮前期典型的士林派文人,金宗直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22題35首梅花詩,他的梅花詩深刻體現(xiàn)了士林派文人的思想,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金宗直(1431-1492),字季溫、孝盥,號占畢齋,謚號文忠,慶尚道密陽郡人,朝鮮王朝前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詩人,著名朱子性理學者。他的詩作“勁杰”(南龍翼《壺谷詩評》)、“即景如畫”(曹伸《聞瑣錄》),不僅對林逋的梅花詩進行了詩詞的借用和化用,而且在意象搭配、意境描寫、用典等方面深受其影響。
一、林逋梅花詩與金宗直梅花詩概述
(一)林逋梅花詩
林逋一生創(chuàng)作了八首梅花詩(史稱“孤山八梅”)和一首詠梅詞(《霜天曉角》)。其中,“孤山八梅”屬于七言律詩,除了《又詠小梅》之外,其他七首分別以不同時期組詩的形式呈現(xiàn)。
《梅花三首》寫詩人在西湖沿岸外出探梅,由第一首梅花初開帶來的驚喜,以至于“吟懷長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輒入詩”;到第二首因為對梅花“繞著瓊芳看不休”,以至于流連忘返,滿懷深情地表露“一味清新無我愛,十分孤靜與伊愁”;再到第三首贊嘆梅花之美“畫工空向鬧時看,詩客休征故事題”。三首詩各有側(cè)重,共同構(gòu)成一個整體。[3]
《山園小梅二首》是詩人剛剛隱居孤山時期的作品,詩歌通過對梅花孤高、脫俗、淡雅品格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和傾慕。第一首從各個側(cè)面凝望梅花,寫出了不同角度的梅花姿態(tài)之美,其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被譽為詠梅絕唱;第二首側(cè)重描述觀梅后的各種心理活動,借此襯托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此外,從題目與行文看,林逋的《又詠小梅》以“數(shù)年閑作園林主,未有新詩到小梅”承接了《山園小梅二首》。題中仍稱“小梅”,顯然梅樹長勢改觀不大,唯此一株,因而令人反復圍繞觀賞。[4]
《梅花二首》是詩人晚年的作品,主要吟詠隱居小園的梅花。詩人通過對梅花姿容的描寫,將梅花人格化,寓情于景,寫出了對梅花的喜愛。第一首中,詩人喜愛梅花,到了舉酒為其祝壽;第二首重點刻畫了詩人與梅的濃厚情誼。這兩首詩一側(cè)重于詩人,一側(cè)重于梅,互相映襯,又密不可分,人即是梅,梅即是人,彼此已成為有機的統(tǒng)一。不僅這兩首,其余六首詩也一樣。[5]
林逋唯一的詠梅詞《霜天曉角》以抒情的筆觸和典故的運用寫出了雪中紅梅“冰清霜潔”的品格。
林逋的梅花詩歌內(nèi)容上以山園小梅為主題風格,通過梅花在寒冷季節(jié)中俏麗姿容的描寫與傲霜耐雪品格的映襯,賦予梅花以人格,情誼互濃,開創(chuàng)了北宋詠梅新的境界。
(二)金宗直梅花詩
金宗直的梅花詩主要收錄在他的詩歌作品集《悔堂稿》[6]以及文集《占畢齋集》[7]中,共計22題35首。其中《梅龍引》《梅花二絕》《閏二月梅》收錄于《悔堂稿》中?!痘谔酶濉分饕珍浟私鹱谥?8歲(1448年,世宗三十年)至29歲(1459年,世祖五年)獲得文科及第之前的作品。這一時期,詩人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屢次落榜,原因各異,但他從未放棄。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寫出了他的心境和意志,體現(xiàn)了他渴望出仕的豪情壯志。
除了上述4首之外,其余的梅花詩均收錄于《占畢齋集》中?!墩籍咠S集》收錄了金宗直35歲(1465年,世祖十一年)至60歲(1490年,成宗二十一年)期間的作品。1470年至1477年,他擔任地方官員,收錄于《占畢齋集》卷6至卷13的梅花詩主要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其間他所作的梅花詩多為與友人的次韻與和詩,以記錄地方生活為主,所描述的梅花也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卷17至卷22所收錄的梅花詩為詩人在官場生活的后半期所作,這也是士林派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時期,因此多少呈現(xiàn)出士林文人的風骨氣質(zhì)。
金宗直的梅花詩依據(jù)主題的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在取材上也主要分為龍梅(墨梅)、老梅、枯梅,而且在這些梅花詩中,有4首是題畫詩。
二、金宗直對林逋梅花詩的借鑒
(一)表現(xiàn)手法
1.詩句的引用與化用
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詩文歌賦,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lián)想而尋意于言外。[8]引用或借用得當能夠使詩句顯得更為精練,借前人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藝術形象表達自己胸臆。
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是詠梅詩中的絕唱。詩人巧妙地運用“橫斜”一詞,使得原本靜止的梅花“疏影”有了動感,形象地刻畫出了黃昏水邊梅花疏落的枝影美。不僅如此,“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梅花三首·其一》)和“池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三首·其三》)也以“橫”“斜”等相似筆觸表達出了梅枝線條的動態(tài)美。金宗直《梅坡春色》中的“水邊籬落王孫家,尋香緩步看橫斜”一句,用“橫斜”取代“疏影”,使“橫斜”一詞兼具了動詞和名詞的性質(zhì),既表達了事物被光線反照時映襯于水面的動感,又指稱出“橫斜”與“疏影”之美,彰顯了語言的精練之美,同時也表達了尋“香”看“影”的生活情趣。在《詠善山東軒梅》“池邊脈脈倚風斜”中,詩人用“倚”和“斜”刻畫梅枝的姿態(tài),凸顯了風中疏落之美。由此可見,金宗直對林逋詩句的引用和化用并不是簡單的摘抄,而是一種對古典詩詞典范意識的體現(xiàn),其前提是詩人以真實的生活感受為依據(jù),發(fā)掘了生活中蘊藏的深意,切實領略到了梅枝的清骨、秀影以及風中隨風而動的氣質(zhì)和神韻。他刻畫的梅枝之美于動態(tài)美的基礎上,體現(xiàn)了士林文人將審美觀投放于生活觀察所得到的放逸之美。
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梅花淡雅的清香以一種隱性的姿態(tài)進行呈現(xiàn),“浮動”體現(xiàn)的是一種若隱若現(xiàn)、朦朧的狀態(tài)。梅花本是靜止之軀,卻“暗香浮動”,與周圍的景觀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靜”與“動”、“隱”與“顯”實現(xiàn)了富有生機的交融。在金宗直的梅花詩中,寫梅花香氣的詩句占據(jù)了較大的比重,描寫的角度也各有特點,但無外乎圍繞“暗香浮動”這一特征進行借用與化用。金宗直看到吳慎孫的畫后,題詩“暗香滲入詩脾冷,柳絮形容卻未工”,此處的“暗香”與“滲入”這一動詞進行搭配,動態(tài)的香氣隱于動態(tài)的“詩脾”,這一融香于雅的筆觸與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具有同工之妙。與“滲入”相近的詞“侵”運用在《至日詠梅》中的“香影微微侵棐幾”,“侵”字在古語中有“進入、滲入”之意。“荏苒香來步武風”(《梅花二絕》)將梅花的香寫得飄然,于不知不覺中得以近距離感受,“荏苒”與“步武”襯托了梅花香氣飄然涌動的獨特氣質(zhì)。金宗直筆下的梅花香氣不僅有著暗香浮動的飄然之韻,還蘊藏著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觸。
梅花因為孤高而顯得脫俗,與眾不同?!皹O知尤物納交難,蜂蝶何曾偷眼看”中的“偷眼”正是取自林逋的詩句“霜禽欲下先偷眼”。金宗直“早知不入時人眼,寧把胭脂寫牡丹”中的“不入時人眼”與林逋的“猶嫌俗客看”表意相同,寫出了梅花的不入時俗和孤傲品格。
2.意境的模仿
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gòu)成意境,意象是構(gòu)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徑。[9]意境,是指在詩歌等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環(huán)境與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藝術境界。[10]
林逋開創(chuàng)的詠梅意境注重用水、月、雪這三個有著深厚文化積淀的意象來渲染梅花,從而營造出與梅花相稱的意境美。水、月、雪的意象自古以來就是文人作品中常見的選材。水月交光、雪月相映帶來的澄澈、光明、純潔往往激發(fā)出創(chuàng)作者對清冷幽寂、淡雅空明、純凈高雅的理想心境的追求,而梅花代表的高潔也是人們在審美層面的精神追求。因此從這個角度說,水、月、雪與梅的和諧相襯,更加有效地烘托了梅花的品格神韻。
林逋寫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將水中梅的光影不離與月光的朦朧意境相襯托,為全詩的整體構(gòu)圖奠定了朦朧的詩意美,在清幽孤寂的環(huán)境氛圍下,梅花光影相映?!把┖髨@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梅花三首·其一》),“宿靄相粘凍雪殘,一枝深映竹叢寒”(《梅花二首·其一》),“橫隔片煙爭向靜,半粘殘雪不勝清”(《梅花二首·其二》)都以水和雪渲染組成了清冷、純潔的意境,襯托了梅花的孤傲、斗寒精神。雪不僅象征著寒冷,還象征著純潔,雪作為梅花的陪襯意象,往往會因為明凈潔白的特征賦予人們內(nèi)心對純凈精神的渴望,從而襯托對梅花高潔品質(zhì)的贊賞。
金宗直寫梅,同樣注重水、月、雪等與梅組合而成的意境。在《梅龍引》一詩中,他將溪水、月亮與墨梅搭配,水月意境奠定了墨梅所處的環(huán)境氛圍?!靶柺仔[瀧濤府,尾擲青霄猶未。陰森鬐鬣自撐倒,玉鱗萬片煙霧濕?!痹娙藢⑾扔鳛闉{濤府,梅枝繁茂,在溪水的襯托下呈現(xiàn)出“煙霧濕”的景象?!对虏ㄍぬ矫贰分校把┰螺x然偏嫵媚”以月下雪景襯托梅花的嫵媚姿態(tài),渾然一體,美不勝收。整體上看,金宗直以月亮為襯托,強調(diào)了在靜謐氛圍中梅花的向上姿態(tài)與精神。“漫漫坡壟鏖殘雪,寒勒東君弭玉節(jié)。……水邊籬落王孫家,尋香緩步看橫斜?!保ā睹菲麓荷罚┰娋湟詽M坡的殘雪烘托了水邊梅花的生長環(huán)境和時節(jié),既清冷又潔白,寒冬即將過去、春天即將到來的時節(jié),正是水邊梅花綻開之際,雪坡與水邊的搭配襯托了梅花的高潔,尋香緩步則寫出了詩人從容不迫地探尋梅花的閑適之情。
花與飛禽、昆蟲意象的并列,往往以禽類的活動性襯托花枝的靜美。林逋的梅花詩“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山園小梅二首·其一》)巧妙地將霜禽偷眼與粉蝶斷魂合在一句中,精練地表達出動物對梅花的欣賞。這一精妙的描寫被金宗直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跋烏菩咪鲎o春陰,又見偷香倒掛禽”中的“倒掛禽”被梅花的暗香吸引;“惆悵終非丈人行,紛紛蜂蝶苦相撩”以蜂蝶苦苦撩撥映襯梅花的吸引力;“忽驚節(jié)候才驚蟄,為有寒蜂圣得尋”以寒蜂襯托梅花,寫出梅花吸引了寒蜂。林逋與金宗直不僅從側(cè)面寫出了飛禽、昆蟲對梅花的仰慕,而且寫出了梅花富有生氣與活力的生長環(huán)境。
3.引用典故
詩歌中引用典故既可以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豐富內(nèi)容,還增強了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11]
林逋《梅花三首·其一》中的“堪笑胡雛亦風味,解將聲調(diào)角中吹”和梅花詞《霜天曉角》中的“甚處玉龍三弄,聲搖動,枝頭月”分別提到“解將聲調(diào)”和“玉龍三弄”。“解將聲調(diào)”指的是古曲《梅花落》,詩人以胡人小兒吹奏的《梅花落》進行映襯;“玉龍三弄”指的是古曲《梅花三弄》,詩人以深夜飄渺而至的《梅花三弄》的笛聲映襯綻放于清冷、空寂中的梅花。金宗直的詩歌也有以羌笛之聲的凄美襯托梅花清冷高潔的詩句,如“攀條可忍聽羌管,老覺乖張百不宜”,攀折枝條聽到羌笛吹奏的凄涼徹骨的《梅花落》,頓時感覺到乖張怪僻的性格多么不合時俗。詩人借此句烘托了自己內(nèi)心對梅花孤高品格的崇仰,同時在清冷的氛圍中又有所頓悟,這顯然不是林逋隱逸者的態(tài)度,而是朝鮮士林派文人積極出仕的頓悟?!睹坊洹肥菨h樂府中二十八橫吹曲之一。漢樂府《橫吹曲》已有《梅花落》舊題,可惜古辭未流傳下來。在現(xiàn)存以梅花為品格象征的詩歌中,鮑照的《梅花落》算是最早的代表作。在一些樂府曲題中,古辭不存或本無古辭而只有曲調(diào),這些曲調(diào)都與物有直接的關系。[12]《梅花三弄》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明代朱權《神奇秘譜》中記載:“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diào),后人以琴為三弄焉?!盵13]在唐詩中也有對笛曲《梅花落》的描述,后改為琴曲?!睹坊ㄈ繁憩F(xiàn)的主題因時代而有所不同。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現(xiàn)離愁別緒,明清的琴曲《梅花三弄》表現(xiàn)梅花傲雪凌霜、堅貞不屈的節(jié)操與品質(zhì)。[14]無論是《梅花落》表現(xiàn)凄涼環(huán)境下的離別也好,還是《梅花三弄》表現(xiàn)梅花的傲雪與堅貞,林逋與金宗直對兩首古曲的引用,恰好襯托了凄冷環(huán)境下梅花高潔耐寒的品質(zhì),以聽覺的感受映襯詩人的心境。
林逋在《梅花二首·其二》中寫道:“等閑題詠誰為愧,仔細相看似有情。搔首壽陽千載后,可堪青草雜芳英?!痹娙擞X得等閑之輩的題詠褻瀆了梅花,根本配不上梅花,自己與梅花長期相處,梅花也似乎對自己含情脈脈?!白詮哪铣膲坳柟髯髅坊▕y之后,梅就具有高潔的質(zhì)量,怎能生長于青草地與雜花為伍呢?”詩人為了表達梅花的美麗與高潔,引用壽陽公主的典故進行映襯。壽陽公主曾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公主的額頭上,留下梅花狀的淡紅色印記,拂拭不去。壽陽公主本就生得美麗,加上梅花狀的印記就更加嬌柔嫵媚,皇后見了十分喜歡,更加寵愛壽陽公主。宮女們看到后都覺得壽陽公主美麗非凡,便競相模仿,但梅花并非四季常有,于是她們將薄薄的金箔剪成花瓣狀貼在額頭或面頰上,梅花妝因此流行。金宗直的“攀條未忍輕尤物,把筆何曾賦子都”描述了即使是“攀條”也不敢輕視這人間的美好之物。壽陽公主開創(chuàng)了梅花妝,林逋引用壽陽公主的典故,襯托了梅花之美,而且這種美是高貴的。金宗直直言梅花的美高于美男子子都之美,以至于都不能對子都再有所贊嘆。二人的共同之處在于對梅花高貴之美的認同,因此自己筆下的梅花可比肩古典人物之美。
此外,在典故的運用中,金宗直更注重說理效果。“碧眼胡僧真善幻,也能妝點竹籬疏”中的碧眼胡僧并非指自印度東來傳播佛法的鳩摩羅什或者達摩祖師,而是指中世紀自西域東來傳法的僧人群體?!爸泄艜r期東來傳教的西域僧人曾使用魔法手段來吸引教眾,在他們的知識體系里面,魔法知識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盵15]可以說魔法幻術是他們進行傳法的手段之一,因此在唐以后的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了諸多胡僧幻術的故事及形象。隨著東亞地區(qū)文學交流活動的增多,韓國和日本的文學作品中的僧人形象也逐漸多起來。依據(jù)金宗直的觀點,碧眼胡僧善于幻術,能妝點籬疏,迷惑人心。
(二)審美追求:人格化寓意與精神氣質(zhì)
花有品格,人有風格。賦予梅花以人格,用人格化的思維方式看待梅花,能將詩人內(nèi)心情感充分地表達出來,從而實現(xiàn)個人與外界建立和諧的精神。“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保ā渡綀@小梅二首·其一》)林逋在詩中賦予梅花以人的品格,與梅花的關系達到了精神上的無間契合:他把梅花當作能夠傾聽自己詩歌的知己,只需與之低聲吟誦,而無需酒宴歌舞的奢華。這一點還體現(xiàn)在《梅花三首·其二》的詩句中:“一味清新無我愛,十分孤靜與伊愁?!泵坊ü录徘屐o,好像在同你一起分擔憂愁。詩人賦予梅花人格,描述了世俗朝野中梅花的孤寂,用以自我影射。詩人以梅為戀人這一情結(jié),還體現(xiàn)在“寄語清香少愁結(jié),為君吟罷一銜杯”。他祝愿梅花清香少憂愁,并為梅花吟詩敬酒。林逋對梅花的喜愛達到了一定的境界。與林逋將梅花看作戀人相比,金宗直將梅花視作知己、朋友而能與之“相逢一笑”,閑暇苦悶時向其傾訴,與之對飲或者“微吟相狎故園中”。詩人不惜直接摘句,直陳自己與梅花故園“微吟相狎”,再現(xiàn)了林逋的“西湖處士風”,以梅為友的生活情趣體現(xiàn)了他審美取向中的典范意識。
林逋的避世隱逸并不是因為不得志而為。宋真宗分別在景德四年(1007)和大中祥符五年(1012)兩次派人探望林逋,請他入朝為官,被拒絕后還給予接濟;天圣三年(1025),宋仁宗派人探望他。從這個角度看,林逋出仕的條件是具備的,但是他在經(jīng)歷了二十多年的放游江淮后,看淡了仕途,志不在此。
林逋喜梅,愛梅,生活富有情趣。詩句“吟懷長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輒入詩”(《梅花三首·其一》),“幾回山腳又江頭,繞著瓊芳看不休”(《梅花三首·其二》)均表達了詩人對梅花的喜愛。詩人憂寂時“十分孤靜與伊愁”(《梅花三首·其二》),高興時“寄語清香少愁結(jié),為君吟罷一銜杯”(《又詠小梅》),閑適時“等閑題詠誰為愧,仔細相看似有情”(《梅花二首·其二》),完全是位心靈相契、情思脈脈的性靈美人與他朝夕相伴。[16]林逋追求脫俗、與眾不同的理想生活。“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保ā渡綀@小梅二首·其二》)詩人回顧青年時期游走江南、酒旗招展的豪情壯志,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決定做名脫俗、與僧為鄰的高士。
林逋筆下那種具有隱士氣質(zhì)的文人精神,為金宗直所崇尚。金宗直在詩中直陳其辭:“年來座值梅花瘦,不是逋仙不解心?!迸c林逋一樣,金宗直的生活也因梅花而顯得富有情趣。如果說林逋愛梅能夠做到“幾回山腳又江頭,繞著瓊芳看不休”,金宗直則“竹輿日日繞東湖,不可梅花一日無”(《月波亭探梅》)。金宗直憂寂時“何當俞子歸去來,倘借清詩愁且掃”,高興時“香影微微侵棐幾,精神故故蘸金杯”(《至日詠梅》),閑適時“平生俊永味,為報故人知”(《還春塘放翁集并寄梅一枝》),可見他與林逋的心境是相似的。《至日詠梅》中,詩人站在性理學的角度,以“井底潛陽七日回,一元消息透寒梅”闡發(fā)生命之理。冬至是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陰氣厚重,但是性理學講究陰陽共生,相克相生,認為至極的陰氣中仍然有一絲陽氣在蠕動。陽氣逐漸壯大與上升,最終戰(zhàn)勝陰氣成為至大至剛的純陽之卦,預示著人的心性逐漸明朗,積極向上。同一首詩歌中,詩人以“從茲細玩生生理,只恨曾無演易才”抒發(fā)了細心探尋“生生理”的追求。此處的“生生理”是指植物的生長之理,結(jié)合詩人以梅花自喻,可以判斷詩人談的其實是自己所追求的積極向上、載道人生的理想。
三、金宗直對梅花詩的突破
(一)立足生活,細致入微
傳統(tǒng)文人對梅花形色的描寫無外乎花蕊、花蒂、花瓣及枝干。林逋對梅花的形色著墨不多,詩句“摘索又開三兩朵,團欒空繞百千回”(《又詠小梅》)以“摘索”“團欒”營造了星星點點、交錯環(huán)繞的盛開之貌,勾畫出了雪夜梅花映襯下的晚景,即“荒鄰獨映山初盡,晚景相禁雪欲來”。他筆下的梅朵“團欒”可愛,枝干“屋檐斜入”,“蕊訝粉綃裁太碎,蒂疑紅蠟綴初干”(《梅花二首·其一》)。
金宗直對梅花的形色觀察更為細致。他筆下梅花的五片花瓣滴水凝冰,寫出了“五出冰”的神韻?!把┌杲痦殹睂懗隽税酌返摹鞍住迸c“金”相稱的高貴。對于枝干的描寫,金宗直關于墨梅的題畫詩寫得饒有生機,氣勢恢宏?!暗W砢干軒軒,輕明花緝緝。展之黃昏后,乍若龍離蟄。袞首旋隱瀧濤府,尾擲青霄猶未。陰森鬐鬣自撐倒,玉鱗萬片煙霧濕。悄然貌得蜀苑真,地軸移來鬼神泣?!薄睹俘堃分械脑娋?,從梅龍離蟄初醒之時黃昏映照下的枝干與花色寫起,細致描繪了梅龍初醒的涌動神態(tài)。枝干多節(jié),“軒軒”昂揚;花朵“緝緝”和諧,輕麗明媚。詩人對梅龍的首尾描寫各有不同,“袞首旋隱瀧濤府”寫了梅龍首段隱于洶涌的波濤中,彰顯了梅花團簇怒放的繁茂之勢;“尾擲青霄猶未”寫梅龍尾部伸展向天空的遒勁之勢。這一句與后面的“陰森鬐鬣自撐倒,玉鱗萬片煙霧濕”一起寫出了墨梅枝繁葉茂、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彰顯了士林文人積極入世的心境。“悄然貌得蜀苑真,地軸移來鬼神泣”寫出了墨梅悄然的姿態(tài)猶如成都故蜀別苑的梅花一樣真切。《樸副正衡文請題畫屏》中的“蟄龍露尾幻花魁”也用同樣的筆觸寫出了梅龍花開繁盛的氣勢。詩句“溪邊老梅成古槎,猶擢青枝開滿樹”中的“成古槎”寫出了老梅的枯瘦,金宗直將溪旁老梅描寫得遒勁而富有生命力。《梅龍引》《梅花二絕》中均使用了“青枝”一詞,“青枝”原指植物發(fā)出的新枝。金宗直在看到學士樓下的老梅時有感而發(fā),作詩寄送克己俞好仁。詩人欽佩老梅的蒼然、枯瘦之美,感嘆其生生不息的精神。金宗直在《和克己詠梅》中寫道:“亭亭古貌蘸芳塘,春在先生柱杖傍?!毕窳皱鸵粯淤x予梅樹人格,呈現(xiàn)出古貌蒼然的老者形象,甚至有柱杖支撐。
林逋寫梅以“暗香浮動”最為點睛。他認為人們多喜愛紅艷的花朵,而梅花特有的清香好像是老天有私心特別賦予的。同樣是寫香氣的《梅花三首·其三》中“陣陣寒香壓麝臍”,與以往簡單寫梅花的清雅香氣不同,它著重寫梅花凌寒獨自開,在寒冷中傲然綻放、散發(fā)香氣壓制了麝香,詩眼在“壓”一字上,更加凸顯了梅清高孤傲的質(zhì)量。前文所述,林、金二人均將動態(tài)的暗香隱于靜態(tài)之中,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浮動于黃昏,藏于月色之中;后者滲入“詩脾”,藏于文雅之中。詩句“擁鼻忽然逢粲者”用“擁”字來形容香氣的動態(tài),則顯得更為主動。金宗直筆下的梅花香氣不僅有著暗香浮動的飄然之韻,還蘊藏著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觸。詩人在海平縣倉分糴時從百姓家得到一株梅花,插于膽瓶并放置于案桌上,聞到梅花清香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官倉掃卻陳陳臭,為有香浮鼻觀清”。詩人在這首詩的引言中寫道:“殊不知坐紅腐塵土之中也?!痹娙税鸭t腐塵土孕育梅之清香與開倉分糴而獲得聲名和愛戴進行觀照,寫出了士林文人關注現(xiàn)實、重視民生疾苦的思想境界。
林逋寫梅,以山園小梅為主,他筆下的梅花“蕊訝粉綃”“蒂疑紅蠟”“團欒空繞”“疏影橫斜”“半粘殘雪”“暗香浮動”“解將聲調(diào)角中吹”,體現(xiàn)的是小梅俏麗可人、清幽香逸、空遠靈動的形象;金宗直于日常生活中細致觀察,他寫梅的“雪瓣金須”“青枝宿蘗”“若龍離蟄”“亭亭古貌”“雪月輝然”“香影微侵”“可忍聽羌管,乖張百不宜”,體現(xiàn)的是梅古貌蒼然、香氣擁鼻、遒勁成熟的形象。
(二)觀物意審,窮究其理
觀物意審是古人觀察事物的內(nèi)在要求,即觀察事物要看其蘊含的內(nèi)在氣質(zhì)與精神。
梅花耐寒,傲霜雪,歷來是文人所稱頌的品格。金宗直在《至日詠梅》的第二首詩中以“三重緹室動葭灰,縱有寒威未勒梅”,寫出了縱然有料峭的寒冷節(jié)氣,也不會壓制梅花的傲骨。金宗直以“縱有寒威未勒梅”回應了林逋的“霜深應怯夜來寒”?!昂鲶@節(jié)候才驚蟄,為有寒蜂圣得尋”以“寒蜂圣得尋”交代了梅花生長在寒冷的季節(jié),事實上凸顯了梅花的耐寒性。金宗直不僅贊賞梅花的耐寒,對梅花傲雪的品格也頗為贊賞。他坦言,正是由于梅花“冰霜真面目”,才以詩寫梅。吟誦梅花,情源于心境所需。不僅如此,詩人還將梅花與有“姚魏”之稱的牡丹進行比照?!耙ξ猴L流斗淺深,居然寧耐雪霜侵?!迸c牡丹花喜歡爭風流的品性相比,詩人更欣賞梅花耐得雪霜侵的品格?!短镫[四時·梅坡春色》中的“園林忽值此粲者,桃李箾椮盡愁絕”直接寫出了庭園梅花的傲雪品格。
金宗直對臨摹的梅花進行賞玩時,寫下“碧眼胡僧真善幻,也能妝點竹籬疏。晴窗棐幾空相對,意在驪黃牝牡余”。胡僧雖然變幻多技能,能畫出梅花妝點竹籬疏,但只是關注了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驪黃牝牡,一般用來比喻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古人堅持“觀物之意審”,孜孜不倦地追求內(nèi)在精神,講求“觀物必造其質(zhì)”。金宗直反復觀察自己臨摹的梅花,強調(diào)不應只為梅花外在形態(tài)與花色所吸引,更應追求梅花畫作所蘊含的內(nèi)在品質(zhì)。由此可見,他對于梅花的審美既講究形態(tài)美,又追求內(nèi)涵美和精神美。
(三)現(xiàn)實觀照
金宗直《至日詠梅》中的“從茲細玩生生理,只恨曾無演易才”,感嘆自己沒有演繹《周易》的才能,以至于無法深得梅樹中蘊含生命之理的紋路所帶來的啟示。與林逋的歸隱思想相比,金宗直的詩表達的情志更為積極?!翱v有纖秾來唐突,一團和氣思無邪”是詩人所有梅花詩中表達心性最為完整直白的一句??v使有浮華不實的事物來迷惑,仍然要保持心情平和、思想純正。除此之外,金宗直的詩還在于表達對世事的警醒與明志。“吟到梅邊幽興動,吏胥爭道使君醒”與“春慵和疾過清明,官況愔愔睡易成”相互映襯,隱含著對君子仕途生活的警醒?!芭蕳l可忍聽羌管,老覺乖張百不宜”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脾性的醒悟和要積極入世的觀點。
林逋的梅花詩為金宗直提供了示范,金宗直在細節(jié)描寫上進一步發(fā)揮,于微觀處體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細致觀察,于宏觀處體現(xiàn)了他對梅花品格的高度贊賞和推崇,其中不乏他作為性理學者的個人旨趣和見解。
四、結(jié) 語
林逋開創(chuàng)了梅花詩嶄新的境界,將梅花的姿態(tài)美、風骨美融入水、月、雪的意境中,賦予梅花清高脫俗的節(jié)操和高雅飄逸的人格,表現(xiàn)了詩人愛梅、戀梅、詠梅的思想感情和迥異于流俗的精神境界,為后世梅花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朝鮮文人金宗直在林逋開創(chuàng)的梅花詩境界的基礎上固本開源,在平凡的生活中欣賞梅花,探尋梅花的內(nèi)在精神旨趣。在描寫手法上,他注重細節(jié)觀察,承襲了林逋關于梅花姿態(tài)美的多重視角,以周圍景物的襯托凸顯梅花的清麗脫俗和暗香風骨,以遒勁的筆觸展現(xiàn)梅枝的瘦美。他立足于性理學者的立場詠物言志,注重內(nèi)涵精神品格的追求,展現(xiàn)了士林文人積極出仕的精神風貌。金宗直對林逋詩的借鑒一方面體現(xiàn)了他對林逋人格和精神的推崇,具有深刻的典范意識;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中韓兩國古典文學領域里的互動和融通。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順娣.古代文論中的草木象喻批評研究[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9:187.
[2] 林逋.林逋詩全集:匯校匯注匯評[M].王玉超,校注.武漢:崇文書局,2018:1.
[3] 張明華.梅與詩(詩歌中國)[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102.
[4] 程杰,程宇靜,胥樹婷.梅文化論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261.
[5] 同[3]:106.
[6] 金宗直,啟明漢文學研究會.占畢齋先生全書(四):悔堂稿[M].韓國大田:學民文化社,1996.
[7] 金宗直.占畢齋集[DB].韓國古典翻譯院“韓國文集叢刊DB”,1996-1997.
[8] 劉聲鍔.實用古詩詞解讀[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319.
[9] 夏燕靖,張婷婷.中國古典藝術理論體系建構(gòu)研究(上)[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337.
[10] 鄭廣瑾.毛澤東詩藝[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67.
[11] 周維納,馬春燕.古代詩歌鑒賞方法[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154.
[12] 于志鵬.宋前詠物詩發(fā)展史[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3:159.
[13] 斗南.國學知識全知道[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8:308.
[14] 同[3]:106.
[15] 尚永琪.西域幻術與鳩摩羅什之傳教[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5(5):24.
[16] 邵炳軍,姚蓉,楊秀禮.泮池集:首屆中國古代文學與地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