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莊子》“罔兩問景”的文學影響

        2024-03-11 14:48:17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寓言

        高 深

        (棗莊學院 文學院,山東 棗莊 277160)

        《莊子》作為先秦道家哲學的經典,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罔兩問景”寓言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極為顯著?!柏鑳蓡柧啊痹⒀栽凇肚f子》中有兩處記載,一處見于《齊物論》,一處見于《寓言》,兩處記載略有不同?!熬啊奔础坝啊钡谋咀??!柏鑳伞?郭象云:“景外之微陰。”向秀云:“景之景也?!盵1]110因此,“罔兩”一般解釋為“影外之微陰”,或者說“影子的影子”。在此寓言中,莊子首次將“罔兩”和“景”擬人化,借其問答闡發(fā)人生處世原則。此后,借“形”“影”關系以闡發(fā)人生哲理之思不斷出現,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

        一、先秦典籍關于“影”的認識與論述

        影子是一種光學現象,由于不透明物體擋住了光的傳播而形成的較暗區(qū)域。影子形成的兩個必要的條件就是光線以及物體的存在。光線的強弱以及相對于物體的高度、距離、角度都會對影子帶來影響??梢哉f,影子的存在及其形態(tài)不直接取決于物體本身,而是光線。這一點,在古人的觀念里是非常明確的,漢字“景”(“影”)的構造即可見出。顏之推說:“凡陰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謂為景?!盵2]104影子隨光的變化而變化,很早就被應用在測量方面?!吨芏Y》云:“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盵3]236除圭表外,古代的日晷就是利用“立竿見影,視影知時”的原理制作的。在先秦諸子中,墨家對光影的變化有精深的研究,有所謂“光學八條”[4]245,如“影二,說在重”(《墨子·經下》)、“光至影亡”(《墨子·經說下》)、“影之大小,說在斜正遠近”(《墨子·經下》)等,這是對“影子”進行的純粹自然科學的研究。

        影子又依附于物體而存在,影子的這種特性,古人早有清楚的認識,《尚書》中即有“惠迪吉,從逆兇,唯影響”一語,意思是說:“順從善道就吉祥,順從惡道就兇險,就像影子順從形體,回音順從聲音一樣?!盵5]18后來就有了“如影隨形”這個成語。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盵6]317其次就是劉向的《說苑·君道》:“故天之應人,如影之隨形,響之效聲者也。”[7]34“影”與“形”的這種特性被古人賦予了一定的哲理意蘊。而最早將“形”與“影”的意象運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深入闡發(fā)人生哲理的乃是莊子。

        二、《莊子》“罔兩問景”的思想與藝術

        (一)《莊子》“罔兩問景”寓言的哲理闡發(fā)

        先看《莊子·齊物論》中的“罔兩問景”:

        罔兩問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無特操與?”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8]26

        罔兩問影子說:“剛才你在行走,現在又停下來;剛才你坐著,現在又站了起來;你怎么如此沒有獨立的操守呢?”影子說:“我難道不是有所待才這樣的嗎?我所待的東西又有所待才這樣的嗎?我只不過像蛇蚹蜩翼而已,我怎么知道為什么如此呢?我又怎么知道為什么不如此呢?”影子的回答雖未指明影所待之物,但在《莊子》中,影子所待者即“形”,“形不自主,又待真宰”[8]26。在這則寓言中,出現了四個相互制約的關系:影子的影子(罔兩)、影子、形和真宰。這則寓言通過影子和影子的影子之間的對話闡明一個道理:事物之間的依存性并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此錯綜復雜的關系,人只有因順,不必致詰,這是道家順應自然人生態(tài)度的一個反映。

        我們再看《寓言》篇的“罔兩問景”:

        眾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發(fā),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鹋c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有待者乎!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8]249

        這段話可以翻譯為:眾多影子的影子問影子說:“你過去低著頭而現在仰著頭,過去束攏頭發(fā)而現在披散頭發(fā),過去坐著而現在又站起來,過去行走而現在又停下,為什么呢?”影子說:“區(qū)區(qū)小事,何足詢問!我有這些現象卻不知道為什么這樣。我像蜩甲嗎?像蛇蛻嗎?只是似是而非。得到火光與陽光,我會屯聚而顯明;遇著陰天和黑夜,我會散滅而不見。有形體的東西難道不是我所要憑借的嗎?何況有形之物也要依賴真宰而后動呢!有形之物來,我就隨之而來;有形之物去,我就隨之而去;有形之物迅疾,我也隨之迅疾。形影迅疾相隨,又有什么可問的呢!”[9]479

        《寓言》篇的“眾罔兩問景”與《齊物論》篇的“罔兩問景”情節(jié)基本相似,其所闡發(fā)的哲理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眾罔兩問景”對于“形”和“影”之間的變動不居有了更形象的描述。在“眾罔兩問景”寓言中,面對罔兩的責問,影子指出自己也是處于被動的地位,它也是有所依附的。并且指出,“影”與“形”的關系與“蜩甲”與“蜩”、“蛇蛻”與“蛇”的關系既相似,又有所不同。蜩甲與蛇蛻在外形上與動物原本的形態(tài)類似,可是既已離開原物,就不會再發(fā)生變化了。蜩甲與蛇蛻都是實實在在的物體,影子則更為虛幻。影與形不僅是形似,而且更為復雜。它的存在不僅依賴于物體本身,還受光線的有無、角度、強弱等因素的影響。這說明了“影”與“形”之間的關系,與“蜩甲”與“蜩”、“蛇蛻”與“蛇”相比更為復雜、變動不居。影子和形體之間的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能順應?!氨藖韯t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這就是莊子所闡發(fā)的“順物自然而無容私”[8]71的處世態(tài)度。

        《莊子》“罔兩問景”的寓言以影子的影子和影子、形體之間的依賴關系,形象地說明萬事萬物皆是一個聯系的整體,處在此聯系之中的每一個體,都受真宰的制約,都是不自由的,這是自然的限制。這啟示我們一個處世的原則,就是“因順自然”,這是道家學派最基本的觀點。

        《莊子》“罔兩問景”寓言還展示了莊子對于“影”的全面認識??梢哉f,在先前諸子中,莊子是較多論及“影”的一個哲學家。《莊子·漁父》篇中還有一處關于“形”“影”關系的論述:“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盵8]275這里講到“影子”的速度隨著“形”的變化而變化,走得越快而影越不離身,當人在陰暗處時,影子也就停止不見了。“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處陰以休影”與“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寓言》)有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莊子對“形”與“影”的關系、“形”與“真宰”的關系、“光”與“影”的關系都有比較全面而深入的認識,并將此知識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認識到事物之間聯系的復雜性和制約性,從而得到人生的啟迪。

        (二)《莊子》“罔兩問景”寓言的藝術

        莊子不僅將“形”“光”“影”等自然現象上升到哲學的高度,而且首次將其擬人化。莊子將“影子”和“罔兩”看成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生命體。在這個基礎上,“影子”就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不僅有著獨立思考的意識,還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對于“罔兩”所提出來的問題,“影子”都是以一種較為溫和的方式來回答,它并未直接告訴“罔兩”答案,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樣啟發(fā)誘導。這樣的一種回答方式體現出“影子”的性格特征,也是其得“道”的反映。

        將寓言中事物擬人化是《莊子》寓言的一個顯著特色。先秦其余諸子也有很多寓言,但大多取材于歷史事跡和現實,很少有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和神話幻想故事,很少有超越現實的虛幻境界和人物。而擬人化的動物故事和神話幻想故事在《莊子》中則比比皆是,如“髑髏論道”(《至樂》)、“河伯與海若”(《秋水》)、“混沌之死”(《應帝王》)、“蜩與學鳩”(《逍遙游》)、“坎井之蛙”(《秋水》)、“鴟得腐鼠”(《秋水》)、“光曜問無有”(《知北游》)、“涸轍之鮒”(《外物》)等。將寓言中事物擬人化的表達給后世文學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柏鑳蓡栍啊痹⒀缘恼芾黻U發(fā)以及“形”“影”的擬人化表達在后世詩、文、詞、賦等各種文體中都有傳承。同時“影”也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意象,用來形容朦朧清淡的事物,如“竹影”“梅影”等。含“影”的詩句更是比比皆是,如“孤帆遠影碧空盡”“云母屏風燭影深”“天光云影共徘徊”等。除此之外,有些作者也用“影”來命名自己的文學作品,如清代樵云山的《鴛鴦影》《桃花影》《幽夢影》等。這些都與《莊子》“罔兩問景”中“形”“影”關系的審美表述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三、《莊子》“罔兩問景”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一)《淮南子》中的“罔兩問于景”

        《淮南子》中也有一個“罔兩問景”的寓言:

        罔兩問于景曰:“昭昭者,神明也?”景曰:“非也?!必鑳稍?“子何以知之?”景曰:“扶桑受謝,日照宇宙,昭昭之光,輝燭四海。闔戶塞牖,則無由入矣。若神明,四通并流,無所不及,上際于天,下蟠于地?;f物而不可為象,俯仰之間而撫四海之外。昭昭何足以明之?”故《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應訓》)[10]417

        罔兩問影子:“那明亮的日光就是神明么?”影子回答:“不是?!必鑳捎謫?“你怎么知道的?”影子說:“太陽每天從扶桑升起又從西邊落下去,它照耀在宇宙間,那明亮的光輝,照耀四海??墒情T窗緊閉的地方,陽光就無法照射進來了。但神明卻能四通八達,無所不及,上至九天,下遍滿地,孕育變化萬物而不露痕跡,仰俯之間便能撫及四海之外,明亮的日光哪能彰顯神明呢?”所以《老子》說:“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穿破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痹谶@段寓言中,劉安也用“罔兩”與“影”的問答來闡發(fā)哲理。與《莊子》“罔兩問景”不同的是,他借太陽與“道”的比較,說明“道”的超越性。在這里,罔兩不再是一個責問者,而變成了一個求道者。這是《淮南子》“罔兩問景”寓言對《莊子》的繼承和超越。

        (二)陶淵明的《形影神》及蘇軾等人的和陶詩

        沿著《莊子》“罔兩問景”開辟的以“形”“影”擬人化來探討人生處世態(tài)度的詩作,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陶淵明的《形影神》了。受陶淵明《形影神》的直接影響,《莊子》的“罔兩問景”也間接地影響到蘇軾。

        1.陶淵明的《形影神》

        受《莊子》“罔兩問影”的啟發(fā),陶淵明的《形影神》以“形”“影”“神”三者的問答來結構全詩,包括《形贈影》《影答形》《神釋》三首。詩前“小序”曰:“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盵11]5在第一首《形贈影》中,“形”有感于人生短暫,草木不如,勸“影”及時行樂,“形”曰:

        天地長不沒,山川無改時。

        草木得常理,霜露榮悴之。

        謂人最靈智,獨復不如茲。

        適見在世中,奄去靡歸期。

        奚覺無一人,親識豈相思!

        但余平生物,舉目情凄洏。

        我無騰化術,必爾不復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茍辭。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茍辭”,人生苦短,命運多舛,不如借酒澆愁,及時行樂,這代表了南北朝時期封建貴族頹廢的生命價值觀。

        在《影答形》中,“影”勸“形”“立善”以面對:

        存生不可言,衛(wèi)生每苦拙。

        誠愿游昆華,邈然茲道絕。

        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

        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

        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

        身沒名亦盡,念之五情熱。

        立善有遺愛,胡為不自竭?

        酒云能消憂,方此詎不劣!

        “影”說:對于生命,自己既不能把握,也拙于護養(yǎng),誠愿遠離塵世,遨游神山,只是無路可走。自與“形”相遇以來,情同一人,形影相隨,聚多離少。但這種情形也不會長久,實在令人傷感。只有努力做善事,給后世留下恩惠,這樣死后人們才會記住我們的名字。如此,何必借酒消愁呢?“影”以行善揚名,勸勉“形”不必悲觀,只管努力做善事,給后世留下恩惠?!坝啊钡脑挿从沉巳寮倚猩屏裘膬r值追求。

        《神釋》“神”對“形”的及時行樂和“影”行善揚名的人生態(tài)度都作了否定。“神”說: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圣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復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神”說:天道無私,萬物自有其規(guī)律?!叭恕钡靡耘c“天”“地”并稱“三才”,難道不正是因為有“我”(“神”)的緣故么?我和你們(“形”“影”)雖然不同,但本就互相依附而生存。咱們有幸在一起,我怎能緘默不語呢?要說追求美名,即使像三皇這樣的大圣人,今天又在何處?要說追求長生,就算你長壽如彭祖,也不能長久活著。無論老、少、賢、愚,死都是不可避免的。飲酒或許能忘記憂愁,但酒亦傷身,豈不加速了人的死亡?人都追求行善揚名,但有誰肯為你延譽傳名呢?思慮過多傷害生命,正應該順應自然,聽憑天命??v身于造化之中,放浪于自然之內,沒有了所謂的歡喜和恐懼。生命該結束時就結束,一切順應自然,何必想那么多呢?!吧瘛贝砹说兰业娜松^。

        《形影神》三首詩反映了詩人內心思想的掙扎,面對人生的短暫和苦難,詩人也曾經悲觀消極,也曾經受過儒家思想的影響,但最終接受了道家的處世態(tài)度:順其自然。陶淵明的《形影神》,不僅思想是道家的,形式也是受道家《莊子》的影響。陶淵明將“形”“影”“神”擬人化,借其問答結構全詩,闡發(fā)人生哲理。在“形”“影”“神”關系的描述方面對于《莊子》既有繼承,又有發(fā)展,如:“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此同既難常,黯爾俱時滅?!薄芭c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陶淵明將“神”與“形”“影”對舉,“神”對于“形”“影”而言,是更為超越的一個形象,這是對《莊子》“形”“影”關系的發(fā)展。在《莊子》中,與“形”相對的“神”的觀念雖然已經存在,但其形象還不明晰。兩漢至魏晉時期,人們對“形”“神”關系的認識不斷深化,陶淵明在“形”與“影”的對話中加入“神”的元素,就是“形”“神”問題深化的反映。

        2.蘇軾的和陶詩

        在陶淵明的思想之中,生命形體存在的表征是“形”“影”“神”,不僅“形”與“影”相互依存,同時“神”與前兩者也是共存亡。因其密切的關系,他們展開了一番對話。有感于陶淵明的《形影神》,蘇軾和詩三首。

        第一首,《和陶形贈影》,“形”曰:

        天地有常運,日月無閑時。

        孰居無事中,作止推行之?

        細察我與汝,相因以成茲。

        忽然乘物化,豈與生滅期?

        夢時我方寂,偃然無所思。

        胡為有哀樂,輒復隨漣洏?

        我舞汝凌亂,相應不少疑。

        還將醉時語,答我夢中辭。[12]2306

        詩中蘇軾以道家因順自然的處世態(tài)度來回應陶淵明《形贈影》中提出的人生的痛苦,其基本思路仍然是在“形”“影”擬人化的基礎上,揭示“形”與“影”的自然性。詩人指出,“形”“影”的作止有其“推行”者,其“生滅”只能“乘物化”而無法預期。

        在《和陶影答形》詩中,道家的處世態(tài)度再一次得到強調,“影”曰:

        丹青寫君容,??之嫀熥?。

        我依月燈出,相肖兩奇絕。

        妍媸本在君,我豈相媚悅?

        君如火上煙,火盡君乃別。

        我如鏡中像,鏡壞我不滅。

        雖云附陰晴,了不受寒熱。

        無心但因物,萬變豈有竭?

        醉醒皆夢耳,未用議優(yōu)劣。

        在詩中,詩人對“形”“影”的關系又有進一步的探討,“影”雖依“形”而立,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君如火上煙,火盡君乃別。我如鏡中像,鏡壞我不滅。雖云附陰晴,了不受寒熱?!币虼?“影”對“形”的變化,不必加以評判,只要以“無心”而“因物”即可?!盁o心但因物,萬變豈有竭?醉醒皆夢耳,未用議優(yōu)劣”,正是道家因順自然的處世態(tài)度的反映。

        在最后的《和陶神釋》中,蘇軾對道教和佛教的處世態(tài)度皆有所否定,他說:“莫從老君言,亦莫用佛語。仙山與佛國,終恐無是處?!碧K軾此時的心態(tài)非常復雜,既說“甚欲隨陶翁,移家酒中住”,又說“醉醒要有盡,未易逃諸數”。最后,蘇軾歸結到看透人生,如此方能無思無慮。蘇軾的《和陶形影神》三首,標志著“形”“影”“神”關系探討的深入,也標志著“形”“影”物象對人生的啟迪的不斷拓展。此外,姚椿《和陶形影神》三首、黃淳耀《和陶形贈影》三首、舒夢蘭《和陶形贈影》《影答形》二首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受《莊子》“罔兩問景”的影響。

        (三)陶淵明、李白等人的寫影詩

        《莊子》“罔兩問景”對后世文學的又一重要影響就是借“形”“影”關系來抒發(fā)孤獨情懷的詩篇。陶淵明《雜詩》(“白日淪西阿”)算是出現較早的了。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或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11]25

        夕陽西下,素月東升。寥廓的月夜,孤苦凄涼的心境。漫漫長夜,詩人心緒難平。想要傾訴苦悶卻無人傾聽,只有對著自己的身影揮杯痛飲,借酒澆愁。“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將詩人月下獨酌的孤寂和苦悶寫得真摯感人。

        受陶淵明月下獨酌詩意的啟發(fā),李白的《月下獨酌》是又一首描寫孤獨感的千古絕唱: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13]4

        李白不是對“形”與“影”作客觀的審視,而是將自己融入其中。他寫自己的經歷:“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庇谑恰芭e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只有天上的明月和月下自己的身影陪伴著詩人,雖言三人,實際形單影只??上А懊髟隆辈唤馊艘?“影子”徒然相隨。詩人的孤獨失意無法排遣,及時行樂的消極悲觀情緒油然而生。乘著酒興,詩人載歌載舞,只看見月光徘徊,舞影零亂。即便這月光和身影也不能長久陪伴:“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焙蔚裙驴嗯c可憐!

        李白《月下獨酌》既有對陶淵明的《雜詩》(“白日淪西阿”)的借鑒,更有對《莊子》“罔兩問景”的繼承。他將《莊子》筆下的“形”“光”“影”三者之間的依附關系表現得更加靈動和活潑:“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崩畎讓⒖床灰?、摸不著的孤獨意象寫得具體生動,其成功之處就在于“形”“光”“影”三者關系的詩意化演繹。雖然此前就有“形影相吊”[14]398的說法,但自從李白《月下獨酌》賦予“形”“影”以孤獨的意蘊之后,后世文人墨客多有類似的詩文。明代詩人錢謙貞的《影》就是化用李白詩意的典型,全詩如下:

        風簾花竹弄娟娟,自顧何郎步步妍。

        孑立只憑形作吊,三人惟有月相憐。

        揮杯勸爾從籬下,避弩愁余到水邊。

        擬向韓終乞丹藥,日中何處捕真仙。[15]62009

        “孑立只憑形作吊,三人惟有月相憐”,唯有“月亮”把“詩人”與其“影子”聯系起來,在“風簾花竹”的背景之中,唯有“月”與“影”與詩人有感應和互動,體現其憐愛之情誼。這首詩也是借“形”“光”“影”的關系以表現詩人孤獨情懷的詩句。此外,宋代蘇軾的“起舞弄清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我醉拍手狂歌,舉懷邀月,對影成三客”(《念奴嬌·中秋》),宋代陸游的“江路伶俜形吊影,草庵寂默我忘吾”(《秋興》),宋代白玉蟾的“月色一何明,不堪顧孤影”(《明月曲》),宋代張至龍的“孤燈照長夜,膏盡燈影滅”(《寓興十首其一》),明代馮小青的“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怨》)等,也都是借“影子”表現自己孤獨情懷的詩句,都直接或間接地受李白的《月下獨酌》的影響。

        (四)齊己、俞桂英等人的“詠影”詩

        《莊子》“罔兩問景”寓言的另一個影響,就是自唐代開始,出現了很多借“形”“光”“影”的關系表現人生哲理的寓言詩,齊己《詠影》就是典型的代表。

        齊己(約860—約937),唐末詩僧,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陽(今屬湖南寧鄉(xiāng))人。其《詠影》詩曰:

        萬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

        始隨殘魄滅,又逐曉光生。

        曲直寧相隱,洪纖必自呈。

        還如至公世,洞鑒是非情。[16]313

        這是一首詠物詩,借詠影來闡發(fā)人生哲理。此詩大意是說:“萬物皆有形有象,暴露在日光之下,影子就產生了。除非物體不存在,只要有光就有影。物‘影’借光以顯,正像事理的曲直一樣,公理昭彰的世代,是非曲直是掩蓋不住的。”詩人通過“光”“物”“影”三者之間的自然現象,表達了對公理昭彰世代的向往和堅定的信念。詩人對“光”“物”“影”三者之間關系的認識與《莊子》“罔兩問景”寓言是一脈相承的:“萬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始隨殘魄滅,又逐曉光生。曲直寧相隱,洪纖必自呈?!逼湔芾淼年U發(fā)是在“光”“物”“影”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的基礎上展開的。

        宋人俞桂英的《人影》詩也寫得很有特色:

        身外復添汝,無言隨去留。

        自從生便有,直到死方休。

        步月常相逐,臨溪元不流。

        靜中明道眼,總是一虛浮。[17]30

        借“影”的虛空來闡發(fā)人生虛浮的感悟。

        明代沈周的《人影》詩,則借“形”“影”的無言相隨比喻一種默契的友誼:

        愛欲揮杯勸,其情有倡隨。

        無違起居地,尚保死生期。

        明月成三處,清波化百時。

        冥然通契誼,曾莫假言辭。[18]617

        明代夏原吉的《人影》詩,則以“影”待“光”而出現的特性,比喻人的顯達需等待時機。其詩曰:

        不言不語過平生,步步相隨似有情;

        長向燈前同靜坐,每于月下共閑行。

        昨朝離去天將暝,今日歸來雨又晴;

        最是行藏堪愛處,顯身須要待時明。[19]76

        將人生哲理寄寓在日常的“形”“光”“影”的律動之中,別致傳神。究其理路,還不出《莊子》“罔兩問景”的窠臼。

        (五)唐代的《罔兩賦》

        《莊子》“罔兩問景”寓言在文學史上的影響還表現在唐代眾多的《罔兩賦》上。由于李唐王朝奉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為祖,道家思想備受推崇。在唐代科舉以律賦取士以及崇道風氣的影響下,唐代試賦中就出現了很多《莊子》寓言賦。初唐謝偃的《影賦》即為一篇試賦中的美文。據《新唐書》第201卷載:“貞觀初,應詔對策高第,歷高陵主簿?!瓏L為塵、影賦二篇,帝美其文?!盵20]1320謝偃的《影賦》在鋪陳“影”之“體無定質,應變隨方,因物成像,不拘厥?!钡奶刭|后,闡發(fā)了其“類圣人之無己,以萬物而為心”的寓意。

        據徐松《登科記考》記載,天寶六年進士科“試《罔兩賦》”,并錄李澥、石鎮(zhèn)、蔣至、孫鎣、包佶五篇《罔兩賦》[21]312。石鎮(zhèn)的《罔兩賦》借評論《莊子》“罔兩問景”的寓言而展開論述:“爾其問影責實,稽謀唯微,審行止之常分,固怨災而用希,陰與夜兮吾所隱,火與日兮吾所依。若有待而持操,誠不協(xié)于天機。且夫步日者足,憐玄者夔,雖鳧鵠而異稟,將斷續(xù)而則悲,茍安時以處順,唯我心之則夷。”[22]4751闡發(fā)道家“安時處順”的思想。孫鎣《罔兩賦》設以“罔兩”與“影”之問答,闡發(fā)“行藏任時”“和光同塵”之思想。蔣至《罔兩賦》亦是“假影外之微陰,喻域中之大道”的寓言賦,借罔兩之“以陰讬影,以影輔人,行則無跡,居必同塵”的特點,闡發(fā)“處身如寄,和光遠害”之道[22]4754。包佶《罔兩賦》也借“形”“影”之關系展開論述,亦以闡發(fā)道家因循思想為旨歸:“我形子影,我應子追,我憑子之狀,子假我之威,寧論立兮與坐,夫何操而不持,似都捐于視聽,宛冥合于希夷,未識形為影之主,影亦形之賓,詎可貴之于動,息又何怒之于因循?!盵22]4281李澥的《罔兩賦》首先指出《莊子》“罔兩問景”寓言的主旨:“罔言成象,合莊叟之深衷;責影辨疑,異田巴之見惑。豈徒飾詞比事,所以尊道貴德?!崩^而歌頌唐王朝的政策合乎道家之旨:“況我國家道周寥廓,德及純粹,偽歸真,絕圣棄智,漢陰抱甕而匿影,赤水遺珠而有愧,罔兩難明,恍惚無累,徒以知人,藏化見得思義。”最后一句表達了自己希望進取的心愿:“儻微陰之所及,幸余光兮不我秘。”[22]4200

        此外,牛應貞的《魍魎問影賦》亦是“感莊子有魍魎責影之義,故假之為賦”。“形”“影”關系亦是作者立論的依據:“影依日而生,像因人而見,豈言談之足曉,何節(jié)物之能置?”最終得出“達人委性命之修短,君子任時運之通塞”[22]3714的結論。作者因病纏身,借莊子“因順自然”的思想以排遣失意之情。

        以上幾篇《罔兩賦》都是在《莊子》“罔兩問景”寓言的基礎上,以寓言的形式闡發(fā)莊子思想的作品,合乎出題者的心意,這是道家思想在唐代備受重視的一個反映。

        綜上所述,《莊子》“罔兩問影”寓言首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借用“罔兩”和“影子”的對話、“影”與“形”的依附關系,闡發(fā)順物自然的處世原則,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后世詩文既有單純形式的模擬,如《淮南子》的“罔兩問景”;亦有借“罔兩”與“影”的對話以闡發(fā)人生處世態(tài)度的詩作,如陶淵明的《形影神》及蘇軾的和陶詩;也有借“形”“影”關系以抒發(fā)孤獨情懷的詩歌,如陶淵明的《雜詩》、李白的《月下獨酌》、錢謙貞的《影》等;還有以“形”“影”關系闡發(fā)人生哲理的寓言詩,如齊己、俞桂英等人的“詠影”詩。唐代試賦中的《罔兩賦》更是鮮明地體現了《莊子》“罔兩問景”寓言的影響,它不僅借鑒了《莊子》“罔兩問景”寓言擬人化、設為問答的形式,在內容上也是闡發(fā)莊子順物自然的思想。從“罔兩問景”寓言的影響可窺《莊子》散文對后世文學影響之一斑。

        猜你喜歡
        寓言
        漢字寓言
        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成長的寓言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6
        時裝寓言
        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 07:26:50
        寓言的馬甲
        寓言的馬甲
        《伊索寓言》是誰寫的?
        曇花(寓言)
        中國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20
        寓言
        A FABLE寓言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99| 91精品在线免费| 亚洲一级av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av人在线观看| 91精品久久久老熟女91精品|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亚洲熟妇20|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一区二区三区婷婷中文字幕| 美女狂喷白浆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很黄很色的女同视频一区二区|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国产熟女高潮视频| 色老头一区二区三区| 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午夜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按摩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250p| 激情内射人妻1区2区3区| 内射口爆少妇麻豆| 国产看黄网站又黄又爽又色| 亚洲精品美女自拍偷拍 | 国产a√无码专区亚洲av|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天天天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自拍午夜伦理福利|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一区2区3区|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国产乡下妇女做爰| 娇妻玩4p被三个男人伺候电影| 在线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