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名叫“小豆子”,我的真名里帶一個“小”字,我長得嬌小玲瓏,我是小學音樂教師。這輩子,我覺得自己注定是做小事的人兒。
回到更小的年級。有很多年,我一直帶中高年級。走在孩子們中間,我這矮個頭常常淹沒在人群中。望向孩子們的一張張臉,他們顯得高冷,又捉摸不透。唱首歌需要不斷啟發(fā)、誘導,每次音樂課,我都得想好策略,略施魔法,夸張表演,他們才淺淺地表達出自己的好感度。我總覺得這些娃對我的電流太少、火花太少。
于是,我申請回到低年級。這下畫風徹底反轉:剛走到教室門口,就有小朋友不斷上前示好:“老師,我最喜歡唱歌?!薄袄蠋?,我好喜歡上音樂課?!薄袄蠋?,你好美呀?!边€有小朋友大聲宣告:“老師,你教過我的媽媽,現(xiàn)在你教我啦。”這種自豪感引得我格外容光煥發(fā)。還有小朋友會“得寸進尺”,故意在我身上蹭來蹭去,摸摸我的裙子,擼擼我的頭發(fā),大呼“老師,你好香啊”。我被簇擁著、被喜愛著,這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我的心瞬間“萌化”,在心底原諒了他們排隊時的嘰嘰喳喳,還有偶爾的頑劣與難以管教。我想,我要保持更多的耐心、善意、天真,才能讀懂這些嘰嘰與喳喳。
去做更小的事情。人生五十知天命,但我還是有擔心。有時,我會擔心自己的容顏不可愛;有時,我會擔心自己的舉止沒活力;有時,我會擔心自己的思維不靈活……其實,這時候我更多追問的是:我憑什么做教師?我憑什么教孩子?這使得我的內心越發(fā)惶恐與謹慎,我真的擔心自己配不上這些天真浪漫、內心善良,對未來充滿遐想的孩子們。
所以,我慢慢學習,也教孩子慢慢學習。那天,我看到一17班門外有個女孩在哭泣。開始,我以為是被老師批評關在了門外;后來聽哭聲越來越大,我意識到我的判斷有誤。當我走近才發(fā)現(xiàn),孩子去衛(wèi)生間回來,她的小手不會擰門把手,使的勁兒也不對,推門的方向也不對,于是這扇門成了“鐵將軍把門”,嘗試幾次不成把她給急哭了。我意識到,這樣的小事是需要慢慢教的。
如何開門,如何關門;如何開燈,如何開風扇;如何去衛(wèi)生間,如何上衛(wèi)生間;如何去音樂教室,如何在食堂就餐,如何把自己吃剩的飯菜倒垃圾桶……我需要每天彎身子低下頭,手把手地教孩子做這樣的小事……做這些小事情,會有源源不斷的小幸福。
實現(xiàn)更小的目標。每天能早起,每天吃個雞蛋。每天中午去教室走一圈,每天抽時間去看看孩子們。每天喝上幾口茶,每天讀上幾頁書。每天坐在電腦前思考一下課堂,每天和伙伴們完成日更挑戰(zhàn)。愿望越來越微小,目標越來越清晰,人的滿足感卻越來越強烈。
低頭的時候走路,抬頭的時候看云。在一張不大的辦公桌上窸窸窣窣,居然實現(xiàn)了很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和老師們完成了六輪的“21日寫作挑戰(zhàn)”活動;“博雅讀寫”推送了100期,“讀寫接力”推送了100期;校刊《雅園》完成了10期……這些事兒看起來很宏大,做起來很微小,就像螞蟻搬家一樣小而具體。因為時間,這些小事在后來像鍍了金似的閃閃發(fā)光,一下覺得自己也閃閃發(fā)亮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