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秋瑜
2023年12月22日晚上,京劇演員兼法語老師、00后Ava,正致力于殘障社群田野調(diào)查的研究生藍熊,以及“我們的客廳”社群主理人老江,三人和“共居”小伙伴在客廳里共享冬至晚餐,度過了又一個愉快的夜晚。這群人就像之前的每次聚會一樣,一起吃飯、看電影、夜跑、組織學習沙龍……從彼此陌生到漸漸熟悉。繼“獨居”生活模式之后,如今90后、00后們又開啟了“共居共創(chuàng)”的嶄新生活方式。
Ava、藍熊和老江之前并不認識,是老江的“實驗”讓大家走到一起。
2023年4月1日,共居社區(qū)“我們的客廳”在深圳啟動。
“如今大城市里的年輕人獨居比例非常高,雖然獨居給了個體最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權(quán),但人們還可以重新選擇結(jié)成社群。這時候人與人的社交就不是被動的,而是因為各自的主動選擇,這樣的連接將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我想在這個基礎(chǔ)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惫簿由鐓^(qū)“我們的客廳”發(fā)起人老江說。
“我們并不是簡單地合租,而是在共建一個社群。在這里,大家不論身份、地位、境遇或認同,每一個個體都可以發(fā)起、組織或加入一場公共討論、分享或是展出?!崩辖榻B,他會對每個申請入住的人進行面試,嚴格篩選小伙伴,沒想到社區(qū)成員增長得很快,從最初由8名成員組成的“我們的客廳1.0”發(fā)展到如今的30名成員,主要年齡在24歲至30歲之間,其中一半的人曾留學海外,40%有碩士以上學歷,職業(yè)類型以白領(lǐng)和自由職業(yè)者居多,也有留學生。
00后Ava入住該社區(qū)兩個多月了,她說:“生活在這樣的社群里太開心了,室友們都很好,有做商務的,有做投資的,還有正在讀書準備出國的。老江喜歡做飯,所以我們常常推開家門就有熱騰騰的飯菜吃;也有好多室友有些小才藝,周末我們就一起組樂隊玩,客廳里也會定期邀請新朋友一起針對特定話題進行交流,我覺得收獲很多。”
“這有點像一種半公共空間中的關(guān)系營造實驗。”研究生藍熊表示,他加入這個“共居空間”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學習和交流屬性。他和伙伴們探討“城市無障礙”等公益話題,而像“大灣區(qū)創(chuàng)業(yè)”“AI與大數(shù)據(jù)沙龍”等話題也讓他能夠更好地開拓視野。
不僅如此,他們還對社區(qū)里的各個客廳入口和洗手間進行了一系列無障礙改造,方便使用輪椅的伙伴參加活動。
半年多的時間里,老江和伙伴已經(jīng)組織了上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每一個社區(qū)成員基本上都來過現(xiàn)場參加活動,或者一起吃過飯,這些聯(lián)結(jié)讓我們緊密相連。”實際上,老江一直在思考目前“原子化”社會結(jié)構(gòu)下的生活?!霸诔鞘协h(huán)境中,成千上萬的人雖然居住生活近在咫尺,但原本的家族關(guān)系、鄰里關(guān)系、朋友關(guān)系均有所弱化?!贝送猓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依靠網(wǎng)絡就可以遠程工作,甚至邊工作邊旅行,然而遠程工作也要有穩(wěn)定的網(wǎng)絡和辦公條件,失去了“組織”的人也需要融入社會集體,需要與人群產(chǎn)生鏈接。
老江覺得,“深圳有著廣大的年輕人基數(shù),大家都有活躍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法。但城市的‘精?;屛覀兿菰谌ψ雍汀畔⒗O房里,而社群可以讓人們喜歡聚在一起,互相學習與合作,一起‘破圈交流,吸收更廣泛的外部信息和資源”。
“通過共建的方式,可以讓我們‘看到有趣的人,也讓自己被‘看見,獲得更多生活的可能性。”老江表示。除了深圳,目前在廣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開展了各類“集體生活實踐”:2022年6月1日,“706廣州生活實驗室”在長洲島的一個共居空間接待了15位朋友,大家在一個擁有圖書室、共享辦公室和放映廳的公共空間里舉辦活動。
上海的青年友好型社區(qū)“228街坊”,這里有價格實惠的社區(qū)食堂,小酒館一到夜晚坐滿了老街坊,還有上班族,為了滿足青年社交需求,每周定期的社群交友活動也十分豐富,這里同樣在打造小而精的全年齡段人群交往“會客廳”。
與此同時,杭州、深圳、北京也開展了“48小時生活實驗室”活動,邀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一個實體空間內(nèi)共同生活48個小時,體驗集體做飯、集體居住,并且共同完成一份《青年人生活狀態(tài)報告》,或是完成關(guān)于城市變遷的攝影集,一個劇本,策劃一場話劇等,通過與他人“鏈接”來探求“自我”在這個世界的定位。
“社區(qū)是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qū)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是承載我們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老江表示,希望與大家一同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