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
(瀛華生態(tài)環(huán)境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200)
傳統(tǒng)的園林綠化管理中,常常采用化學防治方法,但會帶來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風險,迫切需要尋找替代性的、更加環(huán)保的、可持續(xù)的管理方法。在此背景下,生物防治技術應運而生。與化學防治技術相比,生物防治技術可以利用天敵或病原體對害蟲和病害進行有效控制,并在較大程度上減少對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影響。因此,將生物防治技術應用于園林綠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探討了利用生物防治技術解決園林綠化中存在的害蟲和病害問題的途徑,從而提高園林綠化的質量和可持續(xù)性,以進一步推動園林綠化事業(yè)的發(fā)展。
生物防治技術是一種利用天敵、病原體或寄生性昆蟲等生物因素對害蟲和病害進行控制的方法[1]。其基本原理是通過引入或增加天敵和病原體,降低害蟲和病害的數(shù)量和危害程度。天敵可通過捕食、寄生或寄主病原體感染等方式對害蟲進行控制;病原體則通過感染害蟲或病菌的方式達到病蟲害控制效果[2]。生物防治技術可分為三類:引入性生物防治技術、保存性生物防治技術和增殖性生物防治技術。(1)引入性生物防治技術,引進外來天敵或病原體來控制本地害蟲和病害;(2)保存性生物防治技術,依靠維持和保護自然的天敵和病原體群體,實現(xiàn)對害蟲和病害的控制;(3)增殖性生物防治技術,通過培育和釋放大量天敵和病原體來進行防治。
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包括農業(yè)、園藝、林業(yè)以及城市園林等領域。生物防治技術具有重要作用:(1)在農業(yè)中,可以有效控制各類害蟲和病害,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和使用;(2)在園藝和林業(yè)中,可以提高植物品質和生產效益,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3)在城市園林中,可以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使用,提升綠化質量,改善人居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化學防治技術雖然能夠迅速有效地控制害蟲和病害,但其使用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風險和抗藥性問題。生物防治技術與之相比具有許多優(yōu)勢[3],首先,通過引入天敵、病原體或寄生性昆蟲等生物因素進行防治,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降低環(huán)境和生態(tài)風險,保持生物多樣性。其次,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能夠針對目標害蟲和病害進行精準控制,對非目標生物的危害較小。最后,不會導致害蟲產生抗藥性,并且不會在環(huán)境中殘留有害物質。因此,生物防治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更加可持續(xù)和環(huán)保的防治方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fā)展空間,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成為園林綠化管理中的重要需求。
園林綠化作為城市中重要的綠化組成部分,經常會受到各種生物害蟲和病害的侵襲,對園林植被和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園林綠化管理中,加強對生物危害的認識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園林綠化中常見的生物害蟲包括蚜蟲、飛虱、毛蟲和螨蟲等,它們以取食植物葉片、莖干或根系為生存方式,對植物造成損害。同時,一些病原細菌、真菌和病毒也會感染植物,引起病害,如霜霉病、黑斑病和黃化病等。這些生物危害對園林植被和環(huán)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害蟲的侵襲會導致植物葉片凋落、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影響園林景觀的美觀度和質量。一些病害會引起植物組織枯萎和死亡,破壞了園林植被的生態(tài)平衡。
此外,生物危害對園林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影響。害蟲和病害不僅影響植物的健康狀況,還可能傳播病原體,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其他植物帶來感染風險。同時,為了控制害蟲和病害,使用化學農藥可能對土壤、水源和空氣質量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在園林綠化管理中,需要加強對常見生物害蟲和病害的監(jiān)測和識別,提高對生物危害的認識。同時,積極應用和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培育和利用天敵、病原體等生物因素,實現(xiàn)對生物危害的有效控制[4]。
3.1.1 天敵治蟲防治技術天敵治蟲防治技術是指利用天敵來控制害蟲的方法。它是一種環(huán)保、可持續(xù)的防治方法,通過利用天敵昆蟲和鳥類來控制害蟲的數(shù)量,可以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效維護園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觀。
七星瓢蟲是一種常見的天敵昆蟲,它主要以植物中的蚜蟲、麥蚜和介殼蟲為食,能夠有效消滅這些害蟲。在園林中建立良好的生態(tài)平衡,通過人工引種七星瓢蟲或提供適宜的生境讓其自然繁殖,可以控制害蟲數(shù)量。此外,引入其他昆蟲可以幫助減少害蟲的數(shù)量,發(fā)揮天敵作用,如寄生性蜂類、蜘蛛等。同時,在園林中合理規(guī)劃植物種植結構和多樣性,選擇抗蟲性較強的植物品種,也有助于減少害蟲的滋生和傳播[5],還可以利用鳥類來控制害蟲。例如,啄木鳥和山雀等,它們通常以昆蟲、蛇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可以幫助控制某些病蟲害。在園林中設置人工鳥巢,或提供鳥類適宜的棲息條件,可以吸引更多益鳥來“定居”,利用其捕食實現(xiàn)對害蟲的防治。
3.1.2 以菌治蟲防治技術以菌治蟲防治技術是利用害蟲病原微生物中的真菌、細菌以及一些病毒來預防和控制害蟲的方法[6]。通過利用真菌、細菌來感染害蟲體內,引發(fā)病害發(fā)展,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的數(shù)量,保護環(huán)境和園林植物的健康。
第一,利用真菌進行防治。以多毛菌、綠僵菌常見。多毛菌屬于廣譜病原真菌,可以對多種害蟲起到防治作用??梢岳枚嗝鷮Π紫?、三七葉甲和飛蝗等進行防治,通過噴施多毛菌孢子懸浮液,可以感染害蟲體內,引發(fā)感染性病害,有效控制害蟲數(shù)量。綠僵菌作為一種常見的病原真菌,對多種害蟲也具有致病作用。可以利用綠僵菌孢子或其代謝產物來進行害蟲防治,借助對蚜蟲、粉虱和蠐螬等進行噴霧或撒布處理,使其感染綠僵菌,并引發(fā)蟲體的病害發(fā)展,從而控制害蟲的繁殖。白僵菌是一種常見的蟲生真菌,對多種害蟲具有致病作用。通過噴施或撒布白僵菌孢子,可以感染害蟲,從而控制其數(shù)量。在園林中,可以利用白僵菌防治蚜蟲、白蟻、蠐螬和鱗翅目幼蟲等害蟲,通過白僵菌孢子在害蟲體內繁殖和導致病害發(fā)展,達到防治效果。
第二,利用細菌進行防治。細菌性殺蟲劑是一種利用具有致病能力的細菌來控制害蟲的方法。例如,將0.05%的洗衣粉與細菌性殺蟲劑有效融合,可以提高殺蟲效果。噴霧法和土壤處理法是常見的應用方式,可以有效防治一些害蟲,如果實蛀蟲、蘋果蠹蟲等。
3.1.3 生物農藥技術生物農藥是指利用天然來源的生物活性物質或微生物來抑制、殺死害蟲、病原體和雜草的農藥[7]。與傳統(tǒng)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具有對環(huán)境污染小、人畜危害弱、持久性強和保護天敵生物等特點。
生物性農藥通常分解速度較快,不會在環(huán)境中積累,降低了對土壤、水源和空氣的污染,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較小,而且其在被害蟲攝取后對人畜的毒性較低。相比之下,化學農藥可能存在殘留問題,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此外,生物性農藥在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通常對天敵生物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可以有效減少對天敵生物的傷害,維持生態(tài)平衡。例如,在常見的化學農藥中,除草劑苯并嗪類草甘膦具有較長的持效期,但對土壤鋅離子有螯合作用,可能導致土壤貧鋅,進而影響植物健康。相比之下,使用生物性農藥,如苦瓜素對多種害蟲具有持久的防治效果。利用擬南芥提取物中的揮發(fā)性成分也能有效抑制蚜蟲的生長和繁殖,達到防治目的。
3.2.1 重寄生菌防治技術重寄生菌防治技術是利用重寄生菌或益抗菌物質產生酶等手段來降低微生物的寄生能力,從而防治園林病害的一種防治方法[8]。選擇合適的重寄生菌、益抗菌物質或酶劑,并控制其使用方法和劑量,可以有效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寄生能力和生長繁殖能力,從而實現(xiàn)園林病害的防治目的。
重寄生菌指具有強大寄生能力的微生物,可以寄生于病原真菌或細菌的菌絲體內,抑制其生長與繁殖,從而達到防治病害的效果。在應用重寄生菌防治技術時,可以選擇合適的重寄生菌,將其引入病原真菌的菌絲體中。一旦寄生成功,重寄生菌會通過競爭營養(yǎng)、分泌抗生素等方式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長,減少病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在園林病害防治中,可以選擇具有寄生特性的擬南芥青霉來防治草坪上的褐斑病。此種真菌侵入病原菌體內部,使其無法正常生長和繁殖,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發(fā)生。
益抗菌物質是一些菌體或植物的代謝產物,具有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生長的作用。益抗菌物質可以通過直接噴灑、浸漬或施加在土壤中等方式使用,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并減少園林病害的發(fā)生。同時,某些微生物能夠產生特殊的酶,如纖維素酶、蛋白酶等,這些酶可以分解植物細胞壁或病原微生物的菌絲體,從而破壞其結構和功能,達到防治病害的效果。在園林中,可以利用枯草芽孢桿菌產生的抗菌物質和蛋白酶來防治蔬菜葉花葉病。該菌株產生的抗菌物質具有廣譜抑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原細菌的生長;同時,其產生的蛋白酶能夠降解病原真菌的細胞壁,破壞其結構,從而遏制病害的發(fā)展。
3.2.2 抗生菌防治技術抗生菌防治技術是一種利用拮抗微生物與有害微生物間的競爭和協(xié)同作用,以達到防治植物病害目的的方法[9],具體可分為兩類。第一,單一微生物抗生素。如鏈格孢霉素等,具有廣譜殺菌能力,能有效防治各類真菌病害。在園林中,對于草坪疫?。ㄈ绾职卟。?、葉片病害(如白粉病)等,可使用鏈格孢霉素進行防治,這種抗生素不但能直接殺死病原體,還能誘導植物自身防御反應,提高免疫力。第二,復合微生物抗生素。應用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組合或發(fā)酵液物質。在園林中,對于粉塵病、灰霉病等多種病害,可選用氮固定菌和“三合一菌劑”作為復合微生物抗生素進行防治。氮固定菌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氮資源生長繁殖,同時產生抑制真菌生長的物質;而三合一菌劑則是由不同種類的微生物通過協(xié)同作用產生的發(fā)酵液物質,具有顯著的殺菌效果。
抗生菌防治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它是一種非化學農藥的綠色環(huán)保技術,對人體和環(huán)境的有害程度極低。此外,抗生菌防治技術能夠提高植物的適應性、免疫力和耐病性,使植物更加健康。
生物防治技術是一種有效、環(huán)保的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方法,其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和推廣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推廣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減少或避免化學農藥的使用,減輕對環(huán)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同時提高園林環(huán)境的安全性和可持續(xù)性。其次,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控制園林病蟲害,保護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增加園林景觀的美觀度和吸引力。然而,在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過程中,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例如,技術難度、資源不足和社會認知度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采取積極開展研究推廣、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和擴大社會宣傳等一系列措施。未來,生物防治技術將成為園林綠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促進園林生態(tài)平衡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科學合理地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提高防治效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害蟲和病害類型選擇和搭配適當?shù)姆乐未胧赃_到最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