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第二中學 甘曉云
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初中代數(shù)最基礎(chǔ)的知識,學生一般對它們的解法都能夠熟練掌握,但將二者結(jié)合后,情況就不盡如人意了.下面結(jié)合實例,剖析一次方程與不等式綜合的代數(shù)推理題的解法.
例1(1)已知x-y=4,且x>3,y<1,求x+y的取值范圍.
解得2 法二:由x-y=4,得x=4+y. 由x>3,可得4+y>3,則y>-1.又y<1,所以-1 同理,可得3 所以2 由a-b=4,a>1,得a=b+4>1,所以b>-3. 所以a+b>-2. 由a-b=4,得a+b=2b+(a-b)=2b+4,又b<2,所以a+b<8. 綜上,-2 點評:第(1)問,“法一”增設(shè)變量,建立并解出與x,y有關(guān)的方程組,再根據(jù)條件中x,y的范圍建立并解出不等式組,進而求出x+y的范圍;“法二”通過方程變換主元,建立不等式并求出x,y的范圍,再運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求出x+y的范圍. 第(2)問,先解含參方程組,并根據(jù)“方程組的解是正數(shù)”建立不等式組,再變換已知等式“a-b=4”確定b的范圍,并反復(fù)運用a,b之間的關(guān)系解不等式(組)確定a+b的上下限,求得結(jié)果. (2)若[4x+3]=2,則x的取值范圍是______; 解得4 又m為非負整數(shù),所以m=5或6或7或8. 例3(1)已知2x+y=2,x≥0,y≥0,試確定4x+3y的取值范圍. (2)若設(shè)(1)中的4x+3y=m,n=|m-2|+|m|,求n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的平方根. 解:(1)由2x+y=2,得y=2-2x.由y≥0,得2-2x≥0,則x≤1.又x≥0,所以0≤x≤1. 設(shè)m=4x+3y,則m=4x+3(2-2x),可得m=6-2x.由0≤x≤1,得4≤m≤6. 所以4x+3y的范圍是4≤4x+3y≤6. (2)由4≤m≤6,得m-2>0,m>0. 所以n=|m-2|+|m|=m-2+m=2m-2.又4≤m≤6,所以n的最大值是10,最小值是6. 故n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的平方根是±2. 點評:第(1)問,變換主元,確定x為主元,并根據(jù)x≥0,y≥0建立不等式組,求得x的取值范圍;再將待求式轉(zhuǎn)化為含x的代數(shù)式,根據(jù)x的范圍,即可解得4x+3y的范圍.其實,也可參照本文“例1”的“法一”解答,同學們試試看. 第(2)問,先確定絕對值中式子的范圍,再進行絕對值的化簡,最后根據(jù)m的范圍求出n的最值,進而求得答案. 例4(2022·德陽)為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紅旗村花費4 000元采購了A種樹苗500株,B種樹苗400株,已知B種樹苗單價是A種樹苗單價的1.25倍. (1)求A,B兩種樹苗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元? (2)紅旗村決定再購買同樣的樹苗100株用于補充栽種,其中A種樹苗不多于25株,在單價不變,總費用不超過480元的情況下,共有幾種購買方案?哪種方案費用最低?最低費用是多少元? 答:A種樹苗每株4元,B種樹苗每株5元. (2)設(shè)再購買A種樹苗a株,則購買B種樹苗(100-a)株.記購買兩種樹苗總費用為w元. 又a是整數(shù),所以a取20,21,22,23,24,25. 因此,共有6種購買方案. 方案一:購買A種樹苗20株,B種樹苗80株. 方案二:購買A種樹苗21株,B種樹苗79株. 方案三:購買A種樹苗22株,B種樹苗78株. 方案四:購買A種樹苗23株,B種樹苗77株. 方案五:購買A種樹苗24株,B種樹苗76株. 方案六:購買A種樹苗25株,B種樹苗75株. 因為w=-a+500,所以w隨a的增大而減小.當a=25時,w最小,故第六種方案費用最低,最低費用是475元. 答:共有6種購買方案,費用最省的購買方案是購買A種樹苗25株,B種樹苗75株,最低費用是475元. 點評:本題考查了在實際生活中建立數(shù)學模型、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與意識.讀懂題意,根據(jù)題意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一次函數(shù)表達式,并運用它們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解題的關(guān)鍵是找準等量關(guān)系,正確列出方程組、不等式組以及函數(shù)表達式,熟悉每種類型模型的性質(zhì),再進行應(yīng)用. A.-18 B.-15 C.-3 D.0 又-3-2-1+0+1+2=-3,故選:C. 點評:求解含參不等式組與含參方程組是初中代數(shù)中的典型問題.本題需運用方程組的解為非負數(shù)、不等式組有解的條件建立不等式組,并解出不等式組,進行綜合對比,得出符合條件的m值. 一元一次方程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相結(jié)合的代數(shù)推理問題,一般有一定的綜合性與層次性.解題時要讀懂題意,用數(shù)學符號表述題目的關(guān)鍵信息,對題設(shè)信息進行分析、轉(zhuǎn)化,找出題目中不同量的關(guān)系,運用定義、公式、運算法則、運算律、(不)等式性質(zhì)等得到具體的數(shù)或代數(shù)式的相等(或不等)關(guān)系,再進行推理與計算,實現(xiàn)解題目標,并正確表述.2 新定義求值
3 求代數(shù)最值
4 生活實際問題
5 求整數(sh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