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霞
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往往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而忽視了道德教育的滲透。因此,英語作為初級階段的重要科目,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們擺正態(tài)度,讓學生們在英語課中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們的英語水平。
一、對小學英語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好習慣。將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能使學生形成好的生活、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品德教育,讓學生了解到品德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從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道德教育,學生就會了解自己應該是什么樣的人,在遇到不同的問題時應該如何去解決,如何去幫助別人。在教學中,老師要注重方法,適時地利用一些課本上的內容及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循序漸進地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價值體系。
(二)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英語素質的提高。在英語課程中,逐漸地將品德教育融入到學生的英語課程中,能夠使學生樹立一個正向的學習目標,使他們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通過品德教育,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與我國不同的文化氛圍。在品德教育的滲透下,他們不但能夠使自己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能夠使他們的愛國精神得到加強,培養(yǎng)一顆感恩的心,從而增強他們的國家自信心。
(三)建立和諧師生感情。將道德教育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師生間建立起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與教師成為朋友,這對師生之間的溝通也是有好處的。如果學生一見到老師就會畏懼,就會避而遠之,這對學生的學習不利。隨著教育模式的優(yōu)化改革與德育教育的不斷滲透,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了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能夠更好地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我國小學英語的德育滲透現(xiàn)狀
當前,我國很多小學英語老師的教學方法仍停留在“應試”的狀態(tài),非常著重于知識技能的訓練,忽略了人文素養(yǎng)及品德的滲透。應試教育深入人心,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要想轉變這種的觀念,就要對老師的授課方式進行革新,把課本上的知識和生活中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活化課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老師的教學任務也越來越重,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只關注課本上的知識,不能只關注分數(shù)。
三、小學英語德育滲透的具體措施
(一)課堂上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言傳身教。比如,在學習shopping的主題時,老師可以設置情景,把實物“商品”拿出來,讓學生扮演顧客的角色,自己扮演售貨員的角色,“Excuse me.Can I help you?”和學生用英語進行交談,對于禮貌用語、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熱愛職業(yè)的道德情感教育就可以適時地滲透在其中,而且在體驗活動中對情緒感受、意義記憶比說教更有效果。這樣,老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讓他們在聽到英語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時,老師也適時地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這樣,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充分活躍課堂氣氛,將德育滲透到課堂之中。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很重要的,它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榜樣效應。所以,在英語課上,小學英語老師要多用“Good job”“Super”“Great”“Come on”等詞匯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改善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英語課上一直都能感受到積極的情緒,并能保持一個很好的學習狀態(tài)。此外,老師應該多用 Thank you和 Sorry等禮貌用語,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彬彬有禮,便于他們模仿和學習。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因此,老師們一定要始終堅持道德教育的理念,在自己的行為和行為中,對自己的課堂用語和行為進行持續(xù)的規(guī)范和要求,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擁有更好的道德品質。
(三)在課堂外開展道德教育,營造英語環(huán)境。例如,在英語教學中,要經常進行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在英語活動周中開展:英文歌曲比賽、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書寫比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課本劇表演等,以及其他一些英語教學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讓他們在獨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感受中西方的文化的差異,加深他們對道德的理解。在這種活動中,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交流,在不同的場合下,他們可以學會不同的語言,從而提升他們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四)充分挖掘教科書的德育知識。目前我們所用的英語教科書,不管是在知識內容上,還是在活動的設計上,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它的主要內容都是學生們的日常交流,而且可以涵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國家和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文化、歷史、禮儀、風俗等。它涉及到很多思想,很多道德,很多社會文化。給學生們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料。教師應當對每一章的內容都有充分的認識,然后深入挖掘出其中蘊含的道德教育知識,并將這些道德教育知識與學生的學習和吸收能力相結合,將這些道德教育知識帶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以此來深化學生對道德教育的理解。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所接受,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在《Shopping》的課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創(chuàng)造一個討論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小組討論的內容提出一個話題,以此來訓練同學們的語言表達,同時,教師還可以用“Thank you!”將“Sorry”“Hello”等基本禮貌用語在學生之間進行溝通,提高同學們使用禮貌用語的頻次,并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同學們樂于助人、彬彬有禮的崇高品格。
(五)抓住道德教育的機會。小學英語課本中有很多的道德教育素材,如果教師能夠深入地發(fā)掘,抓住機會,將這些素材運用到課堂上,那么學生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被道德教育所感染。德育教育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生搬硬套,它需要與教學相結合,教師要自覺地指導學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良好的品德。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抓住時機,適當?shù)貙⒌掠逃氲秸n堂中,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舉個例子,在《At the farm》中,當同學們對各種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時,教師可以這樣問:“Theyre so cute.What should we do for them?”進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動物的品德,并激發(fā)他們的同情心。在這種班級里,學生們既能學到英語,又能提升自身的品德,從小養(yǎng)成一種愛弱的心態(tài),對日后的成長是有很大好處的。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