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宋詩詞中的南京城市形象

        2024-02-22 00:00:00葛恒剛胡鎮(zhèn)蕾
        唯實 2024年12期
        關鍵詞:南京

        南京,古稱金陵、秣陵、建業(yè)、建康、白下等,今有“世界文學之都”與“天下文樞”的美譽,南京的城市形象熔鑄在無數(shù)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南京作為城市,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形成于魏晉三國,最終定型于南朝四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相傳吳王夫差曾在古南京地面的某處小山丘上建有所謂“冶城”,以求增強軍事實力,其實質(zhì)乃是一座大型的冶煉兵工廠;后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功成后范蠡便在此處筑起一座名為“越城”的土城;再后來,楚王爭霸,東滅越國,于南京地界設立金陵邑,秦統(tǒng)并六國后改金陵為秣陵。按今日南京地域來看,“冶城”位于朝天宮附近的冶山上,“越城”分布于秦淮河南岸,金陵邑則設在清涼山。無論從實質(zhì)作用還是影響范圍來看,與今日之南京相比,幾座城邑都是微不足道的,直至孫吳政權依山臨江建成“石頭城”以及稱帝再筑建業(yè)城后,它們才被納入完整的南京城市形象中。西晉太康元年(280),建業(yè)復改為秣陵,分置臨江縣,翌年改稱江寧;再年,秣陵亦改置建鄴;建興元年(313),為避司馬鄴諱,建鄴改稱建康;后四年,東晉南渡定都于此,在北郊建筑白下壘以拱衛(wèi)城市,南京再獲“白下”之稱。此后,南朝的宋、齊、梁、陳四國均建都建康,加上之前孫吳、東晉共六朝,故南京又有“六朝古都”之稱。

        在唐宋之前,南京文學就已經(jīng)隨著南京城市的發(fā)展而悄然出現(xiàn)。中古時期詩歌中的南京,作為一座實在的城市形象,是文人們切實體驗后的具象表達。但在公元589年,隋朝軍隊攻破建康城,隋文帝楊堅下令毀城后,六朝古都在頃刻間化為廢墟,詩歌中南京的城市形象也從確有實地變成了空中樓閣。所以,唐宋詩詞中“古南京”與“新南京”的形象往往交疊出現(xiàn),恰如這座城市興亡更迭、悲恨相續(xù)的歷史。

        一、唐詩對古城南京的追述

        隋煬帝楊廣率軍隊攻入建康,不僅意味著南朝四國交替的歷史在彼刻結束,也讓南京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城市由城內(nèi)的建筑組成,又由城外的耕地所供養(yǎng),而隋文帝楊堅“詔建康城邑宮室,并平蕩耕墾,更于石頭置蔣城”[1],從內(nèi)外兩方面都給予南京極大的打擊。此后,隋唐兩朝政府在南京設立的行政建制便處在不斷演變之中,從隋文帝設置蔣州到隋煬帝改設丹陽郡統(tǒng)攝江寧等縣,再到唐高祖更名江寧為歸化、金陵,并在石頭城設置揚州大都督府,南京城市之地位似有所回升。然而貞觀年間,揚州大都督府便遷往江都(今揚州),金陵縣也改為白下縣,乾元元年(758)又改稱昇州。

        可以想見的是,南京城作為六朝古都,其政治地位不可避免地超然于其他城市,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初至南京城時便曾對其有過評價:“鐘阜龍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然而,發(fā)跡于隴西勢力集團的隋楊和唐李兩族,卻并不會考慮在南京建都,那么削弱其政治輻射作用便是題中應有之義了?!短藉居钣洝酚涊d:“以金陵自古雄踞之地,時遭艱難,不可縣統(tǒng)之,因置昇州,仍加節(jié)制,實資鎮(zhèn)撫?!边@也就是說,隋唐時期的南京城已完全不同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了,其不僅在物質(zhì)層面上被毀滅了原始的六朝古建筑,政治層面上也不再具備首都的特殊地位。唐代詩人們在面對這一切時會作何感想呢?這在唐詩中也會有所表現(xiàn)嗎?

        初唐時期:六朝舊事今不遠。上元二年(675),王勃自家鄉(xiāng)龍門前往交趾探望父親,沿水路來到南京,結識一位唐姓的縣尉友人,留下了詩歌《白下驛餞唐少府》: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在這首詩中,南京城古跡“白下驛”只是作為背景出現(xiàn)而已,作者在當時似并無其他深意蘊含其中。但是,我們已經(jīng)知曉,王勃離開南京不久后便在渡海交趾的過程中溺水而亡。所以,在閱讀時難免會將其悲慘命運與南京這座城市相聯(lián)系起來。這種感覺,在王勃另一篇名作《江寧吳少府宅餞宴序》中更加明顯:

        蔣山南望,長江北流。伍胥用而三吳盛,孫權困而九州裂。遺墟舊壤,數(shù)萬里之皇城;虎踞龍盤,三百年之帝國。關連石塞,地寶金陵。霸氣盡而江山空?;曙L清而市朝改。昔時地險,實為建業(yè)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寧之小邑。

        詩人在贊頌南京城“虎踞龍盤,三百年之帝國”雄偉氣勢的本質(zhì),是對這片土地滄海桑田劇變的慨嘆。他后面還寫道:“想衣冠于舊國,便值三秋;憶風景于新亭,俄傷萬古。情窮興洽,樂極悲來。愴零雨于中軒,動流波于下席?!备屈c出“樂極生悲”的主旨。南京城的命運如此,作者的命運又何嘗不是呢?這位早夭的天才的詩人,在旅程最后階段留下的詩歌,卻不無巧合地呼應了他未來命運的遭際,不能不令人唏噓。

        此可與初盛唐交際時期張九齡所作《經(jīng)江寧覽舊跡至玄武湖》略略對比:

        南國更數(shù)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華林苑,日晏景陽樓。

        果下回仙騎,津傍駐彩斿。

        鳧鹥喧鳳管,荷芰斗龍舟。

        七子陪詩賦,千人和棹謳。

        應言在鎬樂,不讓橫汾秋。

        風俗因紓慢,江山成易由。

        駒王信不武,孫叔是無謀。

        佳氣日將歇,霸功誰與修。

        桑田東海變,麋鹿姑蘇游。

        否運爭三國,康時劣九州。

        山雖幕府在,館豈豫章留。

        水淀還相閱,菱歌亦故遒。

        雄圖不足問,唯想事風流。

        此詩較王勃所作,已經(jīng)過去幾十年,已然初步形成了“懷古”的主題,從空間與時間兩個維度上歷數(shù)六朝南京城的帝都風流,將曾經(jīng)的繁華勝景與今日相類比,凸顯出滄海桑田的歷史流變之感,這種書寫模式“奠定了唐代金陵懷古詩歌撫今追昔、感慨盛衰巨變的情意內(nèi)涵和創(chuàng)作范式”[2]。但是,張九齡名相的身份讓他關于歷史的表達帶有某種“理所當然”的意味,故而難以激起讀者更多的回應。

        盛唐時期:懷古詠史成風尚。自張九齡創(chuàng)下金陵懷古的標準模式,盛唐詩人中便多有創(chuàng)作,其中最著名者當然屬詩仙李白。李白一生游歷南京不下7次,其晚年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此地度過的,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宣稱“白本家金陵”,可見其對于南京城具有很強的歸屬感。李白一生創(chuàng)作語涉及南京或者在南京創(chuàng)作的多達百八十首,“金陵江山之勝甲于東南,古來詩人游者,太白最著”[3]。除對南京自然風光的描繪外,其對王朝興替的詠嘆格外令人矚目,《金陵三首》可為代表:

        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地即帝王宅,山為龍虎盤。

        金陵空壯觀,天塹凈波瀾。

        醉客回橈去,吳歌且自歡。

        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

        當時百萬戶,夾道起朱樓。

        亡國生春草,王宮沒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對瀛州。

        六代興亡國,三杯為爾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陽多。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

        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

        此懷古三首,語括六朝往事,抒發(fā)興亡之感,豪邁非常。明人唐汝詢評曰:“此因金陵之廢,故于酒后作歌以哀之。言此乃六代興亡之地,應與兩都并美。今苑不及秦而山勝于洛,其形勢故自佳也。獨宮花、綺羅之屬,一隨人事而滅,便若東流之不返,為可惜爾?!保?]

        到盛唐時期,金陵懷古已不再局限于對歷史事件的復現(xiàn)和評價,詩人們開始有意識地將歷史與自身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比如李白《勞勞亭歌》:

        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

        古情不盡東流水,此地悲風愁白楊。

        我乘素舸同康樂,朗詠清川飛夜霜。

        昔聞牛渚吟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

        苦竹寒聲動秋月,獨宿空簾歸夢長。

        詩歌表層為離別之情,中層為興亡之感,深層則是對自身懷才不遇、郁憤難發(fā)的傾訴。詩人在金陵勞勞亭送別友人,借用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等六朝人物的典故,將自身放置在歷史的長河中與其他風流才子作比較,認為自己的文才并不輸,但卻沒有知音賞識,故而只能借古寓懷以為消遣。此種懷古不再是對于歷史的枯燥講演,而是與詩人自身相結合,削弱了宏大敘事帶給普通讀者的割裂的閱讀體驗,拉近了與讀者間的距離。這是懷古詠史詩書寫策略的進步之處,反映的是盛唐時期南京懷古創(chuàng)作題材的流行。

        中晚唐時期:興亡交替在眼前。安史之亂以后,李唐王朝開始由盛轉衰。地方上,藩鎮(zhèn)割據(jù),尾大不掉;中央則有宦官干政和黨爭傾軋,多方掣肘之下國家積重難返。相較于盛唐時期,此時的詩人們在面對南京城的時候,已經(jīng)可以切實地感受到興亡交替就在眼前的恐懼。所以詩歌之中反思的意味更加濃厚。劉禹錫《金陵五題》的前三首歷來頗受選家稱道,其原因就在于其高屋建瓴地借南京舊事反映出了李唐王朝的未來: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石頭城》)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臺城》)

        三首懷古詩行文輕快卻意蘊深厚?!妒^城》全詩寫景,對城外周遭景物逐一描繪,洶涌的長江浪頭拍打在城墻之上好似聲聲嘆息,秦淮河畔東升的明月照下低矮的城墻。幾百年前的石頭城想來也不過如此景色而已,不過彼時歡鬧此時蕭索罷了。沈德潛曾指出此詩“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豪華俱歸烏有,令人言外思之”[5],已然看透文字下的蒼涼底色;《烏衣巷》不以寫景為主,而以后兩句議論為最精妙。六朝時期,王、謝等世家門閥壟斷著出仕的權力,非高門甲第全無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但隨著時間流逝,隋唐科舉制度的建立,開始有寒門士子出入朝堂,社會階層也開始流動。作為六朝舊都的南京城,既是王、謝大家的根據(jù)地,也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見證者。施補華作《峴傭說詩》便如此理解:“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乃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或許劉禹錫自己也不曾料到,唐代之后科舉制度臻于完善,世家門閥真的會消弭在歷史進程之中;如果說《石頭城》寫的是“城”的興亡,《烏衣巷》寫的是“族”的交替,那么《臺城》則直白寫出了“國”的未來,其以陳后主的奢侈荒淫為切入點總結南朝滅亡的教訓,并將其與國家的根本——“萬戶千門”的百姓相聯(lián)系,可見作者見識的超越。

        自劉禹錫《金陵五題》后,晚唐詩人創(chuàng)作南京懷古詩的筆鋒便變得越來越犀利,他們往往借古諷今,直指時弊,表達著切膚之痛,似乎再不振臂呼喊,六朝舊事便會再度發(fā)生。作為晚唐詩壇最重要的詩人之一,杜牧對此深有體會,其作《阿房宮賦》就已在詠史之中暗藏機鋒,《泊秦淮》一詩所具備的諷刺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足以警醒世人: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杜牧批判的眼光并不局限在某朝某代,因而此詩影響甚廣,宋代王安石名篇《桂枝香·金陵懷古》“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即由此直接化出,因而可見真理是放任古今四海而皆準的。

        總結唐代詩歌中南京的城市形象,多以懷古舊城舊事為主題,按時間序列呈現(xiàn)出逐步深化的表征。初唐時期,天下初定,古城南京被毀,地位大不如前。詩人們在面對它時,仿佛那座六朝古都猶在眼前,而剛剛過去幾十年的南朝往事似乎還不具備歷史的厚重感而很少被人提起。所以,初唐時期詩歌中的南京城只是古城南京留下的一處投影,或者一處地標,并不具備懷古的情感底蘊。當然,作為后來的讀者,若能以歷史往事結合詩歌予以品讀,或許也可以有所收獲;盛唐時期是古城南京形象在詩歌中真正確立的時期,其標志是“南京懷古”主題的出現(xiàn)和范式化,以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人多以古城南京為眼,回眸六朝往事,從歷史長河中攫取哲思;中晚唐時期的詩歌對于古城南京形象的追述,已經(jīng)具備迫切的現(xiàn)實意義,它不同于盛唐時期詩歌中的教化與思辨,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究其根源,來自中晚唐詩人們對于當時朝政與社會現(xiàn)實的觀察,以及從心底產(chǎn)生的悲哀情緒。古城南京的形象是其懷古詩歌中最有力的例證,是他們希圖用以警醒世人的當頭棒喝。

        二、宋詞對新城南京的塑造

        在唐代詩歌里,我們已經(jīng)看見諸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和劉禹錫《金陵五題·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等篇章對古城南京形象的追述。幾百年轉瞬而過,至趙宋時,南京城市的面貌早已與六朝舊都不同。這在宋朝代表性的詞體文學中曾被大書特書?!度卧~》中語涉南京的篇章俯拾皆是,略略檢索便百首有余。在這些作品中,新城南京被從三個層面進行書寫:或在宏觀上作為江南勝地中的一個地標意象,或以微觀視角展示城中具體的琳瑯美景,又或者被寄予歷史的沉思,成為懷古六朝舊事的物質(zhì)形式。

        建業(yè)南京:江南勝地的地標意象。南京的地理位置相當優(yōu)越,其地“居全國東南,當長江下游,北控中原,南制閩粵,西扼巴蜀,東臨吳越;居長江流域之沃野,控沿海七省之腰膂;所謂‘龍盤虎踞’‘負山帶江’是也”[6]。謝朓《入朝曲》所言“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正對應了南京的政治地位。地理位置加以政治因素,讓南京得以溝通南北,進而籠絡天下士人在此建立功業(yè),使得天下英雄盡入城中矣。不論古城南京還是新城南京,其地理位置是不會變化的,所以其與往來士子的諸種聯(lián)系并不會斷絕,那么新城南京作為一個地標意象,被書寫進詞體文學作品之中便是題中應有之義。略舉兩例,一首為辛棄疾《品令》:

        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風黃葉,淡煙衰草,平沙將暮?;厥赘叱?,一步遠如一步。江邊朱戶。忍追憶、分攜處。今宵山館,怎生禁得,許多愁緒。辛苦羅巾,搵取幾行淚雨。

        另沈瀛《念奴嬌》:

        郊原浩蕩,正奪目花光,動人春色。白下長干佳麗最,寒食嬉游人物。霧卷香輪,風嘶寶騎,云表歌聲遏。歸來燈火,不知斗柄西揭。六代當日繁華,幕天席地,醉拍江流窄。游女人人爭唱道,緩緩踏青阡陌。樂事何窮,賞心無限,惟惜年光迫。須臾聚散,人生真信如客。

        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正月,守邊在外的辛棄疾受命奉表南歸,于十八日到達南京[7]25。幾年后又授任建康通判,與南京結下了不解之緣。此詞或為辛棄疾初到南京所作,金陵只是作為一個地標意象出現(xiàn),本身并沒有承載什么深厚的寄托。當時辛棄疾自北邊奉命南下,離開了“西風黃葉,淡煙衰草”的邊城,來到黛瓦朱戶的金陵城,還是忍不住回憶往事,平生愁緒——此刻的南京城市之于稼軒,是一處美麗而無情的“他鄉(xiāng)”;然而,對沈瀛來說,南京卻是風光奪目、處處美景,也正對應其另一首《西江月》所言“五馬人生最貴,金陵自古繁華”之語。詞之上闋以描寫為主,以一個宏觀的視角整體寫南京城市的繁華:游人、歌聲、燈火,詞人之筆沒有在微觀具體的某一景物上過多留戀,而是將這些景觀組織成一副宏觀的畫面。下闋中,詞人感慨南京城里“樂事無窮,賞心無限”,并且嘆息時光飛快、人生如寄,不能更長久地享受這樣一份歡愉,讀之可感詞人頗有“此間樂,不思蜀”的心態(tài)。

        作為軍事重鎮(zhèn)和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南京吸引著八方士子或主動或被動地前來。在書寫南京時,詞人的眼光往往是宏觀的、非聚焦的,并不著眼于一草一木、一亭一景的描繪,而是力圖將南京城作為一個整體,從宏觀層面書寫或者繪畫一座江南地標——南京城。

        賞心秦淮:南京城中的琳瑯美景。上文所述之詞人對南京城所作的宏觀體驗與書寫,一般發(fā)生在詞人對南京的初體驗之時,而隨著詞人們對南京這座城市愈發(fā)熟悉,其視角便會聚焦,由宏觀而微觀,其筆觸也開始著墨在具體的景物之上。這些景物以其壯與美吸引著前來游覽的人們,經(jīng)歷過文人的書寫之后,便會再附著上一層文化的內(nèi)蘊。時至今日,詞人們筆下的微觀美景,仍是南京城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賞心亭因其毗鄰秦淮絕佳的觀景位置,吸引登臨者甚眾,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的辛棄疾也是其中之一[7]46。觀覽美景之余,辛棄疾在此寫下傳世名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上Я髂?,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在南京擔任建康通判的幾年經(jīng)歷讓他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體認,當他登上賞心亭,所感慨的不僅僅是眼底所見之美景,而是將自己的平生經(jīng)歷與未竟之志相聯(lián)系起來。上闋的描寫由水到山、由景到情,層層遞進,進而慨嘆無人了解其懷念北地、希圖寶刀戰(zhàn)馬再去沙場的英雄壯心;下闋則活用典故,直接言志,進一步地將情感在景色中凸顯出來。此時的賞心亭,不再是賞景之亭,而真正成了詞人反窺內(nèi)心、評賞心境的物理環(huán)境。

        張舜民《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于賞心亭》一首,同樣作于賞心亭觀景之時,也同樣在景觀之中超脫了出來,首句“七朝文物舊江山”奠定了全詞基調(diào),讓下文的“千古斜陽”“秦淮舊曲”順勢而出。上闋以景句結,下闋以言志起。仕途的波折、朋友的離別、時間的恍惚,種種情緒于賞心亭處凝聚,讀之內(nèi)容豐富,蘊藉深沉,飽含懷古傷今之情,深寓人世滄桑之感。

        立于賞心亭上俯瞰,入眼便是秦淮。自從杜牧《泊秦淮》之后,秦淮河便一直是南京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學景觀,且看仲殊《訴衷情·建康》一首:

        鐘山影里看樓臺。江煙晚翠開。六朝舊時明月,清夜?jié)M秦淮。寂寞處,兩潮回。黯愁懷。汀花雨細,水樹風閑,又是秋來。

        這首詞上闋寫的是秦淮夜景,詞人坐看鐘山暗影、江上樓臺,見明月東出而薄霧散,始看清秦淮真容,好似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下闋抒情,感慨歲月流逝如潮水,又是一年秋季。

        似乎“夜泊秦淮”歷來是詞家善寫之題,如晁補之《如夢令》中“無緒。無緒。今夜秦淮泊處”,趙希邁《八聲甘州》中“幾傷心、橋東片月,趁夜潮、流恨入秦淮。潮回處,引西風恨,又渡江來”等等。而張元干的《瑤臺第一層》(寶歷祥開飛練上)所寫卻是“青冥萬里光”下的白日勝景,并將其與瑞世升平之景相關聯(lián),突破了原有的“秦淮夜詠后庭花”歷史意蘊。同樣較有新意的還有程珌的《沁園春》(玉局仙人)與侯置的《遙天奉翠華引》(雪消樓外山)兩闋,分別寫到歲盡(離情處,正秦淮歲晚,雪意模糊)以及初春時(正秦淮、翠溢回瀾)剛剛融冰回綠時的秦淮河景,讀來眼目覺新。

        秦淮河不僅僅是宋詞實景,更包蘊歷史情思,且看蘇軾《臨江仙》:

        昨夜渡江何處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誰起笛中哀。多情王謝女,相逐過江來。云雨未成還又散,思量好事難諧。憑陵急槳兩相催。想伊歸去后,應似我情懷。

        是詞本為一首送別之作,因歌妓與侍女陪送,而轉寫到這些底層女性。詞中“秦淮”,首先是實景的秦淮河,進而又是包含著歷史反思的“隔江猶唱后庭花”的典故。昔日的秦淮韻事,是作者主要反思和批判的對象。同樣帶有所謂“六朝遺恨”反思情緒的秦淮河,還出現(xiàn)在王奕《賀新郎》“采石書生勛業(yè)在,吊錦袍、公子魂何處。流恨下、秦淮商女”和趙希邁《八聲甘州》“幾傷心、橋東片月,趁夜潮、流恨入秦淮”等作品當中。

        秦淮如練,將南京城內(nèi)其他美景一一串聯(lián)。將視角鎖定在賞心亭上,沿著秦淮河上下游兩個方向延伸:溯游而上,有著江上雨花臺和江中白鷺洲;若順流而下,便可見清涼山上石頭城。王質(zhì)《八聲甘州》中“氣佳哉、煙紫石頭城,云碧雨花臺。想東山前后,望春樹綠,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杰,無不待時來。擁鼻微吟處,山靜花開”[8]1647所寫,正是這一段風光之縮影。這幾處景觀分布在秦淮沿岸,由秦淮河連點成線,構成一軸壯美的水墨長卷。詞家們在此題詠不疲,孰不是想借著這條長流千古的秦淮,將自己的作品也鐫在那歷史畫卷的一角上。

        懷古金陵:六朝舊事的物質(zhì)形式。詞人們對于南京之書寫,便是建立在對其認識的不斷深入的基礎之上:詞人們初到南京,或者說曾短暫逗留于此,對南京城的體認不深,僅僅停留在一個宏觀的視角上,故而在其詞作當中,南京便僅以一個江南地標出現(xiàn);隨著詞人們認識的加深,對南京城市的書寫就深入到了新的境界,即微觀的境界,具體的景物。在這一類詞當中,借物抒情是極普遍的寫作手法,而狀物抒情之中,詠史懷古之意也已初見端倪?!皯压挪⒎呛唵我饬x上的發(fā)思古之幽情,其更為深刻的含義則是文人騷客憑借對于古跡的詠嘆,表達出現(xiàn)實時代背景下的政治感慨”[9]。而南京古跡,正是承載這些政治感慨的物質(zhì)形式。六朝江山只半壁,向來羸弱,兩宋詞人尤其是南宋詞人回顧這段歷史時,無一不抱有一種“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擔憂,他們或者嘆惋當時國家偏安江南,或者憤怒朝中投降派當?shù)?,抑或對自己仕途坎坷心有戚戚?/p>

        就北宋而言,“金陵懷古”已起先聲,面對北宋中前期社會暴露出的種種弊病,金陵懷古詞的主基調(diào)一般是擔憂。王安石在被罷相之后來到江寧出任知府,面對六朝舊都風景,難免將歷史與自己政治上變法之失敗聯(lián)系起來,對國家之未來產(chǎn)生擔憂。其《桂枝香》云: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上闋詞寫南京秋景,意欲渲染蕭索之氣氛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生理上的年邁、政治上的挫敗的折射。繼而,詞人于下闋之中心生憂慮:六朝遺恨雖然已經(jīng)成為歷史,但難保不會再現(xiàn),就像草木一般猶能夠從枯敗中返綠。最后化用杜牧典故也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

        而到了南宋,北宋詞人們所擔憂的山河破碎已然成為現(xiàn)實,當世詞人們再面對六朝歷史的“活化石”南京城的時候,其心態(tài)便不是“擔憂”一詞可以概括的了,取而代之的則是悲憤、感傷、哀怨、無奈等更深層次的體驗。由是,懷古詞在南宋迎來勃興,“金陵懷古”則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一首,開篇便感慨道:“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⒕猃報春翁幨牵挥信d亡滿目?!保?]1874詞人借由憑吊金陵古跡,一吐胸中之愁緒,大有英雄失路、美人遲暮的悲涼情感。這類南宋金陵懷古詞,較前文所引北宋王安石的作品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區(qū)別:北宋懷古,是慨嘆政治疲敝、社會黑暗,希望國家能夠復起而振作,不復六朝覆滅的舊路;而南宋懷古,更多的是表達戰(zhàn)爭之后,面對江山凋敝、復國無門的無奈。而要論起這樣的情感與思考,無人能比感受過國破家亡的遺民詞人們更加深刻了。且看王奕《賀新郎·金陵懷古》:

        決眥斜陽里。品江山、洛陽第一,金陵第二。休論六朝興廢夢,且說南浮之始。合就此、衣冠故址。底事輕拋形勝地,把笙歌、戀定西湖水。百年內(nèi),茍而已??v然成敗由天理。嘆石城、潮落潮生,朝昏知幾。可笑諸公俱鑄錯,回首金甌瞥徙。漫涴了、紫云青史。老媚幽花棲斷礎,睇故宮、空拊英雄髀。身世蝶,侯王蟻。

        詞人把批評的矛頭直指南宋朝廷,毫不客氣地指斥其政治上的錯誤和茍安江南的現(xiàn)實,“百年內(nèi),茍而已”可謂辛辣至極。面對金陵舊都,詞人一方面贊賞其為千古形勝之地,另一方面也認為,南宋朝廷在都城的選擇上,放棄金陵的長江天險而選擇杭州的西湖風光,是“諸公俱鑄錯”的錯誤決策。但到頭來又能怎么樣呢,只不過是“空拊英雄髀”獨自嘆息罷了。

        金陵懷古詞中的南京城,是作為承擔六朝舊事的物質(zhì)載體的形式而出現(xiàn)的,它的被書寫,與其本身的政治、經(jīng)濟、地理條件無關,也與其城內(nèi)的諸多美景無關,而是因為其曾作為六朝古都被賦予了歷史的內(nèi)蘊。當然,南京城本身,及其城內(nèi)景觀,與六朝歷史三者之間又是不能割裂來看的,是相互促成的。所以,宋詞中的金陵懷古詞對于南京的書寫并非張口即來的,而是需要詞人更深層次地體認南京之后,在宏觀與微觀書寫之外,另開辟出的歷史書寫這一層面,而這也是宋詞中南京書寫的三個層面中意蘊最為深厚的。

        宋詞中對新城南京的書寫與塑造,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宏觀層面上的地標書寫、微觀層面上的景物書寫,以及全新內(nèi)涵的歷史層面上“金陵懷古”主題的書寫。這三個書寫層面取決于詞人對于南京城體認的深刻程度:一般來說,宏觀層面上的地標書寫往往發(fā)生在詞人對南京城的初體驗之時;微觀層面上的景物書寫則是詞人對南京城愈加熟悉之后;而“金陵懷古”的主題書寫則寄予了詞人深刻的歷史思考和感慨。新城南京之所以能在宏觀層面上,作為江南地標而被詞人們書寫進作品之中,取決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六朝以來便確立的政治地位,這些因素使得南京城能夠與眾多往來文人產(chǎn)生文學上的聯(lián)系,最終而形成一個文化地標或者意象。此外,新城南京不僅是宋詞意象,更有宋詞實景。宋詞中南京城內(nèi)的微觀實景基本以賞心亭為中心,以秦淮河為線,在其上下游兩個方向沿河分布,形成了一條罕見的宋詞實景分布帶。這樣的一條宋詞實景帶,不僅僅具有極大的旅游價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是宋詞以文學書寫的形式留給南京城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最后,金陵懷古詞是詞人對南京城深入體認后,結合歷史反思而到達的書寫層次,也是三個層面中最為深刻的一層。其先聲起自北宋,南宋時迎來真正的勃興,而到宋元之際的遺民詞人手中時,其表達則更加直接且辛辣了。在金陵懷古詞中,南京城不再是一個文化符號,而是一個真實承載了有關六朝舊事歷史思考的物質(zhì)載體。這個物質(zhì)載體是詞人們抒發(fā)懷古情思時跳不開的一環(huán),所以對南京進行文學書寫便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參考文獻:

        [1]〔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177[M].北京:中華書局,1956:5516.

        [2]高峰.南京古代文化變遷與文學演進[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203.

        [3]〔清〕陳文述.秣陵集:卷5[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183.

        [4]〔明〕唐汝詢.唐詩解:卷33[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880.

        [5]〔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20[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69.

        [6]朱偰.金陵古跡圖考[M].北京:中華書局,2006:9.

        [7]鄧廣銘.辛稼軒年譜:增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8]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88.

        [9]高峰.論金陵懷古詞的文學生成及表現(xiàn)[M].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09.

        (葛恒剛: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鎮(zhèn)蕾: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

        責任編輯:王秋爽

        猜你喜歡
        南京
        南京比鄰
        “南京不會忘記”
        南京大闖關
        江蘇南京卷
        學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2
        南京·九間堂
        金色年華(2017年8期)2017-06-21 09:35:27
        南京·鴻信云深處
        金色年華(2017年7期)2017-06-21 09:27:54
        南京院子
        電影(2017年1期)2017-06-15 16:28:04
        又是磷復會 又在大南京
        南京:誠實書店開張
        南京、南京
        中文字幕av素人专区| 91香蕉视频网|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y| 一个人午夜观看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久久| 一区二区精品国产亚洲| 双腿张开被9个男人调教|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天天狠天 |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性色av|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亚洲精品在线97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产视频不卡在线| 亚洲女同免费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好看的欧美熟妇www在线| 女高中生自慰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蜜臀av|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久久这里都是精品99|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国产| 亚洲国产线茬精品成av| 大地资源网在线观看免费官网|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州毛色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麻豆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aⅴ中文字幕| 91免费播放日韩一区二天天综合福利电影| 综合图区亚洲偷自拍熟女| www夜插内射视频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