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珊 楊建揚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里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高山植物區(qū)系和大量的特有植物類群。在青藏高原眾多草本植物中,龍膽科龍膽屬植物算得上是最靚麗的物種之一。
龍膽在《本草綱目》中被描述為“葉似龍葵,味苦如膽,因以為名”。青藏高原地區(qū)的龍膽屬植物出現(xiàn)在海拔2000~4800米的各種生境中,高山草甸、灌叢中、沼澤濕地,甚至高山流石灘上,都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身影。高原上的龍膽屬植物雖大多較矮小、貼地而生,其花朵卻形態(tài)優(yōu)雅、顏色清新,為看似荒涼的青藏高原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龍膽被植物學(xué)家譽為“植物活化石”,它們廣泛分布于歐洲、亞洲、澳大利亞北部及新西蘭、整個北美地區(qū)并沿安第斯山脈達合恩角、非洲北部。據(jù)研究,青藏高原的原始龍膽屬植物是當今龍膽屬植物共同的祖先,且圍繞青藏高原地區(qū)漸逐擴散到中國東部、歐洲、美洲、大洋洲。我國現(xiàn)有240多種龍膽植物,它們的分布區(qū)遍及全國,但大多數(shù)種類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岳地區(qū)。龍膽也被譽為“高原上的藍色精靈”,這是因為不少龍膽的花瓣為清澈的藍色。龍膽還與報春、野生杜鵑、綠絨蒿一起被稱為“高原四大名花”。
早在1912年,生長在云南麗江的一種花朵為深藍色的龍膽被引種到英國皇家植物園,即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19世紀引種的最有價值的觀賞植物之一。
龍膽花于夏秋之交開放,雖然其種類多、花形異,但它們也有著共同的特性:花生于枝上頂端,呈鐘形或漏斗形,大多為藍色、青綠色或淡青色,也有深紅色、藍色、鵝黃色等顏色,絕大多數(shù)在夏末初秋開放,花期較長,會一直盛開到深秋甚至冬初。
龍膽之所以有嬌艷的花朵,不僅是為了吸引傳粉者,也與高原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guān)。高原自然條件惡劣,“傳粉信使”的種類、數(shù)量和活動能力都因此而顯著降低。美麗的龍膽花能吸引體壯多絨毛的熊蜂為自身傳宗接代。此外,高原上空氣稀薄,紫外線異常強烈,為了減少紫外線對自身的傷害,龍膽花的花瓣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花青素,以吸收紫外線,防止花瓣被灼傷。大量的花青素讓龍膽花變得極為醒目,呈現(xiàn)出或深或淺的藍色,部分龍膽花還呈現(xiàn)出粉紅色、紫色和白色。它們一株株,一片片,或疏離錯落,或密集如織,紫藍交輝,在皚皚白雪的襯托下,分外嬌艷。
在常人眼中,多數(shù)植物往往是靜止不動的,所以植物的快速運動歷來被科學(xué)家所關(guān)注。在2020年夏天的青藏高原科考活動中,我國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包括假水生龍膽在內(nèi)的四個龍膽屬植物的花冠被機械觸碰后會“跳舞”,即花冠會在7~210秒內(nèi)迅速收縮,直至形成緊實的花苞狀態(tài)。而且,其花冠并不是永久閉合的,一段時間后還可以再次開放,如果再次被觸碰,其花冠還會閉合。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假水生龍膽花瓣被觸碰后的平均閉合時間約為29秒,最短閉合時間僅7秒,是目前已知的閉合速度最快的花,堪稱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目前看來,假水生龍膽花瓣之所以具有觸敏閉合現(xiàn)象,主要是為了躲避“不法”傳粉者。它的花朵是如何感知這些觸感,如何傳遞觸感信號,又是如何“運動”的,這些未知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除了美麗的開花植物,“龍”觀賞植物中也有觀賞樹木。比如下面這種喬木。
它株高可達25米,樹皮呈灰褐色,具縱裂紋,葉子為羽狀,植株的大枝條全部斜向上伸展,小枝條下垂,而且有扭曲,狀如龍爪,所以被稱為龍爪槐。
龍爪槐原產(chǎn)于中國,屬豆科槐屬落葉喬木,是國槐的芽變品種。所謂芽變,是體細胞突變的一種,即植物芽的分生組織體細胞發(fā)生的突變。選擇突變芽及其成長的枝條,經(jīng)過無性繁殖可以創(chuàng)造出新品種,這就是芽變選種。龍爪槐的羽狀復(fù)葉長達25厘米;小葉4~7對,對生或近互生,紙質(zhì),卵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下面灰白色。圓錐花序頂生,常呈金字塔形;花萼淺鐘狀,花冠白色或淡黃色,旗瓣近圓形,具短柄,有紫色脈紋,先端微缺,基部淺心形,翼瓣卵狀長圓形,先端渾圓,基部斜戟形,無皺褶,龍骨瓣闊卵狀長圓形,與翼瓣等長。莢果串珠狀,種子排列較緊密,具肉質(zhì)果皮,成熟后不開裂,含種子1~6粒;種子卵球形,淡黃綠色,干后黑褐色?;ㄆ谠?—8月,果期在8—10月。
龍爪槐在宋朝時傳入日本,18世紀中葉從日本傳到歐洲,以后又從歐洲傳至美洲。它姿態(tài)優(yōu)美,壽命長,適應(yīng)性強,較耐瘠薄,是優(yōu)良的園林樹種。
自古以來,人們就常常把龍爪槐對稱地栽植于殿堂廟宇等建筑物兩側(cè),以為點綴。龍爪槐一年四季具有不同的美感:暮春,萌芽展葉,生機勃勃;夏天,綠葉婆娑,形若綠傘,在開花時節(jié),則似黃傘蔽目;秋天,葉色轉(zhuǎn)黃,漸次凋零;冬天,筋骨全露,盡顯“龍爪”。在園林樹木的大家族中,龍爪槐雖不是拔尖出彩者,但在點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如此,龍爪槐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毒氣體及煙塵有一定抗性,適宜作為行道樹種植。
我國南方很多地區(qū)都有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習(xí)俗,此時恰好也是一種茜草科植物的盛花期。這種植物不僅花朵數(shù)量多,而且花形緊湊密實,非常好看,人們稱它為“龍船花”“五月花”。龍船花還因花期長,一年四季均可開花,又被叫作“百日紅”。
龍船花到底長什么樣呢?據(jù)清代《小琉球漫志》記載,龍船花“又名赪桐。高不盈丈,葉似桐花,紅如火,一莖數(shù)十朵,五月競渡時盛開,故名”。
龍船花為茜草科龍船花屬灌木,又名英丹。其株高0.8~2米,葉對生,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花序頂生,多花,具紅色短總花梗?;ü诩t色、黃色或白色,下部合生為細長的管狀,頂部4裂,呈十字形,裂片倒卵形或近圓形,擴展或外反。果近球形,雙生,中間有1溝,成熟時紅黑色;種子上面凸,下面凹?;ㄆ谠?—7月。
龍船花的花朵未開之時,很像一根根微型的發(fā)簪;花朵開放后,四片花瓣展開后呈十字形。據(jù)說在古代,十字圖形象征驅(qū)邪消魔、祛除病瘟的咒符,所以百姓會在端午節(jié)時把龍船花與菖蒲、艾草一并插在龍船上以求健康吉祥。久而久之,“龍船花”的名字就流傳開來。
龍船花原產(chǎn)于我國南方、馬來西亞和緬甸。我國應(yīng)在16世紀末就將龍船花作為南方庭院的觀賞植物進行栽培。17世紀,龍船花被引種到英國,后傳入歐洲其他國家。17世紀末,我國臺灣地區(qū)從廣東首次引入龍船花。后來,我國又從歐美國家引進龍船花雜交新品種,使中國的龍船花栽培品種更加豐富,并從南方的庭院觀賞植物轉(zhuǎn)向盆栽觀賞植物。
龍船花植株低矮,花葉秀美,花形獨特,花色豐富,花朵多而密,花期長。從遠處看,或是火紅或是淡黃的花朵簇擁成一個個花球,在綠葉的映襯下嬌美動人,有的地方因此稱龍船花為“水繡球”。就近端詳,龍船花的每一朵小花都異常精致,它們都有著四角小星星一樣的花冠裂片,在裂片之下是一根長長的“管子”,龍船花的花蕊就藏在里面。這是200多個龍船花屬植物的共同特征。
龍船花是重要的園林園藝景觀樹種,常被大面積片植成帶狀,隨著季節(jié)和花色的不同,往往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由于龍船花寓意著生意興隆、身體安康,也有不少人把盆栽的龍船花當作常用擺花。
月季是薔薇科屬的常綠、半常綠低矮灌木,原產(chǎn)于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1789年,中國的月季品種經(jīng)印度傳入歐洲。后經(jīng)與歐洲當?shù)氐乃N薇反復(fù)雜交、選育,最終培育出眾多的現(xiàn)代月季品種,并很快風(fēng)行世界,月季也由此成為“花中皇后”。
龍沙寶石就是月季家族里一款殿堂級別的經(jīng)典品種。這種月季株高100~365厘米,單季開花,香型溫和,花朵直徑7~10厘米,花瓣數(shù)量55~70,且花瓣顏色漸變—外圍花瓣為白色,由外層到花心,花瓣顏色逐漸變成淡粉色乃至深粉色,花心則是粉紅色。這種漸變的花色宛如仙女般美艷脫俗,給人以清新、浪漫的感覺。
龍沙寶石誕生于1985年,由法國玫昂公司培育,其名字來自被稱為“薔薇詩人”的16世紀法國著名詩人龍沙(Pierre de Ronsard)。那首我們極為熟悉的《當你老了》,最原始的版本就來自龍沙。
龍沙寶石的經(jīng)歷也充滿戲劇性:最初,因為顏色不夠鮮艷、外形過于古典,龍沙寶石并不被看好,好在一位德國花商慧眼識珠,認為它有一種“伊甸園般的美”,并開始大力推廣。龍沙寶石很快風(fēng)靡全球,并于2006年在世界月季大會上摘取了World’s Best Rose桂冠。這項榮耀可不簡單,40年來,只有16個品種的月季獲此殊榮,龍沙寶石的魅力可見一斑。
為龍沙寶石命名時,恰逢詩人龍沙逝世400周年,法國便以龍沙的姓氏為之命名;而德國則以“Eden rose”之名在市場上推出這個月季品種,并大獲成功。
經(jīng)過多年培育,龍沙寶石已有紅色和粉色、深粉色、白色、糖果色等不同的色彩。其中,粉色龍沙寶石是最經(jīng)典、最受歡迎的品種。龍沙寶石不僅耐熱,而且長勢快,加之花量巨大、花朵外形漂亮,很適合做成花墻或拱門。繁盛之時,一面花墻上三四百朵花齊放,花開似海,壯觀而又浪漫。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這首《蘭花草》廣為人知。其歌詞原是胡適寫的一首詩《希望》。1921年夏,胡適到北京西山訪友,友人熊秉三夫婦送給他一盆綬草,他歡歡喜喜地帶回家,讀書寫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沒有開出花來,有感而發(fā)之下,胡適寫下了這首小詩。后被配上曲子,并改名為《蘭花草》,傳唱至今。
這里提到的蘭花草究竟是什么植物?它和蘭花有什么關(guān)系嗎?
蘭花草的學(xué)名叫綬草,是蘭科綬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花朵小巧精致,花瓣晶瑩剔透,花冠白中帶紫。一朵朵小花呈螺旋狀纏繞而上,好似給植株披上了一條綬帶,故名“綬草”,又被譽為“通往天國的階梯”。綬草還有一個別名叫“盤龍參”,是因其花朵貼莖盤旋而生,好似繞柱蟠龍,加之根如人參,故名“盤龍參”“青龍纏柱”或“青龍抱柱”。因綬草的盛花期在清明節(jié)前后,民間另稱之為“清明草”。
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野生蘭花,高不過十幾厘米。根狀莖短,有簇生和粗厚的塊根,莖直立,細弱,僅近基部生2~5枚葉,莖上部葉片退化成鞘狀。葉片條狀披針形,花序穗狀,頂生,細弱,呈螺旋狀扭轉(zhuǎn);花小,紫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花瓣斜菱狀長圓形,端鈍,與中萼片等長但較?。淮桨陮掗L圓形,凹陷,子房紡錘形,被腺狀柔毛。果實為蒴果。
綬草的植株和花朵雖小,卻“蘭質(zhì)俱全”。在微距鏡頭中,其花和普通蘭花一樣,下方唇瓣呈囊狀,外形也有蘭科植物萼瓣難分的特征。
綬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詩經(jīng)·陳風(fēng)》:“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边@里的“鷊”指的就是綬草。
綬草花姿奇特,觀賞價值極高,是我國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全球有約50種綬草屬植物,分布較廣泛,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我國僅有3種,分別為開紅花的綬草以及開白花的香港綬草和宋氏綬草,其中,香港綬草和宋氏綬草是中國特有種。
作為我國先秦時期被發(fā)現(xiàn)的美麗花卉,綬草是初夏開花植物中的優(yōu)秀代表之一。因其倩麗的植株形態(tài)、優(yōu)雅的花序、嬌艷的芳姿,千百年來一直被文人墨客詠嘆贊美。
【責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