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允娟
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過程中,逐步構建適合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必備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在當今教育領域,“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關鍵詞,它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也關系到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 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引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場景和氛圍,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學習興趣倍增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閱讀內容。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色彩鮮艷的圖片、聲情并茂的畫面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讓學生一邊欣賞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一邊感悟桂林山水的獨特魅力和人文價值,閱讀效果事半功倍。
2. 開展閱讀活動,增強學生閱讀體驗
學生通常喜歡參與豐富多彩的課內外閱讀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適度開展朗讀比賽、故事會、角色扮演等趣味閱讀活動。例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小壁虎和其他動物,從而增強其閱讀體驗。
3. 豐富閱讀材料,拓寬學生閱讀視野
學生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充滿探索欲。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身心特點與求知欲望精心選擇適合他們的閱讀材料,諸如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科普知識、歷史故事等,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得以全面發(fā)展,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注重深度閱讀,鍛煉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所在,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導他們進行深度閱讀,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逐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1. 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假如學生盲目地參與閱讀,就不能把握文章主旨脈絡與藝術特色。因此,教師務必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初步速讀、略讀、精讀等閱讀方法,以提升其閱讀速度并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提問、預測、比較、歸納等閱讀技巧,從而讓他們通過自主思考和實踐提高閱讀鑒賞與創(chuàng)新思維素養(yǎng)。
2. 注重閱讀內容的選擇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不僅要關注教材中的閱讀篇目,還要注重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材料。同時,應該注重材料的多樣性,包括故事、科普、文學等多種類型,讓學生在閱讀中接觸不同類型的文本,拓寬視野,啟發(fā)思維。
3. 開展深度閱讀活動
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讀書俱樂部,讓學生分組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在課堂上分享閱讀心得、交流觀點,從而深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閱讀知識競賽、閱讀分享會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4. 注重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適度滲透寫作訓練。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續(xù)寫故事、解讀科普文章等。通過寫作,教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5.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務必把握兩大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辨別真假優(yōu)劣,建立自己的評價標準。其次,引導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觀點和說法,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和新想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注重閱讀積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閱讀、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學生開始逐漸掌握漢字和語言的基本用法,通過閱讀來認識世界、理解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并能不斷地積累詞匯和語句量,語言表達能力穩(wěn)步提升。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措施:
1. 合理選擇閱讀材料
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對于學生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來說,閱讀材料應該具有生動、形象、有趣的特點,充分體現(xiàn)一定的知識性和教育性,諸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認知水平靈活選擇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科普文章等閱讀材料。
2. 開展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
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促進閱讀積累的基礎上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1)組織閱讀分享交流活動。在進行閱讀分享交流時,教師鼓勵學生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閱讀經驗或教訓,主動向其他同學介紹其中的主要內容和自我閱讀體會。這樣的分享交流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使其閱讀鑒賞與語言表達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
(2)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比賽。在比賽中,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知識水平,例如,朗讀、講故事、知識問答等。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更有動力去閱讀更多的書籍,并且在比賽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組織閱讀拓展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場所,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和歷史背景。
3. 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
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復述、轉述、總結、分析和評價等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訓練,讓學生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應用到實際的語境中去。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的評價和指導,讓他們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合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
情感態(tài)度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不可缺少的要素,尤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驗生活,深層次地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情感,注重對價值觀的引導,讓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1. 通過閱讀鑒賞感受生活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務必讓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感受美好生活。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感受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和感人之處。然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從而更加珍惜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情感紐帶。
2. 通過表演感受生活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來感受生活。例如,在學習《小馬過河》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馬、老牛和松鼠等角色,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不同的情感。同時,通過表演,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3. 通過討論交流分享生活體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討論交流來分享生活體驗。例如,在教學《背影》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情感紐帶,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能夠理解課文中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情感意義。
4. 通過寫作表達生活中的情感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通過相應的習作訓練表達生活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思念家鄉(xiāng)、懷念親人的文章。通過寫作,學生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深度閱讀、語言積累、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所有教師都應該全面貫徹“減負、提質”的課改精神,群策群力,努力推動啟東市課堂健康發(fā)展,為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