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用生命譜寫出的千古絕唱,他昭告世人,天地間有比生命更為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信仰。這是他的恩師歐陽先生傳給他的“道”。
先生初名巽,晚號巽齋,但終以守道名天下,并忠貞不貳地將“道”守了一生。歐陽守道,以不讓古人的厚德、精醇的學問與傲人的成就成為公認的教育大家。他志存高遠,心有鴻鵠,為諸生講說,必以孟子和子思為宗,“正人心、承三圣”,荷道以終生,桃李滿天下,得意弟子文天祥在感人肺腑的《祭歐陽巽齋先生文》中深切地緬懷了他的一生并給予高度評價。
“先生之心,其如赤子。先生之德,其慈如父母,常恐一人寒,常恐一人饑,而寧使我無卓錐?!睔W陽守道先于身教,他事母至孝,私塾座館,每飯只素,留下魚肉,回家孝母。兄嫂早喪,兩侄年幼,無以為養(yǎng),日夜啼哭,無奈之下,他默默抱在懷里流淚不止。大侄走失,他痛不欲生,懲罰自己三年不吃肉;小侄成家,他實在無錢資助,只好向?qū)W生文天祥求助,才使其完婚。任白鷺洲書院山長時,不少富貴之家攜厚禮送子弟前來求學,請他多加關照??伤桓呕亟^,學生不論貴賤貧富,一視同仁。他為官清廉,一生清貧甚至于潦倒,《宋史》本傳記載:“卒,家無一錢”“橐無贏貲”,以至于他病逝時,竟然無以成殮,最后還是學生們湊錢將他安葬??伤藏殬返?,怡然自得,順逆毀譽,其志不改。
歐陽守道學問淵博,品行正直,尤重教化,極其重視對學生道德品質(zhì)和氣節(jié)的培養(yǎng),書院中供奉有當朝廬陵籍的五位大賢,分別是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與楊萬里,他言必贊之,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將其作為價值觀的標尺和讀書人的楷模。極言歐陽修文壇宗師地位及為官寬簡愛民的德政;楊邦乂“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的慷慨大義;胡銓誓死“不與秦檜共戴天”,使金人驚呼“中國不可輕”的大無畏精神;周必大任宰相八年,強兵、富國、安民的德政;詩人楊萬里堅決主戰(zhàn)的鋼鐵風骨。
涓涓細雨,點點入心。學生們在此強大人格精神的感召下,砥礪奮進,昂揚向上,終于在1256年的丙辰科舉中,結(jié)出豐碩果實。白鷺洲書院40名學子同時得中進士,特別是文天祥一舉奪魁,高中狀元,這個了不起的成績名列全國之首,令理宗皇帝欣然題筆“白鷺洲書院”匾額,以示獎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天祥、劉辰翁、鄧光薦等,文則妙筆生花,書濟世之著;武則浴血奮戈,保衛(wèi)國家,這些風云際會的青年才俊,以天下為己任,上下求索,正是歐陽守道“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巨大成功?!跋壬?,如布帛菽粟,求為有益于世用,而不為高談虛語以自標榜于一時?!彼χ魑恼虏荒芸淇淦湔劊萍埢拍?,終無大用。必須要有根,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花團錦簇,“文資于理,理資于學?!闭腔谶@個根,他的學問才能經(jīng)世致用,益于身,益于世,益于國,他的文章才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他的講授才具有令人信服的內(nèi)在邏輯,“經(jīng)筵所講,皆切于當世務,上每為之動色”,就連皇上都深深嘆服,為之動容,遑論其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他“持論咸有根柢,非茍立異同”。
對他的道德學問,文天祥敬服不已,欽佩之至:“其與人也,如和風之著物,如醇醴之醉人……其為人也,發(fā)于誠心,摧山岳,沮金石,雖謗與毀來而不悔。其所為也,天子以為賢,縉紳以為善,類海以為名儒,而學以為師?!笨胺Q是近似完人的儒者典范。
德高望重的歐陽先生,敦親孝友,宅心仁厚。學有本源,根深葉茂。薪傳火繼,英才輩出。一塵不染,高尚廉潔。一以貫之,至死不輟。千古風范,巍如山岳。這樣的世之師表,一生守道,其道安能不弘?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