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解鈴還須系鈴人,正是因為人類是所有生態(tài)問題的來源,所以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就是人類自己。
氣候是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得以運行和發(fā)展的關鍵支撐要素,為地球生物構筑了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環(huán)境。然而,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生產、生活對自然的過度開發(fā)導致目前氣候變化速度快于動物的適應能力。對此,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下文簡稱綠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提出了“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項目,以人本解決方案解決人類造成的問題。
“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當選全球50大解決方案
旨在推動多邊合作,應對全球挑戰(zhàn),今年的第六屆巴黎和平論壇以“保護生命之樹:聯合氣候和生物多樣性議程”為主題,為世界呈現了一系列重要的全球治理項目。據論壇主辦方介紹,這些項目提供了解決全球性挑戰(zhàn)的具體方案,并通過與決策者、從業(yè)者和資助者的緊密合作,為這些項目提供了量身定制的支持。今年,由綠會提出并倡導的、旨在維護并保護生物多樣性“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由非洲聯盟?-?歐盟青年合作中心提出并倡導的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青年撒哈拉氣候行動”項目,以及由秘魯環(huán)境法學會提出并倡導的旨在保護亞馬孫雨林“亞馬孫盟友”等項目被本屆巴黎和平論壇遴選為全球50大解決方案。其中,“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也是生物多樣性領域的七大解決方案之一。
自2018年發(fā)起以來,巴黎和平論壇已經展示了460多個項目,每年都有十個項目通過論壇的規(guī)模擴展計劃獲得一年的專門支持。這些項目以其國際性和多利益相關者的特點而著稱,具備在全球治理中引發(fā)持久變革的能力。盡管這些項目由不同的國家和組織負責,但它們共同應對全球面臨的最緊迫挑戰(zhàn)之一——維護和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
“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由周晉峰于2021年首次提出,旨在通過人本解決方案改善生物多樣性急劇喪失的狀況。作為生態(tài)文明時代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chuàng)新舉措,“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人們全面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通過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減少生物多樣性足跡、開展自然保護,為推動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DGs)的實現作出積極貢獻。誠然,這不是“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一次在國際上受到好評和認可。此前在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62次會議上,該理念就受到了濕地公約秘書長蒙巴女士的高度贊賞。
何為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它有哪些不同之處?據周晉峰介紹,傳統(tǒng)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主要是在深山、自然原野、自然保護區(qū)中進行,這種畫地式的保護方式固然十分重要,但努力遠遠不足以扭轉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的全球趨勢。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創(chuàng)新的思路。由于人類生活范圍的擴張,研究如何在人口聚集區(qū)有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班徖锷锒鄻有员Wo”所提倡的便是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范圍內,在不能完全保護自然的情況下,盡量通過減少對自然的侵擾、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擾,助力野生動物生存和發(fā)展,推動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qū)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兼顧保護和發(fā)展,協(xié)同可持續(xù)生計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除了在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qū)外,“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可在農業(yè)中發(fā)揮作用。在農業(yè)生產實踐中,“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實現,既可以體現為讓野草長、與草共舞,也可以體現為簡化生產模式,還可以體現為減少塑料地膜的使用,保持土壤的通風透氣,促進土壤健康,通過土壤生物多樣性來收獲健康的食物。在“與草共舞”的“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模式中,山東農民的多年實踐已經表明,野草可以為農田提供遮陽、保濕和降溫的效果,并為害蟲的天敵提供棲息地,從而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侵害。
利用自然界的天敵來控制害蟲,而非依賴化學農藥的生物防治也是農業(yè)生產中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一種。在鄰里生物多樣性試驗地成都自然工坊,害蟲和益蟲處于低密度平衡,在不用農藥的情況下,達到了比用農藥還要好的效果。綠會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組王延靜表示,“在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暖適宜的四川成都,蟲害是非常輕的,有利于種植多樣性的發(fā)展,也形成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隨處可見的野草叢為各種昆蟲提供了棲息環(huán)境,足夠多的能源植物給這些昆蟲提供了繁育條件,這里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最大的體現?!?/p>
截至2023年11月,綠會已創(chuàng)立了中華黑鸛保護地·平山、河南長恒大鴇保護地、內蒙古圖牧吉大鴇保護地等203個社區(qū)保護地(CCAfa)來開展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
以人本解決方案解決人類問題
發(fā)展和保護自然有矛盾,但并非不可調和。在工業(yè)文明時代下,飛機場的建設迅速擴張,為了防止飛機和鳥相撞,保障飛行安全,飛機場都設有驅鳥裝置。然而在生態(tài)文明時代,我們既要思考保證飛機安全,又要保護鳥類物種。周晉峰表示,在這方面,國家電網的做法值得參考推薦:此前的線路設置沒有考慮生物多樣性因素,很多鳥兒直接撞在電線上死亡。如今國家電網尋求改變,提出了“護線愛鳥”的方案,既保證了線路安全,又讓鳥類物種特別是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比如為鳥兒搭建人工巢,設置擋板防止因巢枝下垂、鳥糞下泄導致的輸電線路跳閘等,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鳥兒筑巢繁衍和輸電線路安全。
解鈴還須系鈴人,正是因為人類是所有生態(tài)問題的來源,所以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案就是人類自己。周晉峰表示,“80年代我在美國留學時,帶去的毛衣、秋衣都沒有用到,因為在實驗室、教室、辦公室里,無論晝夜還是四季都是20℃的恒溫,只有到室外才會感受到溫度變化。然而人體在自然的進化之中,是經歷了溫度變化的,持續(xù)恒溫不僅消耗大量能源,對人體也不健康,這需要每一個人改變生產與生活方式。比如最近某垃圾處理點,因為廚余垃圾收集沒有完成任務,就買來新白菜剁碎充當廚余垃圾。我們都應該改變,杜絕工業(yè)文明式的一系列刻板行為,只有每個人都改變,才能使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p>
既然要每個人做出改變,就要讓人們意識到問題所在,建立起保護生態(tài)文明的意識。在民眾推廣方面,周晉峰頗為自豪,他直言,就生物多樣性和“雙碳”問題,在中國和西方國家分別隨機采訪100個路人,中國公眾了解程度和參與的程度都處于領先地位?!白鳛榘l(fā)展中國家,中國的很多生態(tài)保護、綠色發(fā)展工作還有進一步可推進的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們在引領世界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在引領生物多樣性創(chuàng)新保護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p>
同時,周晉峰指出,?“我們在‘雙碳’問題的承諾雖然比有些發(fā)達國家晚一點,但從做出的產品和貢獻來說,我們的進步是非??斓模覀兊淖灾鞒兄Z遠超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和我們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本身能夠實現的目標。在有限的國土面積和經濟條件下,在生存與發(fā)展幾乎都需要資金支持的情況下,我們在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里的貢獻、成就、實踐和創(chuàng)新都被國際所認可,是人民參與的保護。”